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力未充」南懷瑾老師講
【南懷瑾老師與台灣媒體人士的合影】
------------------------------
正文:
指月錄卷二:
【文殊問閹提遮女曰:生以何為義?女曰: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
殊曰:死以何為義?女曰: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
我們的生命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生命怎麼來的?由無始而來。無始以前,為什麼要來?——不生而生,生而不生,是生的道理。
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合攏來。搭成了一個房子,雖然這四樣東西和合,變成一個身體,地還是地,水還是水,火、風還是火、風,各不相涉,各安本位。「而能隨其所宜」,還是相互配和,合攏來,構成了這個生命現象。
唯心、唯物的關係都在這裡,這四大,我們看它是結合的,事實上並沒有和合。說無所合,又能隨其所宜,就是楞嚴經上: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不要只研究佛學,要把這個理拿到自己身上來用功,來求證。若平時只曉得打坐,守著一個境界,瞎貓守到死老鼠,其實是只瞎貓。要參:「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也是生從哪裡來的道理。
死以不死死為死義,你認為死了?世界上誰沒有死,死而不死,我們看到人死了,骨頭也散了,實際上它們還是各安本位,而能隨其所宜。
【庵提遮女問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何卻被生死之所流轉?殊曰:其力未充。】
*****
佛曾說:妄念本空,緣起無生。所以我們上座後,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因為它本來空,佛已經告訴你那是妄、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還理它幹嗎!為什麼在那裡空妄念?縱然你把妄念空了,那個空的境界,也是一個大妄念,那是想陰區宇。況且你那個空的境界,如果不做功夫,不打坐,也就沒有了,又變走了,可見它也是妄念。所以曉得妄念本空,上坐以後很輕鬆的,不要設法去除妄念。每一個妄念來時,如果它真不空的話,別的妄念也被它擋住了,不會來了,所以這個妄念本來是會跑走的,佛經形容它像水上泡沫一樣,一個個起來就沒有了,要空它幹嗎!它本來是空的,不用我們去空它。所以我們在那裡做功夫,都是做了一輩子的冤枉事,在那裡空妄念。結果等於小孩子在水中玩皮球一樣,把皮球往水中一按,球就從另一邊冒出來,一天到晚在那裡按皮球,你說我們哪裡是在修道啊!只是在按妄念玩遊戲罷了。
又一層問題來了,那麼請問這是什麼「力」?我們白天坐得好,妄念來了可以不理,清清明明的,但睡著以後,依然糊塗去也,那又怎麼說?一個學佛的人是真正學科學的人,任何一點問題都要解決,不能茫然。
那麼我們再檢查,妄念之所以沒有清凈下來,有兩個原因:一個生理的影響,身體越不健康,病痛越多,煩惱妄念越大。於是一切唯不了心了,非要調整四大不可。所以氣脈之說是大有道理的,而且佛經上面都有,不過一般佛經把這方面的事隱瞞起來,我們看不出來罷了,並不是佛不承認。
比如唯識講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像時間,屬於心不相應行法之一。有人打坐,坐得好,一彈指間過了三個鐘頭,但是外界還是一分一秒地過去,你沒有辦法改變宇宙的時間;空間、勢速(如行星的行速)亦然,心改變不了,這是一。
其次,色法不屬於心法的範圍,色法單獨地成立。而且在色法裡頭,第六意識有法處所攝色,又另當別論。
這樣一來,不能說整個唯心了,心不相應行,它永遠還是在行,佛的神通也拿它沒辦法。我們還學佛成道幹什麼?其實這只是唯識這麼分析,不要害怕,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是講意識心所的力量所不能到達之處。色法單獨成立,與意識的分類,及心所的分類單獨成立;但是它整個的功能,都包括在如來藏裡面,所以是一切唯心,心物一元,這個理大家要弄清楚。
因此大家學佛修持,如果拿自己所懂得的一點佛經學理來講修持,變成盲目的唯心了,對心物一元有關物的方面,一點都不能轉。
《如何修證佛法》
-------------------------------------------
【止止愛,止止見,即是力。】
力波羅密一修成功即成佛,力波羅密有如此重要。力波羅密是十種波羅密的第九位,入佛之位靠力波羅密。所以諸位學佛修道,雖然沒有什麼心得,不要談心。反過來講,大家都有點影子,但是這點影子力量不夠,這個力量是要功德智慧修來的。所以力波羅密成就就成佛。
譬如大家發願,救天下、國家、救人類,在坐許多青年常對我說:「將來要跟著你的思想救人類、救世界。」我說:「我是開萬和牛肉店的,你開的牛肉店比萬和還要大一點。」你說他對不對?對啊!有這個願,為什麼達不成?功德達不到,其力未充。所以庵提遮女問文殊菩薩,明知生死是幻,還是被生死這股力量轉走,其理由何在?文殊菩薩回答四個字:--「其力未充」。你說看空了生死,但是生起病來還是害怕的。你看空了那一點沒有用。為什麼念佛、念咒子不能起作用?其力未充故,力量不充實。力充實就成佛了!
