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城」,你好大的口氣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今年最後一部華語大片——《長城》明天正式公映。

估計許多人跟Sir一樣,好奇電影到底長啥樣?好不好?

第二個問題,Sir得凌晨看完後才能回答。

但第一個問題,這篇文章一定能幫到你。

前些天,Sir去了趟北京,跟張藝謀又聊了三四個小時。

這位66歲的導演還是精神得令人羨慕。穿Prada的高幫運動鞋,潮;健談,說到激動處,脖子上的青筋格外顯眼;招牌式的板寸,滿頭黑髮。

時間這把殺豬刀對他完全失效,甚至,今年66歲的他,比以前更年輕。

——與之相對的是他在《長城》史無前例的野心。

儘管,作為今天最有權勢的華語導演之一,張藝謀過去數次用獎盃、票房為中國電影破局,但《長城》依然意義重大。

這是內地導演第一次欲用超級大片,與西方世界平等對話。

是時候揭穿這個秘密了,《長城》不(光)是拍給中國人看的。

《長城》里,馬特·達蒙和中國古代人民一起抗擊怪獸,這種「好萊塢一線演員+中國故事」的模板,《金陵十三釵》就玩過。

不一樣的是——

《金陵十三釵》的對白還是中文為主,貝爾時不時還蹦出一兩個中文單字。

而《長城》的對白,英文佔比高達75%。

還沒有中文配音版。

也就是說,這部絕大多數演員都是中國人的電影,很多中國觀眾可能要盯著字幕才能看明白。

為什麼?

照顧不愛看英文字幕的歐美觀眾。(所以是默認中國觀眾已經養成了看字幕的習慣嗎……)

換句話說,《長城》的目標市場不止中國,而是全球。

為什麼要拍一部如此重視海外市場的電影?在全世界電影都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的時候。

採訪中,張藝謀這句話讓Sir印象深刻——

因為經紀公司的一句話:「這部電影有可能一次在海外5000家影院上映。」

海外5000家影院,這是什麼概念?

《金陵十三釵》,國內票房6億多;北美票房31萬美元,上映影院20多家。

《歸來》,國內票房近3億;北美票房37萬美元,上映影院55家。

《英雄》,北美票房5300多萬美元,上映影院2031家(多虧當時海外版權方米拉麥克斯的幕後推手)。

再看看其他中國大導演的片子。

《卧虎藏龍》《英雄》《一代宗師》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北美票房600多萬美元,上映影院804家。

李安的《卧虎藏龍》,北美轟下1.28億美金,開畫影院16家,最旺時才達到2000家的量級。

同時在海外5000家影院上映,對中國導演來說,前所未見。

雖然從目前《長城》的全球檔期安排來看,完全「同時」有難度,但上映規模應該不小。

對張藝謀來說,《長城》是一次輸出中國文化的機會;他的戰略,在Sir看來——就像包餃子。

第一步,擀西方魔幻大片的皮。

先保證歐美觀眾能看得懂。

就拿長城來說,它不單單是一堵龐大的防禦城牆,內部還布滿各類機關,像是一艘「陸上航母」。

駐紮在長城上的秘密部隊:無影禁軍,張藝謀形容他們是「中國的黑衣人」。

而饕餮,「我特別要求他們,在台詞里加上源於貪婪」;就像說哥斯拉源於核輻射,外國觀眾,秒懂。

這正是張藝謀需要的,認知上的共性。

「神獸」哥斯拉

好萊塢有條不成文的鐵律:凡是怪獸電影,常常有個研究它的專家。

一來可以解釋來龍去脈,再者能夠提供對抗策略。

《侏羅紀公園》里的格蘭特博士,當然他也是絕對主角之一

《長城》里也有,劉德華演的王軍師,正是研究饕餮的「科學家」。

遵循美國大片的規律,把主流商業片的架子搭起來,《長城》的第二步是,加中國文化元素的料。

先是往線索里埋。

馬特·達蒙演的西方僱傭軍,為什麼偏偏在宋代這個時間點闖入?

這裡就藏著一個梗:偷火藥。

「火藥在中國發明出來沒有立刻傳到歐洲,有30到100年的『空窗期』,對應的剛好是中國的北宋。」

再往細節里塞。

「科學家」王軍師作為研究饕餮的專業人士,資料怎麼備份,確實是個問題(朝廷也沒法給他配電腦……)。

片子里用的是中國水墨畫(就當硬碟使吧),記載著饕餮起源,一列列大大的長條幅從牆上垂掛而下。

電影里還做了水墨韻味的動態版,相當帶感。

他的屋子裡擺的都是中國古代發明,羅盤、地動儀……觀眾可能根本不會注意這些道具,但這其實也是張藝謀精心夾帶的私貨。

片場拍攝花絮

片子里饕餮肆虐的周期被設定為六十年一次,一次七天。

60這個數字也是張藝謀指定的,好萊塢的原劇本里是50年。張藝謀跟美國編劇說,六十年在中國文化里是一個甲子,本身就帶有輪迴的意味。

重中之重,在作戰中表現。

中國黑衣人在陸上航母里打怪獸,怎麼打最關鍵。

先來看作戰裝備。

綿延20公里的戰場,不盲目肉搏,充分利用火球、飛索遠距離進攻。

有場大霧裡的戰鬥,用的是響箭,聽聲辨位。

「我們看水滸,碼頭上誰來了,先是一支響箭報信。於是就設計了一場關於響箭的戰鬥,突出它的聲音。」

放天燈,也觸發了張藝謀的腦洞。

片子里除了祈天的孔明燈,還出現了孔明燈的升級版:載人熱氣球。(張藝謀承認,片子里的這個發明是讓歷史超速發展了)

