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挂面的做法及其流程
雖然現在挂面機已經廣被人們接受,但是手工挂面的製作的歷史淵源是很深的。早在明清時期,趙家煙就開始了麵食加工和手工挂面的製作,當時村裡主要以路姓人家為主的麵食製作加工,村中開有面鋪,並且主要以煮盤和製作手工挂面為主。據說在當時縣城七月大會等主要祭祀活動,都要請本村鋪里的人去縣城煮盤祭神。到了冬季,配以手工挂面製作,生意十分紅火,像煮盤這種油炸食品,要煮一個冬天,為春節祭祖之用。手工挂面主要以上白麵粉為主,配以食鹽、雞蛋等,經過多道工序,使用專用木棍,由粗到細逐步拉制晾曬而成。 其實大部分的工藝只在本姓中流傳,後來由於聯親等原因,到了清末民初開始在趙姓等三戶中流傳。解放後,特別到了農村集體化以後,挂面作坊由集體開辦,這種手藝才得以廣為流傳,到現在挂面機的廣為流行,但是還是有很多祖傳的挂面手藝。雖然現在大部分人都會製作,在本縣享有盛譽。但煮盤這種工藝技術已經差不多被人們遺忘現在已基本無人煮盤。只有會這種手藝的人,過年時自家煮點祭奠祖先。後來隨著老一輩人的去世,這種手藝基本失傳。只有個別花色略知一、二,形不成一個整體。可手工挂面由於是大眾食品,流傳廣泛。 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手工挂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挂面機的去求已經空前,且每年可銷售數萬噸。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再願意手工製作挂面,因為和挂面機相比,手工製作沒有很大的優勢,且耗時耗力。如果這樣下去不知道這個古傳的手藝會不會就此消失。原料:小麥粉1000g、食鹽50g、鹼5g、水1000g做法及流程:1)和面,春秋兩季每公斤麵粉放食鹽50克左右,夏季放60克左右。冬季放30-40克,食鹽先溶解成鹽水後;再和進面中。和面時,不能和得過硬或過軟,要反覆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為止。2)醒面,將和好的面進行放置20分鐘;3)盤條,將和好的麵糰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快刀將麵糰劃割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圓形長條。連續劃割,中途不能停斷,隨之用手來回反覆捻搓成直徑1-2厘米的圓條。再將其層層盤入盆中,接著放入食油(每公斤放10克),以防條與條之間相互粘邊。切不可用麵粉替代食油,否則挂面會顯得粗糙。4)繞條,把兩根65厘米長、一指粗的竹扦固定好。將盤好的面交叉地纏繞在竹扦上。至竹扦繞滿為止。扦與扦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繞條時用力要均勻。自然有序,最好一氣繞成。一般情況下,1分鐘可繞滿兩根竹扦。每兩根竹扦可繞麵條3公斤左右。5)二次醒面,將繞好得面放入發酵槽中,進行發酵,一般為30分鐘。溫度較低,可延長到50分鐘;溫度高則20分鐘即可。6)拉條,拉制時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張,拉到80厘米左右時;7)三次醒面,將拉至80裡面的面雙起,再次放入發酵槽中,一般為30分鐘;8)上桿,將麵條從發酵槽中取出,放置高為2米的架子上;9)二次拉長,將面從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長,進行晾曬;10)下桿,將晾乾的空心面取下。11)包裝即完成。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好多挂面都是900克包裝,這是一個魔數么?
※買挂面,掌握這些技巧
※經常吃挂面好不好?
※速食麵熱量那麼高,為什麼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