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遊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

第一回 (1)開篇怎麼在講宇宙起源?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遊記》這一開篇,第一回的回目就叫「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一開篇似乎根本就不是小說,卻是在講修煉的大道。其他國家的名著,其實都不象中國古典小說那樣開篇就撲面而來的雄渾的氣魄,一上來就天上地下,比如《三國演義》,比如《水滸傳》、比如《紅樓夢》、比如這個《西遊記》,等等。中國古典小說,也沒有哪一部象《西遊記》這樣開篇就標題直點修行、正文直點這世界的起源是。

  

  《西遊記》第一回的題目就是《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按照明代流行的文化觀念來說,不管是不是受過私塾教育、也不論是不是識字的人,一聽這個題目,多一轉念的轉折都不需要,當下即知道小說所述乃修道相關的事。

  

  一轉入正文,開篇就是一首詩,道得正是世界起源之事。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小時候,媽媽教我識字,識字之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文革前出版的一本中國神話故事書,圖文並茂,第一個故事就是盤古開天闢地,第二個故事,就是女媧造人,第三個故事,就是黃帝戰蚩尤,……。要知道,那時候正是文革。所以後來,對中國古典神話故事,我太有感情了。

  

  為啥修煉要跟世界起源,跟盤古開天地掛鉤呢?

  

  以我多年研讀古籍的經驗,我認為,因為修煉就是創世紀嘛,道家講小宇宙、佛家講天國世界,基督講天國、上帝講天國。要創世,就得知道世界的起源,不知道起源,不知道別人怎麼創世,你怎麼創世呢?連個參考都沒有,那不就得胡來了。胡來能成麼?肯定不成。

  

  要創世,當然還得知道世界的結構,不知道世界的結構,當然也創不成。如果不知道世界的真實結構,那創世就像小孩子堆沙子一樣的玩耍了。所以麼,在我看來,聖經的開篇必須是創世紀,《西遊記》的開篇,也一定要是創世相關的。既然創世,那是不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之間,世界構造各不相同的?不是的,一定是一樣的。而聖經創世紀、中國盤古開天地,講到的宇宙的結構,你不發現,其實是一樣的麼?

  

  很多人沒有分析過,全世界古代的宇宙理論,是一樣。原因是首先不相信,以為人家聖賢之書上面,是在泛泛的講理論、或者是為了吸引別人注意而故意拉高自己的檔次,但並不是的,人家是在說實實在在的宇宙結構、物質結構。其次是,被文字的涵義給迷惑了。古代人的社會觀念、人文概念、很多字詞的涵義,跟現在人不一樣。最大的不一樣是什麼呢?就是古代人的觀念不是單一層面的,是多層面的。古代的字兒,每一個詞兒,跟當時人們的觀念是對應著的多層面的。按照本人的看法,盤古開天地,根據古代的宇宙觀,是一層一層的組合的。混沌未分,等於說上帝所行走的虛空。那個層面上,沒有人類是當然的了,那麼微觀。盤古到來,開闢了新的天地,把混沌虛空組合出清濁、陰陽、二極兩儀。

  

  「覆載群生」,芸芸眾生靈,被覆蓋、涵蓋的同時,又是被承載的,即被內含、又被托載。被什麼內含?被宇宙、被銀河、被太陽系等等所內含。被什麼承載?被大地、被土石。宇宙也好、大地也好,大小相差巨大,卻是同一個層面的。這不是錯誤、不是亂說、不是悖論,這是宇宙結構跟現在人所以為的不一樣。

  

  創造了宇宙和眾生,盤古依靠工具的是什麼呢?是「至仁」,也就是「善」。發明萬物皆成善,生髮、創生出來的其下的一切,都成於這個善,這個至仁。

  

  好了,你應該明白,修道人為什麼要修善了吧。這個善,這個至仁,他可以生髮萬物,當初盤古就是藉助他來創世的。這就是造化會元功,造天地、化萬物、集合彙聚原始的因素、成就一切。中國傳統文化推崇善、仁、義,都有善的因數,因為這個因數,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使一個人創生自己小世界中的一切,堪比聚寶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有強盛的生命力。

  

  釋厄,從苦厄、困窘中解脫出來,這才是《西遊記》所要探討的。人的一切苦厄、困窘,來自哪裡呢?來自於偏離了盤古也好、上帝也好,他們這些開創這個世界的開創者所遵循的原則:至仁、善。所以麼,你知道是怎麼離開了這一切嗎?那你得知道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知道了,就好辦了。

  

  怎麼,不知道?那你麻煩大了,請繼續夢遊,洗洗繼續睡吧。

  

  詩詞簡述創世之後,就來到了三界,開始詳述天地間日月星辰、與人的創生:「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這一層一層的機關運作,層層錯落、推演,彷彿一層一層的齒輪帶動一樣,世界、三界、三才,就這樣產生、就這樣運作了。修行麼,也就要逆途而上,演練和合。節氣、天時,對於傳統的道家修煉非常重要,至關重要,他們要順著天極運轉,選擇可以逆合的時候,過了時辰就不行了。

  

