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親愛的靈魂

「我依然希望故事結束時,能感受到某種堅強的新開始……
——奧黛麗·赫本
1957年年底,奧黛麗準備拍攝演藝生涯最具挑戰性的角色——最困難、最讓人身心俱疲的角色。凱特和路所謂的奧黛麗「親愛的靈魂」即將蓬勃發展,更加深入,甚至超越她自己的期望。

▲奧黛麗·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
「我從沒見過比她更有紀律、更親切、更忠於工作的人……她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下,證明自己是偉大的演員。」(佛萊德·辛尼曼)
「我們聚在一起談路加修女這個角色。」辛尼曼描述道。1958年1月的前面兩周,他、奧黛麗和安德森齊聚羅馬,四處造訪修道院、神經病院,並商請修士擔任顧問。這種作法一方面是為了保險起見,以免不了解以往修士、修女的天主教徒心生不滿。「我們談到路加修女的個性如何發展,她與其他角色如何應對。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商討細節,並談論路加修女的想法……因此,她對這個角色逐漸有了具體概念,尤其在修道院看到修女的生活後,她更是胸有成竹。「拍片過程非常艱苦,」奧黛麗後來說,「有時讓人筋疲力竭,但因為我們和當地社群親密互動,那成為我最棒的拍片經驗。」3月23日,奧黛麗在羅馬急症發作。她在電影城拍內景時突然腹部疼痛昏倒,原來是腎結石發作,只得打了嗎啡減輕疼痛。大家一整天都在擔心她得冒險開刀,還好最後結石排出。雖然拍片因而暫停了好幾天,但奧黛麗不久就回到工作崗位。拍攝過程一直在現場的辛尼曼太太雷尼在寫給凱特和路的長欣賞,詳細說明了2月在比屬剛果拍片的情況。她描述在當地醫院拍攝的幾個場景:「女孩們(奧黛麗和其他女演員)和佛萊德看了幾次血淋淋的手術——一次是切除惡性腫瘤,一次是剖腹產(寶寶死了),對大家都是慘痛的經驗。因為除了佛萊德以外,沒有人親眼見過手術的情形。」

↑ 赫本與辛尼曼

→ 《修女傳》海報

很久之後,辛尼曼描述對女主角的印象:
25年來,我對奧黛麗演技巧妙而穩定的進步非常驚訝。她在潛意識中,對所有演出都有獨立的表現。例如拍攝遲到的一幕時,她匆匆跑來,卻流露出內心的沉靜。再如所有女孩面對總修女都會伏在地上,她卻好奇地露出一隻眼睛。
奧黛麗的演技,其實是從無數抹卻演員與角色距離的演出中積累出來的。除了一再探究良心的重要性,《修女傳》也是一首溫柔的輓歌,向昔日天主教標準的生活方式道別。從17世紀的歐洲到後來的美洲大陸,謙卑、壓抑自我、忽略正常人性情感,以及拋卻個人過去的作法,一向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後來在梵蒂岡的鼓勵下,幾乎所有天主教會都放棄了這種方式。《修女傳》和奧黛麗所飾演的路加修女沒有肯定這樣的生活,也未否定它。電影上映後,導演的顧問之一,一位名叫瑪麗-埃德蒙的修女和姊妹們一起觀賞。她看完影片後,從巴黎寫信給他。她的評語可以代表1959年歐美宗教界女性共同的看法:
義工那個部分似乎有點誇張——有時她們好像住在軍營里似的!而且一切似乎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完美,而非對上帝的愛。奧黛麗·赫本非常有技巧地把她那個困難的部分詮釋得很好,她和其他女演員都沒有任何荒唐之處,不像其他電影……不過路加修女和其他姊妹似乎頗受限制:他們扼殺了一切人性的部分,生活得極為拘謹(剛果部分除外)。她們幾乎沒有任何友誼,有時在宗教生活中是如此,對新人有某種局限,不過這絕對不是整個宗教生活的真相。
奧黛麗的確「詮釋的很好」。在該片中,她沒有紀梵希設計的漂亮服飾,也沒有海德為她打點的套裝,可以藉由那些裝扮吸引觀眾的目光——只有她美麗的臉龐和纖細而表情豐富的雙手。沒有搶眼的燈光,只有她的內心戲:她只用眼睛和最微妙的表情,創造了歷經性靈折磨而逐漸成熟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戲份都發生在內心。她在這部影片中的表現遠比先前和之後的每一部作品都好;可以說,奧黛麗飾演的路加修女是影史上最偉大的表現之一,不僅角色比她以往所演出的片子深入,而且她內心的迴響呼應出最深沉的自我。

