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存世名畫知多少?走進台北故宮曆數真跡嘆為觀止!

台北故宮收藏的古代書畫總計9120件,其中元代以前的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在現存中國元代以前的古代書畫作品中,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總收藏量遠遠高於北京故宮。於台北故宮。

韓干《牧馬圖》(部分)韓幹是唐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開元、天寶年間。善畫肖像、人物、道釋、花竹,尤工鞍馬。他所繪馬匹體形肥碩,態度安詳,比例準確,一改前人畫馬筋骨畢露的「龍馬」風格,創造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的英姿,線條纖細遒勁,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神采生動。畫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款:「韓干真跡「。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 (下為全卷)顧閎中,江南人,五代南唐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宣和畫譜》記載:後主李煜欲重用韓熙載,又「頗聞其荒縱,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度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據載周文矩也作《韓熙載夜宴圖》,元代兩者尚在,今僅存顧本。

范寬《溪山行旅圖》范寬(950—1032),又名中正,字中立,漢族,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人,嗜酒好道,畫山水,為「北宋三大家」之一。此圖是范寬傳世的唯一真跡,原不知作者是誰,後被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霖燦發現,畫右下角樹葉中藏有范寬的簽名。畫面主體是氣勢雄渾的主峰,中景有一隊商旅。上有董其昌題「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鈐有乾隆內府多方藏印。

郭熙《早春圖》郭熙為北宋著名宮廷畫師,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東)人。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早春圖》表現冬去春來,大地復甦時細緻的季節變化,充分體現郭熙的繪畫成就。

李唐《萬壑松風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宋徽宗時入畫院,南渡後任畫院待詔,系兩宋山水畫承前啟後者,南宋山水畫風的奠基人。《萬壑松風圖》是李唐的山水代表作,與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並稱宋畫之三大精品。《萬壑松風圖》款識題於遠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畫面山高巉岩,峭壁懸崖間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從山麓至山巔,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郁

荊浩《匡廬圖》荊浩(約850-?),五代後梁畫家,字浩然,號洪穀子。河南濟源人,常年隱居太行山。擅畫山水,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現存作品有《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

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早年師法荊浩,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傳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圖》軸、《關山行旅圖》軸等。

董源 《籠袖驕民圖》董源 (934-約 962 ),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董源、李成、范寬史上並稱「北宋三大家」。

巨然《秋山問道圖巨然,五代畫家,著名畫僧,鍾陵(今江西南昌)人。早年在江寧(今南京)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隨後主李煜到開封,居開寶寺。專畫江南山水,為董源畫風之嫡傳,並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山水畫影響極大。有《萬壑松風圖》、《秋山問道圖》、《山居圖》等傳世。《秋山問道圖》是—幅秋景山水畫,主峰居中,是五代宋初典型構圖法,山用淡墨長披麻皴,用淡墨長披麻皴,畫出土多石少的渾厚的質感。

趙干《江行初雪圖》(上為全卷,下為卷首局部,五代名家繪畫真跡)趙干,五代江寧人(今南京),南唐後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於布景,多作江南景物。此畫卷首有南唐後主李煜題字:「江行初雪南唐學生趙干狀。」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曆、清乾隆、嘉慶諸印,以及柯九思、吳瑞、梁清標、安岐等收藏印。

范寬《雪山蕭寺圖》《雪山蕭寺圖》是范寬表現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

李迪《風雨牧歸軸》李迪,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北宋宣和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為畫院副使,歷事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三朝,活躍於宮廷畫院幾十年,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畫多藝精,頗負盛名。《風雨歸牧圖》表現的是風雨將作時,兩個牧童驅牛回家的場面。

崔白《竹鷗圖軸》崔白(1004-1088),北宋畫家,字子西,活躍於宋神宗前後,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擅花竹、翎毛,亦長於佛道壁畫,一改百餘年墨守成規的花鳥畫風(指「黃筌畫派」),成為北宋畫壇的革新主將,頗受畫壇尊崇。

李公麟《山莊圖卷》(部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舒州(今安徽舒城)人。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詰圖》《山莊圖》等。

劉永年《花陰玉兔卷》(局部)劉永年(1020-?) 字君錫,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北宋畫家,工花木、鳥獸、蟲魚,尤精道釋人物,《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達36件。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 (下為全卷,引首四字為乾隆御筆)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傳世畫作《重江疊嶂圖》卷、《鵲華秋色》卷等。

梁楷《潑墨仙人冊》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詳,祖籍山東,南渡後流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善畫山水、佛道、鬼神,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人稱是「梁風(瘋)子」。 傳世作品《六祖伐竹圖》、《李白行吟圖》、《潑墨仙人圖》、《八高僧故事圖卷》等,以《潑墨仙人圖》最有名。

葉肖岩《西湖十景圖》(部分)葉肖岩,杭(杭州)人,宋代寶佑間畫家,人物小景類馬遠。

宋人《富貴花狸軸》

黃公望《九珠峰翠圖》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漢族,江浙人。本姓陸,名堅,後過繼黃氏為子,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中年為吏,後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帶賣卜。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全卷)上為《無用師卷》(台北故宮),下為《剩山卷》(浙江博物館)。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愛此畫,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台北故宮)。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劉貫道,字仲賢,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元代畫家。傳世作品《忽必烈出獵圖》作於元世祖至正十七年(1280),在元代人物畫中屬於全景式大尺幅作品,描繪元世祖率隨從出獵的情景。畫面以廣袤無垠、色調單一的荒漠為背景,沙丘之後,正有一列駱駝馱隊橫越。近處元世祖忽必烈及隨從們勒馬暫駐。元世祖外穿白色裘衣,內著金雲龍紋朱袍,乘一匹黑馬,側身向後張望。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 (局部)近處元世祖忽必烈及隨從們勒馬暫駐。元世祖外穿白色裘衣,內著金雲龍紋朱袍,乘一匹黑馬,側身向後張望。

王蒙《秋山草堂圖》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元末畫家,趙孟頫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王紱《淇渭圖軸》王紱, 明初大畫家,擅長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格,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董其昌《奇峰白雲軸》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

唐寅《溪山漁隱圖》(下為全卷 引首「漁隱」為乾隆御筆)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傳世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

唐寅《溪山漁隱圖》(局部)

唐寅《西園雅集圖》

仇英《春遊晚歸軸》仇英(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陳洪綬《倚杖閑吟圖》陳洪綬(1599~1652),字章侯,號老蓮,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堪稱一代宗師。

明代吳彬《文杏雙禽圖》

明代冷謙《白岳圖》

明代陸治《天池石壁》

明代 陳汝言《荊溪圖》

清代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卷》(局部)


推薦閱讀:

尋龍點穴的真跡
居巢、居廉、高奇峰、陳之佛、林風眠……70件「翎毛」真跡等你來看
陳益峰:李相生《二十四山經》原文真跡(上)
專題人物報道:超人氣山水畫家李林宏真跡解讀賞析
徐悲鴻之子揭造假:有人收藏幾百張他的畫無一真跡

TAG:台北 | 故宮 | 台北故宮 | 名畫 | 真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