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抗生素與消炎藥?一次全部說清!
很多人總是認為消炎藥就是抗生素,抗生素又是消炎藥,結果弄的生病發熱的時候卻不敢吃藥。實際上消炎藥和抗生素是兩種東西,胡亂的服用抗生素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說到抗生素濫用,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常被家家戶戶當做消炎藥的阿莫西林,其實也是一種抗生素。而把阿莫西林當做消炎藥用的過程,就是一種「抗生素濫用」。身體有病,就會有炎症,只要把炎症消下去,病就能好,這是大部分人對治療常見疾病的認識。
然而,炎症並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名稱,而是很多疾病都具有的共同表現:紅、腫、熱、痛等。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外傷等。抗生素可以對一些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引發的炎症產生效果。但是,注意這裡,抗生素對病毒、真菌、過敏、外傷等引發的炎症無能為力。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病症不是一些細菌引發的,而是病毒、真菌、過敏等引發的,那麼吃再多抗生素也沒有用。
因為抗生素和消炎藥本來就是兩種東西,只是抗生素在特定場景下有消炎作用,並不是全職對抗炎症。而真正對抗炎症的是「消炎藥」,它們才是能直接減輕你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的藥物。
甚至人自身都可以自行產生一些可的松激素類的「消炎藥」,像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嗓子發炎,即使不用任何葯,好好休息幾天也會自愈,這就是人體自身分泌「消炎藥」的作用。那回到問題本身,究竟哪些藥物是抗生素,哪些藥物是消炎藥呢?日常生活中怎麼區分呢?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看說明書,如果看不懂,教你一個簡單的辦法:一般藥名里含有「黴素」「菌素」「沙星」字樣的,大多是抗生(少數是化療葯)。阿莫西林這類名字里有「西林」的當然也不例外了,像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苄卡西林、羧苄西林等,都屬於經典的「青黴素類」抗生素。
而消炎藥,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濫用抗生素不僅僅會延誤治療身體的病症,更重要的是,因為抗生素被濫用,會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
此外,大眾對於抗生素還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解:
抗生素耐葯
是細菌耐葯還是人出現耐葯?
抗生素的耐藥性,其實是在體內產生了耐受抗生素打擊的一種新型病菌,並不是人體對抗生素產生耐受,而是致病細菌對抗生素耐葯。通俗地講,就是某些抗生素殺不死該病菌了。一旦這樣,受感染的患者可能會面臨無葯可用的難題。
為什麼一感冒就吃抗生素
可能會導致耐葯?
吃點兒抗生素,感冒好得更快些,這是一種十分頑固的誤區,感冒主要為病毒感染。如果你清鼻涕流成河,跟過敏似的噴嚏不斷,那很可能是被病毒性感冒襲擊;如果你有膿鼻涕、濃痰,嗓子疼,還伴隨高燒,那基本就可以斷定是合併細菌感染了。抗生素只對後者這種合併細菌感染的感冒管用。就是說,抗生素對普通感冒都是沒有作用的。
如今,很多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讓體內細菌有更多機會接觸抗生素,從而加劇了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停葯一段時間後,
耐葯會消失嗎?
是否耐葯,和人沒有關係,只與感染的細菌有關。細菌一旦獲得耐葯,耐藥性消失的過程通常十分漫長,雖然長期停葯可能使細菌恢復敏感,但具體時間尚不清楚,且一個人的停葯多是無效的,需要整個人群共同行動才有效果。
抗生素耐葯
已經帶來了哪些問題?
第一,無葯可用。很多人認為,耐葯只是一種抗菌藥用了效果不好,換一種就行。但現實情況是,青黴素、頭孢菌素、紅霉素、阿奇黴素等老牌抗菌葯的耐葯率不斷增高,有些甚至已達到80%~90%。與此同時,新的抗菌葯卻遲遲難見蹤影。近年來,我們幾乎沒有新型抗菌葯可用。如果這種現狀得不到糾正,人類將面臨沒有抗生素可用的時代,甚至輕微的細菌感染就可以致命。
第二,手術風險升高。剖腹產、髖關節置換術、腫瘤手術等目前常需要使用抗菌葯預防和控制感染,但隨著耐葯菌流行,傷口感染治療失效,今後這些手術都可能變成高危醫療操作,患者將死於這些手術並發的感染。
患者應該如何做
才能預防耐葯?
第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濫用,這並不能預防細菌感染,反而可能由於抗生素頻繁的「打擊」,增加細菌耐葯風險。
第二,「注射見效快」是錯誤的觀點。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規定的給葯步驟,如果口服抗生素有效則無需打針,打針即可痊癒則不必輸液。
第三,有人認為,廣譜抗生素能對付的細菌種類比窄譜抗生素多,效果也好。但應對細菌感染如同打仗,用廣譜抗生素是狂轟濫炸,用窄譜抗生素則是針對性打擊。如果亂用廣譜抗菌葯,容易破壞人體內環境;合理用窄譜抗生素,反而更有針對性,可能效果更好,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第四,對每個病人來說,沒有最好的葯,只有最適合的葯。什麼菌感染用什麼葯,並不是說貴的、新的、進口葯就好。患者用藥前一定要問大夫,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開出最合理的處方。
老百姓還有哪些錯誤的用藥習慣
會增加抗生素耐葯的風險?
1.自我用藥。抗生素屬於處方藥物,需要有較高的使用技術要求,隨意自我用藥常常會導致用藥錯誤,是細菌耐葯的重要原因。
2.頻繁換藥。抗生素需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才會起效,很多患者在用藥初期見效不明顯,自行要求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引發不良反應,更容易使細菌對多種藥物耐葯。
3.同時用多種抗生素。有人認為同時多用幾種抗生素,可防止細菌漏網。其實,這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或造成細菌耐葯。
4.擅自停葯。感染癥狀減輕時,細菌一般尚未徹底清除,此時停葯相當於增加了細菌對藥物的適應時間,會使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性,也會導致細菌消滅不完全,疾病反覆。
5.用「更高級」的抗生素。很多患者誤以為抗生素越「高級」越好,其實所謂「高級」,一般是針對抗生素的新舊和價格而言,並非指對某種感染更有效。盲目用「更高級」的抗生素,易引起耐葯。
文章整理自光明日報、生命時報
編輯|周小編
推薦閱讀:
※功德和福報的區別(學佛人最常混淆的概念)
※雙子女對待喜歡的人和朋友的區別
※青腳鷸與澤鷸區別
※簡論格局喜忌論命與身元扶抑論命之區別
※搞笑GIF圖:下雨天,男生和女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