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豎橫針刺法冶療肩關節周圍炎____肩關節運動障礙

【前 言】 肩關節周圍炎是大概念,所渭炎,無菌,肌肉、韌帶、神經功能減弱或病理改變,實質就是肩關節運動障礙。肩關節運動障礙其中包括肩關節部位疼痛、肩關節運動功能障礙。現在臨床凡肩痛者都診斷為「肩關節周圍炎」,上了點歲數的為「五十肩」、「漏肩風」,這是非常粗糙的診斷,治療無的放矢,貽誤最佳治療時間。如果用對肩關節肌肉、韌帶進行破壞性的切割等治療,似乎開始有些效果,但會增加疤痕組織,增加肩部肌肉粘連的機率,同時也會造成肩部肌肉功能減退,是不可取的。

豎橫針刺法冶療肩關節周圍炎

____肩關節運動障礙

【肩關節解剖】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的球窩關節,兩骨之間藉助於關節囊相連接,

與肩關節運動有關的還有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峰肱骨關節及肩胛胸壁關節。肩關節還依靠肱韌帶、肩鎖韌帶、喙鎖韌帶、盂肱韌帶及胸鎖韌帶等保持關節連結穩定,同時達依賴四周的岡上肌、小圓肌、肩胂下肌、三角肌及肱二、三頭肌等組織的保護和加強,並使上臂靈活地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族、外旋、上舉及環轉運動,而且有許多滑囊,又積三角肌下滑囊及肩胛下滑囊等。

在此豎橫針刺法認為:骨髂肌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牽動關節產生運動。肩關節的一切運動除與關節、肌肉、韌帶等有密切相關外,其支配肌肉的神經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從下列表中我們就可以認識到肩關節的運動是複雜,但又是不複雜而有秩序有精確分工的。

肩關節運動與肌肉、神經節段

1 )肩上舉

三角肌(頸5、6) 岡上肌(頸5) 斜方肌上、下部(副神經及頸3、4) 前鋸肌下部(頸5-7)

臂外展主要由三角肌、岡上肌參與。

2 )肩和臂下降(如用臂支撐身體)

胸大肌(頸5-胸1) 胸小肌(頸6-胸1) 斜方肌下部、前鋸肌(頸5-7) 背闊肌(頸6-8)

3 )臂內收、肩帶內旋

胸大肌(頸5-胸1) 背闊肌(頸6-8) 岡下肌(頸5、6) 小圓肌(頸5、6) 肩胛提肌(頸4、5) 菱形肌(頸4、5)

臂內收主要由胸大肌、背闊肌、小圓肌參與。

4 )肩帶內收(如擴胸時)

斜方肌(副神經及頸3、4) 背闊肌(頸6-8) 菱形肌(頸4、5)

5 ) 肩上升(如聳肩)

斜方肌(副神經及頸3、4) 肩胛提肌(頸4、5) 菱形肌(頸4、5)

6 ) 臂後伸

三角肌後部(頸5、6) 大圓肌(頸5、6) 背闊肌(頸6-8)

7 ) 臂前屈

三角肌前部(頸5、6) 喙肱肌(頸5、6) 肱二頭肌(頸5、6) 胸大肌(頸5-胸1)

8 ) 臂內旋

肩胛下肌(頸5、6) 大圓肌(頸5、6) 背闊肌(頸6-8)

9 ) 臂外旋

岡下肌(頸5、6) 小圓肌(頸5、6)

【病因病機】

肩關節運動障礙不管現代醫學取什麼病名,其病因病機都有外因與內因。

外因:肩部感受風寒或濕邪侵襲造成氣血凝滯,脈絡拘急而疼;或因摩擦擠壓,慢性勞損,筋脈受阻失濡,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因肩部活動過度,筋脈轉筋,即痛,筋急,筋粘連則痛甚,運動極度受限。

內因: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出現肩關節周圍組織退行性變,局部代謝障礙,筋失所養,肌肉痙攣或無力,氣血不暢,進而影響關節內部,關節運動更加障礙。

