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鐘讀完:《注意力經濟:如何把大眾的注意力變成生意》

這次,炫先森與大家分享的書是,中信出版社剛剛推出的《注意力經濟:如何把大眾的注意力變成生意》。

熟悉炫先森的朋友會發現,本文的標題不是「炫先森讀書」,而是「炫先森薦書」——不是詳細拆解這本書的全部內容,而是試圖通過「8個問題」幫助你快速搞懂一本書——希望這份改變與努力,能有效地幫助你節省更多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

1

一句話搞懂

這本書講什麼?


這本書是一本「注意力經濟」的發展史,講述了我們大眾的注意力是如何被收割和轉賣的,記錄了人類注意力逐漸渙散的全過程。

2

本書作者是誰?


本書作者吳修銘,祖籍中國台灣,畢業於哈佛大學院,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

2006年,他被《科學美國人》雜誌評選為「50名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

他曾經還寫過一本暢銷書,名叫《總開關:信息帝國的興衰變遷》。這本書被《紐約客》《財富》《出版者周刊》等媒體評選為2010年最佳書籍之一;這本書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於2011年8月出版,豆瓣評分為8.6分。

3

書名「注意力經濟」

是什麼意思?


從資本主義開始之初,就有人認識到,只要抓住某人的注意力,就能讓ta付一些金錢。而在這之前,也有類似於現代劇院的付費現場表演。但,直到《紐約太陽報》正式盈利,才標誌著「注意力經濟」行業的開始。

1833年9月3日,《紐約太陽報》在紐約創刊。這一年正是清朝道光年間。

當時,美國還有一份報紙叫《信使晨報和紐約問詢報》。這份報紙每期只有4頁內容,售價高達6美分,是一種奢侈品,面向的是紐約市的商界與政治精英,發行量僅2600份。

而《紐約太陽報》售價僅1美分——1美分連付印刷成本都不夠,那報紙靠什麼賺錢呢?

創辦《紐約太陽報》的是一位名叫本傑明·戴的年輕人。戴的計劃是,報紙低價出售,讓人人都買得起報紙,從而提高報紙發行量,再去找廣告商來做廣告。也就是說,戴的計劃是,報紙靠廣告來賺錢。

早期報紙也刊登廣告,但都是將廣告當作一種新聞形式刊發,比如「失物招領」「代售物品」「空缺職位」「個人通知」等,也就是如今我們說的「分類廣告」。但是,戴的廣告計劃不是這樣,他的廣告計劃就是我們如今所見到的廣告。

為了吸引更多的廣告,前提得吸引更多的讀者——也就是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而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就得依靠精彩的內容。為了獲得精彩的內容,戴僱用了一個專職的作者,長期蹲守在法院進行報道。因為法院里充斥著各種兇殺案、強姦案等。

——戴一手打造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全職記者」。

很快,《紐約太陽報》的發行量開始上漲。創刊第一年,報紙就實現了盈利——付費廣告收入超過了成本費用。1834年底,報紙的每日讀者人數達到了5000人,成為了美國第一份真正意義上面向普羅大眾的報紙。

由此,戴開創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注意力經濟」。戴依靠轉售讀者的注意力建立起了這門生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一位「注意力商人」。

4

還有哪些人是

「注意力商人」?


「注意力經濟」的意思是,大規模獲取注意力,然後將其轉售,用於商業行為。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除了上述的媒體之外,還有廣告商等等。

最早證明注意力可以轉化成金錢的是,專利藥品廣告。

說到專利藥品廣告,就不得不說到,20世紀初,美國最為成功的廣告人之一的克拉克·斯坦利和他的「蛇油擦劑」。

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款專利藥品是如何收割注意力的:

⊙克拉克·斯坦利將自己的人像印刷在藥品包裝上。

戴著牛仔帽、留著山羊鬍的克拉克·斯坦利一臉高深莫測的表情,透露著這款專利藥品的高貴、神秘。不僅如此,後來,很多品牌還紛紛效仿,比如桂格大叔出現在了桂格麥片中。

這就是最早的形象代言人的雛形。

早在20世紀初,廣告人就深知,將自己的頭像印刷在商品上,可以有效地提升消費者的信賴度。

⊙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具有神奇療效。

還有什麼比治癒病痛,更具誘惑力的呢?

⊙宣稱自己,有獨特秘方。

宣稱自己有獨特秘方,是醫藥廣告最成功的技巧之一。而這一招,一直沿用至今。

看到這裡,想必你已經明白了,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場江湖騙術。但是,在20世紀之初的美國,這一套非常湊效。

你或許會說,是因為那個年代的人頭腦簡單。

真的是這樣的嗎?

來看看我們這個時代。各種形形色色的乳液、藥劑等等,都宣稱能幫助我們煥發青春、保持健康或減肥去脂,其功效歸功於它裡面所含的抗氧化劑、氨基酸等成分。我們不也很吃這一套嗎?不也都紛紛買單嗎?

