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 | 全球坐標中的珠三角新競爭力

2016年12月中旬,一則消息引起了敏銳觀察者的注意:國家發改委提出,2017年擬啟動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等規劃編製。

灣區城市群概念的亮相,讓不少人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國際著名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舊金山產業發展以矽谷為中心,形成人才、科技、創業資本三個要素集聚的經濟體。

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的創新競爭力,也在向著世界級邁進。數據顯示,2015年珠三角研發經費支出比重達2.7%,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72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33件,技術自給率超過71%.而深圳,更是創造了一天產生55件發明專利的「新深圳速度」。

在世界坐標中,珠三角呈現出怎樣的創新競爭力?在與長三角的創新競逐之中,珠三角是否實現了對長三角的逆襲?

在珠三角「1+1+7」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布局之中,什麼樣的變化正在發生?

我們從數據出發,尋找答案。

世界坐標

珠三角距離舊金山還有多遠

我們先來看看在世界的創新坐標中,珠三角處於怎樣的位置。

今年以來公布的各種國際榜單,不僅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交出的一份答卷,也能從中找到珠三角創新實力的坐標。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們統計發現,2015年,珠三角九市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了31.9萬件。我們對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知識產權報告」數據,日本去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是31.87萬件。也就是說,珠三角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堪稱「富可敵國」,略超日本。

在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發布的的2015年《專利實力記分卡》中,我國的中興、TCL、華為、清華大學、燦坤5家機構上榜。其中三家企業來自珠三角。

華為與中興的發明成果背後是充分的科研投入。2015年,中興的研發投入佔比達到了其總收入水平的12%,全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元。而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則佔到其總收入的15.1%,約596億元(94.8億美元)。

這個投入額在思略特(strategy&)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1000強」數據中,名義上可以排在第九位,位於諾華(95億美元)和強生(90億美元)之間(思略特發布的研究還指出,華為未上市沒有進入調研範圍)。

如今,企業已經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走出華為這樣強勢研發企業的深圳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4.05%,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只有以色列和韓國超過了4%.除了這些雄踞各大國際排行榜前列的「大佬」之外,更有不少珠三角企業低調的成為了全球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不過,將珠三角和中國的各項創新數據放入世界坐標時,看到了成績,也不能忽視依然存在的差距。

如果將深圳與其一直以來對標的矽谷進行對比,更能看出深圳以及珠三角需要努力的空間。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被稱為「獨角獸公司」,如果我們以「獨角獸公司」數量來對比深圳和矽谷,可以看到兩地的差距:截至2015年12月,矽谷獨角獸企業數量為62家,而深圳只有3家。

板塊坐標

珠三角是否已經逆襲長三角

珠三角與長三角的PK,是中國城市群經濟發展中一幕大戲。

今年初發布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6》中,在各項指數的綜合評分後,長三角與珠三角分列一、二位。該報告指出,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明顯,在人口、經濟、文化和城市層級體系的發展相對比較平衡,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數和城市經濟指數均位列第一。

去年,一篇名為《珠三角是如何逆襲長三角的?》的網文在朋友圈「刷屏」,讓中國第一城市群之爭回到輿論中心。該文通過選取珠三角地區經濟總量最高的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與上海、蘇州和無錫這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長三角城市進行對比,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2000年-2013年這十多年間,長三角經濟帶的經濟總量一直遙遙領先珠三角經濟帶,但是,長三角的領先優勢在逐漸縮小,繼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經濟帶超越」。

選擇這幾座城市進行對比,其一,出於地緣經濟帶來的經濟聯繫;其二,是出於長三角三座城市的面積考慮。我們借鑒這一比較的方法,選取了珠三角地區經濟總量最高的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與上海、蘇州和無錫這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長三角城市,來對比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群的創新能力。

●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GDP

從GDP數據看,以廣深佛莞為代表的珠三角經濟帶去年表現不俗,四座樣本城市的GDP增幅都達到了8%及以上,相較而言,長三角經濟帶三座城市的GDP略顯疲軟,增幅處於6%至8%之間。而兩個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差距在2014年後又進一步拉大,2015年珠三角四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49882.38億元。

