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雙十一」:貨通全球,受困物流

外媒看「雙十一」:貨通全球,受困物流 本報記者 張寶鈺 《 青年參考 》( 2014年11月05日 28 版)

北京市工商局11月2日特別發布「雙十一」警示,電商必須保證及時送貨和退換修服務。工商總局此前也約談了阿里巴巴、京東等10家大型電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路商品價格,防範電商用「先漲價後降價」方法虛構優惠促銷,也不得虛構成交量、成交額。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路狂歡節又將到來。與「雙十一」相關的企業、快遞及政府部門都進入緊鑼密鼓的布局準備。其中,每年都成焦點的快遞行業今年提前半個月進入狀態,個別快遞企業聘了近百名臨時工,時薪從之前的12元增至20元。

去年的「雙十一」,電商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網站,總成交額突破350億元人民幣。今年的「雙十一」即將到來,除了巨擘阿里,其他各家電商也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場數億人參與的網路購物大潮里,分得一杯羹。

「光棍節」為何成了「購物狂歡節」?

「光混節」由來已久,但「雙十一」網購的概念真正始於2009年。當年,阿里藉助「光棍節」之名,舉辦了第一屆網購狂歡節。5年後的今天,它已變成億萬網民的購物盛事。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zzfeed.com」稱,「一個誕生於玩笑的『單身節』,最終成了美國版的『網購星期一』。」

「網購星期一」是全美規模最大的線上購物節,去年成交額為89億元人民幣,不足中國當年「雙十一」(350億元人民幣)的三分之一。

除了報道「雙十一」屢屢打破紀錄的成交額外,外媒更感興趣的,是中國電商如何「利用噱頭」,把光棍節變成了數億網民自願投身其中的網購狂歡。

在他們看來,「一群精明的商人藉助某個概念推動消費熱潮」,「這種做法足夠聰明,卻不是什麼新鮮事」。

《彭博商業周刊》提到,墨西哥和美國,也有類似的促銷節日。譬如墨西哥的5月5日節,原本是為慶祝墨西哥軍隊擊敗法國殖民者而設立的節日,但如今,各大電商也會打著該節的旗號,狂推各種促銷活動,近幾年已蔚然成風。

美國的情況更值得一提。2月份的總統節,是美國人對歷屆總統表達敬意的日子。不過現在,借著總統節的3天假期,商家大搞特價甩賣活動。《彭博商業周刊》寫道,精明的汽車廠商會在網上鋪天蓋地投放廣告,好像為了紀念總統,每個人都該買一輛林肯轎車。「原因你懂的,我們要緬懷亞伯拉罕·林肯。」

《紐約時報》肯定了中國商人這種想法的成功——11月正好換季,百姓大多會收起秋裝,準備冬衣;而國慶節已過,聖誕還未到,期間再無大的購物熱潮,「雙十一」恰逢其時。

「僅此一次,中國人對煤炭和挖掘機的需求,被衣服和其他日用品搶了鏡。」《紐約時報》幽默寫道。

老外怎麼看中國人的「雙十一」?

去年的11月11日,大批記者圍堵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大廳,盯著大屏幕上急速翻滾的數字拍照記錄。隨後是交易總額的持續刷新:開場後55秒突破億元大關;6分鐘攻破10億,1小時67億;21小時達到300億元,超過阿里官方預期……

「這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網路購物節,不在美國,而在中國。」《華爾街日報》寫道。

根據阿里官方的數據,去年「雙十一」期間,共有4.02億人訪問了淘寶和天貓的頁面,「意味著1/3的中國人登陸了相關網站」。

《彭博商業周刊》從產業角度出發,認為隨著「雙十一」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的消費需求正越來越從傳統實體商店向電子商務轉移。

美國《外交政策》刊文稱,中國的單身人士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雙十一」正好帶動了所謂的「單身經濟」,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英國《每日郵報》的看法則別有新意。「有了『雙十一』,單身男女到這一天不再悲傷和著急,因為網購會佔據他們全部的注意力。」該報寫道,「不過,稍留遺憾的是,到最後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是一個缺少愛情的中國人用花錢方式來安慰自己的節日。」

