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建法師:萬物皆有源頭 修行回歸零點

我們工作完之後為什麼要睡覺啊?睡覺證明人累了,能量不夠,所以要休養生息。就如汽車,開的時間長了,也要保養,車馬勞頓,都得要休息。人也是如此,有動就要有靜,人的智慧和能量都來源於靜定。就像武術打拳一樣,他儲備力量的時候一定要靜,然後凝聚這個力量,再來個突然爆發。不同的拳,用不同的打法,力量才能達到最大。我們開車時,無論輪子快慢,但車軸永遠都是不動的,修行就要做到不動,所以更需要靜,還要有定力。修禪定是所有的宗教共修的,人靜定之中才產生智慧、能量和大的爆破力、衝擊力。靜也是生命的根本,西方講生命在於運動,東方講生命在於靜止。

宋居士:「師父,我感覺最近特別累,腦子也渾濁。」

師父:「我以前講的忙、盲、茫。由於第一個『忙』,心加亡,就是沒心了,忙的你沒頭沒腦,就造成了第二個『盲』,亡目了,眼睛看不清方向,最後就到了『茫』然一片。人要學會身動心閑,氣定神閑。人的神要閑,身要動,這樣身心才能平衡,長期保持源動力。我們不光要探討力的作用處,同時要找到它的源頭。道家講精氣神,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發力的時候要用氣力,所以氣和力是連起來的。氣力來源於人的神閑,神一閑,氣自然就滿。氣的力量是最大的,這就是它們的辯證關係。所以你必須要靜定,不靜定身心就會出現毛病,精神憔悴。身心有病了,人就逐漸衰老,生老病死,到最終走向死亡。

「我們這麼多人為什麼要修行呢?修行就是讓你福慧雙修,有福有慧了,做什麼都成,都是一流的。從歷史角度上看,古往今來這些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都得利於修行的體驗,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福慧,這叫福慧綿長。現在很多人為什麼生意都不行?因為人類就這點資源,都被挖空了,當然不行啊。你又不懂得如何讓它再生成,掌握不了這個方法,找不到源頭就有枯竭時,找到源頭就會源源不斷。黃河長江皆有源頭,人的福慧也有源頭,就看你怎麼找了。找到了它就找到了生命的根,找到了生命的真相,那就是最快樂、最幸福的生活。學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人類認為男女在欲界是最大的樂,其實修定比男女之樂還高無數倍。男女之欲只限欲界眾生,色界、無色界的眾生沒有男女,他們的那種快樂比欲界高多了,但這還沒出三界呢!人人都想找幸福快樂,我們拚命的掙錢,豈不知,這仍是下界的一種生活,這種生活付出的太大,得到的幸福指數卻很低。而我們修行獲得的快樂比這個還高、還富有。因為越到了高層次,對物質的追求越淡,我們之所以累,是對物質的追求太多,所以你找不到快樂。

「學過《百法明門論》的都知道,執著物質本身就是形而下了,形下的東西就是拙劣、有漏、雜染、不清凈、煩惱、不寂靜的,所以你不煩才奇怪呢?現在芸芸眾生哪個不怪、哪個不病、哪個舒服啊?越追求越煩惱,永遠找不到清凈安良,享受不到這種寂靜之美。中國文化講『人到無求品質高』,到了那個境界對物質的追求就淡了。我常說人生第一是物質的追求,第二是靈魂的追求,第三是靈性的生活。我們還著眼在第一個層次,那是粗劣的,充滿種種誘惑和漏洞,是雜染的,所以我們永遠追求不到高層次的東西。過去諺語講『母雞的理想就是一把糠』,它就這麼點理想。人脫離了低級趣味,再往上走的時候就體會到高境界了。這些佛菩薩們早就揭示完了,聖賢們也體會完了,所以把這些經驗紀錄在經典里。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學經?傳統文化講『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學經典的意義就在於此。因為『經』代表宇宙間的真理,我們追求的是這個。我們本性上是想追求幸福快樂,結果弄的是苦果、苦瓜,這就是眾生的一種顛倒、迷惑和不覺悟造成的,現在的人找不到真善美的東西了。從古到今人就兩條路:輪迴路和解脫路,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修行人。我們講的信仰是人人本有的東西,而精神只是第二層次,屬於一些知識分子喜歡的東西,第三才是靈性,那是人本性的東西。