歸根結底是,無論人類的理性如何成熟、技術如何進步,人類的心智依舊是臣服於奇幻思維的魅力。

5

本書的核心內容

有哪些?


上文已述,本書是一本「注意力」行業的發展史。

本書從《紐約太陽報》開始寫起,寫到了廣告的發展,再到廣播的出現,再到電視,再到互聯網時代……注意力商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收割和轉賣我們大眾的注意力,我們的注意力也因此逐漸渙散。

本書的核心內容有以下這些:

NO.1 注意力經濟的商業模式是,轉售獲取的注意力

在《紐約太陽報》之前,生意是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事情。《紐約太陽報》創刊以後,生意成了媒體、大眾和廣告商之間的事情。

媒體通過低俗的內容,收割讀者的注意力,然後再轉賣給廣告商,開啟了「注意力經濟」的新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

NO.2 媒體發展至今,仍舊擺脫不了低俗的基因

《紐約太陽報》的故事告訴我們,媒體一出生就很低俗。

《紐約太陽報》成功後,有非常多的競爭對手效仿。比如,《紐約先驅報》就形成了擅長報道暴力死亡的特色。據統計,這家報紙在出版頭兩周就報道了3起自殺、3起謀殺、一場大火導致5人死亡、一起交通事故導致一個人頭身分離、死刑等等。

「注意力經濟」的原理是,收割注意力,然後轉售注意力。因此,競爭的輸與贏依賴的是注意力的獲取與保持。所以,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大家開始不斷地突破底線。

——越是誇大其詞、聳人聽聞、肆無忌憚的另類內容,越是可以吸引注意力。

底線突破到什麼程度呢?1835年,《紐約太陽報》就刊登了一條消息稱,月球上生活著長翅膀的巨大生物——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假新聞」。

如此來看,戴就是媒體界的「祖師爺」。戴所創造的這種商業模式催生了後世無數的模仿者,從廣播網路、電視廣播到谷歌都在其中之列。

NO.3 媒體真正販賣的並不是內容,而是注意力

媒體真正販賣的並不是內容,而是大眾的注意力。媒體也由此成為了第一個「注意力商人」。

很多時候,讀者以為自己是媒體的「上帝」。實際上,讀者是產品,真正的上帝是廣告商。書中提到一個案例:電視興起後,駱駝牌香煙冠名了一檔新聞節目,名叫「駱駝新聞」。該節目不僅禁止展示對手的品牌、煙斗、雪茄等,還不允許提及「嚴禁吸煙標識」以及活生生的駱駝。1952年科學家就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說明吸煙與癌症有關,但這個新聞絕不會出現在「駱駝新聞」中。

NO.4 廣告商收割注意力的手段倒是一直在升級

相較於媒體一直通過低俗內容收割注意力,廣告商倒是一直在不停地升級自己的手段。

比如,上文中介紹的,早在1893年,廣告業就找到了藥品打入市場的關鍵手段——獨特配方。到了1930年,廣告業就提出了「需求策劃」「品牌推廣」「目標廣告」等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熟悉的廣告套路,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

NO.5 大眾、媒體和廣告商,三方一直在博弈

在「注意力經濟」社會中,大眾並不是一直處於「受害者」的地位,也有過當贏家的時候。比如,廣播、電視和互聯網這三個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大眾就是贏家。

但是,當技術不斷發展成熟,這些媒介的用戶越來越多時,廣告商就跟進了,媒介開始轉賣大眾的注意力給廣告商了。起初,一檔節目只有一家贊助商獨家贊助,後來同一檔節目允許多個廣告贊助商。

慢慢地,大眾有了逆反心理,開始反擊。這個時候,恰好有個公司推出了一款神器,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遙控器——可以換台——你放廣告,我就換台;你節目不好看,我也可以換台。遙控器的出現,倒逼了媒體和廣告商將節目和廣告做得精緻又好看。

NO.6 進入互聯網時代,注意力收割手段再升級,但我們很多人竟然對此渾然不覺

2010年以前,真正能通過互聯網廣告賺錢的公司只有谷歌。谷歌的運作模式,我們都知道,也很簡單,那就是只有當某個廣告正好和我們的搜索相匹配時,廣告才會跳出來。只有廣告跳出來了,廣告商才會付費給谷歌。而這些廣告,是我們搜索的結果,是我們的需求,我們自然也就不會反感這樣的廣告。

但是,互聯網時代,為了收割我們的注意力,內容已經談不上什麼底線不底線了。

6

本書的價值

在哪裡?


