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與瑜伽【轉】

太極與瑜伽【轉】(2011-05-10 11:31:03)

轉載

標籤: 健康 養生 中華智慧 雜談 分類: 國學轉載

太極與瑜伽

太極與瑜伽,分別是中國與印度傳統的修身煉心之法。

印度文化是求解脫的文化,擅長的是「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唐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至於中國,其文化雖以儒家為宗,崇尚「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大唐西域記》),但自有記載始,莊子所謂的「吹冷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的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即層出不窮。其修鍊方法以陰陽為本,偏於道家。太極拳術雖最終成形於明末清初,但其「無極生太極、太極分陰陽」的理論在中國文化中早有積澱。其根本目標,乃是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返虛,虛至虛靈」的次第修行臻於先天混元。

在瑜伽習練當中,不難看到許多習練者極為注重體式訓練,這是現今許多瑜伽者的一個誤區,以瑜伽體式(asana)為瑜伽之全部。所謂yoga(瑜伽),原意牛軛,引申為控制,《瑜伽經》的首句寫道:「瑜伽是控制意識的波動」。在瑜伽八支分法中,體式練習僅僅屬於第三支的「調身」部分,而瑜伽的目標,據Patanjali的《瑜伽經》,乃是通過八支的次第修行達到Samadhi(三摩地)的解脫境界。「調身」、「調息」、「調心」僅為修行的前期或準備階段。瑜伽的根本內容博大精深,遠非現今的習練者所能盡知。

然而,另一個誤區,是輕視體式的練習,以為不過是活動四肢的雜技,四肢發達,頭腦必定簡單。然而,從印度傳統的修行方法來看,體式練習是眾多派系所倚賴的入門基礎或必經之途,也是入道的方便途徑。同時,隨著修行的進展,體式練習也並未被完全拋棄,身體或肉身成為了更深層次修行的工具。

從這一意義上說,中國的太極拳拳理似乎對瑜伽的體式練習不無借鑒。

太極功夫包括「知已」、「知彼」兩大內容。

「知已」中包括拳、功二者,而又強調拳功一體。功即包括放鬆功、混元功、纏絲功等功法,拳即指以拳架為主體的各種套路和器械練習。在太極體系中,太極拳架練習與瑜伽體式練習一樣,都是「鍊形」,是通向最終精神家園的初階。通過太極拳架練習本身,就可能達到如《授秘歌》中所說的「無形無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懸磬」的境界。也就是說,太極修鍊在一開始的「鍊形」階段即被賦予終極意義,在拳架練習中提出了一些貫穿修鍊始終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在瑜伽的體式練習中儘管許多未被明確提出,事實上也是一直存在的。太極拳架中的練習原則,頗代表初階練習中的一些普遍規律,可供不同流派瑜伽體式練習的借鑒。

太極拳架的練習原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身形姿式的原則,主靜,二是身體運動的原則,主動。然而,二者又相互融合,動中要保持靜中的要求,靜中暗含動中的原則。

一、身形姿式原則

身形姿式的最高原則乃是「中正」。其本質在佛教修鍊中稱為「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對於瑜伽練習來說,要保持左中右三條人體主脈道的暢通和氣機的流暢,以喚醒和導引昆達里尼,在體式中保持身形中正十分重要。

那麼,如何保持中正?

在古拳譜中,對於身法的要求十分概要,如「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等,散見於《十三式行功要解》、武汝清《太極拳論》等。由於太極的真技多由師傅親自口傳身授,少有文字記載。進入近代以後,由於太極拳的普及,其身形要求才逐漸於文字上細化、明晰。論述詳細者,包括陳鑫、楊澄甫、顧留馨等人,而馮志強先生在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中提出的幾條具體原則可供借鑒。

(一)「頭正項豎,虛領頂勁」

中醫認為,「頭為至高清虛之地」,頭是百脈的總匯聚地,五髒的所有精華之氣,六腑的清陽之氣,都匯聚於此。腦在頭中,為「元神之府」,「神者生命之制也」,所以頭是生命的主宰,五臟六腑都受到腦的調節,腦是生命的最高中樞,各種生理功能皆受腦的調節。因此,練功時注意頭部姿勢的正確,不僅是周身中正的關鍵,而且是誘導氣血上升以養腦榮神,使神主宰全部生命活動的機能加強的重要方法。對於調理身形來說,頭部姿勢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頭正,指頭部自然垂直,不可前俯後仰左右歪斜。項豎,則腦後二大筋自然豎直,腦後二大筋是中氣上下流通之路,若頸項不直,則經絡氣血運行會受阻,影響全身運動。

「虛領頂勁」,又稱「頂頭懸」。虛領是指保持凌空向上之勢,頂勁是指頭頂百會穴要有輕輕上提之意,彷彿頭頂百會穴上有一繩線相連,將頭部懸於空中。

百會穴是督脈之穴,是陽氣的彙集地,瑜伽中所說的脈輪(chakra)之頂輪所在。百會穴上提有利於陽氣沿著督脈上行至腦中,從而「神氣貫頂」,也有利於天、人之氣相交換。

瑜伽體式練習過程中若頭傾失懸則精神易萎靡不振,身體難以達到平衡。《內經》說:「頭傾視深,精神奪矣」。練習中出現身體前傾後仰或左右歪斜的平衡失調現象時,即可通過懸頂來糾正。如樹式,如果平衡不好掌握,除了將視線集中在一個固定點上之外,還可以用意念感覺頭頂正上方向上延伸。但要注意,虛者,虛虛領起,惟意到而已,不可用力太過,用力則項強,氣血亦不能流通。

瑜伽經典《白騾奧義》中對「頭正」也有相似論述:「三體安正直,軀幹定然兀」(2.8-15)。這裡的「三體」分別指頭、喉、胸。

瑜伽的經典體式站立山式(Tadasana),做為所有站立體式的基礎,也提出同樣要求:Tada是山,sama意為垂直不動,顧名思義,即指站立要像山一樣地矗立,上下貫穿,屹立不動。

