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洋務運動」有什麼區別?

  1840年,中國緊閉著的大門被列強的槍炮打破了一個不小的洞,在我們的歷史敘述中,這是極大的屈辱,甚至將鴉片戰爭看作是中國淪為次殖民地的開始。然而,1853年的「黑船事件」,美國人佩里率艦隊撞開了閉關自守的日本大門,日本人卻毫不以為屈辱,而是認為這是讓封閉落後的日本呼吸到了來自大洋彼岸清新的空氣。後來的發展,日本也確實沒有什麼可感到屈辱的,在客觀上,這次事件成為了日本邁入近代化的起點,正是在這起事件之後的不久,日本開始了徹底全面的革新,也正是明治維新使得封閉落後的島國日本走向了開放,步入了現代化,並在短時間內躋身於列強的行列,不僅擠掉了中國在東亞的霸主地位,而且說實在的,近百年來,中國被日本虐的夠慘,這在感情無論如何我們無法接受,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日本被列強打開大門,實行了變革,不久即開始了影響日本國運的「明治維新」,讓日本迅速的崛起。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比日本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列強眼裡,日本跟中國的市場比起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列強更需要打開中國的國門。在領教了工業革命成果的厲害之後,中國也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同樣的被震動了,也承認我們確實落後了,但是僅僅是承認洋人的洋槍洋炮厲害;畢竟我們被人家的打敗了,事實就擺在眼前,總不能說刀槍劍戟比洋人的軍艦大炮厲害吧,因此搞洋務,且搞的有聲有色,洋人有的,我們也有了。

  幾乎是在與中國「洋務運動」同一時間,日本也開始了近代化變革的「明治維新」。那麼,最後的結果哪國的改革更成功,在當初清國似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應該還是大清更成功,畢竟地大物博,人多勢眾,可調動的資源不是島國的日本可比,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有啥事幹不成的?至於乾的好不好,那也要看想不想干好,想要干好,還是能幹好,不想干好就馬馬馬虎虎的糊弄事吧!但是不管怎麼說,大清的洋務還是為老大帝國增添了不少光彩。

  日本的「明治維新」卻是跟中國的「洋務運動」大不一樣,不僅通過全方位的政治、經濟改革及全盤西化,而且更主要的是從每一個細節入手,不僅是器物的引進和改進,還有擯棄陋習,改穿西服,留西式的分頭等等,堪稱日本版的「胡服騎射」,如此的移風易俗和全盤西化才算的上是「開化風氣」,也正是這樣脫胎換骨的改革才奠定了日本崛起的基礎。日本的變革如此的徹底,除了日本人有著比中國人更強烈的危機感外,更主要的還是在變革前,日本社會的國民啟蒙教育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啟蒙教育的成功,實際上也是日本教育的成功。早在江戶末期,日本就視教育為立國之本,在藩校或私塾也從來不拒絕西方的學科進入課堂,這就培育了日本民族學習多方面的知識的精神和進取心,即使在閉關自守的漫長歲月里,日本人也不是完全禁止西方的學說,在課堂上沒有太多的學科限制。甚至在幕府的封建統治時期,也不是只允許宋明理學傳播,這時候的日本人也對西方有相當的了解,尤其通過向荷蘭學習了解世界,以至於在日本形成了比較熱門的「蘭學」。當初來往於日本和荷蘭間的商人,將荷蘭的書籍帶到日本,再由日本人將之譯成日文,因此日本對西方的自然科學、醫學及天文學都有相當的了解,所以到了開始大力提倡「文明開化",日本社會已經養成了接受新事物的習慣,大量翻譯的西方著作,更是被日本的社會精英所信仰。

  中國人魏源所著《海國圖志》,全面系統的介紹西洋各國的情況,被日本人列為最重要的啟蒙讀物之一,但是在中國幾乎要成為禁書。細節決定成敗,是中國的軍工業及經濟等有限的改良變革成功,還是日本的全盤西化的明治維新成功?到了甲午年最後的答案揭曉了!

