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董其昌作品欣賞(二)
明代 董其昌作品欣賞(二)
踈松遠岫
婉孌草堂圖 1597年作
董其昌出身於上海一個沒落地主家庭。他十七歲輟學,二十三歲學畫,博採眾長,晚年終於成為一位集大成的書畫家及書畫理論家,在文人畫發展史上堪稱一代宗師。他的繪畫,講究筆墨情趣,崇尚平淡天真。董其昌的傳世作品很多,如《高逸圖》,筆法清晰,且富於變化和立體感;《關山雪霽圖》墨氣鮮潤,意境凝寒淡遠;《婉孌草堂圖》則筆墨厚重,皴法細密,氣韻雄渾,代表了其文人畫的最高成就……
仿黃公望筆意 手卷 辛丑(1601年)作
葑涇訪古圖 紙本水墨 1602年作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題材變化較少,但筆墨造詣很高。所畫山川樹石,墨色分明,用筆柔中有剛,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以平淡天真取勝。他早年的作品比較少見,《葑涇訪古圖》被認為是他開始有自己風格的成熟期作品。
是幅為董其昌四十八歲時所畫,仿董北苑筆意。作品的左上角有董其昌自己的跋語:「壬寅首春,董玄宰寫。」壬寅是萬曆三十年(1602)。跋語旁邊有補註:「時同顧侍御自樵李歸,阻雨葑涇,檢古人名跡,興至輒為此圖。」樵李指嘉興,是項元汴的故鄉。圖中山壑重巒,古樹高拔,蒼蒼莽莽,小橋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畫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帶皴,淡墨枯筆,乾濕皴擦,整幅畫面有墨色蒼潤之感。
董其昌的山水畫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真實的景物差別很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帶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雖然可以在這幅畫上看到樹木、房子、石頭、山嶺,但這些跟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畫面上的形象都是董其昌隨意安排的,沒有什麼生活的依據,僅僅是為了滿足構圖的需要而已。
盤古圖卷
煙江疊嶂 立軸 水墨紙本 1603年作
山水 立軸紙本
仿梅道人山水 1604年作
題識:余於元季四大家獨不習為吳仲圭,以仲圭學巨然。故時有似梅花庵主者,如此圖是,是已古人云,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後有以也。甲辰秋,董玄宰識。
季康既得余此圖,出以相視後為添跳波樵遙。同觀者吳充符汪履康履泰皆游畫中山也。董玄宰又題。丁未十月朔日。鈐印:董其昌印(白文)、太史氏(朱文)、畫禪(朱文)
溪山雨過 立軸 水墨絹本 1606年作
仿古山水 立軸 丙午(1606年)作
溪山秋色圖 立軸 絹本
款識: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董玄宰畫。鈐印:董其昌印(白文)、太史氏(白文)
董其昌開華亭派,他的山水畫以清麗潤澤、雅逸雋秀見長,拙中帶秀,流露出平淡天真的文人逸趣。《溪山秋色圖》描繪秋景山林之趣,在表現手法上甚是新穎,在山石結構的刻畫上以細碎縝密的牛毛筆觸表現其結構和體量,柔中蘊含骨力,林木的形態與關係也交代得非常清楚,然後罩染淺淡的墨色,形成統一和諧的色調。畫中董其昌用筆雖然細碎,但山石的形狀在圓渾中又多呈現高聳之姿和峻嶒之態,通過色彩的濃淡層次凸現山峰結構,用筆勒形時取生澀之勢以求樸拙之美,所以整幅作品在風格上又於秀潤中顯示出雄強之氣,堪稱集董巨傳派與李郭風骨為一體。
山水 立軸 水墨絹本 1607年作
(未完 待續)
推薦閱讀:
※宋徽宗趙佶 作品
※向「寫歌功頌德作品」的肖斯塔科維奇學習
※『心湖名家』 呂可夫楹聯作品精選
※李可染先生山水畫作品選
※美國風景人物油畫作品精選
TAG: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