在呼吸控制法中,也有類似的要求,面朝前方,後背立直。許多人在習練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弓背,殊不知這樣影響了氣脈的流通。就連控制左右鼻道的右手,最好也只是手指交替動作,而不要動肘和肩。

(二)「胸空腹實,上虛下實」

胸空包括「含胸」與「開胸」兩個要求。含胸指胸骨與乳頭間的三角地帶稍事內含,而不是兩肩內扣,更不是凹胸駝背。

含胸的正確做法,是將胸部放鬆,使前述三角地帶呈現自然的內含狀態。

開胸指胸部向兩側處放鬆展開,但不是用力向外擴開。開胸與含胸相輔而成胸空。

中醫認為,心肺並居胸中,心主血,是一身氣血運行的動力,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而胸部又為陰經交匯之所,其膻中也是人體大穴,也有稱上丹田的,瑜伽中為心輪所在。胸空可以使五臟陰經氣血交換順暢,即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加強呼吸的強度,以減除運動中的氣喘現象。

太極拳初學者易犯的錯誤是凹胸,而瑜伽初學者易犯的錯誤是挺胸。挺胸時,由於胸部緊張,將阻礙呼吸的自然深長,是不利於腹式深呼吸運動的。

以山式站立為例,直立並非像舞蹈演員那樣挺胸收腹撅臀,而是要保持身體在一條線上。胸腔要擴展,但並非肋骨完全外翻,肩的肌肉要向後並向下沉。在肩關節放鬆的配合下,胸腔上下徑放長,橫膈升降舒展,不僅使重心下降,身形更加穩定,而且減少了心臟的壓力,並按摩鍛煉了腹腔。

胸空自然腹實,再藉助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可促進丹田之氣內斂,加強腹內壓,在動作中完成不僅是筋、骨、肉的鍛煉,更按摩運動了脾、胃、肝、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臟腑。

(三)「塌腰斂臀,脊柱豎直」

這裡的「塌腰」不是平日里所說的腰部塌陷,而是指松腰,即拉長下背部。

太極練習中特別講求腰的鍛煉,故有「太極腰」之稱。腰是一身運動的主宰,上下體的樞紐。腰要松而後能塌。松腰是指腰椎及其韌帶和腰部兩側肌肉都放鬆,從而改變其自然彎曲狀態。松之後,自然能有沉之感,有上頂和拔長之意。伸直不是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如浮圖般輕輕重疊在一起,「形如九曲珠」。

塌腰要配合以斂臀。臀部的生理構造是微向外後突起,但過於外突,必有彎腰、低頭之病。斂臀要求練習中,注意臀部的向內吸進。其目的,一是使氣更沉于丹田,二是使脊柱豎直,保持軀幹的中正安舒。斂臀要配合以提會陰。即于海底輪下會陰處,虛虛上提。會陰部是任、督、沖脈的起始部位,提會陰可防前後二陰漏氣。

由於太極拳運動多在屈膝坐胯的基礎上進行,其「塌腰斂臀」的要求是與這一步法相對應的。對於瑜伽練習而言,也是如此。在直立體式中,要注意脊柱豎直,不可過分凸臀挺胸,否則氣逆行而上,不能歸於丹田,站立不穩,容易傾倒。而且胸腹之氣不能交匯,心腎不交、神氣不合。陰陽不合則萬法不至。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體式中,經常強調「尾閭向下沉,向內收」,這樣,腰椎被拉長,腰椎的壓力被分散、減輕,下背部的肌肉也不會變得僵硬,對於腰肌勞損有著積極意義,對於孕婦更是需要注意。

以上三點皆為中正之法。然而,考慮到太極與瑜伽練習的不同要求,在瑜伽體式練習中尤須強調中正的更深含義。中正不偏其實並非完全指身體板直、僵直,其內涵,還包括斜中寓正和神氣中正。所謂中正,全在「以心中浩然之氣,運於全體,雖有時形體斜倚,而斜倚之中自然中正之氣以宰之」,因此,其「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在太極諸形中,如「擊地錘」等,即是如此。在瑜伽體式中,如三角伸展等式中,也要保持神氣之中正不偏。

二、身體運動原則

(一)三節運動原則

三節運動是太極所獨有的理論。其認為,人體全身有梢、中、根的三節之分。就一身而言,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

而三節中又各有三節,臂中: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中: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胯為根節。腿中: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

明三節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和掌握勁力的推進和運用。其要訣為「梢領中隨根節催」。運動時,梢為領,而力量源泉在根節。

以大家熟知的「拜日式」起首動作為例。「山式站立,雙手合十於胸前。」這一站立,本身應當包括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脊柱豎直、尾閭內收的諸要點在內。「吸氣時,手臂向上。」手臂向上的動作怎麼做?結合三節勁法,則應當知道,手為梢節,引領手臂向上,但動力源於肩,意念於肩,即可知肩部對於手臂向上這一動作的意義。

但這還不夠,還要注意,臂為梢節,手臂向上的力量是源於腿,經過身體通達手臂的。即在手臂用意之前,先有一個力量的傳導過程,這一力量是由腿流出來的。

再練習下去,感覺敏銳之後,即可知手臂向上這一動作,與太極的任何動作一樣,都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二)胸腹摺疊原則

瑜伽體式練習以脊柱運動為主軸。其目的,主要是通過脊柱的彎曲伸展,並配合以適當呼吸,以外帶內,促進中脈及左右脈道的暢通。這一點在太極中主要體現為胸腹摺疊。

太極理論認為,胸為乾,腹為坤,胸腹開合摺疊即為陰陽開合。同時,通過胸腹摺疊,可令前任後督兩脈得以溝通而升降循環。胸腹開時,腰以上,氣下行,通達兩臂肩、肘、手;腰以下,氣下行,貫達兩腿胯、膝、腳。胸腹合時,四梢之氣復歸丹田而一氣相合。