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怎麼來的呢?「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很簡短一句話,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在裡面。三皇、五帝,跟盤古創世是接力的,他們是有先有後、是一層、一層的往下承遞,定了人倫之後,人才有了完整的形。不光光是人類的身體,定了人倫之後,人才完整起來。

人的一切都定了之後,世界上就出現了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好像這個說法,跟佛經中真的很不一樣。再說了佛經中是真是假,也沒法兒分辨。只是,如果,如果這個四大部洲,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那麼,按照前面的世界創造的程式上來講,很可能不是我們這個層面的。《西遊記》中說到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這個十洲,可不是四大部洲哦!花果山雖然在東勝神洲,居然是十洲的祖脈!那麼也就是說,還起碼有另外的六個大洲。但是前面又明明說得很清楚「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三島好說,起碼我們可以在山海經中找到東海三仙山的傳說,三個在海中漂浮的仙山,稱作島自然毫無疑問的沒問題。蓬萊、瀛洲、方丈,三個水中的仙島,可以很容易的判斷,他們並不存在於我們這個空間。這個四大部洲,根據古代的物質分層結構,也不存在於我們這個層面的空間。但是另外六個部洲在哪裡呢?存疑。

  

  按道理說,應該是有了幾大部洲之後,再有了花果山。可是《西遊記》卻說,這個花果山是十洲的祖脈,也就是說,先有花果山,再有十大洲,起碼也得說,花果山的出現不會晚於十大洲。按照佛經講,四大部洲跟佛們有關係,按照中國傳統道家講,三仙山跟修道有關係。按照《西遊記》講,這個花果山跟佛國、跟道的世界,都很有關係。你看看,事情就在細節上,故事的開篇、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就點到了很多根子上的事兒。既然花果山如此家世淵源,孫悟空他又是道家、又是佛家的修煉,就成了必然中的必然。

  

  疑慮暫且都放在一邊,我們就讓創世之輪繼續運轉。石猴的身世且是不凡。花果山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因緣際會的特殊而又特殊。山上特殊位置的特殊尺寸的、特殊構造的石頭,孕育了一個特殊又特殊的生命——石猴。沒得說,這只猴子不是一般的特殊。花果山位置特殊「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山石的尺寸特殊「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山石的構造特殊「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

  

  不消多說了,這個花果山,跟人類在一大層,可具體細分的來說,不在我們現在人類生存的這層空間,那麼這個石猴子一出生,自然也不在我們這個空間。整個《西遊記》,提到的很多場景,都不是我們這個層面上的,有高層面的,有低層面的。這個高低層面,不是上下,卻是嵌套的關係。

  

  中國傳統上的道家,很注重數字,關注一些在今天看起來非常奇怪的數位,有的數位不大,有的數位就非常大,有的數字,大得超過了人類所知的歷史。這些數字,按照傳統的世界構造學說,就不奇怪了,那是這個世界一層一層的運作的機理,變動的規律。我們這個層面的世界空間,其變動,隨著上下的變動而變動,就像齒輪傳動一樣。齒輪的齒數是固定的,每個齒輪的齒數都是不變的,但是一大堆齒輪交錯帶動,運轉的結果就讓人眼花繚亂、覺得變化無窮了。其實是很有規律的。

  

  現在的人們無法接受這些規律,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人之外的原因。那就是,因為這些規律基本上都體現在其它層面的空間。並且,古代人所講到的東西,由於是多層面立體感受到的立體的規律。這些規律,需要用身體、用心靈去體察,對,用心靈去「體察」,人的身體、人的意識觀念、跟宇宙一樣,也是多層面的。

  

  比如,一樣的風吹草動,其來源可能是各個空間對映下來的。但是到底是哪個空間對映下來的呢?是哪個層面的什麼生靈搞出的事情?這種事情,只有修煉有素、或者說天生好根基的人才能判斷的更準確、更精確。要命的地方就在於,中國古代的文化,是需要身體去理解的。古代人很多人都能體察出來。可是現在不行了。現在,身體理解不了的人,他自然就會認為古代的很多說法是虛無縹緲的了。也就是他這個身體、他這個最好的工具,他運做不了,弄壞了。

(2)隱藏的境界

  

  自始至終《西遊記》行文中,詩句、對仗句俯拾皆是。「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翠蘚堆藍,白雲浮玉。」一部神怪小說,一部修煉故事,怎麼會這麼多對仗句呢?詩詞對仗我不大懂,我只知道一個歷史的大趨勢。那就是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對聯。越是陰陽失衡的時候,越是需要調和陰陽,所有文體的流行,都是跟這個陰陽逐漸失衡的大趨勢吻合的。到得清末,已經陰陽分崩離析、文失其剛、武失其傳,盛行對聯、以調和之。明代盛行修道,多不入門徑,閱讀陰陽平衡的對仗詩句,自然也有調和陰陽的功效,宋詞的節奏、合乎人體韻律、合乎天地的氣息,唐詩圓潤無方、渾然如丹、天然就是修煉人的境界,而古老的《詩經》,看似質樸、其實更不一般,每一首都天然合乎易經的卦象。

