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匿密林千年,世界最大寺廟,東方四大奇蹟之首,你知道是哪兒

吳哥古迹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位於洞里薩湖之北,南距縣裡暹粒市6公里。公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是高棉吳哥王國都城。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

有人說,去柬埔寨旅遊就是沖著小吳哥去的。踏上了這片神奇之地,那被人們遺忘了一千多年,掩埋在密林中的王國,那些不知道經歷的多少晝夜交替、風雨變化、歲月施虐而依然靜靜躺在這塊土地上的頑石、奇樹、美雕,它們用自己的頑強和耐心給世人講述了守望千年之後僅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便被遊客熱捧為東方四大奇蹟之首的豐富內涵和神話傳奇。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在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小吳哥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高棉時代古典建築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它創立於12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所建,13世紀後期,變成佛教寺廟。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中國遊客擁向這裡。

吳哥的大部分建築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迹規模之宏偉壯觀,其建築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考古學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作為柬埔寨早期建築風格代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聖劍寺的寺名來源於闍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闍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

聖龍蟠水池由一個大方池和對稱分布在四邊的四個小池組成,就像巴厘島的一些旅遊勝地極富裝飾性的水塘。大方池的中間矗立著中心塔,每個小方池都雕刻有一個有趣的地下噴泉。龍蟠水池神廟原來設在一個為聖劍寺供水的巨型水庫中。

東梅蓬寺(東梅奔寺)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修建的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後來成了歷代國王祭祖的祭壇。東梅奔寺是一座聳立在大湖中宏偉的寺廟,它位於吳哥曾經輝煌一時的灌溉萬畝良田的人工開掘的東巴萊湖(East Baray)中央的一座小島上,當時進廟必須乘船上島。

東梅蓬寺建造於公元953年,與皇室火葬場--變身塔(又叫比粒寺)幾乎是同時期建造,所以建築形式上極為相似,同屬於婆羅門教建築,其重要特徵就是須彌山造型:金剛寶座塔形式的三層五塔結構,中央建築物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代表須彌山,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

東梅蓬寺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吳哥建築中罕見的紅磚建築,吳哥的其他大部分建築都是清一色的石頭建築。

紅磚建築的東梅蓬寺整體都呈現磚紅色,而其他的吳哥寺廟建築都是相似的賦予了歷史沉重的黑色。

在整個大吳哥城的範圍內,還有巴方寺(Baphoun)、緋明納卡寺(Phimeanakas)、利泊王壇(LeperKing)、大象壇(TerraceofElephants)等著名建築。

巴方寺坐落在巴戎寺西北200米處,和吳哥窟一樣,它金字塔式的結構代表著須彌山。其建設可能開始於蘇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統治時期,後來由烏達亞迪亞巴爾曼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49~1065年在位)完成。它是吳哥城建設之前舊城的中心。

吳哥城(又叫大吳哥)是高棉帝國宮殿城。是吳哥的「心臟」。在吳哥城的中心,閻那跋摩七世建造了貝雍寺(Bayon)。貝雍有54座大小寶塔,每座塔的頂部都雕有象徵國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們從塔尖微笑著俯瞰四周,象徵著王權至上和佛教神聖。

位於柬埔寨暹粒的大吳哥城是真臘王國吳哥王朝的國都,於12世紀後期由高棉王國國王Jayavarman擴建而成。

49座四面佛塔有著196張微笑的臉,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四面佛「高棉的微笑」。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 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 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

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 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 )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2005年時由一隻中國隊伍在此進行了修復工作。

到了吳哥不能不到塔布隆寺。作為吳哥最具藝術氣氛的遺迹,塔布隆寺的吸引力在於,跟其他寺廟不同,他幾乎被叢林所吞噬。而令其名聲大燥的是因為她是《古墓麗影》、《花樣年華》等多部經典電影的外景地。

19世紀塔布隆寺被法國人發現時,百年老樹早將神廟緊緊纏著,因此放棄修復,保留了原貌。樹根放肆地不斷延伸,繞著屋檐、探入石縫、將老廟牢牢裹著,難怪人們會調侃,神廟是從樹根里蹦出來的。這是一座因樹而「生」,同樣也因樹行將消失的神廟。

吳哥地區,有著上千座的古文明遺迹,這座看似火紅的神廟,被稱為」女人的城堡」。按原名「班德斯蕾」比照柬埔寨文翻譯是」謀求幸福」 的意思,當地人之所以習慣稱這兒為」女皇宮」,那是因為在神廟的中央刻有許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實,稱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宮」也罷,因為不論如何稱呼,這座神廟所散發的光彩都是難以形容的。

巴肯山神廟(PhnomBakheng)建於耶輸跋摩(889~910年在位)統治時期,這是吳哥幾座代表須彌山的寺廟(包括吳哥窟)中的第一座。儘管這兒仍然是拍攝遠處落日餘輝中的吳哥窟的絕對山頂位置,但令人傷心的是,如今的巴肯山神廟已經熙來攘往,不再是看日落的最佳地點了。

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巴肯寺為「百塔洲」。

看日落較為安靜的地點是科榮寺(PhnomKrom)的寺廟群,從那兒還可以俯瞰洞里薩湖和比粒寺(PreRup)。

醉美的斜陽照在殘存的古塔斑駁石柱上的那一抹驚艷。

吳哥的許多孩子看見遊客,便一擁而上推銷廉價的小商品,更多的是向遊客索要糖果和小錢。

高棉樂鼓

吳哥現代民居


推薦閱讀:

天下侗寨 世界通道
微言夜讀 | 一顆高貴的心,終將點亮世界
小悅悅,這個世界會變好的
【我們讀世界】春有春的風情 冬有冬的美(外一篇)
【獨家】2015世界民族熱點問題盤點與評析

TAG:世界 | 寺廟 | 奇蹟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