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俞和 書法作品集

元代 俞和 書法作品集

俞 和(1307-1382)


左氏傳小楷冊局部(點擊放大)

俞和,字子中,號紫芝生,晚稱紫芝老人,元末錢塘(今杭州)人。隱居不仕,能詩,喜翰墨,早歲得見趙文敏運筆之法,臨晉唐諸帖甚多,行草逼似文敏,好事者得其書,每用趙款,倉卒莫能辨。

一生致力於書法,精各體。書法沖淡安恬。其突出的成就,不在行書,而在章草和篆隸。現存的《臨張芝書》雖是臨作,但自創的成分已不少。王世貞說他「用章草書《急就章》,覺古色藹然」。元代的章草,較唐宋是大為起色的。趙、鄧復古寫《急就章》,都有矯揉造作之失,臨的成分多,古意並不是很多。以後康里子山、楊維楨以章草筆意入今草,大開草書新面貌,當是草書的新變。後來的方從義、宋克也均在章草上下過苦功。俞和是其中一位傑出者。他天分高,悟性筆性均好,故其「臨」書,不但形態上相似,而且「古色藹然」,意味也出來了。尤為可貴的是用筆上自然率直,捺腳的形態變化多,可見筆法上變化也多,故雖是以己意臨書,實為創作了。現存故宮博物院的章草詩帖,是行書中雜章草,已很見功力的創新之作了。 俞和的《千字文篆隸冊》也是有新意的作品。其篆書,結字簡潔隨意,用筆上大膽參以方筆,故有剛健清新之氣;其隸書,也用漢隸的方筆,線條秀勁中有質樸也無故作修飾的匠氣,因而比他秀潤有餘的行書來,顯得更為古樸而有書卷氣。這說明,俞和並不是趙孟頫的影子,也是有個性的書家。

以上資料節自《中國書法全集.元代名家》卷 作者楚 默僅供學習使用,如需引用,請與榮寶齋出版社及作者本人聯繫。


臨樂毅論(點擊放大)


行書詩卷


千字文篆隸冊(點擊放大) 》 紙本 縱21厘米,橫24.7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可嘉提供


臨定武蘭亭

俞和《臨定武蘭亭》,行書,現藏故宮博物院。俞和是臨摹的高手,能達到亂真的地步,桑悅評:「紫芝所書,深得松雪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之於羲之也」。此臨《定武蘭亭》為其精妙之作。


《汲黯傳》 共11頁

小楷。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云:「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引自《書林藻鑒》 ),用筆不下於智永,虞世南,得稱一世之冠。(圖片由三金提供)

《汲黯傳》被認為是傳世趙孟頫的小楷名篇。不過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俞和仿趙之作。俞和也多臨晉人小楷如《樂毅論》等。其精工紮實、功力深厚處,是其他學趙者難以達到的。但趙的虛和婉麗,俞和卻沒有能學到,以此辨俞和作偽趙書,可謂洞若觀火。《汲黯傳》同他自臨的《樂毅淪》、《臨定武蘭亭序》款書小楷一樣,也是只見方峻剛利,而沒有趙的虛婉遒媚。

 

俞和《次韻答朱仲義見贈》

俞和《次韻答朱仲義見贈》,行書。紙本。縱28.9厘米,橫47.4厘米。無款。詩中自稱「老夫」,當是晚年之作。前有小序,述作詩緣由。此帖瀟洒不羈,俊秀飄逸,而又工穩端麗,深得趙孟頫之神。