  

  每一種文體,自有他應在的境界,不在那個境界的人,就算模仿了文體,仍然是空有其表,跟這種文體真正所在的境界對不上號,那麼看上去自然就空蕩蕩的。現在人再聰明絕頂,也寫不出來詩經那樣的境界,也寫不出來宋詞、唐詩的境界,也寫不出來明小說的境界。不在那個境界,自然寫不到那個境界。中國古代文化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此,有境界。這個境界就是這個物質結構所促成——分層。那深邃的又似乎是觸手可及的悠然韻味,你看得到、體味得到,就是捕捉不到。

  

  所以我覺得,《西遊記》作者被後人給低估了,他的《西遊記》、裡面的陰陽對仗、詩詞境界,可以使讀者們,在閱讀的時候,不知不覺的,調和氣息、和合陰陽。那麼多人喜歡他,津津樂道數百年,在我看來,並不只是小說內容的生動有趣,他有著這種隱形的調和劑。如果翻譯成外文,我相信,這些隱形的因素會被失去大半。

  

  且看看花果山都有什麼珍禽異獸。彩鳳,麒麟,錦雞,龍,壽鹿,仙狐,玄鶴。其中的鳳、麒麟、龍,屬於超級祥瑞的動物,據說由於近代消失,現代人無法採信。其它幾種錦雞、鹿、狐、鶴,則為中國常見的比較代表祥瑞的動物。就是麼,花果山是祥瑞之地,自然都是祥瑞的物種。這幾種動物,屬於水陸空都有了。哎,說到祥瑞動物、說到水陸空,您不覺得少了點什麼嗎?對了,是龜。花果山這麼集天地精華於一身的好地方,沒有古人喜歡的龜。是有點不應該啊。可是作者會遺忘嗎?為什麼就沒有龜?

  

  話題還是回到我們的主角身上吧,看一看石猴的出世。那塊有著九宮八卦的九竅八孔的大仙石「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按照現在審視神話故事的角度來看:石猴的出世是非常富於瑰麗想像的、同時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當真了的話更是荒謬的。但是如果這個世界的結構,真的如神話故事所描述的那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可是,如果世界的結構,真的是古人所說的分層構造的,那古往今來一切學說理論,我打保票,全部可以獲得一個圓滿的解釋,全部可以溶為一體,就這麼奇妙、就這麼不可思議。

  

  且說這仙石與石猴。雖說石猴出世的很晚,但是這個仙石的來歷,那可是古老了去了,它居然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一直是存在的,不管經歷過多少劫,多少次毀滅與重建,這個仙石,居然是跟這個宇宙,這個盤古開創的宇宙,是同齡的。

  

  這塊仙石,既古老,又靈異,符合九宮八卦,集合十洲祖脈,產一仙卵,化育出來一個五官具備、四肢皆全的,似乎應該是一個人啊!天地之間,人為大。但是沒有,它孕育出來的竟然是一隻猴子。還有更不可思議的,這石猴剛剛出生「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學爬學走不算稀奇,所有的動物昆蟲出生後就自然的開始爬動、行走了。但是稀奇的是這只應該什麼都還不懂的猴子,馬上就不學自通的「拜了四方」!懂得禮儀,這可是連沒有經過教化的人類都不懂的事情。這個猴子天生就會禮儀,比受過教育的人還懂文明。拜四方,屬於是拜見四方諸神,四方諸神屬於地上神,相當於西方希臘神話中的自然神。這個猴子,如果真的沒人教它就會禮拜神靈,一個最大的可能是,它一出生就能看見這些地上的神靈。如果這些神靈是屬於人類看不見的,那麼他們應該都不在人類所在的這個空間。如果猴子看得見,那又反過來說明,猴子不在人類這個層面。

  

  對了,剛才提到花果山有龍鳳麒麟,後來這只猴子大鬧東海龍宮,東海龍王給折騰的那麼狼狽,卻不見花果山這兒的龍跟敖廣有任何通訊、沒有來往,似乎花果山的龍完全不關心四海的龍,四海的龍也完全無視花果山這兒的龍的存在。一種可能的可能是,這些龍跟海龍不是一個體系的。龍怎麼還分體系了?當然了,佛教故事中有龍眾,道教故事中有龍,雖然大家都是龍,各自屬於不同的體系,彼此沒啥關係。並且龍還分天龍、土龍、水龍。

  

  《西遊記》中,有著很多隱形的伏筆,不仔細斟酌,這些伏筆就是透明人,總讓人視而不見。

  

  比如這個花果山,還有很多奇異的草木,青松、翠柏、仙桃、修竹、藤蘿、堤草,你注意了沒有,有喬木、有灌木,花果山有寒暑但沒有人間的季節。「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有道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可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句話本來是指由於深山裡面沒有曆法,二十四節氣中小寒、大寒已經過去了,還不知新春即將來臨。但是花果山是在海裡邊的山啊,並不是深山裡面。「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並且「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山上和毗鄰的海洋、大陸,似乎氣候差異挺大。

  