胸腹摺疊在許多瑜伽體式中都有體現。比較典型的包括貓伸展式及諸變形。做貓伸展式時,乃是以腰部為軸,做胸腹的摺疊開合運動。吸氣時,胸腹對拉撐開,意念由丹田散至四肢。呼氣時,胸腹內合,意念由四梢聚攏歸丹田。開合以呼吸為導引,自然順遂。

胸腹摺疊還可以運用在體式的安排上。如眼鏡蛇式是單純的「開」,那麼,「開」之後必定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合」來維持平衡,於是,嬰兒式則用來放鬆剛才伸展過的身體前側肌肉和脊椎。

(三)對稱平衡原則

對稱平衡其實是辯證法,是老子所謂「高下相形,長短相生」。太極古譜上說:「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十三總勢說略》)。

在瑜伽體式中也是如此。簡單來說,體式完成了左側,一定要接著做右側,達到左右平衡。但這只是外在的平衡。還有更深層次的平衡,如上文所述站姿,欲要頂頭懸,必然氣沉丹田收尾閭,由此才可能形成對拉的平衡勁力。否則僅頂勁,則氣上沖,頭重踋輕;僅實腹無頂勁,則為懈勁,無掤勁。二者皆為不對稱不平衡。再如三角側伸展,其力量分布也是平衡的。即以丹田為中心,力量向四周擴散。具體而言,如左臂向下伸展,則右臂必然有一力量向上伸展。同時,上身左傾,頭部作意延伸時,右腿整體力量向右向下,直貫入地下,以此達到左右平衡和保持中正不偏。

許多習練者站立不穩的原因,都在於僅注意到一側的用力,而未注意至另一側的平衡作用。因此,要知道的是,體式當中的的力量走向是,有一股力量,必有另外一股與之相對或相反的力量。

(四)無過無不及原則

無過無不及源於《中庸》,其實是一項運動的普遍原則。其廣而言之,可謂練習適當,不溫不火。就身體保護而言,這一點非常重要。瑜伽體式練習要求,動作要做到位,但又不可太過,太過則與不足相同,都非正確。

什麼叫「到位」?每個人因先天條件、習練時間不同,「到位」的內涵也不同。即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練習,如早晨、晚間,又如冬、夏季,也都不盡相同。因此,不能強求一致。就具體體式而言,太極拳架練習的一些原則,如在弓步站立時,要求襠部臀部不低於膝部,膝尖不過腳尖等等,也是普遍適用的。

其實,換而言之,瑜伽體式要達到極限而不要超越極限。

(五)運動的韻律

任何運動,如能掌握其內在韻律,則離其神髓不遠。太極的拳架練習是極富韻律的,主要體現為心神意念的鬆緊相間。心神意念一松則是氣斂骨髓,氣歸丹田;心神意念一緊則氣出丹田,充於肌膚。此即拳經所謂「一氣運弛張,摩盪柔與剛」。這一韻律與潮水漲落相彷彿。氣運十分似潮漲,此時為緊;氣歸丹田似潮落,此時為松。潮水拍岸自回頭,一漲一落勢迴環。

在瑜伽體式練習時,尤其是個人練習時,也要留意這一內在韻律。其實,瑜伽練習是有其一定的內在節奏的,這一節奏的主導就是呼吸。

任何體式的起始都以呼吸作序,呼吸是均勻、緩慢、綿綿不斷的。在習練當中,呼吸的節奏不應被打亂,要時刻對呼吸保持覺知,如果呼吸突然急促,則表明體式程度過深,超過極限,應及時調整。