觀眾看電影時,總免不了要縮小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差距。通常我們看到的是:演員假裝自己是某人,但我們潛意識裡知道兩者有差距,演員在「演」,假裝自己是劇中的角色,而觀眾欣賞或不欣賞他的技巧、攝影技術、假的眼淚、燈光、編排、音樂——用來讓我們相信我們所見的一切。因此,我們對演技的評估往往很簡單;我們說,某某演員演某人很像,就表示我們欣賞他的假裝(演出)。除了紀錄片之外,我們很少認為銀幕上的角色就是演員本身,除非是極具天賦的演員,才會給我們這樣的印象。而奧黛麗在這部影片中的角色難能可貴,我們不覺得她假裝,反而隨著她的腳步,歷經這個熱切而榮耀的旅程,隨嘉百列變成路加修女,展開心靈的歷程,最後得到對自己更深入地認識,並像影片所肯定的那樣,獲得上帝對她的人生和命運更積極的持續引導。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區別已經完全抹除。

奧黛麗從原書、劇本,以及和路的友誼里,得知她與路加修女有很多雷同之處,這必然讓奧黛麗深感震撼。奧黛麗和路加修女都出生在比利時;都在年輕時期就展開事業生涯;都移居海外;工作都在海外開花結果。兩人都在荷蘭目睹大戰的殘酷;都有兄弟遭德軍逮捕;都失去了父親。因此,打從一開始,劇中角色和演員就有很多相通點。「母親常告訴我們,人要有用,」奧黛麗多年後說,「施比受更有福。而在飾演路加修女時,這點非常有用。而且我發現,在我養成修女的習慣後,心中就有所感。」「奧黛麗更成熟了,」拍片工作結束時,辛尼曼寫信給弗林斯說,「我從沒見過比她更有紀律、更親切、更忠於工作的人。她不自大,也不要求額外的待遇,總是非常體恤共事者……她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下,證明自己是個偉大的演員。」接下來幾年,他與幾位演員通信時,常讚美奧黛麗對每一場戲的體會和了解。雖然奧黛麗的理念比較接近新教徒,但對各教派沒有門戶之見,對休姆小說的真義——真正基督教信仰所追求、凌駕萬物的真理——心悅誠服。認識奧黛麗的人都知道,她對大自然中簡單純真的事物心存敬畏,同情受苦的人。她相信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從不對共事者或社會大眾擺架子,總是細心體貼,及時自己再怎麼焦慮不安,仍力持沉著。她喜歡美好的事物和自己的魅力,但不以此為快樂的目標,這些都是她的親友和共事者公認的特質。而那一年,她「渴望更多」,她渴望的正是已經被社會大眾濫用的心靈。她告訴媒體:「(路加修女的)這部分很適合我的個性。」

巴黎和非洲修女的虔誠,讓奧黛麗及辛尼曼深受感動,修女工作時的平靜則讓他們動容。有些修女照料貧困的人,據辛尼曼說,「她們自己就住在熱氣蒸騰的叢林里最原始的生活環境中」。他還記得一位年邁的荷蘭修女主持的麻風診所,她已經在那個窮鄉僻壤工作了35年。「雖然成天面對垂死的病人,卻是生命喜悅的典範。我問她是否曾回歐洲,她大幹驚訝地看著我說:『我為什麼要回去?我又沒生病!』這是她認為該回歐洲的唯一理由。這種平靜、執著和奉獻,在任何外人看來都是了不起的特質——尤其是電影導演。」奧黛麗同樣感動:「看過神經病院,走訪麻風診所,與教會人員深談,目睹手術過程後,我的內心得到了更深一層的平靜。」她的確因這個角色而改變了,她自己明白這點。4月7日,奧黛麗在羅馬拍內景,她寫信給凱特和路:
……我只能告訴你們,現在的赫本和1958年元旦(《修女傳》開拍前)的赫本,已經大不相同。我看到、聽到、學到如此多的東西,豐富的經驗讓我收穫豐碩,使我脫胎換骨……探究路加修女的心靈和想法,讓我不得不深入探索自己。如此這般耕耘我的靈魂,我所體驗的一切已經在沃土中播下種子,希望能收穫一個更美好的奧黛麗……希望這一切聽起來不會太花哨,只恨我的辭彙太貧乏,難以形容你們快樂神學生的喜悅和感激於萬一……