  話說石猴剛一出世,因為目光過於銳利,放射出來金光直達天上遙遠的星宿,於是就讓玉皇大帝給知道了。剛一出生的石猴,真氣百分百,目光炯炯有神是真氣充沛。千里眼、順風耳向玉皇大帝稟報了石猴的來歷,說了一番話,又是內含重重玄機。這倆神仙如是說:「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鬥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

  

  你看出味道來了嗎?千里眼順風耳二神,不但看到了石猴的空間地理位置,還看到了他的出生的過程。看到出生過程有什麼稀奇?稀奇在於人家看到的是已經發生的過去!不僅看到了過去,還遇見了石猴的未來!未來是什麼,是看到了石猴如炬的目光神奇將很快消失,「金光將潛息矣。」

  

  其次,還有一個。就是石猴眼中的金光,為什麼會消失,是因為石猴開始吃它所在空間的物質食物「服餌水食」。石猴原本是個高於花果山這個遠遠高於人類的空間的,它來到這鞋個低層的空間,因為開始侵染這個空間的物質,原來的異能就很快被掩埋起來了。被什麼掩埋呢?被這低層空間的物質。

第一回 (3)心轉福至

  

  千里眼、順風耳二位神仙,看名字就知道他們的特殊才能是什麼了。這個千里眼,眼睛不光是看得遠,而且還有超級縮放功能,他在天庭上面,跟這個東勝神洲的傲來國,相距不知道幾千萬裡之遙,但是可以精確看到仙石、石猴、並且還可以看到石猴吃的食物是什麼。仙石應該至少是以米來度量的,我說最少有個一米方圓,應該不為過吧。石猴呢也算作一米身高。而石猴吃的應該是瓜果松子之類的,就算他吃的大桃子被千里眼看到了,桃子的直徑算一分米,夠大了吧。按照最小的可能距離推算,假設他們的天庭就在大氣層之上,應該算是很近了。內大氣層厚度越500公里。一分米比500公里,相當於人們拿放大百萬倍的顯微鏡看微生物。

  

  對了,不是還有一個順風耳麼?怎麼他的專長不是聽嘛,怎麼也看起來了?那麼為什麼觀音菩薩叫觀音,不叫聽音、聞聲菩薩。觀音本叫觀世音。大家都用耳朵聽,菩薩她可以用眼睛看聲音。這可是怎麼回事兒,是不是神話故事很荒謬?那可能有人應該聽說過「通感」這麼一個詞彙。我說得不是修辭的方法,是一種感知現象。就比如我,從小就這樣,如忽然聽到意外的響聲,同時會在眼前閃過一個彩色的光團,偶爾是在腦海中出現。據說有這類現象的人,為數不算少。說不準,人類的任何想法、話語,在高級的神仙們眼裡,都是有模有樣、有形有狀、一望可知的呢。

  

  且說石猴子自打出生之後,就「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跟猴子野獸們過起了真正猴子的世俗生活。小說寫這群猴子們很好玩,「拋彈子,邷麼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簡直就是一群淘氣頑皮、天真無憂的小孩子。但是這群猴子還懂得現在人完全都不懂得的了高尚社會活動「參老天,拜菩薩。」社會麼,就是因社而會。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叫社日。

  

  如果說這群猴子們是一群小孩子的話,那小說用對一群猴子的描寫,其實是讓看小說的小朋友們,瞭解應該如何生活。你看下面石猴從瀑布中蹦出來之後,張口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句話出自論語,說的是做人應該講信用。猴子們聽了,馬上兌現了之前的許諾,尊石猴為王。石猴勇敢的替大家滿足了一個好奇心,還意外的給大家發現了一個免費的精裝修的超級大別墅,然後猴子們回報石猴做王,享受大王的待遇。有付出就有回報,多麼美好的故事嘛。

  

  問題是,這個水簾洞明明有名有號,有家當,分明是一個別人的家。「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裡面不但有齊全的家當,還有修竹梅花。不但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而且小說沒有提到有什麼灰塵、苔癬。假如被人廢置時間長了,應該有灰塵吧,猴子們得先打掃一下。當然,有可能在如此水源充沛的地方,起不了灰塵也很有可能。如果沒有灰塵,在如此水氣氤氳的地段,長長苔癬應該算是正常的嘛。如果廢置時間久了,應該這個水簾洞內苔癬也隨處可見吧。從小說的描寫中找不到這方面的痕跡。原主人是誰呢?他們一家人怎麼消失了,去了哪裡?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從這個石碣上的字來判斷,你看,福地、洞天,這兩個字已經非常說明問題了,原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福地、洞天,是道家名詞。只有具有地脈、並且地脈直通昆侖山的地方,才能叫福地;因為中國修道人的身體的脈,要能跟昆侖山的脈接起來,他才能修上去。洞天,是直通天的洞,雖在山洞,但其實在天上。修道人,修哪一個派別的道,就尋找那一派別的山、尋找其洞天,前往修道,才修的快,才可修成嘛。那裡的山上,有他們那一派的神靈、以及鬼怪、禽獸。當然了,進山人家是有規矩的,而且是大規矩。