肩關節運動受限,是每一單一動作牽涉到許多肌肉群(束);一個肩關節動作,比如肩上舉就牽涉四塊肌肉,但我們不能只看這四塊肌肉,這只是主動肌。肩上舉運動還牽涉許多協同肌,只要有一個協同肌束不協同,肩關節也不能上舉;這是從肌肉角度來看。另外,從表中我們可看出,還需從神經支配角度來看肩關節運動受限,因為一切肌肉運動都是受神經支配的。豎橫針刺法認為:關節本身病變大多是由於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病變或勞損或損傷演變而至,由於關節某個功能因疼痛或不能支配而逐步不能進行運動,長期不動則累及關節本身退行性變。

【臨床表現】

豎橫針刺法把肩關節運動障礙臨床癥狀分為痛症型和無痛症型二大類型。痛症型,以疼痛為主,產生運動障礙;無痛型,則以神經麻痹為主,使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喪失,產生運動障礙。

痛症型:

多為進行性加重,病程可拖延數周或數月,有的時好時壞可拖延數年之久。初期肩部酸痛,肩部沉重易累,有時會向下臂串痛、放射痛。一般晝輕夜重,不敢卧於患側,甚在睡眠中痛醒而夜不能寐。關節活動障礙,患肢上舉、外展、內旋及前叉肘疼痛加劇運動受限,尤其外展時可出現「杠肩」現象。梳頭、穿衣、提褲、手擦進褲子口袋、洗臉、伸臂夾萊等 生活中生理功能受艱。後期粘連嚴重時肩部可呈「凍結狀態」。病久,肩部肌肉常出現廢用性萎縮。

無痛型 :

無痛型肩關節運動障礙一般是由所支配的神經麻痹或損傷,而導致肩部運動肌肉喪失支配功能所致。肩部運動肌肉群(束)只要有其中之一喪失運動功能都可出現肩部運動障礙;由於喪失運動功能的肌肉群(束)不同,從而帶來的肩部運動障礙癥狀也就不同。

無痛型肩關節運動障礙共同特點是:肌無力,肌萎縮。

【鑒別診斷】

特殊的典型的肩關節運動障礙鑒別診斷

1) 頸肌綜合症臂叢神經之鎖骨上神經壓迫型:

肩關節疼痛,作「錢氏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即可確診。一般只取「頸肌針法」則事半功倍。具體參見臂叢神經鎖骨上分支之治療,本篇在治療中不再贅敘。

2)肩關節結核:

疼痛較劇烈,瀰漫性腫脹,可有膿腫形成,伴有盜汗、低熱、午後潮紅。血沉加快,x線檢查可見骨性破壞。病人往往有結核史或結核病接觸史。此症針刺治療可輔助之,解決疼痛或運動受限。

3)岡上肌腱炎:

肩外側痛,壓痛點在肱骨頭大結節處明顯,肩關節外展60——120度範圍內最痛,減小或增大此度數範圍,疼痛減輕或消失。

4)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肩前痛,壓痛點在肱骨結節間溝處明顯,屈肘疼痛加劇,肩關節屈伸明顯受限。

5) 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疼痛,肩關節同時作外展外旋(即梳頭動作)時疼痛加劇。

6) 風濕性肩關節炎:

疼痛多呈遊走性,痛無定處,也有對稱發作,或多關節性發作,陰天下雨,氣候變化時明顯或加重。急性活動期可「抗o」增高,血沉加快。

【 治 療】

豎橫針刺法治療肩關節運動受限是以肩關節運動受限方式、疼痛部位的肌肉組織功能病變進行治療。受損的肌肉收縮、放鬆、延展功能恢復了,運動就正常了。

豎橫針剌法治療肩關節運動障礙性疾疾,關鍵在於運用豎橫針刺法特殊冶療功效,通過針刺達到調節、恢復肩關節肌肉群(束)的運動功能,解除肩關節運功障礙。

豎橫針刺法在治療前必須進行對患者肩部的被動檢查試驗,從中知道是什麼肌肉群(束)功能失調。

痛症型治療

豎橫針刺法認為:一般來講,痛症型肩關節運動障礙多為肩關節肌肉群(束)攣急、筋緊。不松則痛,松則不痛,肩關節肌肉群(束)運動障礙的放鬆功能失調所致,所以臨床必須以調節、恢復其使肩關節運動障礙的肌肉群(束)運動障礙的放鬆功能,取「橫刺式」,「以松治痛」。