《修女傳》劇照

復活節時,奧黛麗發電報向他們賀節,上面寫著:「喜樂復活節,你們摯愛的奧黛麗修女。」對於她在片中的表現,一位影評人說,希望能「讓那些永遠認為她只是一個女孩象徵的觀眾封口。奧黛麗在《修女傳》中展現表演才華,技巧地呈現內心深處複雜的情感,一定要仔細地再看三看,才能了解她是怎麼辦到的」。《綜藝》雜誌的影評則說,這是發光發熱的影片,奧黛麗演出生涯最困難的角色,也拿出最佳的表現。:《修女傳》整部影片探討的都是少有電影嘗試的深入題材。一般導演、作家或演員處理路加修女這類主題的方法,不外是賺人熱淚的文藝悲劇,或者冷嘲熱諷一番,但該片不僅忠於休姆發人深省的文學原著,也忠於真人真事。

這部影片有嚴謹的架構。例如,片首嘉白列正在收拾行囊準備離家進修道院時,觀眾從特寫鏡頭看到她脫下一枚可能是象徵友情,亦或訂婚的戒指,放在一個名叫金恩的男子照片前面(正是奧黛麗哥哥伊安的照片)。她乾淨利落地關上手提箱,戴上鍾型小帽。而在片尾,我們看到她脫下修女戒指,在手提箱里放上一頂一般人戴的帽子,然後關上箱子。這部片子有許多重要的細節值得一看。嘉白列走下家中樓梯,準備動身去修道院時,看到客廳里的父親。他心不在焉地站在鋼琴前,用一隻手彈出《愛情的煩惱》——莫扎特歌劇《費加羅婚禮》伯爵府中的童僕凱魯碧諾所唱的詠嘆調。嘉白列走到他的身邊,跟著旋律哼唱。編曲家法蘭茲·瓦克斯曼以不同的管弦樂,在關鍵時刻奏出這段旋律。這首曲子的歌詞正適合《費加羅婚禮》和這部電影,因為正如凱魯碧諾對女伯爵和蘇珊娜唱出此曲,嘉白列對局中的修女問道:「你們諸位懂得愛的女士,看看我心裡那感覺是不是愛。」

《修女傳》劇照

劇中嘉白列緩緩從修道院走回塵世,奧黛麗演出最令人蕩氣迴腸的一幕:觀眾跟著鏡頭看著她離開,她改不了17年來養成的習慣,在修道院降至街道的最後一階,伸手向後攏了一下修女服的長裙——接著她猶豫了一下,這個細微的動作意味著她明白自己現在穿的是一般人的衣服,裙子短得多了。最後,她踏步向前。鏡頭從遠處拍這位演員,一片靜寂:正因這段距離,使這個鏡頭更加懾人。接著,我們聽到低沉的鐘聲回蕩,鏡頭呼應片首結束。

奧黛麗過世後,她晚年的親密友人羅伯特·沃德思無法再觀賞這部影片。他說:「最能反應奧黛麗個性的影片就是《修女傳》,因為她雖然生性幽默,但就像路加修女一樣喜歡思索反省。這部影片和局中角色最像她在騷動混亂中的時刻,在她面對難解的困境時。」奧黛麗之子肖恩談到母親對這部影片的看法時說:「母親最自豪的影片就是《修女傳》,劇本精彩嚴肅,一點也不虛浮。她認為這部影片非常重要。」

作者: [美]唐納德·斯伯特

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副標題: 全彩典藏本

原作名: Enchantment: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譯者: 庄靖

出版年月: 2014年6月

ISBN: 9787505733701


推薦閱讀:

寫給親愛的不二
親愛的,請離你的異性朋友遠一點
親愛的,你聽到了嗎?
親愛的,分手後不理你的人就別去打擾了,就沖這3個理由
親愛的,只為更好地娛樂你

TAG:靈魂 | 奧黛麗·赫本 | 親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