  

  但是猴子們就堂而皇之的進駐了。而且似乎在隨後的千百年中,沒有發生過產權糾紛。這可是奇了怪了,怎麼就這麼天大的好事兒,讓一群猴子給撞上了。

  

  書中有答案呢。「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歷朝歷代的人們都是這樣,因為看不到自己的思想念頭、沒有形狀、很虛無,因而不知道應該內察自省。而當人的思想觀念一變,那麼外面的周圍環境,馬上就會跟著變化,產生人能看到、感覺到的有形的變化。其實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應該是可以這樣主宰自己與環境,等於是一方之王。

  

  這石猴,有了為眾但當的意願和勇氣,並且果斷的付諸了行動,這就是首領氣質的。如果那一剎那,石猴猶豫了、放棄了,這近在咫尺的洞天福地它可能永遠也不會再發現了。因為還有一個秘密,就是說,這洞天不一定是一直在那裡存在的。就跟那些名山一樣,裡面有若干的修道人的洞,但是咱們幾乎永遠沒有機會見到,只是在很特殊的時候,才會出現在我們這個空間。對了,就像海市蜃樓一樣的存在。

  

  那群猴子們,在這兒生息了不知道多少歲月,它們又悠閒、又無聊、又天真,花果山這塊地方,估計哪棵樹下有幾個螞蟻洞,都是門兒清的。可是在此之前,它們竟然沒有想到過探尋一下這股山澗水的源頭?它們不知道山澗源自哪裡?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小說中有一句詩「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這首詩說得明白,是因緣際會、猴子該當進駐此洞;這是仙洞,不是平日人們貫見的山洞,裡面以前居住的就是仙人,今天能進去的,也仍然當是神仙;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水簾洞出現、老猴子腦袋中忽然浮現的奇想,都是「王遣」,也就是上面還有一個看不見的「王」在運作、在安排、通過往猴子腦袋裡放置一個念頭,驅動他們去發現、去入駐。

  

  於是石猴成了美猴王,有了王的猴子們,「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脫離了低級鳥獸的行列。美猴王,開始走上醒悟的路途。

第一回 (4)猴王出了道心

  

  《西遊記》故事生動有趣、游龍一般,但是章回題目與隨處可見的詩,卻是讓人看了心驚不已、如同大地上虯勁卻又沉默的龍筋龍脈。故事,是人間的層面的,我的意思是人間層面可以理解的。回目與詩歌,則恰好是上層的對應的實質。這個不同尋常的故事,之所以是修煉故事,一個理由乃是,故事中人物的每一個心念、行動,都同步轉動上層的「齒輪」。並且,作為回報、作為回應和回饋,上層的齒輪再演化出下一步的下層空間的變化。

  

  當然了,中國古典小說,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紅樓夢》、乃至《隋唐演義》、以及其他眾多的小說故事,均有此特點,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故事最具特徵的一個特點。只是其它小說故事,都沒有《西遊記》這麼的步步緊扣、如影隨形。

  

  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人們,意識觀念都是立體的、分層的,這是現代人們尚無法理解的。古代的宇宙觀是立體與分層的,考慮問題也是多層面齊下的。《易經》、《春秋》,不都是立體的嗎?易經是立體對應體系的理論,春秋是天、地、人間大事的多層互涉互動的現實例子。《詩經》則是反映了日常間這種互動與生活的直接聯繫。從這個角度,所以我認為《西遊記》特殊,並且他的特殊,還體現在有著非常通俗易懂的一面,這個跟四書五經是不一樣的地方。

  

  「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每當讀到瓜果宴席的句段,就一方面感歎於品種豐富得一塌糊塗,一方面嘴巴裡止不住的口舌生津。不讀《西遊記》,不知人間還有如此多的美味,而且每種果實的色香味描寫一應俱全。

  

  且說美猴王,天真爛漫了300多年,忽然有一天樂極生悲、愴然涕下,咋的了?他忽然有了遠慮,這遠慮、還立刻帶來了近憂:「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並且猴王這話一出口,也引得猴子們憂傷悲啼起來。是啊,你從哪裡來、你現在哪裡、你到哪裡去?這可是一個人間的永恆之問,不但是人,凡是生靈,似乎都可能產生這樣時間長度跨越他生命的意念。

  

  人類的歷史,通過祖輩相傳的故事流傳,流傳中,越來越悠久的生命,以歷史故事的方式、進入人類的身體,就這樣,一代代的承傳下去。人的生命,因此而跨越他短暫的一生。可是一個生靈,對自己的起源與未來的思想,讓他的意念,就這樣觸及了宇宙的開端、與宇宙的終結。

  

  然後一個通背猿猴看到大王出了此念,就說出了只有找神仙、學法術,才能躲過輪回、不生不滅。猴王一聽,毫不猶豫的就決定了,馬上放棄當前的無量之福,尋仙訪道,並且無畏艱難險阻。猴王就這一句真念肺腑話,可了不得了——「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回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話說,猴王這修道一念,就驚天動地了。為什麼這通背老猿,早就知曉輪回之苦、修道之途,如此睿智聰明的老猿,為什麼他沒有產生修道之念呢?並且,為什麼這麼多猴子,也聰明了得,馬上就聽懂了老猿的話「鼓掌稱揚」,顯然是非常明白猴王此行是如何的生死相關,卻他們一個都沒有動了修道的心?