它的驅動,靠的是古代北方農村拉的風箱,往上噴火藥粉。

右邊有把手的就是風箱

火藥粉噴上去,氣球膨脹起飛,底下有個很輕的架子,搭載戰士。

架子底下是老黃河渡口的羊皮筏子,降落時用來減震。

渡口上的羊皮筏子

「我們原來還有吹羊皮筏子的情節,特別好玩,但是後來剪掉了。」

再來看軍容軍紀。

無影禁軍Sir科普過很多次了,借鑒五禽戲的概念,五獸五色。

他們的盔甲也有講究,皮革手工縫製,而且甲片很小,跟歐洲盔甲的大甲片不一樣。細節上,除了色彩不同,還有「五獸」的標誌。

其中鶴軍是女子部隊,她們出征前有擊鼓禮。Sir感覺,能不能壯膽另說,主要是起范兒……

載入中

鶴軍幾乎每次出場都自帶BGM。

BGM的作者,正是《權力的遊戲》《環太平洋》的管弦配樂作者,德籍伊朗作曲家拉民·賈瓦迪。

一開始,這位伊朗小哥交的作業只有哼唱的無字歌,張藝謀想了想,還是要配歌詞。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悲壯。

但是這歌是在英國錄的,怎麼讓英國人唱中文?張藝謀想了一招——

「我把那些漢字用英文的發音標註好,再把意思翻譯出來,都弄好以後,讓他(賈瓦迪)拿著到英國去,訓練英國國家級的合唱團唱中文。」

還有一場葬禮戲配的歌,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演唱者趙牧陽,是張藝謀看電視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

「看到他有點感動,土土的西北人,之前是個老搖滾,唱得很滄桑。」

張藝謀特別要求趙牧陽,用陝西話唱「秦時明月漢時關」,因為他覺得那種肉夾饃的唱腔味(Sir承認這個形容詞是自己想的),特別中國。

有了皮和料,好餃子還關乎手工。

《長城》的片長104分鐘,考慮到大片片尾字幕一般都長,掐頭去尾,正片也就90多分鐘。

「我們的故事是非常緊湊的,會帶著觀眾一直往下走,節奏非常快。」

特效也不含糊,合維塔工作室和工業光魔之力,做了15個月。

為了跟特效團隊溝通,張藝謀在這15個月里,飛好萊塢飛出了一張終身白金卡。

「這個電影首先是好看的,只有電影好看了,你的中國文化才能傳遞出去。」

「如果它在商業上成功,很直接就是長2、長3、長4都會開發,遊戲、衍生品都會開發。那《長城》系列拍下來10到15年,完全可以培養出來一個大話題和一個大的觀眾群。」

老謀子的終極目標,是做那個開疆拓土的人,搞出一套中國的《星球大戰》,讓全世界的人看。

「未來再拍,也許不局限在地面上的長城,比如水下長城、空氣長城,它變成一個抵禦饕餮的概念。長城可以來回變,但是侵犯與捍衛的這組矛盾,永遠都存在。」

坦白講,聽到這句話時,Sir忍不住腦補了一下,一群外國孩子,在影院外排隊等著看《長城前傳》的情景……

《星戰》早已成為文化現象

張藝謀還特別提起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綵排,2008個戰士打鼓(擊缶),不斷有人提醒他這可能會挨罵,說這就是套人海戰術。

「我糾結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留下了。中國文化精英們有罵聲,但我意外地發現,全世界的觀眾都非常喜歡那一場,就是覺得好看。」

他總結出一條心得——

我們的司空見慣,就是他們的稀罕。

談起《長城》,張藝謀不斷重複一個詞——借船出海。

也就是說,今天,東方文明對於大部分普通外國人來說,依然是神秘的,所以,當我們要向他們普及時,不得不先借用他們熟悉的模板,不得不先輸入那些極為簡單的元素。

這是文化輸出的必經之路。

但,回到電影本身。

當中國觀眾發現《長城》里的中國演員大部分都是人肉背景板,能接受嗎?(75%英文對白,其實意味著電影的主角絕不是中國演員)

Sir不知道,也有些矛盾。

而另一方面,以《長城》試圖比肩的《星戰》為例,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開天闢地的大片,除了硬體,窮盡一切想像力對特效的追求,軟體同樣了不起。

如Sir之前說過,在元素上對世界文化(西方神話傳統、美式科幻,亞洲文化)兼容並包的同時,它的故事核心,其實緊緊圍繞「開拓進取、敢於創新」的美利堅牛仔文化做文章。

只有做與不做,沒有試一下

換句話說,如果只滿足文化元素,而或對價值觀充耳不聞,或無法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星戰》評語)。」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長城》膽量當然值得鼓掌,但《長城》能導向一個全世界擁抱中國電影的未來嗎?

沒人能預言未來。

Sir只希望,《長城》不是對中國觀眾敷衍了事,也不是對外國觀眾刻意迎合。

畢竟,無論你的主戰場在哪,踏出的第一步,都是這裡。

預告下,獨家影評明天出,不說了,電影快開場。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嫌騾慢的波蘭司機

毒舌電影原創,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一場自毀《長城》的饕餮盛宴
「原創攝影」九眼樓:北京長城第一高樓
《長城》殺青 馬特達蒙被鹿晗粉絲四百束花嚇到
《長城》北美熱鬧開映,比電影更熱鬧的,是美國人吐的一嘴好槽

TAG:長城 | 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