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學而第一》菁華選粹白話解
《論語學而第一》菁華選粹
白話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解:孔子說:「學習修養自己和福國利民的學問,又能夠適時地實行,豈不是很令人欣喜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豈不是很快樂嗎?當自己的道德學問有成就時,即使旁人不知道,心裡也沒有絲毫怨恨,這不正是一個君子的風範嗎?
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白話解:一個關懷世道人心的君子,必定很專注、很用心於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好了,人道自然因此產生。孝順父母與尊敬兄長,應該是仁的根本吧!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白話解:孔子說:「刻意說出甜蜜中聽的話,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那樣的人很少有仁心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白話解:曾子說:「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劃事情,有沒有盡心?和朋友相交,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我所傳授的學業,有沒有不純熟的地方?」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白話解:孔子說:「做一個學生,在家應當孝順父母,出外應當恭敬師長,做事應謹慎說話要誠信,對眾人要平等友愛,特別應該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此修行還有餘力,再向書本文字上用功。」
6.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
◎白話解:子夏說:「一個人,能用尊敬賢能的人,來替代愛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服事君主時貢獻心智不餘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誠信不欺,這樣的人,縱使他謙虛地說沒有讀過書,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學問。」
『賢賢易色』另解:娶妻重德而輕色。(明夫婦之倫)
7.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白話解:孔子說:「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不威嚴,不為人尊敬,肯向學就不至於頑固粗陋。行事當以忠信為主;不要和不如己的人為友!如發現自己有了過失,不要害怕去改。」
※(雖然無友不如己者;只是我心常見,人之勝己,故友之。)
8.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白話解:曾子說:「對於親人過世時的喪葬事宜,如果能夠謹慎守禮,對於亡故很久的祖先,仍然不斷地追思懷念,則風俗民情必然趨向淳厚善良啊!」
9.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
◎白話解:子貢說:「老師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的。」
10.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白話解:有子說:「禮的運用,貴在能和。先王傳下來的道,以禮為最美好,不論小事大事都是由此而行。但也有行不通之處,這個時候如果只知道要『和』,一意孤行地用『和』,不用『禮』來節制,也是不行的。」(為和而和,沒有原則失去立場,和有何益?)
11.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白話解:有子說:「與人有約應該守信,但所約定的事必須合乎義理,方能實踐遵守。對人恭敬,必須合乎禮節。纔能避免被人輕視侮辱。如果他所依靠的是一個值得親近的人,那麼這個人就值得尊敬和傚法了。」
1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白話解:孔子說:「君子飲食不強求溫飽,居處不強求安逸,勤勉任事,出言謹慎,又能常向有道德學問的人請益,以修正自己的行為,能這樣子可以算是好學了。」
※(志在聖賢,不在安飽。)
13.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白話解: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有也不驕傲,這樣的人,老師以為如何呢?」孔子回答說:「可以算不錯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白話解:孔子說:「不必懮慮別人不知道我,應該懮慮我不能瞭解別人。」
※(求他人的瞭解是求其在他,君子求其在我。不知人則無法祖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故知人是進德修業所必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