  

  再往回說,美猴王之所以稱王,是他發現了水簾洞,為猴子們安身立命了。為眾生安身立命的就是王。但是就憑這一件事,眾猴子就毫無貳念的,讓石猴做了300多年的王。並且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還能得知,在猴王走後的數百年中,猴子沒有再推選新的王。等到石猴子成為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以及後來去取經,幾百年仍然沒有出現新的王(六耳獼猴不算,那是騙子一個)。這個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了,在我看來,能在花果山的生靈,都是有些高貴氣息的,比人間的一般的高人逸士,都要淡泊、高雅。可是,風格高不應該是他們不再另立猴王的原因。

  

  王的概念,古今大不同,大不同啊!

  

  美猴王修道一念,驚天動地。怎麼個驚天動地了?因他這一念,天時地利都跟著動了。怎麼動?慢慢說。這猴子就用枯松編了一個筏子,就弄了跟竹桿兒作蒿撐筏。這個自打出世300多年來從來沒有離開過花果山半步的猴子,就這麼大的勇氣,要跨過不知邊際的汪洋大海、要去從來沒有去過的遙遠的大洲,換作現在的人,估計想一想都會覺得發抖吧。並且,一個沒有航海經驗的人,應該不知道風季洋流的規律,他就這麼樣的貿然出發,就憑他這小筏和小竹桿兒,估計在海裡碰上幾個浪頭就散架子了。猴王下海,也帶不了幾個瓜果,如果飯量稍大,說不定兩天就吃光了,而且一旦下海,還沒有淡水喝。換做你,敢不敢這麼玩?

  

  但是因為他的志念珍貴,天公就是願意作美、「運至時來」,一,恰好給了他必須的東南方、而且是「連日的」。二,小破筏也沒破,估計是老天拿捏精準、風力精當的恰好。三,就那麼精準的把他送到了南贍部洲。由於所到的南贍部洲不是有高人的地方,於是猴王未見道門,先行雲遊吃苦了八九年。然後有一天猴王忽然拍拍腦袋,覺得應該他需要尋找的神仙在另外的大洲,下海漂泊,於是又巧的不得了,又搭上了順車風,順順當當的到來西牛賀洲,從南贍部洲到西牛賀洲,我猜十有八九是「連日的西北風」。你看,又是老天作美,有意送他去西牛賀洲。如果不是老天作美,特意幫忙的話,那就會給他個東北風、北風、南風什麼的,讓他回老家去,跑到北懼蘆洲去,或者就往南去海裡漂吧、漂不動了喂魚得了。

  

  動了修道一念,真是天地盡皆知。如是正念,真的是天地都幫忙。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一個概念、上下貫穿。

第一回 (5)高下立現

  

  猴王為了參訪仙道,四處奔波,一轉眼都十年過去了,愣是蝦米也沒有碰到一個。可是他依然信心膨脹膨脹的,毫無灰心回頭之念。你想啊,一個本來享著天大福份的頭領,忽然間就撇下榮華富貴,頭也不回的就要走修煉的路途,十年中,這猴子整個一個無家無業無分文的流浪漢。並且,在山上那清涼福地還好說,一頭紮到世俗的人間,整天遇到的都是些為了名利爭奪糾纏不休的人,「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換作別人,估計早就成家置產、興旺發達了。並且猴王的家鄉,多的是名貴的水果、特產,而且常年不斷,搞個海上貿易,發財成名對他來說應該實在是小意思。這猴子真不愧是猴王,世俗的榮華富貴對他來說真的就是浮雲,一丁點兒的吸引力都沒有。

  

  十年的探訪、流浪、吃苦,我覺得,如果我是神仙的話,會認為足夠證明這猴子的毅力和決心了。是的,當他離開這個沉迷俗世苦樂與恩怨的南贍部洲之後,老天就送他去了西牛賀洲。然後果然就到了他應該到的地方,一處奇異的山界——靈台方寸山。

  

  猴王爬到山頂,發現這個山,跟他家的花果山差不多一樣的不入俗流,而且這猴王居然還會看風水,發現這個山的山巒起伏、竟是一條龍脈。猴王因此斷定,這裡必定有他一直在尋找的世外高人。

  

  說到風水,看風水跟測八字、看手相面相一樣,相士們的水準參差不齊、懸殊巨大。本來就有點離奇、再加上不同水準的人說法不一,亂七八糟的說什麼的都有,這就讓很多腦袋不開竅的人,覺得荒謬絕倫。

  

  對呀,似乎的確荒謬呀。這猴子幾百年沒日沒夜的整天在花果山泡著,怎麼忽然間無師自通的懂了風水學了?不合道理的嘛。是這樣的,身體、思想的脈開了的人,自然的、不知不覺的就會懂得很多別人需要辛苦學習很久才能學會的東西,而且有人學再久還不定能學得會呢。這就是開竅和不開竅的問題了。開竅不是一個比喻或形容,是真的開竅,開啟身體的那些有脈絡對應的表面介面:穴位。

