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大全深意 第五章 平等大愛無偏私

道德經大全深意

第五章 平等大愛無偏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經文妙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不仁」,就是沒有偏愛、沒有偏私,沒有自我。「芻狗」,是草扎的狗。這個天地沒有偏愛、沒有私心,沒有我、我所的區分,完全平等心善待萬物。整個大自然對待你跟一棵樹、一隻狗都完全平等。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就是人格、思想最完美、最高的人,一個真正的解脫者,他親疏的觀念都已破除,他是用平等心善待一切眾生。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橐龠」就是風箱。整個大自然就像一個大的風箱。一定是不斷地動—生生滅滅,萬物才會生生不息。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就是空,空中能夠生妙有,天地是越變動,現象界越是不斷地生滅、蓬勃發展。看起來好像是空洞沒有什麼,但是大自然絕對不會屈服在你的我慢之下。你越展現我是、我能、我慢,你的煩惱就越多。因為你在跟整個大自然的法則背道而馳,你只會自討苦吃!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如果一個人很喜歡錶現,沒多久就會黔驢技窮,不如能夠善觀因緣。「守中」,就是能動、能靜,要有智慧,善觀因緣。

智慧分享

第五章要跟我們分享的就是:天地間流露出來的,就是真正的平等、大愛。它完全都是從「道」出發在運作的。「道」沒有那些錯愛、假愛,沒有那些偏心、私心。

了解天地的真正平等大愛、沒有私心這一點很重要,你會繼續成長,才會來到沒有自卑,也不會有我慢、傲慢、瞧不起別人、瞧不起動植物。植物、動物、人類全部都是天地父母懷抱中的小孩,天地完全平等對待一切眾生。這樣理解之後,進一步要跟天地父母看齊學習,以大自然為師。

成長啟示

老子要我們跟天地看齊學習,那又說「天地不仁」,難道要我們學那個「不仁不義」嗎?

因為老子的語言,往往都超越一般人邏輯思維的層次。老子所講的「不仁」,不是一般所理解的那一種不仁、不義。天地呈現出來的是「道」,而不是「仁」。在宇宙中心靈的層次從上往下是「道、德、仁」,「仁」是降到第三個層次了,老子是要我們回到最高的那個道的心靈品質層次。

這裡講的「不仁」,不是說天地無情無義,而是說天地不會有一般人的那一種濫慈悲,或是那一種偏私、偏愛。仁是一般所謂的慈悲、愛。如果你的心靈不是來到「道」的層次的話,這一種仁、愛,裡面通常會含有自我自私的立場。所以這裡講的「天地不仁」,意思就是天地沒有那麼多私心、沒有那些不平等,它不會偏愛。

就像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包青天,平民百姓都很敬愛他,但是那些犯罪的王公貴族或是包青天親戚朋友中犯罪的人,就覺得包青天「不仁」。因為沒有對他們特別照顧、特別優待。所以相對於平民百姓而言,那些犯罪的王公貴族,就認為包青天是「不仁」。那難道是包青天錯嗎?他不仁不義嗎?不是,而是他是真正地大愛、真正地平等。

人類才會在那裡分別:「我們會動,我們才高貴,我們是萬物之靈。」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更多的眼光。但是所有的植物、動物,萬物都是天地父母化育出來的。哪一個孩子才是最好、最高、最重要?都平等的。不管你是美國人、阿富汗人,太陽同樣普照。不管你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大地同樣以平等心善待。這叫做真正的平等心。

正確理解之後就不會對《道德經》產生誤解而形成障礙,也不會對天地有所誤解,這是很重要的。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讀後感
我讀老子的道德經【轉】
道德經第一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我譯《道德經》系列之五十一

TAG:道德 | 道德經 | 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