以上略述部分太極拳架練習原理與瑜伽習練的相通之處。

正如《太極拳經》中首句所說:「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也就是說,任何動作都以心意為主宰,練體式其實就是煉心。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拳作為一門辯證的、哲學的拳術,其拳理無不透射著人生道理。前輩李雅軒在評價太極拳時稱其作用有三:用之於防身,能自衛禦侮;用之於處事,則是非分明;用之於養生,則延年益壽。在此,我想從太極拳理談談其折射出的人生道理。一、陰陽平衡,中庸之道  陳鑫在《總結拳手內勁剛柔歌》中寫道:「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太極拳在走架中要求立身中正,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在對敵實踐中要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不丟不頂,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實現我順人背,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最高境界。無論是走架還是推手,太極拳走的是中庸之道,對人生實踐有重要的啟迪。這就要求我們為人處事不走極端,量力而行,中庸適度,把握好分寸,做到知足者常樂。在考慮和處理問題時,謹慎、細心、勿躁勿急,能上下、左右、前後全盤考慮,篩選出最優方案或對策,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輕犯,反擊輕;重犯,反擊重。形為被動,意為主動。二、抱元守一,虛靜為本  太極拳以虛靜為本,在行功時,中心泰然,抱遠守一。未嘗不靜,極其靜也,神明不測,有觸即發;未嘗無動,於動時存靜意,於靜中寓動機。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合乎自然。人生之道也莫不如此。虛心無所不容,靜無所不應。一個人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胸襟坦蕩,才能容得下人間是非曲折,才能納百萬人才為己所用,也才能遇事不驚,運籌帷幄,心中有數。老子曰:「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意即清靜自正。清靜的效用不僅能正己,且可正他(正天下)。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一個人只有淡泊名利,才不為名利所累,才能真正實現快樂人生,健康人生。三、以柔克剛,不卑不亢  太極拳在行功實踐中講究我守我界,引進落空,後發制人,以柔克剛。「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李亦畲《五字訣》中對用勁的論述可謂詳矣。歸納到一點就是要知伸縮,不管對方是剛勁還是柔勁,我總以柔勁相接,用逆來順受之法,引入我轂中,摸清對手的動靜、虛實,做到知己知彼,實現戰無不勝。楊澄甫在論太極拳剛勁與柔勁關係時說:「剛勁以強為勝,遇強則折勢所必然;柔勁以伸縮性為主要,柔與剛勁較量猶活勁與死勁較勝,勝敗之數不卜為知。」在人生實踐中,做人應該堂堂正正,一身正氣,不欺人,也不要被別人欺。在逆境中不自卑,不氣餒,奮發圖強;在春風得意的順境中不自滿,不驕傲,更不盛氣凌人,而是謙虛做人,處處小心謹慎,考慮問題追求縝密,只有這樣,在人生的實踐中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四、安排好自己,無為而治  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之說,真可謂「十年磨一劍」。陳鑫講「拳別小技,卻包羅萬象」。太極拳功效多,得也難。說其難是因為太極拳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拳理,而拳理講的大部分內容是內在的「東西」,俗稱太極拳內勁,是內在的表現形式,非外在容易看到、觸摸到的「東西」,即便看到的也是內在運動或變化通過外在體現而已。說其難是因為太極拳要安排好自己決非一日之功。太極拳有特定的身法、用意要求,只有通過千錘百鍊,才能達到練剛致柔,剛柔兼備,「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不靜,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陰陽互為其根」的高級階段。太極拳平時走架是知己功夫,俗稱備身法;推手是知人功夫,只是平時打拳的運用而已,即所謂「打拳無人如有人,推手有人如無人」。不管是走架還是推手,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兩人推手,自己無法要求對方是否用力,或用多大、何方向的力,但可以要求自己沾連粘隨、不丟不頂。在這種運動狀態中,無論對方如何跟自己「過不去」,自己都能從容應對,處處得心應手,實現「無為無所不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感到有人跟自己「過不去」,在這種情況下不妨運用太極拳理——安排好自己來解脫煩惱。首先要學會「備身法」。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加強學習,不斷實踐,獲得真才實學,才能勝任現在或將來的工作。無論在何種崗位,都應該成為貨真價實的「實力派」,不應曇花一現。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更要用智慧和能力來體現自身實力,實現自身價值。其次,要學會用「心」去工作,「隨動而動」、「靜觀其變」、「韜光養晦」,工作中學會多動腦,適應環境,適應社會,隨遇而安。仔細想想,也許在自己不順心的時候往往不是別人跟自己「過不去」,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不妨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逆向思維,自己遇到的困惑往往會迎刃而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五、循規蹈矩,得道為重李雅軒在論述如何練好太極拳時指出,一是要得法;二是要有恆心;三是要有悟心。養虛靈生智慧以悟拳道,練好太極拳重在得道。太極拳將心意用法不對列為暗病,外形動作不對稱為明病。明病易除,暗病難改。經常發現練拳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者,仍是太極拳的門外漢,這些人平時也不是不用功,不賣力,關鍵是用意不對,導致越練越偏,越練越錯。對此,王宗岳在《拳論》中明確指出:「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可見打拳重要的是明拳理,要打明白拳,不打糊塗拳,更何況練的是具有悟性才能得道的太極拳呢!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癥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髮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藥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範,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準,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範,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範,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太極拳中的每個式子都是由一對對立的動作,或幾對對立的動作所組成,沒有單一孤立的動作,有動即有落,有伸即有縮,有進即有退,有前即有後,有剛即有柔,有放即有收,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如此等等。可以說,諸多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貫穿太極掌始終。太極拳從整體動作來分,動作達到終點定式為「實」,動作變轉過程的「虛」。從動作局部來分,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腿為「虛」;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虛與實在太極拳中是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太極拳中無論上肢、下肢、軀幹以及身體各部都存在有虛實。「單鞭」中的弓步,主要是由左腿來負荷體重,因此,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兩手的虛實,意念著重於右手,則右手為實,左手為虛:意念著重於左手,則左手為實,右手為虛。「單鞭」中左手為實、右手為虛;因為這時意念著重於左手。就整個左手來說,也要分虛實,左掌內側為虛,外側為實。因此,就整個單鞭動作來說,左右手和左右腿都有虛實之分,左手又分為虛實。「雲手」中兩腳移動,移左腳時,重心在右腳上,右腳為實,左腳為虛;移右腳時重心在左腳上,左腳為實,右腳為虛。太極拳運動中身體各部虛與實的出現及其轉換是不固定的、短暫的,完全隨著拳術姿勢的變化而變化。但也應該看到,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實腳支撐體重後,虛腳還要起到一個支點的作用。既要分清虛實又不要絕對化。根據動作的虛實變化,勁力有柔有剛,張弛交替,動作做到終點時,也要求各部位關節、肌肉保持少許伸縮轉化餘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太極拳的每個動作,每個瞬間都是處幾種相反相成的力量作用下,在相互牽制和對抗中進行。比如手推時,掌根向前用力,同時肘部向下沉,肩窩向後縮,上體放鬆,這樣兩臂象棉里裹鐵,沉而不僵;手臂後收時,肩力放鬆並向後帶,手腕也微微放鬆,小臂自然而圓活地旋轉,動作輕而浮,活而不散,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剛柔相濟,虛實變,動轉自如,剛柔虛實辯證統一。在太極拳中,從起到收勢,一式連一式,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似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所有動作都是矛盾雙方共處在一個對立統一體的運動轉化過程中,這種矛盾就是虛實變化。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繫著,既在一定條件下同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又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太極與瑜伽

  因為外婆和媽媽經常打太極,所以,對太極略知一二。有時在想,凡大義必相通,瑜伽和太極,這兩種古老的健身術,是否可以相互滲透、融會貫通?

