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學生應做到「四捨五入」
成功教育學生應做到「四捨五入」
作者:閑庭信步
初看這篇文章感到標題特別新穎,特別是「四捨五入」吸引了我,讀後感覺不錯,對我們教師做學生工作特別有用,現把它摘抄下來,與大家共享。
成功教育學生應做到「四捨五入」
一、四舍
1、舍「簡單粗暴」。
每當學生有過錯,造成某些過錯造成不良後果時,班主任要有雅量,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動不動就把學生罵得「體無完膚」,甚至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懲罰是一種敏感性極強,不無危險的教育手段。」濫施懲罰會引起許多不良後果,它不僅指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同學面前「威風掃地」,還會造成師生之間的「感情障礙」,不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影響教育效果。
2、舍「諷刺挖苦」。
學生犯了錯誤,往往給老師帶來麻煩,有時候還影響班級榮譽,這常常使班主任十分生氣。於是,一些班主任在不便體罰的情況下,就對學生冷嘲熱諷,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對學生進行精神虐待。殊不知,精神虐待比體罰造成的危害更大。這往往使學生喪失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導致師生關係僵持,甚至使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育成功的秘決在於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並用真心、善意和美詞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才能使他們認識錯誤,痛改前非。
3、舍「揭老底」。
常常聽到一些班主任這樣批評學生:「你以為去年的事兒我已忘了?…『上個月你打架的事兒我還記著………』剛剛寫過檢查,不出三天,就又犯事兒,真是……」這樣批評學生,揭了學生「傷疤」,會使學生「疼痛難忍」。同時,把老帳新帳一起算,會使學生產生這樣的想出:我已被老師「盯」上了即使不犯錯誤,也難改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不如跟教師對著干,看老師能把我怎樣?如此下去,師生之間產生對立,何時能讓學生轉化呢?
4、舍「偏聽偏信」。
俗語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些主任往往比成績論「英雄」,當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與差生發生矛盾時,聽信「優等生」的一面之辭,不分青紅皂白,橫加指責差生,結果加深了老師與差生之間的隔閡。其實,差生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尊重,而不是歧視和冷眼。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關注,討厭老師的偏見和不公。當老師在調查研究、全面取證的基礎上作出公正的「判決」時,他們會在心底里對老師高呼「萬歲」,進而對老師產生信任感,激發起強烈的進取心。
二、五入
1、入情。
情感是育人的基礎,情感是師生之間心理相融的紐帶。學生犯錯後,大多內心十分膽怯和慚愧,尤其需要教師的溫暖和鼓舞。教師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句推心置腹的話,每一束真誠的目光,往往傳達著信任和鼓勵的信息,給學生以溫暖的勇氣。特別是批評後進生時,班主任更要付注強烈的感情。在通常情況下,後進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心靈上遭受過創傷或蒙受過各種不幸等。他們與班主任之間存在一種說不清的戒心,總與班主任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消除這種隔閡和對立是很不容易的,根本的方法是動之以情。只有以熱烈真誠的愛、無限的關懷和高尚的師德,與他們進行心靈溝通,用愛去溫暖他們冷卻的心,才能使他們在接受批評時,覺得老師「嚴而有情」、「嚴而有愛」,從而心悅誠服、改正錯誤。
2、入理。
中小學生年齡小,世界觀尚處在形成之中,看問題往往單純、幼稚甚至片面。他們常常從個人的喜好出發,對事物妄加評判,即使評判錯了,也時常強詞奪理,不肯輕易認錯。所以在批評學生對,一定要曉之以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觸動他們靈魂的深處,引起他們自省、自責。曾有一段時間,我班吸煙學生較多,雖以「中學生守則」對他們「約法三章」,但收效甚微。經調查得知,吸煙者存有兩種心態:一種認為吸煙是一種美,即有成人的風度;一種受社會上「男子不吸煙白活在人間」等錯誤說法的影響。找出病根後,我把吸煙者集中起來,給他們講什麼是真正的美,怎樣做才算對得起老祖先等內容,並開設專題講座,分析香煙的化學成份,例舉吸煙的危害。這些內容入理入心,終於使這部分學生對吸煙重新認識,主動改掉了吸煙惡習。
3、入法。
批評還要講究方法,否則就很難達到目的,甚至會發生犯錯學生跟老師頂牛的現象。作為班主任,應當選擇最佳切入點,多用迂迴戰術,避免正面衝突,讓學生欣然接受批評。在這方面。老教育家孫敬修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有一次,他散步時看到幾個年幼的孩子在攀折小樹。他悄悄地湊過去,將耳朵貼在小樹上,裝作側耳傾聽的樣子。孩子們很好奇,問:「老爺爺,你在幹什麼呀?」孫敬修爺爺說:「我在聽小樹的哭聲」。孩子更奇怪了,又問:「小樹為什麼哭呀?」孫敬修又湊上去聽了一會兒,說:「小樹說,它長大後給我們造房子,做課桌、椅子。可是,有人卻把它折斷了。它長不大了,它很傷心。」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孩子們卻慚愧地低下頭。可見,批評也是一門藝術,如果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講究說話方式,注意語言藝術,硬話軟說,直話曲說,明話暗說,嚴話寬說,就會批評如流水順利「流進學生的心田」。
4、入耳。
對於教師來說,批評教育學生時「打開窗戶說亮話」並不一定好,脫口而出的嚴厲批評式指責,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相反,盡量把話說的委婉些、中聽些,就會使「忠言」不「逆耳」,從而更加「利於行」。比如,當你發覺有學生抄襲作業時,可以這樣說:「你可能是學習感到困難吧?有困難應當找老師解決,你這樣做是不是不信任老師呀?」如此批評,既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使學生聽起來不覺得刺耳,學生怎能不接受呢?當然,要把話說得中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加強這方面訓練,同時,還要掌握婉言、暗喻、類比、對照等多種修飾技巧。
5、入微。
曾聽到這樣一段師生對話:老師問學生:「期中考試成績這麼差,你說說,是什麼原因?」學生不語。老師接著說:「說一千,道一萬,依我看還是一個學習態度問題。據老師們反映你課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作業也不及時交。」「作業我都按時交了,不信你問問課代表」。「你敢跟我犟嘴?…『我沒有犟嘴。……-·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批評學生沒有真憑實據,只是「瞎咋呼」,結果使自己陷入難堪局面。在實際工作中,就有這樣的老師,他們工作不深入、不細緻、喜愛拿普遍性的問題,對學生盲目訓斥,到頭來既沒有教育好學生,反而引起學生反感。不同的學生會犯不同的錯誤,就是同一個學生在不同時間,所犯的錯誤也會有所不同。在眾多錯誤中,也會有一個或幾個主要錯誤。教師要細心觀察,只有抓住學生的「把柄」,批評起來,才能做到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學生改正起來也會有所適從。
推薦閱讀:
※2019年311教育學統考院校最新匯總
※教育熱點|德育教材當中如何體現生活性
※熟記教育學知識點口訣
※教育名家|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黃炎培
※國家的形成:中央政府基礎教育投入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