「佛教為什麼要皈依?皈依就是回歸你的本性。佛法追求的是本質的東西,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當年孫悟空對須菩提祖師求法時說:『我要學一個不罷(變)的。』也就說人人的本性是不變的,這才是生命的根,找不到這個,所有的一切作為都是不務正業,世人都在邪精進。《無量壽經》講眾生共爭不急之務,世間的功名利祿並不是我們該追求的東西。因為眾生迷了,所以才拚命追求,覺悟的人都去修道了。《紅樓夢》中賈寶玉經過興衰之後也悟出來了,最後也做了和尚。當年釋迦牟尼佛的生活這麼優越,為什麼要捨棄王位做了苦行僧?因為他悟出來這點了,人生死的問題不是物質、金錢和權力能解決的。如果能解決,佛祖不需要再出家,他做太子,以後當了國王,可以號令天下,帶領全國人民修行也一樣啊,按現在話講是政教合一,以政治主張也可以推行他的王道,那他為什麼不走這條路,而現出家身呢?因為這樣更具備說服力。」

宋居士:「師父,是不是佛陀當年還沒有真正的悟道啊?」

師父:「佛陀正因為早就悟道了,才不走這條路。佛本身就是在人間示現成佛。佛是覺悟的人,早就知道這條路。佛陀最讓人佩服的就是舍掉榮華富貴,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已經有如此巨大的物質財富了,還要捨棄,因為它解決不了人的生死問題』。你只有學到一定程度了,才能理解佛陀的用意,明白佛陀為什麼要這樣示現,迷惑的眾生當然理解不了佛陀的深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的境界不高,看人也就低嘛。你的境界高了,再看別人就不一樣了。

宋居士:「師父,有的人心很善,也做些善事,但讓他們學佛法,他們就不願接受。」

師父:「這是他心性中惡性的東西沒去掉,所以不願意修善。佛教到了高層次看,善也是錯誤的,善也不立,因為佛法是遠離善惡的。但你達不到那個層次,還是讓你行善積德。

宋居士接著問:「一般認為我做點好事就行了。」

師父笑著說:「好事不如沒事。好事是相對而說,有好就有壞,有壞就有好,這是相對法,佛法最高境界是絕對的。哲學境界講的絕對真理,學哲學的說人只有相對真理,沒有絕對真理,有相對就有絕對,他們本來就是二分法,那絕對在哪裡?就在相對里,是你沒從相對里找到而已。絕對和相對本自一體,就像陰和陽,陰陽互根,那陰陽不顯的時候就是太極(太極圖的S線),陰陽魚啊。到了空無就是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為什麼道家講無極生太極?無極就是真空,在數學上為零。到了太極就為一了,太極生兩儀為二,就是萬事萬物歸到了零點、原點,它可以向任意時空轉化,這是從時空坐標上來講。零就是無極,無極沒有方向性,所能能向任何方向發展,那就是零點,我們修行就是要回歸到零點,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快樂老家。但我們都墮下來了,《易經》上講的八八六十四卦,越弄越複雜了,你的苦頭、煩惱也越來越多。心生種種法生,心一生你就是罪障,就會造成很多的事,一切煩惱就從心生出來的,它就是罪惡的源泉。人為什麼造業?就是因為你不守本分。老俗語說『安分守己』,關鍵是你守不了自己,你忽的一念就相續下去了,開始胡思亂想、想入非非,那就來事了。如果你不相續、不想、不分別了,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嗎?人造的一切事都是心想分別產生的,隨著自己的妄念隨波逐流了,才弄得氣象萬千、波瀾起伏,不平靜了。」

宋居士:「師父,有時候不追求物質還不行,追求吧,又會有很多煩惱,自己也很茫然。」

師父:「修行就是讓你回歸,追求的越來越減少,所以要舍嘛!『嗡嘛呢唄麥吽』下面的種子字就是舍舍舍!『舍』是佛法的根本,你不舍就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舍的是你的貪嗔痴,增的是你的善業功德,一加一減同時進行。人物質慾望的追求永遠是陷阱,這些都是聖賢們走過的路,都驗證了。世間人說:佛的眼裡看芸芸眾生叫『苦海茫茫,回頭是岸』。你認為你的理由合理,沒回歸前,在聖賢眼裡看全是顛倒夢想,是不合理的。毛澤東時代講覺悟,『覺悟』這個詞來自於佛教。不覺悟的人,你給他談覺悟的事兒,他接受不了。就像博士研究的東西給小學生談,他們當然不理解啊,但小學生的問題,博士肯定都理解。你沒達到那個層次,當然就不理解,所以得承認自己陋劣。同樣一件事,有的人看著很難,有的人就看著很簡單,那這個事到底是難還是易啊?難易是取決於人,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2017年9月30日,妙建法師在興國禪院開示,宋忠民、徐紅、蒿艷華、智宏等信眾聆聽。

推薦閱讀:

香港回歸20年,卻沒了這些最寶貴的東西
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回歸十年來香港政制的變化與發展
董建華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講話:變化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有理由樂觀

TAG:修行 | 法師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