  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以天皇為首的維新政府自上而下的變革;1868年4月6日發布了《五條誓文》,6月11日公布《政體書 》,9月3日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稱東京,10月23日改年號為明治,日本的近代化改革,正式啟動。

  翌年,日本中央政府實行「版籍奉還」和「廢藩置縣」的政策,大權集中到天皇手裡,擁有足夠的權力和絕對權威之後,明治政府先從社會方面開始改革,首先廢除封建時代的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並通過贖買補償等政策逐步收回日本大族的封建俸祿,同時還頒布《廢刀令》及建立戶籍制度。同時大力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實行土地私有制,許可土地買賣。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央銀行),打破行業壟斷,大大激活了民間資本的發展。

  根據東京商工的調查,82.8%的日本百年企業創建於明治時期。現在我們熟知的很多日本企業,無不是明治維新的產物。據統計,創業於明治元年至明治9年(1868年至1876年)、並傳承至今的日本百年企業有2035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現在的日本NTT、1869年)、日本通運(1872年)、資生堂(1872年)、每日新聞社(1872年)、王子造紙(1873年)、第一銀行(現在的瑞穗銀行、1873年)、東芝(1875年)、大日本印刷(1876年)、三井物產(1876年)等。

  中國洋務運動其實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是一場將古老的農業中國帶入近代化的革命,這場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起來了近代意義上的商業工業及軍工業體系,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大清國的經濟總量年增長超過了20%以上,已經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上升為工業國的行列,超過了日本許多。繁華的大上海到今天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是當初不過是個小漁村,在以皇太后為核心的洋務派領導下,被劃為了經濟特區後,轉眼變成亞洲最璀璨的明珠,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此時大清國的軍事力量隨著北洋水師的發展,已經名列世界前茅,這又將日本甩開了幾條街,而鎮遠號、定遠號、濟遠號三艘鐵甲艦在當時更是亞洲最龐大的艦隊,沒有之一,甚至可以說,那就是現代意義上的航母。

  但是日本的企業屹立百年不倒,而我們的很多近代的成果不是曇花一現就是紙老虎,難道真是因為日本人種優良,我們天生敗家嗎?其實最根本原因還是中國一直走著一條政企不分的經濟發展邪路。從洋務運動一開始,中國就是走「國營官辦」的路子,政治干預市場,官僚插手經濟。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辦洋務的初衷就是維護大清的統治,不是發展國家的經濟和改善民生,也就是那都是皇家生意,當然要皇家的人辦了,非皇家的人,當然不能隨便辦,或者怎麼辦都是皇帝的聖旨說了算。有利於市場發展和改善民生,但是如果不利於皇家和依附於皇家的官僚發財,那也是絕對不行的。不利於市場發展和民生改善,但是有利於權貴官僚升官發財那不僅是可以有,而且是必須的。何況你的錢,指不定哪天就不是你的了,全在掌握大權人物的一念之間!

  但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經濟政策就完全一樣,而企業發展基本上也都是學習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也是很少的,除了在發展之初,國家辦過幾個模範企業外,其他的企業都是民辦,而且國家政策大力鼓勵,但是很少干預。因此可以說明治時期是日本企業的爆發期,湧現出了岩崎彌太郎、大倉喜八郎、澀澤榮一等一大批傑出的企業家,三菱、東芝等日企日貨到現在還在享譽全球。而洋務運動前後中國那些優秀的實業人才,如胡雪岩、盛宣懷、鄭觀應、張謇等,難道他們的企業或者他們本人真的比不上那些日本人和日本的企業嗎?中國足夠的大,但是中國的企業發展的空間有限,不做」紅頂商人「啥事也別想干,不跟政治結合,一天也別想混,即便是跟官家結合,也不能保證你的企業永遠不會由於各種不可描述的原因倒閉。

  除了發展現代企業和改革經濟制度,被日本視為立國之本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明治政府不僅增加了教育設備和改善教育條件,而且興辦學校,改革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進西方近代國民教育機制,頒布的學制以「務期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為目標。1900年開始實行小學免費義務教育制度,這一年的就學率達90%。1907年義務教育改為6年制,就學率達到了驚人的99%!此時日本已基本普及了小學教育,小學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學和初等技術學校,然後是專門為男學生設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學,著名的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都是明治維新的重大成果。此外還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在軍事方面建立常備軍,即我們最熟悉的「皇家」,並有了現代的警察制度,同時也建立起來了現代的司法體制,此外也開始學習英美等國允許自由的信仰宗教。而在政治體制上確立君主立憲制,自此日本的民主化開始起步,但是此時的民主改革還是很不徹底,尤其是忠君思想及固有的武士道教育,演變成了後來的軍國主義,其為禍不小,將日本一步步導向了對外擴張的不歸路,這是後話。

  ——【原創】《從甲午戰爭到戊戌政變》連載六

推薦閱讀:

《西鄉殿》第八集《不吉之妻》劇評
明治維新後日本娼妓人數為何暴增?
日本天皇正式表明"生前退位"意向,明治維新來首次
馮瑋 | 櫻田門外之變:沒有這起刺殺,就沒有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 決心與路徑

TAG:日本 | 中國 | 運動 | 洋務運動 | 明治維新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