  瑜伽是一種使能量上升的練習,它是線性的,所有的動態體式是為最後的冥想做準備的;而太極,則是通過大地向下釋放壓力,能量先下沉而後上升,是環形的。

  太極練習的要點之一是推手,它對太極拳的四種主要的能量運行方式運用的尤為明顯:一是固根,就是與地面之間建立深厚的、穩定的聯繫;二是退讓,以醞釀力量,所以如果有人推你,你的身體會默許它,而不是回擊;三是發力,從身體的任何地方發出有用的力量;四是緊跟和堅持,敏感而輕柔地跟隨對方的動作。太極推手通過兩人搭手對練使練習者和對手都能了解到很多東西,這種在合作中的練習對瑜伽練習也是一種促進。

  比如戰士二式,不管是在教學或是在自己的練習中,不只是做出戰士二式的姿勢,而是會注意腿是否盡了它該盡的職責,並對學員加以提醒:要讓腿富有活力,感覺像大樹的枝幹一樣牢牢「紮根」,會注意大地的力量是否被帶進了體式,而同時壓力又是否被釋放到了大地里。

  觀察到很有意思的一點,關節在太極中的運動幅度雖然比瑜伽的要小很多,但是這些關節需要在有限的空間里,在不同的平面內,有節奏地敏捷運動;而瑜伽又能幫助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兩者相輔相成,各得益彰。

  當兩種練習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有一種在鎮定中充滿能量的感覺,並且與地面之間能有一種很深的聯繫:因太極而得到固根,因瑜伽得到輕盈。

太極拳和瑜伽養生原理的對比

來源:《中外企業家》2009年第7期下供稿文/陳萬睿 陳婧

陳萬睿1,陳 婧2(1.井岡山大學 體育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2.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州 350007)摘要:太極拳和瑜伽作為兩大東方健身項目,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們喜愛的健身項目。對太極拳和瑜伽的運動特點和動作要求進行闡述,對太極拳和瑜伽的養生原理進行比較。關鍵詞:太極拳;瑜伽;健身效應;對比研究中圖分類號:G88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09)14-0195-02 一、太極拳和瑜伽的運動特點、運動要求 太極拳運動特點可以概括為四點: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整套動作輕鬆柔和,有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能使各關節部位都運動起來。圓活自然是人體全身要放鬆做圓弧運動,按照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進行鍛煉,使身體各部位得到柔和、圓活、均勻發展。協調發展要求太極拳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 瑜伽動作節奏緩慢,能充分調動練習者的主觀能動意識,讓練習者變被動為主動,變物質為精神;動作還需要隨時配合呼吸和意念,將放鬆、姿勢、呼吸、冥想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意念達到人身心和諧統一。瑜伽姿勢和體位的多種多樣,是以模仿各種動物姿勢來達到鍛煉效果,對全身各系統都產生效應,可以調動人體生理潛力,發揮心理、生理、形態之間的調節機制。 二、瑜伽與太極一樣重視陰陽平衡 (一)瑜伽的「陰陽」 1.「哈他」即陰陽。瑜伽有多種門派,當今最流行的是以調息與體位法為主的哈他瑜伽。「哈他」,意為日月。哈他瑜伽意指陰和陽聯合起來,達到平衡,從而保持理想的健康狀況。瑜伽體位法練習時,也是動作的左右對稱、兩手相合等都蘊涵著陰陽平衡理論。而且哈他瑜伽體位法練習亦講究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則生陰,動而生陽,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從而維持人體的健康。 2.哈他瑜伽體系的陰陽。哈他瑜伽認為,人體由精神體系和肌體體系組成。人們平常的思想活動大部分是浪費能力。比如疲勞、興奮、傷心、激動等。在正常情況下,如果這種現象不太嚴重,通過休息便可恢復平衡。如果這種失調日益加劇,就會導致陰陽失調,精神和肌體上就會染上疾患。 (二)太極拳的「陰陽」 1.陰陽學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陰陽雙方還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並且陰陽雙方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之間是一種「消長平衡」;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可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 2.陰陽學說是太極拳的拳理基礎。太極拳圖其實就是太極運動與陰陽學說結合的縮影,意味著陰陽的對立和統一。太極拳一招一勢,均要兩手臂同時運轉,分之為陰陽,相互轉化。太極拳運動的開合虛實,開與實為陽,合與虛為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剛柔相濟,虛實結合,融入棚、捋、擠、按、采、列、肘、靠等動作中,無不含有陰陽學說的理論。練習太極拳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至柔至剛,剛柔相濟,陰陽所存」,這些都足以說明陰陽學說與太極運動結合得是多麼完美。 三、瑜伽與太極的經絡原理 (一)瑜伽的「經絡原理」 瑜伽《三脈七輪》理論認為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內在的能量系統,稱為靈體,它由:3條經脈(中脈、右脈、左脈)、7個能量中心(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五氣(命根氣、上行氣、平行氣、下行氣、遍行氣)組成。通過修鍊,就是要喚醒昆達利尼能量。瑜伽七輪就是中醫的「經脈」,和分布在人體前面正中的任脈和背面正中的督脈相對應。瑜伽的三脈就是中醫的「絡脈」。 瑜伽冥想時,兩手大拇指與食指相交,正好與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循環相吻合。肺經與大腸經是表裡關係,和大腸經是互相連通的。瑜伽冥想時,手勢和呼吸結合,可達到意想不到的疏經通絡功效。而且瑜伽練習中,舌頂上顎可連通任督兩脈。因此瑜伽練習可清理經絡,使人心態平靜,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產生身心健康、凈化左脈、右脈的功效。 (二)太極拳的「經絡原理」 經絡系統是由縱橫交錯的經脈和絡脈以及分布其上的眾多穴位組成。太極拳練到一定時間會出現的腹鳴、指尖酸麻等正是人體經絡通暢的表現。首先,太極拳的「主宰於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是鍛煉任脈、督脈、帶脈、沖脈的重要方法,腰部松沉直豎地微微旋轉帶動上下肢的動作,既鍛煉了任督二脈,又使帶脈膨脹。其次,太極拳的「尾閭中正」,練習時前進、後退、左旋、右旋,始終注意「長強穴」的松沉直豎,「長強穴」是督脈的經絡,別走任脈,所以在注意「長強穴」的情況下整套拳路中不斷的運轉、壓擠「長強穴」,能夠聯通任督二脈。第三,太極拳的「纏繞運動,動貫四梢」,要求動作螺旋式走弧形,成為圓形運動,使肌肉纖維、韌帶,關節在均勻、連貫的反覆旋轉中得到運動,調整呼吸,通暢氣血,流轉貫注於四肢達到固本的目的。 四、瑜伽與太極的「氣血」原理 (一)瑜伽的「氣血」 瑜伽鍛煉可調節營衛氣血。人體氣血虧虛,陽氣不足,腠理空疏,衛陽不固時,風寒濕邪易乘虛侵襲,發生頸肩腰腿痛。諸痛皆由氣血瘀滯不通所致。用力過度,脈絡充血而外滲,可形成瘀血。若心氣不足,血流不暢,血液瘀滯,也可形成瘀血。瘀處於腰部,疼痛由生。由此可知,頸肩腰腿痛與肝腎虛衰、正氣不足、氣血瘀滯和感受風寒濕邪及過度勞累關係密切。瑜伽的呼吸練習,可以達到對人體氣機的調節。而體位的練習可起到中醫推拿、按摩、功能鍛煉等效果,達到緩解疲勞,促進全身血液供給的目的。 (二)太極的「氣血」 練習太極拳時,全身放鬆和順逆纏絲相互變換之下,動作要求有柔有剛、富於韌性,使全身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得到鍛煉,產生疏通經絡、流暢氣血的效果。練拳時,內是意氣運動,外則是神氣鼓盪運動,「只要意到氣就到,氣到勁就到」,就能「以氣運身」「意」為「心」控制著「氣」,「氣」就是指通過神經和體液性調節傳遞高級中樞的信息,調節體內的營養物質的供給。以氣運身是指神經、體液調節的信息和能量供給軀體、四肢,使其產生相應的代謝變化和運動變化,可謂「氣到勁也到。」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太極拳和瑜伽作為兩大東方正興起的健身項目,對人體的健身有著相似之處。它們在中醫學上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它們都是合乎人類生理規律的強身健體的方法,是多功能、高價值的體育運動和醫療保健項目。參考文獻:[1] 漆浩.太極拳養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2] 譚俊.太極拳與瑜伽健身價值的比較[D].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8.[3] 翁建章.淺談太極拳運動與中醫學的關係[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11(2):56-57.[4]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5] 渚娃貝琳.瑜伽手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8(3):l2.[6] 柏忠言,張蕙蘭.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6,7(1):391.[7] 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5).[8] 易紅梅.瑜伽與中醫學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226-228.