「止止愛,止止見」,愛與見是三界生死的根本,為什麼不能了生死?智慧力量未充。為何智慧力量未充?愛與見轉不了。悟了道,拔出慧劍斬情絲。為什麼割不斷?因為是鈍刀,今天割一點,明天割一點,割了後面,前面長出來。生死沒有斷是愛見未斷,這是廣義的愛,不只男女之愛,愛見不斷,生死不能了。
修道、證道要斷九十八位結使。前年我在佛光別院特別提出這個問題,結使的根本是愛,廣義的愛有很多。你說你願意度眾生,好聽的講是薩埵,薩埵者有情也。古人說得好:「人若有情,天下太平。」每一個人真有情,整個天下太平,但人不是菩薩,做不到。人對什麼人最有情?對自己最有情。你說你愛太太、愛兒女,到必要時,還是自己先跑。等到自己生病,腫瘤不割掉會死,你不會愛它了,你真正愛的是「我」。「我」是個什麼東西不知道?結使。愛是很厲害的,愛斷了,超出了欲界升色界。
第二個最難斷的是「見」。見是什麼?意見。每個人的觀念,老子我認為對嘛!這就是意見。每個人都有意見,意見不得了!我經常跟同學們說笑,譬如同學說:「某個同學對你沒有話講。」我說:「我知道,你對我也沒有話講,都很服氣,我也討厭你們服從,為什麼不提意見?有意見要提,光是服從有什麼用?」其實服從就是意見,他那個意見變成服從。「見」就是這個東西,你說他「無我」?服從也是我。
見,比愛還厲害,見就是思想。解脫三界,愛與見兩樣斷了最後才能解脫。你不要認為對付思想那麼容易!要教化一個人,轉變他的思想,據我的經驗,自己對自己還轉不過來呢!如何去轉別人?不曉得你們自己能不能轉過來?你們號稱自己已經轉過來了,我聽了非常佩服,都是萬和牛肉店的朋友,吹牛吹大了!
愛與見這兩個基本結使不解脫,生死不能了。要解脫愛與見,只有拿「定」來磨練,定力充實了,「止」能止愛;「止」能止見,此即力波羅密。
*****
【升第一義天之兩翼,等學而明見佛性,莊嚴而可度眾生,為法國土之王。因茲二力,出生死海之底。】
「第一義天」是中國佛學特有的名稱。中國上古文化史中,天與道兩字的定義就有四、五重解釋。比如,四書五經中的「天」字,有時代表宗教上的觀念,代表主宰性,有時代表自然科學天體的天,而《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這個「天」字不是自然科學的天,也不是宗教性的天,而是理性的天,也就是在南北朝時代佛經翻譯所用的第一義。義者,道理。第一義,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智慧中的智慧。給它加個形容詞,就成了第一義天。也就是明心見性,見到本地風光的智慧,在佛學上又叫做菩提、涅槃、真如等名詞。他說,這個定慧雙修的法門是升第一義天的兩翼,用現代的科技來講,相當于飛機的動力加速推進器。
「等學而明見佛性」,要修定,同時也要修慧,光是打坐修定而不修慧是不行的;或者只是把顯教、密教的理研究得通透而沒有實證的功夫,也不行。因此,定慧要等持才能明見佛性。
「莊嚴而可度眾生」,定慧等持才能達到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兩大莊嚴才能救度眾生。
「為法國土之王」,如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國土,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則是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你不要看成很臟哦!其實它和凈土一樣莊嚴,只是我們業力的關係才會覺得它臟。有一回有人問釋迦牟尼佛為何會在這地面不平,有高山、海洋及人心險惡的娑婆世界成佛,佛說我這個地方並不賴,因此以手指按地,與會者都看見這個世界和其它佛凈土沒有兩樣,這個道理就是「心凈則國土凈」。只要我們的心一寧靜就是壞環境也變成好環境;也就是因為有見惑及思惑才會有善惡、是非、好壞的差別,假如見、思惑都清凈了,則一切國土本來莊嚴。
「因茲二力,出生死海之底」,很多同學問:「道理明明懂,但做功夫不上路是什麼道理?」你的見解、學問雖然有了,但是還不能形成一股力量,因此大乘的十波羅密中的第九波羅密是力波羅密。庵提遮女曾提出一個問題來問文殊菩薩:「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生死是空,但總是被生死所轉,是什麼道理?」文殊菩薩回答:「其力未充。」因此,這一節極力地勸我們要定慧雙修,不可偏廢。
《宗鏡錄略講》
推薦閱讀:
※[轉載]趙堡侯春秀老師拳架講解(二)
※轉給孩子:一位資深老師,寫的7條人生感悟!
※徐偉剛老師於2011
※圖文教程:霍春陽老師教你畫牡丹
※(原創文章)垂直與架型——韓偉超老師課堂筆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