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話:中國女性面臨著怎樣的不平等
一年一度的春晚,今年觀眾的反應好像有點不太平常。單純吐槽的段子少了,正經的反駁多了,輿論也逐漸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方面,不滿於各種赤裸裸歧視梗的人們覺得這次的一些語言小品真是「噁心他媽誇噁心——好噁心」;另一方面也有旁觀者覺得,「想多了吧!大過年的,這麼上綱上線做啥?」雙方各持己見,爭執不下,哪怕是禁放爆竹的地區,好像也能聞到隱隱的火藥味。
關於性別歧視和刻板印象的文章想必大家也看了許多,觀點和理論都不缺了,那麼究竟女性在當下的中國生存現實究竟如何呢?通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教育和工作:有改進,還差點教育對提高女性社會地位的作用至關重要——有了教育,可以找更好的工作;經濟解放了,自然也從被男性主導和控制的家庭關係中解放出來。同時,受過教育的女性更注重自身健康,生育率也相對較低。二十年來,中國在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1990年,農村有34.7%的女性沒有接受過(哪怕是基礎)教育;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降到了6.6%。城市未受過教育的女性比例則從10.9%下降到3.5%。然而,地域上的不平等還是存在:在2010年,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女性平均只有6.8年受教育的機會(小學剛讀完),比北京和天津地區附近的農村女性要少了2.2年。
在農村,女性受教育的意義並不被重視,家裡對女性的「期待值」也相對要小。調查顯示,對於農村女性來說,離開學校的決定更多是因為她們家長所做的(36.8%),而家長干涉農村男性的教育則較少(27.9%)。更有將近十分之一的農村家庭認為教育對女性不重要,而同樣的數字對男性來說只有3.5%。
在工作方面,中國女性比起周邊一些國家的女同胞有更多的機會。儘管數據不多,但基本可以看出,四個中國女性里有三個工作,比印度(三個里只有一個)、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都只有兩個里不到一個的比例)要好很多了。但是,女性的就業率從1990年起就在下降,城市裡尤甚。在下崗的大潮流中,女性比男性更難再就業,於是有更多的女性回到了家庭:在1990年,76.3%的女性在崗就業,而2010年這個數字跌到了60.8%。在2005年,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區,女性就業比例只有35%到45%。
實際上,經濟改革給所有人帶來機會的同時,女性依舊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女性的失業率比男性高出50%,在工作場合受到騷擾的可能性更是多出兩倍。2010年,每五位女性里就有一位無法做到經濟獨立,而這樣的男人只有4.7%。
社會印象:男女依舊有別,女人們也這麼想性別刻板印象在中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在2000年,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男強女弱」、「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強」這種說法表示認同,十年後基本仍是如此。在2009年的另一項獨立調查里,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受訪者和將近40%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女性工作機會少是因為「她們能力弱」,另外三分之一覺得該歸罪於「女性天生的體力弱勢」,更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原因在於「女性並不對自己的工作上心,也不夠有事業上的野心」。
當被問到「你對一男一女分別做同樣工作,但男人卻賺更多工資這個情況怎麼看」的時候,有20.5%的男性受訪者覺得「這是正常的」,41.8%覺得這是「不公平但可以接受」的。儘管覺得這種現象「正常」的女性受訪者只有7.9%,卻也有40.6%覺得「這不公平,但可以接受」。實際上,女性受訪者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權益被侵犯而對這些觀點激烈反駁,反而表現出對這種男權常態的麻木。
更重要的是,社會對性別之間的刻板印象並沒有減弱,甚至還有所增加。在被問到怎麼看待「男人應該以社會為主,女人應該以家庭為主」這句話的時候,男性受訪者和女性受訪者各有一半對這種說法表示同意;而這個比例在過去十年內還上漲了:在2010年,有超過61%的男性對這句話表示支持,表示支持的女性也增加了四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幹得好不如嫁的好」這種說法也更受歡迎了:從2000年到2010年,支持這種說法的受訪者上升了十個百分點——女性從37.3%到48%,男性從30%到40%。這再次說明了在女性心裡,男權社會的思想反而更根深蒂固。
家庭角色:女性做家務仍被視為理所應當儘管總的來說中國女性對她們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表示滿意(85.2%,2010年),但在這些表示滿意的女性里也有人同時表示自己受到過言語上或肢體上的家庭暴力(在整個調查中的總比例高達五分之一)。同樣有許多女性報告她們在家庭內部受到過經濟和個人自由上的剝奪,或者被迫發生性關係。
儘管女性現在在家庭拿「大主意」的時候有了話語權,比如銀行貸款和財政投資方面(2010年74.4%,1990年65.5%),但女性獨立擁有房產的比例依舊很低(13.2%,相比於男性的51.7%)。這種不平等和女性是否已婚也沒有關係:21.8%的單身漢是有房一族,只有6.9%的單身女性有房。
在做家務這一方面,女性也依舊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在2010年,女性平均在家務上付出的時間是男性的2.5到3倍。這在大眾觀點裡也是一個字面意義上「不爭」的事實:幾乎沒有受訪者對這種安排有太大的異議。然而,這看似細枝末節的事情對女性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女性做家務被看成是理所應當,那麼她對一個家庭在工作和經濟上的貢獻便被認為是「副業」。於是,在工作機會減少的同時,她們往往最先退出自己事業的追求而轉為注重家庭。這就意味著女性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面臨雙重競爭:一方面來自工作場合,一方面也來自自己的家庭內部。
性別不平等:「不爭」的事實
儘管中國女性的地位從1950年來因為多項法制改革有很大的改善,但不平等的現象依舊存在。這種現象不僅僅體現在她們在工作和家庭場合遇到的不平等對待,還更多地體現在人們的觀念里:一個女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容易被家庭和外界輕視,從而無法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最重要的是,這種輕視並不一定需要通過極端行為表現,而往往在價值觀的潛移默化里紮根發芽。在一個家庭只能負擔一個孩子的學費的時候,考慮到男孩子今後更好的發展空間,女孩子要嫁人育子的「事實」,女孩往往只能給她們的哥哥弟弟讓步,老老實實地出演自己「相夫教子」已經被決定的人生。城市裡努力打拚出人頭地的姑娘們,在和「玻璃屋頂」和工作場合的不公做鬥爭的同時,還要和周圍喋喋不休的「結婚生子回歸家庭」的聲音做搏鬥,甚至需要說服自己心中那個小小猶疑的聲音——這些都是容易被公眾所忽略的。於是,從姐姐打工支撐弟弟讀大學的新聞,到被各大媒體樂此不疲作為笑柄的「剩女」和「女漢子」,社會上的不平等和家庭里口口相傳的隱形歧視相輔相成,最終將想像中的「現實」變成了真的現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倘若不爭平等,歧視終會成為不爭的事實。
推薦閱讀: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7.28)
※『2021年中國搜索廣告收入將接近549億美元』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29)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9.30)--199IT祝大家國慶快樂!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7.08)
※『2016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為169077元 同比增長17.25%』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