學習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一)生理效益: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好處三: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二)精神效益: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幫助。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好處三:認識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捨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瑜伽好處:增加身體協調性,柔韌度。對心肺功能也有幫助。而且可以修身養性…好處多著呢!區別就是練太極的很多人都是老年人,瑜伽是年輕人。

瑜珈、太極和戲曲,一個都不能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15:11 新浪伊人風采

10月27日是2003新絲路世界模特大賽在美麗的杭州正式開賽的第二天。自前日見面會40餘名選手「春光乍泄」後,2003新絲路世界模特大賽的比賽氣氛越來越濃,在新絲路培訓專家的認真指導下,選手們也已經開始接受嚴格的賽前培訓。據東道主杭州市旅遊委員會透露:通過幾天的培訓,世模選手們將完成「由外而內」的美麗蛻變,使自己從外形到氣質都更接近完美。昨天的第一節課就是從形體開始,對中外模特不分國籍、血統,一律要狂練瑜珈、太極和戲曲這三大「中國功夫」。

  懵懵懂懂練瑜珈

  形體教練雷老師說,瑜珈能夠緩解壓力,平衡身心,是最好的放鬆性練習,所以用在形體課的最前段,作用相當於體育課上的預備運動吧。瑜珈雖然起源於印度,但是就像佛教一樣,瑜珈流傳入中國後經過了本土化的改造,尤其是在修身養性方面,非常具有中國特色。

  休息時間,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選手,大家都表示「感覺還算好」,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難練,這完全出乎記者意料之外。於是記者改問:「你們知道剛才的運動叫什麼嗎?」一個挪威選手理直氣壯地回答:「太極。」誰知這些對話被一旁的教練聽了去,他無奈地對記者說,看來在這些外籍選手中普及中國文化太有必要了,希望大賽結束後她們能把「時尚杭州之旅」看到的「東洋景」帶回到她們的國家去。

  「剛」、「柔」並濟耍太極

  太極的精髓即在於剛柔並濟,以柔克剛。可是在形體課上,記者看到逾五十人的模特隊伍里,太極「剛派」和太極「柔派」涇渭分明,被在場工作人員戲稱為「剛」、「柔」並濟。

  太極「剛派」主要是由金髮碧眼的西洋美女組成,她們體格強健,跳健美操可能比較適合,但打起太極來就顯得動作僵硬了。教練教她們運氣的動作,要求她們想像雙手在胸前合抱一隻球。「剛派」美女顯然沒有領會到教練的意圖,動作嚴重走形。教練恨鐵不成鋼,情急之中脫口而出一句我們認為很經典的話:"Like holding a ball,not like holding a box"。而「柔派」成員主要來自亞洲,她們身材瘦弱,動作輕盈。可惜內力不足,也是在運氣這個重要環節遇到了瓶頸。