名稱:書左氏傳 時間:元 作者:俞和

俞和行書《自書詩卷》(圖為作品局部),為紙本長卷。作品能幅縱28.8 厘米,橫216 厘米。《自書詩卷》共錄詩8首。卷後接紙有明、清人的跋文識語和印鑒。《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等書對該作有著錄。作品現存故宮博物院。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俞和的《篆隸千字文冊》及《臨張芝帖》等。 俞和早年學習趙孟頫(字子昂),後遍臨晉、唐名家碑帖。他深得趙氏運筆之法,行草書秀雅挺勁,逼似趙孟頫,形神俱肖。明代桑悅對他有這樣的評價:「紫芝(俞和)所書,深得松雪(趙孟頫)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之於羲之也。」這是對他學習趙孟頫的肯定。俞和書法作品,有時被人當做趙孟頫真跡,甚至被收藏、著錄和刻石。好事者每以俞和書法改款後冒充趙書,往往亂真。 書法作品由白色和黑色構成,這兩色在天地之間最樸素、最簡明,同時,這兩色的對比也最強烈、最具意味。有意思的是,白紙黑字,如此簡單的構成,卻能反映出每一位書寫者的學識、涵養與品性。俞和天分很高,悟性與筆性均好,一生致力於書法, 其書法作品沖淡安恬,意味高遠,自有書卷氣。他臨帖甚勤,臨書點畫刻意精心,筆力勁利,牽連轉折無不合矩度。他的楷書高古風雅,結體寬博沉穩,運筆酣暢圓潤,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 頗有晉人風範。 溫雅秀潤之美是俞和行書的重要特點,這正如王羲之書法的中和之美、顏真卿書法的氣格之美一樣。俞和書法遒潤秀美、溫文爾雅,在用筆、結字和章法方面講求中和。行書《自書詩卷》,瀟洒不羈,俊秀飄逸,運筆自然生動而節奏分明,線條舒展飄逸而工穩端麗。陳敬宗題云:「俞紫芝書筆意清婉,姿態豐潤,蓋兼得趙孟頫之神魄,至不能辨其真贗,可愛也。」這件行書有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洒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妍美洒脫的風致,深得趙孟頫之神。同時,俞和又呈現出自身的追求,如比較豐腴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俞和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 俞和書法從趙書中來,但他並不是一味地步趙的後塵。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書、草書,而俞和卻能諸體並施,精研書法各體,行楷之外,兼善篆、隸、章草等書體。其突出成就不只表現在行草書上。現存俞和章草《臨張芝帖》,不但形態上與原帖相似,而且自創的成分不少。更為可貴的是,俞和用筆自然率真,在筆法上,尤其是捺腳的形態上變化很多,這樣以己意臨書是有難度的,因為其中已含有創作成分了。王世貞說他「用章草書《急就章》,覺古色藹然」。在篆書、隸書上,俞和的《篆隸千字文冊》也是有新意的作品。其篆書結字簡潔隨意,用筆大膽摻以方筆,有剛健清新之氣;其隸書也採用漢隸的方筆,線條秀勁而質樸,無故作修飾的匠氣,比起他秀潤有餘的行書來,顯得更為古樸,更具書卷氣。如此這些,說明俞和雖然學習趙孟頫,肖似趙孟頫,但他並不是趙孟頫的影子,而是一位有個性的書家。 俞和(1307—1384),字子中,號紫芝生,清隱散人,晚號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廬)人,寓居錢塘(今杭州),一生隱居不仕,能詩善書,以書法名於時。

俞 和(元至正-明洪武間) 楷書 常清凈經 1362年作 水墨紙本 鏡框 款識/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未,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一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靜清,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到;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道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者 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 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 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學苦海, 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捂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凈矣。 常清凈經 大德六年正月廿二日吳興趙孟俯書。 至正廿二年歲在壬寅夏之望桐江紫芝老人俞和子中臨於谷陽書房。 鈐印/俞和(朱);子中父印(白);廷美(朱) 藏印/潛園鑒賞(朱);陸心源印(朱);存齋(朱);小停雲(白) 存齋讀過(朱);端文(朱);歸安陸心源審定(白) 注/《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三冊P62頁。 57×27cm 約1.3平方尺 RMB: 350,000-400,000 俞和,字子中,號紫芝,晚稱紫芝老人,元末錢塘(今杭州)人。隱居不仕,能詩,喜翰墨,早歲得見趙文敏運筆之法,臨晉唐諸帖甚多,行草逼似文敏,好事者得其書,每用趙款,倉卒莫能辨。一生致力於書法,精各體。書法沖淡安恬,其突出的成就,不在行書,而在章草和篆隸。現存的《臨張芝書》雖是臨作,但自創的成分已不少。 陸心源(1834-1894),字剛父,別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祖籍臨安,世居湖州。與同郡的姚宗諶、戴望、施補華、俞剛、黃宗羲、洪霞共稱為「苕上七才子」。1859年後中舉。曾任廣東南韶兵備道。1893年,經直隸總督李鴻章舉薦,官復原職,曾得光緒帝召見。不久,在天津得病,次年卒於湖州。
推薦閱讀:

丁酉雜稿上
攝影專業作品集該如何準備?
服裝設計如何從靈感出發開始調研?
張小嫻作品集8

TAG:書法 | 作品 | 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