爭奪注意力是一切商業活動的底層邏輯。理解了商家是怎樣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才能有效地抓住商業競爭的本質,以及有效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1、通過本書,我們全面地了解了「注意力經濟」的發展史,了解了不斷升級的注意力爭奪戰,了解了我們注意力逐漸渙散的全過程。

2、通過本書,我們看到了技術影響人類認知和商業文化的路徑。

3、通過本書,我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收割注意力的方式方法——書中介紹的很多方式方法讓人拍案叫絕,比如,怎樣讓消費者對「品牌」這個純粹被廣告商生造出來的東西忠誠?對如今很多內容型產品背後的商業邏輯有了更深的認識。如果你有志成為注意力商人,那麼本書絕對對你有啟發。

4、通過本書,我們既會感到榮幸又會感到毛骨悚然。榮幸之處在於,原來我們的注意力這麼值錢啊,原來竟有人為了收割我們的注意力如此大費周折絞盡腦汁啊;毛骨悚然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被收割得所剩無幾,但很多時候我們竟然毫無察覺,甚至樂在其中。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不過,雖然我們的注意力變得分散,但可以肯定的是,注意力仍然可以被收割——這對於注意力商人來說,無疑是好消息。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卻不是。因為渙散的注意力早已重塑了我們的大腦。

7

注意力究竟

有什麼特點?


1、注意力的第一個特點是,自動化

我們任何時候都在花費注意力,注意力不用在這裡,就會用在那裡;注意力不能攢起來,也不能關閉掉。所以,注意力商人想收割和轉賣我們的注意力,那簡直有太多的機會了。

2、注意力的第二個特點是,易忽視

我們的大腦擁有令人難以置信、強大無比的忽視能力。

大腦的忽視能力很好理解。比如,某人對我們說了長篇大論,我們卻只記住了一句話,然後竟然還會問ta:「你剛才說什麼來著?」

如果我們的注意力盯住某件事時,就會忽略其他的事情。大腦的忽略能力,給注意力商人帶來了可乘之機,也給他們帶來了挑戰——如果僅僅是信息轟炸,是很難收割到有效的注意力。

3、注意力的第三個特點:非合作

注意力本質是一種零和博弈。如,上文所說,注意力不用在這裡,就會用在那裡;在這處集中了注意力,就會忽視別處的事物。

注意力爭奪戰也是一種零和博弈。有人贏就自然有人輸。

零和博弈,也就是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8

本書金句


在注意力行業出現之初,宗教當時從真正的意義上來說,是唯一一個以獲取並運用人類注意力為目的而進行的大規模事業。但是,進入20世紀後,事實證明,經歷了啟蒙運動百般質疑後,宗教組織在其他獲取、運用注意力的活動面前脆弱無比。來到了21世紀,儘管宗教承諾了永生,但是在西方國家中,宗教信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江河日下,並且這一趨勢仍在繼續。與宗教爭奪注意力的商業對手帶來了新的慰藉與不同尋常的神靈,毫無疑問也導致了宗教的衰敗。

對於廣告商來說,迄今為止廣告最有價值的作用就是,塑造或創造原本並不存在的需求。

創造強大的品牌忠誠度並不在於內在價值,而是在於精心培養依附關係,品牌藉此可以與其他一樣出色甚至更好的品牌展開競爭,得以生存。畢竟,最有效的廣告不是讓你做出選擇,而是讓你無可選擇——可口可樂就是可樂,駱駝就是香煙。如果廣告能讓品牌成為你個人身份的一部分,那麼它就能取得成功——人們對米勒啤酒的忠誠就像威斯康星人忠於自己的州一樣。因此,真正的品牌廣告並不是去說服,而是去轉化。在廣告最為成功的時代,它能將產品塑造成為一種信仰,忠誠者不會僅僅受到信息的影響;蘋果、愛馬仕這些公司成功地獲得了這種對競爭的免疫力,至少在他們忠實的信仰者之間的確如此。這些公司為自己的擁護者所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好產品,而是一些更深層次、更給人帶來滿足感的東西——隨著放棄選擇權而來的一種意義感。

當我們提到生活環境及其對我們的影響時,我們往往過於寬泛地說城市、鄉村等,但是最為直接地影響我們的環境,實際上就是我們注意力隨時關注的事物,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教授或說服遠比煽動情感更難以實現。更不為人接受的是:大眾最想要的是,找個借口來充分體驗內心深藏的強烈情感,因為自己本性中好的一面可能一直引導著自己去壓抑這種情感。

科學家早已開始研究共同注意力,並且證實了當個體身在關注同一事物的群體中時,大腦的注意力官能會以不同的方式運作。更為有趣的是,人類並不是生來就具備共同注意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出生後的18個月中發展而來,就像一個嬰兒開始學習跟隨父母的目光,注意他們正在看什麼一樣。

廣告人與行為科學家之間就差一紙文憑。

— END —


推薦閱讀:

鬱金香泡沫——最初的經濟泡沫事件
國內庫存虛高、銷售壓力暴增、盧布貶值——俄羅斯木材未來走勢如何?
全球經濟形勢危機重重 但中國必將一枝獨秀
2017年度美國「熱銷品牌」排名新鮮出爐
比特幣挖礦史,硬體的更迭史。

TAG:經濟 | 生意 | 注意力 | 注意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