  經過雷老師的耐心示範,「剛」、「柔」兩派似乎摸出了一些竅門,同時也是從對方身上吸取了長處,才逐漸淡化這兩派的界限,終於真正實現了太極精神的剛柔並濟。

  五彩繽紛翹起蘭花指

  蘭花指是中國戲曲舞蹈的入門動作,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但是外籍選手們學習戲曲舞蹈時,剛一入門就兵分各路了。她們各有各的「花指」,有的像桃花,有的像梨花,就是很少有像蘭花的。中國選手倒是駕輕就熟,在她們的幫助下,外國友人終於也能豎起標準的蘭花指了。

  荷蘭選手Samantha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據說她的母親是新加坡華人,她的中文就是母親教給的。可是二分之一的中國血統並沒有在蘭花指上帶給Samantha任何先天優勢,她學起來也和其他外國選手一樣費力呢。不過另Samantha開心的是,這次回國以後,她可以教母親耍蘭花指,終於也可以在母親大人面前賣弄一回中國風情了。

●中醫認為,太極拳的練腰,能加強腎的藏精、保精功能,並能調節內分泌系統。因此,通過太級拳鍛煉,不僅能改善陽萎、遺精、腰腿酸軟,也能改善體虛腎虧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癥狀,可明顯改善睡眠質量。 太極拳的練習,即「腹式呼吸」,通過腹腔壓力的改變,使胸廓容積增大,胸腔負壓增高,上下腔靜脈壓力下降,血液迴流加速。又由於腹腔壓力的規律性增減,腹內臟器活動加強,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可防止便秘。科學研究表明,打太極拳時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縮和舒張,可以加強血液循環。更重要的是由於肌肉運動,可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心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氧的供給充分,心肌營養加強,收縮功能提高,同時全身皮膚、肌肉、內臟中儲備的毛細血管網擴張,導致血壓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間發生心腦血管急症,使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平平安安到天明。 太極拳的練意養神,可以調整神經功能活動,使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得到恢復,陰陽達到平衡。因此,通過練拳養神,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寧等症。

●高溫瑜伽顧名思義,就是在高溫環境下進行瑜伽鍛煉。 可怎麼樣的溫度算是高溫呢?這樣的高溫又是從何而來?高溫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瑜伽教練黃小姐介紹說,高溫瑜伽,是指在室內溫度32℃—38℃的情況下,在60分鐘內做完19式瑜伽動作。而這樣的高溫則是有賴於火山石。高溫瑜伽因為其高溫環境,所以能夠比常溫瑜伽達到更快更好的效果,比如說刺激淋巴系統,排毒,迅速消脂;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肌肉結實,並且鍛煉身體柔軟度。但患有癲癇、心臟病、高血壓、重感冒、發燒、腎病以及糖尿病的人都不適合進行高溫瑜伽。

瑜伽健身的原理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加上運動不足,環境污染等因素,許多人呈現亞健康狀態,患心身性疾病的人明顯增加。 1、疾病的三種狀態:當代整體醫學論學者們首先提出了疾病的三種狀態:第一種是dislasl,即患者機體出現生理的或/及心理的功能紊亂;第二種是illness,即患者具有功能紊亂的精神意識狀態,就是主觀上感到各種不適,包括病痛,卻不一定有客觀的體征,如:神經官能症及神經衰弱;第三種是sickness,即患病後涉及社會功能失調狀態,它影響個人與其他人們之間的關係。 2、瑜伽健身的特點:瑜伽著眼於整體的調理,練習瑜伽不僅能使身體健康,而且能糾正精神的不安寧和感情紊亂,以保證健全的精神和積極旺盛的生命力。 3、瑜伽健身的目的: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就是為使人體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正常。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促使心神平靜,開發直觀的能力,養成一往無前充滿希望的健康精神。 4、瑜伽健身的原理可從三方面來理解: 調息--瑜伽呼吸法:呼吸是我們生命最基本的表現。東、西方醫學、養生學及宗教中的共同點:認為呼吸不但與生命有關,與精神世界和人體內在潛能也有密切關係。調身--瑜伽體位法:瑜伽體位法是練習冥想的輔助方法,目的是改進新陳代謝和提高體能。脊柱是人體的中心柱,大腦發出的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支配內臟器官的植物神經由此通過。瑜伽體位法通過站、坐、跪、卧、倒立等姿式彎曲、伸展、扭轉身體各部位、對脊柱、肌肉、內臟器官起到自我按摩及牽引的作用。可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系統,達到保健、消脂、塑身、美容、治療等功效。調心--瑜伽冥想:冥想是一種意識狀態,是與潛意識溝通的途徑,是精神生活的基本功。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尤其是腦力工作者和緊張的人。冥想時,人的過度思慮會鎮靜下來,並轉向內在世界,就好象充電一樣,恢復體能和耐力,提高精神力量,改善集中意志的能力,可帶來清晰的思維以及平和的內在世界。學習太極的好處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 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 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 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 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 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好處三: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 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 各關節的柔韌度。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 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 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 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 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 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 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 ,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 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幫助。 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 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認識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捨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 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 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 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 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 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 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時下正流行的太極瑜伽

印度瑜伽和中國太極拳,兩者都是東方文化中至陰至柔的神話。之所以「神」,是因為它們]都以「意」為本,以「柔」為根;之所以要「話」,是因為它們都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哲理。如果說太極拳追求中國儒學的中庸和現實的話,那麼瑜伽則探尋宗教文化的神秘和浪漫,但兩者都以人體宇宙與天體宇宙融合為終極目的。

如今,這兩種古老生命意識運動在中國乃至世界都發散著令世人陶醉的生命力,並且燦爛無比。「太極瑜伽」應運而生,將瑜伽和太極拳的精華融會貫通,形成一種中國式的瑜伽練習方式,佐證出太極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這種瑜伽運動方式因為太極文化所獨具的包容性和擴展性,故而能夠適合各種人群,也能在不同場合發揮因人而異的積極功用。「太極瑜伽」通過太極內功將瑜伽的健身功效發揮到極致,讓練習者在連綿不斷與靜謐安詳的矛盾中感悟心靈與肉體的統一,為追求益智、減壓、美容、塑身健身效果的現代提供一條可供選擇的方法。

