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和影響

(1)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

漢代儒學能成為官方正統思想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一是漢朝統治者實現大一統的需要;

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順應了漢朝大一統的需要。

西漢武帝時國力強盛,但社會潛伏著危機:諸侯國的勢力膨脹,威脅中央政權,土地兼并劇烈邊境不寧,都威脅著西漢的穩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適應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黃老之學」。董仲舒把儒學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思想創立新儒學思想。提出「君權神授」和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加強君權;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提出「三綱五常」,提倡孝道」規範人們的道德行為,形成封建倫理道德規範。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適應了當時統治的需要,深受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付諸實行。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影響:

漢武帝肯定新儒學思想,積極推動儒學。起用文學儒者參政。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教育為儒學所壟斷。興辦太學,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憑太學生的資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在全國各郡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儒學得到推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維護統一多民族的政權,也禁錮了思想自由。

(3)儒學的發展(宋明時期):

宋明時期,儒學從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內容,形成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體系。其「新」主要是指,在外來佛教文化與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斷衝擊下,建構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學本體論思維之上,通過詮釋心性與本體、倫理與天道的聯繫及人與世界的關係,使儒家道德學說獲得了形上性和整體性的論述,傳統儒學內部的邏輯結構、價值轉向、道德結構都獲得了新的認識。新的儒學體系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所以稱為「理學」。作為一種哲學化的儒學,理學具有雙重性。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使人們屈從於封建主義的統治,桎梏人們的創造思維。同時宋明理學又是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的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宋代以來,「程朱理學」占統治地位,明中期,王守仁把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心學」日益佔據重要地位。


推薦閱讀:

《大學》求義:第十五章 誠意與意誠
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 編修-●卷三百五◎外戚部·儒學退讓畏慎廉儉
美國漢學家狄百瑞逝世 今天我們如何看待「新儒學」?狄百瑞尤其強調儒家思想中的自由傳統
從孔子取名《春秋》說起

TAG:原因 | 思想 | 影響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