豎橫針刺法治療肩關節運動障礙帶來了放便、簡易與靈驗。通過被動檢查,明確運動障礙的肌肉群(束),判斷是放鬆功能失調,還是收縮功能失調,最後則用豎橫針刺法其治療法則進行治之。第一枚針得氣後,即可作被動試驗,察之療效。

在治療肩關節運動障礙最難的是肩關節粘連,俗稱「凍結肩」。療程相比之下較長,還必須加以自我功能鍛練、推拿和熱敷,或理療等進行輔助治療,逐步放鬆粘連的肌肉與肌腱,切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則會造成新的粘連。

肩關節粘連治法:此癥結多在肩關節運動主動肌,肱二頭肌、三角肌、肱三頭肌,而協同肌的疼痛不是非常明顯的,隨著主動肌癥狀減輕緩解,協同肌的癥狀逐步出現。

先取「橫刺式」,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各枚(也可在肱二頭肌長、短頭部一枚,肱二頭肌肌腹一枚),肱三頭肌肌腹上部一枚,三角肌上部一枚。隨著療程推移,治療必對症冶之,被動試驗不可少,若其它協同肌出現癥狀則仍「以松治痛」,不可千篇一律。

治療中,胸大、小肌及其肌腱的功能恢復往往被忽視,肩關節的後背、上舉等運動一刻也離不開其協同。

一般根據患者臂膀粗細取2寸針或3寸針,針刺後接針灸治療儀可增強效果,波型,疏波,留針時間,一般30分鐘左右,一切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風濕性肩關節炎其因也在肩周部肌肉群,關節僵硬先表現為肌肉疼痛,再之僵硬,關節長期不能運動,最後也許導致關節腔變窄等。治療時可在針柄加艾灸,或加神燈類理療熱照關節部位。

無痛型治療

豎橫針針刺法認為:無痛型肩關節運動障礙多為肩關節肌肉群(束)肌無力或肌麻痹。不收則無運動,收則可動,肩關節肌肉群(束)運動障礙的收縮功能失調或喪失所致,所以臨床必須以調節、恢復其使肩關節運動障礙的肌肉群(束)運動障礙的收縮功能,取「豎刺式」,「以收治萎」,「以收治痹」。

無痛型肩關節運動障礙一般是由臂叢神經鎖骨下神經受壓迫,而使所支配的肌肉不能完全產生支配,或完全喪失支配,故而造成肌無力。一般多為一側,也有雙側肩關節運動障礙。臨床必須與進行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症鑒別,鑒別要點在於無痛型肩關節運動障礙沒有相應的全身性肌無力,肌萎縮癥狀。

治療時先取「頸肌針」法,再取「豎刺式」先治其肩關節運動的主動肌三角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可豎刺式「離心刺」以取其肌腹為主,三角肌可取三角肌內、外部各取一枚針豎刺式「離心刺」治之。隨著療程推移,治療必對症冶之,被動試驗不可少,若其它協同肌出現癥狀則仍「以收治萎」,不可千篇一律。

針刺畢後配用針灸治療儀,「頸肌針」取疏波,「豎刺式」取疏密波,留針時間,一般30分鐘左右,一切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推薦閱讀:

膝關節痛有救了,10分鐘生效,治一個好一個,腰腿疼的人請保藏!
髖關節相關檢查,你造嗎?
骶髂關節運動與影響
【茹舞教材】摩登舞的膝關節運用,你都做到了嗎?
肩關節物理檢查(五)——盂肱關節不穩

TAG:運動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