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上吊,這些人跟著吊,半天弔死幾千口,太悲壯,太有骨氣!
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在煤山上吊自盡。崇禎一上吊,皇后皇妃、太監、宮女、朝中大臣、紳生也都跟著上吊,半天弔死幾千口,太悲壯,太有骨氣!明朝真是一個有骨氣的朝代!
天子守國門,寧死不當俘虜,於是崇禎帝上吊了。崇禎一上吊,宮中大多數人都找出了繩子。周皇后帶頭上吊,嬪妃緊跟其後。太監上吊成百,宮女上吊三百有餘。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三四千口人集體上吊。在自盡殉國的人中,官最大是下面這幾位,可稱「明亡殉國九大臣」。
1、倪元璐(1593—1644)歷官至戶、禮兩部尚書,明朝書法家,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師,倪元璐自縊殉節。
2、范景文(1587—1644),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師,眾臣請帝南幸,范景文勸帝「固結人心,堅守待援」,不久崇禎自縊。范景文留下遺書曰:「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後投雙塔寺旁古井自盡。
3、李邦華(1574-1644),左都御史,追贈吏部尚書,李自成破城後,寫下絕命詩,而後上吊自盡。
4、施邦曜(1585—1644),左副都御史。崇禎上吊後,施邦曜認為「慚無半策匡時難,惟有孤忠報國恩」,隨即解帶上吊自殺,僕人見狀急忙解救。施邦曜蘇醒後說:「爾等誤我!」即命僕人買來砒霜,和酒吞服而死。
5、凌義渠(1591—1644),官至大理寺卿、贈刑部尚書,明代文學家、雕版印書家。崇禎上吊後,扶牆哀號,以頭觸柱,血流滿面。門生勸其保重身體,他厲聲陰止,獨坐焚燒平生愛好之書。天明,穿紫衣拜闕,作遺書辭別父母,然後懸樑自盡。
6、王家彥(1588—1644),兵部右侍郎,北京城被攻陷,王家彥跳下城,結果沒有摔死,於是在市民的房子里上吊自殺了。
7、吳麟征(?—1644),太常寺卿。崇禎上吊後,乃入道旁祠,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解帶自縊。
8、劉理順(1582-1644),左中允。崇禎上吊後,劉理順和妻妾家僕12人都上吊自盡。義軍制將軍李岩是劉理順同鄉,到劉宅欲加保護,見劉全家已死,命軍士守護,禁止搶掠,嘆息而去。
9、孟兆祥(?—1644),刑部右侍郎。李自成進攻北京時,家人勸他逃,他堅決不肯,守正陽門,城陷,不屈死於門下。隨後,其妻、其子妾亦舉家投井殉國。
除以上九位大官自盡外,級別低一些的官員及全家自盡者多達上千人,六部官員自盡者最多。另外,還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劉文炳全家十六口,衛時春全家十八口以及百餘家皇親國戚集體自盡。除北京後,地方官員舉家自盡殉國者亦有數千,留下姓名的就有幾百人。
中國歷史五千年,改朝換代好幾次,像明朝這樣文武官員大規模殉國,還真是不多見。因此可以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就連清朝都非常敬佩,殉國大臣許多都賜了謚號,並傳旨國人為崇禎服喪三天,舉國哀悼,國家雖亡,但從皇帝到大臣,能讓對手佩服,這在歷史上也非常罕見。
推薦閱讀:
※乾隆死前給和珅留下保命符,和珅臨死前才打開,看完直接上吊自盡
※那些與帝王「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免死牌」管用么?
※上吊的體驗是怎樣的?
※崇禎上吊,只有一個太監願意跟他死
※若能聽懂皇后這句話,崇禎皇帝不會上吊,明朝不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