一方面,「雙十一」的交易額接連打破紀錄;但另一方面,民眾對購物節的批評聲也常有出現——先漲價後打折、商品超售、快遞成了「慢遞」。

34歲的上海某互聯網公司員工辛迪·王對《紐約時報》表示:「網購亂象很多,但『雙十一』絕對值得期待,折扣相當大,你可以前後對比。」

王女士在去年「雙十一」期間,花3000多元購置了一些冬季衣物和寢具。「我已記不清上次逛實體店是什麼時候了,現在,我多數時候都是網購。」

「中國人愛佔便宜,這是『雙十一』購物節成功的重要原因。」《紐約時報》援引貝恩高級諮詢師瑟奇·霍夫曼的話說。

阿里上市後首個「雙十一」:貨通全球

今年的「雙十一」是阿里集團上市後的首個購物節。阿里首席營運官張勇日前宣布,今年為「雙十一」全球化元年,阿里會將「雙十一」打造為全球消費者共同購物的狂歡節,最終實現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所提出「全球買、全球賣」的夢想。

此番大戰略之下,今年「雙十一」的促銷範圍會從中國國內擴展到全球,而參與的商家數目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屆時,國內消費者不但能購買到他國商品,其他國家用戶也能買到中國製造的產品。

去年,阿里巴巴成立了專門針對海外買家的購物平台——速賣通。該平台目前每日訪問量已達3800萬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俄羅斯、印度、巴西、東歐等新興國家和地區的交易增長速度驚人。其中,俄羅斯是交易量最大的國家。

就國內買家而言,目前已有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入駐天貓,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寶潔、三星電子等,國內消費者可輕鬆通過「點擊滑鼠」來購買。「西方企業熱切擁抱中國電商平台,他們希望藉助天貓,把自己的貨品輸送到中國廣闊的內地市場。中國電商幫他們實現了這個願望。」獨立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分析師布萊恩·王對外媒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雙十一」購物潮還會「蔓延」至台灣。阿里巴巴目前已與台灣多家銀行達成協議,台灣消費者在阿里平台購物時,若選擇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國泰世華等賬戶,將會有刷卡九折的優惠。因此,台灣人現在也可搭乘大陸的這趟「光棍節」網購便車了。

馬雲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表示:「阿里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它為中國的社會穩定作出貢獻。」他還表示,如果人們沒有工作,政府就會有麻煩……「阿里巴巴與中國政府關係很好」。

台灣聯合新聞網稱,阿里的全球業務,實質上是在促進大陸中小微企業走出國門,同時帶動零售行業的發展和升級。

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一段話,被外媒解讀為「中國政府正在全力推動電商發展,為電商給予政策扶持」。當時,李克強在會上表示:「要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當「雙十一」趕上APEC

很多網購用戶都有類似的體驗——趕上「雙十一」買了物品,卻遲遲未收到貨,原因是快遞公司貨物爆倉,導致送貨時間一再延遲。因此,多家外媒稱,對中國電商來說,最大的噩夢就是物流。

很多外媒甚至使用了專有名詞「holidaypackageanxiety(節日郵包焦慮症)」,來形容網購時代人們出現的心理狀態。

另一方面,物流公司也在不斷發力,試圖改變這種窘迫局面。讓很多人嘆為觀止的順豐速運,近幾年已開始租賃或購置飛機,用航空渠道來投遞包裹。順豐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飛機和飛機許可的速遞公司。

快遞爆倉、快遞變「慢遞」等問題,可能是每年「雙十一」促銷備受詬病的主要方面。而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因為今年的「雙十一」恰逢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中國召開。由於APEC會議涉及北京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新華社等媒體發文稱,網上購物的正常收貨,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華爾街日報》稱,「雙十一」正好趕在APEC期間,中國政府專門為大會設定的若干政策「可能要把網購成癮的消費者給嗆一大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沒有出現世界級的港口?
年貨大戰開啟:物流將成戰爭天平的決定性武器
入局歐洲市場補短板普洛斯全球化布局加速
黑科技來襲!物流倉儲大變革

TAG:物流 | 外媒 | 雙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