  

  開了竅的人,思想和身體,能跟周圍很多事物溝通上。讀聖賢之書可開竅,習武可開竅,一身正氣的人、日積月累的也可以開竅。在過去,開竅是多麼尋常的事情呀。現在世上的人,開的竅不多,也很偏頗,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專才。有人就是會讀書、讀得如飲甘醇,有人就是會考試,什麼本事都沒有就是精通考試,有人就是會做生意,有人就是會算命,有人有語言天份,有人有習武的資質。

  

  這個現在的學科、現在的人們之所以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專門,乃是身心的很多竅,已經被堵上,已經封死了的緣故,可不是因為社會進步了、科學發達了。您要是這個看法、認為是發達發展了的話,嘖嘖,很同情的說,您也沒開竅……

  

  對這種看法有疑慮是不?往下看,分曉就要可見了。

  

  然後就在山巔上的當兒,猴王忽然聽到有人在唱歌兒。聽了半天,聽得猴王心花怒放,因為歌兒唱的是恬淡悠然的樵夫生活。歌詞優美、意境悠然,描述的是雖然艱苦、卻是返樸歸真的人類的心境。看得我都覺得心曠神怡、悠然神往。

  

  然後發生的故事就有趣了。猴王認為能唱得如此神仙意境歌兒的,一定是個神仙。那樵夫倒是實在,告訴猴王這是一個神仙教他的,用於化解煩惱、調節心情的「心藥」。據樵夫所言,這樵夫,跟猴王一樣有修道的心,卻因為要奉養他放不下老母。作為獨子,母親和志向,成了他人生的兩難的選擇,孝順的他,一衡量,還是養活可憐的媽媽比較迫切、實在,修道還是不那麼迫切並且有點渺茫,於是就放棄了修道的選擇。

  

  這就是他跟猴王的重大區別。猴王為了尋仙訪道,放棄的可比他還大,放棄的可能是別人一輩子、十輩子的福份都換不來的。

  

  但是修道一定會要放棄他的母親嗎?在他看來,是的。在所有人看來,都是的。這就是人世間一個最大的迷障。是呀,修道是高貴的志向,為了高貴的,怎麼要做殘忍的割捨了?修道是放棄自己的利益與生死,怎麼要放棄別人做代價的了?

  

  修道真的是難啊,難在刻骨銘心的選擇與割捨。但是這一切,都是修道入門的第一道試題。這問題的答案,根本不在塵世間。就像現在小孩子們喜歡玩的腦筋急轉彎一樣,答案是令人意外的。一,修煉只能對親朋好友有益,根本不可能產生損害。二,當你真的要修道了,一切都會跟著改變的,這個困境很快就會被解決,也就是隨著你的意願改變。三,最重要的是,修道和與人為善,是一體的,不是可以分割的。放棄修道,放棄親人的死活,選擇放棄任何一個,都是錯的。但是選擇修道,與選擇回報親人的那個念,不能是情,應該是那一剎那出來的一個更高尚的善念。

  

  然後高下那還不立刻就顯現了嘛。樵夫有修道的根基、緣份與機會,甚至是守著神仙,卻入不了神仙的門。那猴王,卻一念不生的、直線思維的,直奔大道而去了。

  

  然後發生的故事更有趣了。猴王到了人家門口,人家的祖師在院子裡的屋子裡,就感應到了他的到來,甚至是感應到了他來的目地,也就是他的思想。你說厲害不厲害?你覺得這事現實中可能不可能?

  

  修道人的脈、竅,開的越來越多,他脈所延伸的範圍,越來越大。只要是他範圍之內的,他全都能感覺的到。他的脈就像無處不在的網路和眼睛一樣。別說人家一個大道修成圓滿的祖師了,練武到一定境界的人都有這個能力,只不過是沒有他這麼厲害,比他差很遠而已。

  

  好一個猴王,就要顯露真容了。

第一回 (6)第四類接觸

  

  此仙山照樣是靈異非常,仙物叢生,不但有花果山有的珍禽異獸、仙草靈株,還有花果山沒有的獅子、大象,金獅玉象,這裡的獅子,居然是金色的,據說佛國世界中的生物,才都是金色的;大象,居然是玉石一樣的,估計是晶瑩剔透吧,據說三界之巔的生物。才是玉石一樣晶瑩的。這兩樣奇異的動物,應該是人間沒有。

  

  仙洞門口的崖頭,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說是三丈高、八尺寬,刻了十個字。那估計每個字兒就是將近三尺高,然後四五尺寬總是有的吧。那就是每個字都有半人高,真不知道這麼巨大的石碑是怎麼立起來的。

  