太極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很陌生,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養生之術。太極在很多地方與瑜伽都是共通的。比如都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卻都是達至心靈的一種思想的升華。太極和瑜伽都是來自自然,經過我們先祖的智慧的提煉與融合,而在這21世紀還在影響著我們人類健康的發展。

太極是具有以動作柔化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松靜自然,獨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瑜伽是來自神奇的國度印度。至今有著5000年的歷史。瑜伽(YOGA)來自梵文,意為「結合」、 「連接」。它的含義是把精神和肉體結合到最佳狀態,把生命和大自然結合到最完美的境界。可以說,瑜伽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習方法。瑜伽練習不同干體操和舞蹈,也不同於一般的有氧練習,只有當呼吸、意識和姿勢結台成統一體時,才是真正的瑜伽練習。

太極的動作,相對飽滿,一般關節都是稍微彎曲,流暢連貫,行雲流水,用意不用力。在這種狀態下,很容易獲得氣感,是培養內氣的好方法。但是,由於人的意識狀態比較清醒,一直在動,與冥想相比,意識進入的層次狀態一般不會很深入,會停留在有為的狀態。雖能怡情易性,但是對於心理衝突的整合等,作用較慢,需要較長的時間。不過太極的松和狀態,能夠很好的對抗心理生理的損害效應。

瑜伽最重要的是呼吸與冥想,是一種靜功(人的心態好身體就好,心態好就是自身的清靜)。那為什麼要有體位法呢?一是利用不同的體位去認識身體了解自身的身體,根據身體的變化進行特定練習以達到更好的冥想狀態,二是人需要身體強壯後才能進行長時間的靜坐,也叫提高人體的自控的能力,因此利用體位法來作為發達肌肉,增進體力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很硬不適合練瑜伽,這種想法是不了解瑜伽的一種偏見,體位法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得做到位(能做到位當然好),做到你能做到的體式配合呼吸。

而兩者的結合就是以太極的鬆柔入手,練勁養氣,宜動宜靜,剛柔相濟。並將瑜伽之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相結合,給我們所帶來的是有助於平衡陰陽氣血,調和五臟六腑,提高免疫力,可以培養力量和柔韌、改善平衡和協調,釋放壓力和緊張,提升專註力和感知力,它適合於任何人,不受任何身體疾病的限制,更好的幫助我們融入健康、舒適、安寧的生活方式,及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太極功效與瑜伽比較

把瑜伽與太極作比較,太極功效讓給了我一個大驚喜。起初的幾天,每日練完之後總是腿痛手酸直打顫,太極你眼中看到的那樣輕柔無力,然而事實卻相去甚遠。舒緩圓轉的一招一式中包含著全身心和諧、平衡的起承轉合,我至今也只能算在太極門小學級別里學習。從在廣州太極拳培訓第一天的練習開始,我就發現太極功效了,它對於我身體的巨大作用:一夜無夢到天明,次日神清氣爽,胃口極好,飯後也不會有胃脹脹的感覺,白天更是精神飽滿。這些感受,是在練瑜伽時,從未出現過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在廣州陳氏太極館選擇太極。

也不是說瑜伽不好,而是與太極比較,瑜伽限制太多。例如要求環境要安靜、透氣,在練習瑜伽前後不能吃飯,當年練瑜伽時一般正好下班,幾乎都是在飢餓中練習,而且練完還要再等一小時才能吃飯,差不多已經晚上八點多了,當然,我在瑜伽方面也只是一個入門學徒,感受方面還是比較膚淺的。

但有一點感受絕對深刻,在練習瑜伽時,總是糾結於動作的是否正確到位,卻從未真正關心過瑜伽中的精髓: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統一。瑜伽是梵文詞,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動因的結合或一致。古印度的瑜伽信徒,深信可以通過瑜伽,達到心,並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智和情感,保持身體的永遠健康。

在廣州市陳式太極館練習太極拳以來,動作剛柔相濟,不費力卻要留神,但總有老師耐心地指導及糾正,一段時間過後,我發現太極功效飽含更多:可以強身健體,慢慢治療好身體上大小毛病,我從中得到全身放鬆,絲毫沒有壓力感,人也變得更開朗了。

其實,瑜伽和太極比較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如果說瑜伽是一種靜態的美,那麼陳氏太極拳就是一種平衡和諧的美。太極和瑜伽都崇尚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都強調身心靈一致與協調;太極的用意不用力,瑜伽的控制心智與情感,都強調了意識與思維的重要性。

瑜伽和太極也許看起來真的是兩種不同年齡的專屬運動。美女或帥哥們總是很願意花大把的銀子,全副裝備地跑去瑜伽館擺弄瑜伽姿勢,卻鮮少有年輕人願意跟小區花園裡的老頭老太切磋一下太極,因為老年人的人生經驗豐富了,他們懂得箇中的太極功效。瑜伽很火很流行,年輕人一般只是在乎表面功夫,故太極卻引不起年輕人的注意。

瑜伽與太極同是同是古人留下的寶藏,瑜伽是古印度人民的智慧結晶,而太極是中華文化的哲學瑰寶。

所以,無論是選擇瑜伽還是選擇太極,都不要被一些不重要的細節因素干擾。如果你正好沒時間趕去瑜伽館,或者沒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瑜伽練習,或者你想試試別類的健身保養運動,那麼不妨選擇太極,我們當地太極拳培訓組織提供正宗傳統的太極拳,歡迎前來參觀、學習,讓你輕鬆掌握太極拳健身原理。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陳正雷大師動作講解
楊式太極拳的3種境界——張世昌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十一)
關於太極拳的纏絲勁
易太極五式拳譜丨起勢 01—06

TAG:瑜伽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