在經濟指標亮眼的同時,珠三角經濟帶與長三角在的創新實力上的PK更為膠著。

●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群創新實力

(數據截至2015年)

數據統計顯示,長三角經濟帶三座城市的各項創新指標總體優於珠三角經濟帶的表現,以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為例,上海、蘇州、無錫2015年總量為33569件,而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總量則為28521件。

在由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和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製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6》中,也可以看出長三角城市群的創新實力。

●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專利授權量、R&D人數比較

數據展現出珠三角經濟帶與長三角經濟帶創新實力差距的同時,更呈現出兩經濟帶的區域特色。

長三角經濟帶各城市的創新實力較為均衡,上海與蘇州在各項創指標上接近;而杭州與南京也有較強的創新實力。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5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城市排名中,杭州以8298件、南京以8268件進入前五名。

相較長三角經濟帶多點開花的創新格局,珠三角經濟帶呈現出以深圳、廣州為中心,輻射周邊的格局。

從數據上看,深圳從專利申請量到R&D(國際上通常採用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經費投入均領跑珠三角經濟帶,尤其是13308件的國際專利PCT申請量,佔到全國2015年PCT申請量的46.86%(不含國外企業和個人在中國的申請)。深圳、廣州的輻射帶動,使得珠三角的創新競爭力呈現出與長三角不一樣的氣象,那就是創新要素在城市群之間的流動不斷加速。以深莞惠為例,深圳創新資源的輻射帶動著東莞、惠州等周邊城市的創新發展。

城市坐標

以創新論英雄,珠三角九市如何排座次

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科技活動投入水平和科技活動質量在省內呈現出明顯優勢,已成為廣東科技創新高地和聚集區域,對周邊地區、產業、企業產生了較強的輻射作用。

2015年,珠三角地區9市工業企業研發項目3.41萬個,佔全省的91.3%;新產品開發經費1740.9億元,佔全省的9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10.1萬件,佔全省的95.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新產品產值21877.9億元,佔全省的94.9%.在珠三角,城市之間的競合最為激動人心。

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包括總量和質量。如果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廣州和深圳兩大中心城市領跑,佛山、東莞兩大製造業重鎮緊隨其後,正在加快向「萬億俱樂部」發起衝刺,惠州、中山處於3000億元GDP的量級,珠海、江門、肇慶則處於2500億元GDP以下量級。

而如果從質量層面,我們該如何考量珠三角各城市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從總量上看,珠海並不佔優勢,但從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深圳、珠海、廣州分別以73.73件、22.44件、17.9件分別佔據全省前三名。而且珠海公共研發支撐充足,每萬人科技機構10.3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20%,這些指標在珠三角內部也是位列前茅的。

知識產權特別是發明專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深圳的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都排在全省首位。今年1-9月,深圳平均一天就誕生55件發明專利,創新的「新深圳速度」讓人眼前一亮。

而廣州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總量都排在全省第二。

佛山、東莞兩個製造業大市先後吹響了邁向「萬億俱樂部」的衝鋒號。而這兩座城市在創新指標上的比拼也漸趨白熱化。今年前三季度,佛山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858件,同比增長109.68%,增速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東莞發明專利授權量為3138件,總量僅次於廣州深圳,但是身後的佛山追兵已近。

今年,珠三角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現爆髮式增長。以佛山、東莞為例,2015年,佛山新技術企業數量為717家,今年兩批629家仍在公示,預計將超過1300家;2015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達986家,目前數量為1500家。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飛躍,折射出珠三角自創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巨大推動力。

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高新技術產業也一路突飛猛進。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450.33億元,同比增長12.75%

本文來自:南方日報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布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

微信編輯:陳嫡


推薦閱讀:

港媒稱香港漸失金融中心競爭力 憂內地依賴減少
出國留學申請 PhD,什麼樣的論文最有競爭力?
【e葯熱點】最新發布:中國醫院競爭力100強、省會醫院100強、地級市醫院500強
黑莓手機競爭力為什麼下降了?

TAG:競爭力 | 競爭 | 珠三角 | 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