  碑上的十個字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靈台是人身的一個穴位、位置對著心臟,方寸就是心臟。斜月三星,也恰好對應心臟的「心」字。整體上這十個字,說的都是心。這句話字謎一樣的話,許許多多的人都看出來了是指人的心。但是懂得修行的讀者,可能更明白,為什麼心是山,也是洞。哎喲,這個說起來,可就太多太多了。人心既是山啊,巨大的、阻擋你的眼界的山,壓著你不讓你提高的大山,看到這個心山,想到曾經修煉路上的種種不堪回首……。可是心也可以是洞,脈路一樣的通道。有人心、有道心嘛。前面的老通背猿不是說了嘛,猴王出了尋道的心這屬於「道心開發」。這個開發,可不是現在的經濟開發,或者再挖掘挖掘、尋尋寶。開發,是打開了、生長了。

  

  到了洞門前,一向無懼、勇往直前的猴王,卻忽然間拘束起來了,看勾多時,不敢敲門。然後還躲在一邊的松樹上、吃松子去了。你看出來了麼,猴王已經跟洞主,有了遠距離的接觸了。兩個人無聲無息之間,已經打了照面,有了接觸!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出來招呼猴王的仙童怎麼說的,仙童上來就說,人家師父正在給眾徒弟講道的當兒,忽然就吩咐徒弟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咦!這不正是跟猴王在門口徘徊,連門都不敢敲一下,也不回頭離去,就跳上樹去等待,對應上了嗎?

  

  還有,聽聞童子一說,猴王一絲絲的驚訝都沒有,也沒有困惑於為什麼人家師父就知道了,只是笑笑說:「是我,是我。」再有,跟隨童子進洞的時候,猴王變得更加心態恭敬了,「這猴王整衣端肅」。一連串沒有言語、不打照面的「默契」,已經說明了一切。這猴王的根基,實在是不一般啊。

  

  猴王見得師父,開始表明志向。說起來自己來自東勝神洲,這祖師認為猴王撒謊,因為這裡是西牛賀洲,距離東勝神洲實在是太遠。猴王就說出自己為了訪道拜師、已經飄蕩了十多年了。這表明了他的志向和行動,都是如一的、持久的。

  

  祖師問他姓什麼。猴王以為是說自己的性情,便說自己沒有一般人的人情和性子。這個猴王,原來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七情六慾何其淡泊。然後說起來姓氏,猴王沒有父母,是仙石所生。也就是他沒有人的肉身!沒有肉身、吃了幾百年的三界內的物質,雖然眼睛中的先天金光已經被掩埋,但是仍然本性十足,幾乎沒有沾染什麼情。

  

  再對比一下樵夫、仙童、猴王。樵夫是個孝順的君子,非常好的人。猴王要他帶自己去找祖師,他就非常生氣,就很不客氣的趕猴王走。如按照佛家說的比較重的人情人心,貪嗔癡,他不貪,但是還是又嗔又癡的。仙童其實年紀應該不小了,只是他已經脫離塵世、悟出了心與物質的關係,「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他已經超脫了人的生老病死,「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

  

  這個道童,師父叫他出來迎接客人的時候,正是在講道,聽得正是入神的時候。忽然師父說有客人,並且偏偏要聽得入神的他去接待。你說這懊惱不懊惱?為啥不喊別人呢?師父的話不能不聽嘛,於是就出來了,這出來接人的時間裡,指不定師父又講了什麼玄奧有趣的東西、偏偏自己要落下了。一出門,還沒看人就扯著嗓子發起飆來:「甚麼人在此搔擾?」你看,他一點好聲氣都沒有。這說明什麼?說明了他私心甚重。為啥師父不遣別人、偏偏點了他的名呢?就是因為他私心重。師父看得清楚著呢。

  

  可是猴王呢,一上來,沒有任何攀比,三人高下立現。猴王一天也沒有修道,一上來就比這修的出離了塵世的道童還境界高。怎麼說呢,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所以說,你不服氣不行,猴王就是不一般,人家一上來就是高的。小說沒有對三人做直接的比較,可是三個人往一起一放,就什麼都出來了。這就是高明,這就是最有意境的留白。這個留白留得,嘖嘖,可能讓有的人幾百年看的也是白紙一張。

  

  祖師當下就知道這猴子根基實在是好得不得了。就給他取名字:孫悟空。這名字取得也是有水準極了。他是猴子,猢猻,就去了他的獸氣、脫了老陰不能化育的頑癡,給了少男卦象的「孫(孫)」字,祖師說:「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猴王的心境,恰如赤子、剛剛出世的小孩、嬰兒。

  

  然後叫悟空呢,這個「悟」字,緣之所歸,恰好到了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的悟字。這就是猴王剛一入門即已經具備的境界,前面的九個境界,他已經具備了,只是沒有入修煉的門,不會悟。所以他後來自稱齊天大聖,雖然常被神仙們拿來取笑,都不認為他不稱。

  

  這個「空」字,就是修煉途中,他所要識破看透超脫的屏障了。


推薦閱讀:

西遊記FAQ 吃多少唐僧才能長生不老?
喜鵲看西遊取經篇(60):博弈女兒國 下
品西遊記
楊潔如何為《西遊記》選角?(廉播第84期)
《西遊記》與佛法修行

TAG:西遊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