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藏菩薩本願經》03

轉五蘊成三德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轉識蘊成般若德;色、受、想、行、識五蘊,轉色蘊為法身德;轉受蘊、想蘊、行蘊成解脫德。

把我們這個色蘊轉變為法身德,那麼法身德是佛的本體,常住不變,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轉識蘊成般若德,覺了一切諸法實相,這是諸佛的妙智慧。

轉受蘊、想蘊、行蘊成解脫德,就能夠遠離一切煩惱系縛,這是諸佛的妙用、勝用。

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六道輪迴。所以我們能夠斷執著,就能夠超出六道輪迴,入四聖法界;能夠斷分別,就能夠超出四聖法界,入一真法界;能夠斷妄想,就能夠圓滿成佛。斷妄想,能夠修習斷妄想的時候,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天台宗所講的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六即佛意。究竟即佛,徹底斷盡執著、分別、妄想。所以最重要的是轉念頭,轉念頭的當下就能解脫,所以修行落實於當下。

我們很多人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疑惑:我念了十年「阿彌陀佛」,我將來能不能往生啊?不知道。這樣就很麻煩,其實應該「念念彌陀念念覺,聲聲喚醒本來人」,用「阿彌陀佛」來保持我們的心清凈、平等、覺悟、正覺、慈悲,這樣能夠轉念,就是有正知正見。

所以什麼是地藏法門?我們知道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地所含藏的,所變現的,可見這個地藏法門是廣大無邊的。依照心地法門來修習的人,就叫做地藏菩薩,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如果我們不能轉念頭,那就很難成就了。

你看《彌陀經》上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這麼漫長的光陰之中,我們到底在哪裡流浪?到底在哪裡輪迴呢?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接引我們,但是我們業深障重,讓阿彌陀佛等待了十個大劫,一直到現在,我們才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我們聽到以後,有沒有真正徹底的相信?很難說了。沒有看破、放下,就不是真正的徹底相信;不能轉念,就不是真正的徹底相信。

我們好像前面故事裡面的劉禪一樣,還留戀這個娑婆世界,「此間樂不思蜀」,娑婆樂,不願生極樂,留戀娑婆世界的財產、兒孫,留戀娑婆世界的一切,心心念念不放。你執著於此世,關注於此世,注重於今生今世的名與利,重現世,輕後世,你雖然表面上掛個名,說我皈依了,我學佛了,是真正的佛弟子嗎?沒有真正入道啊!為什麼?心與法不相應,心裏面所想的,都還是世間的名與利,都還是與貪、瞋、痴相應。與貪、瞋、痴相應就是與三惡道相應,與地獄、餓鬼、畜生相應,那怎麼辦?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我們最基本要做到輕現世、重後世,這樣的話,煩惱會減少,正知正念會生起來。這樣能夠成就,就不會讓阿彌陀佛長垂金手,苦苦地等待我們,我們還是不肯去。

逆緣加持

我們說個故事,日本有個善太郎,這個人是修凈土的,專念「阿彌陀佛」,他修得很好。

有一次他到外面辦事,很晚了,就跑到朋友家裡借住一個晚上。運氣不好,就被人家冤枉了。

他的朋友有一件很名貴的衣服,他家裡的傭人起了個壞心,把衣服偷出去藏起來了。剛好善太郎來借宿,住一晚上,傭人故意把善太郎帶到放了名貴衣服的房子里去住。第二天早上善太郎就回去了。

回去以後,他的朋友找那件名貴衣服,要出席一個大型的活動,找不到。想一想,昨天晚上就是善太郎在這裡住,可能是他偷去了。那個僕人故意說:「肯定是你朋友偷去了。」善太郎的朋友很生氣,馬上就要善太郎賠錢。

善太郎明明受了冤枉,但是他也沒有分辯,沒有像我們一樣,我給人冤枉了,我一定要分清一個是與非。他馬上一言不響地就說:「這件衣服多少錢,我賠錢給你。」而且很歡喜地把佛前供的粽子送給他的朋友。

這個傭人良心發現,很後悔,冤枉了好人,馬上就在主人面前懺悔,把事情真相給說出來。

你看這個人修得很好,把那個倒霉的事情,能夠當作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說法,當作「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我們能不能夠做到這樣?能不能夠把遇到倒霉的事情、遇到委屈的事情,想到是阿彌陀佛逆緣加持我?諸佛的智慧是甚深廣大的,在如來了知一切的大智慧之中,他知道什麼樣子最能夠幫助我們。如果順緣太多,讓我們墮落、讓我們懈怠、讓我們懶惰的時候,如來就會用這種逆緣、違緣加持,讓我們覺悟,讓我們知道苦,因為苦,生起覺悟心來。

所以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要想著佛不保佑我,可能那個真是佛保佑你。如果你太享受了,一切都順利,你墮落得更快,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所以我們為佛弟子要修福,不要享福,享福的人沒有不造惡業的。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造的惡業有多大!追求世間表面的名與利,造多大的惡業!

所以遇到違緣的時候要很歡喜,也是諸佛加持我們。《百業經》上說:「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乃至於大海的水全部幹了,諸佛的悲心也不會離開眾生。所以我們要能夠像善太郎這樣,真正地在感謝佛恩的心情之中,舍離內心的貪慾、憤怒、種種染污,舍離貪、瞋、痴,這個是真正的出離心。而不是說你出家了,就有出離心了。如果你留戀娑婆,那更糟糕。你能夠真正舍離內心的貪、瞋、痴、慢、疑,這是修出離心,出離紅塵的家,出離三界的家,出離五欲六塵的家,乃至於出離執著、分別、妄想的家,這是真正的出家。

這樣能夠每一天都活在極樂世界的光明之中,每一天都歡喜自在,這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厭離娑婆、願生極樂;真正的修地藏法門,在心地下功夫。

還有一次 天很熱,善太郎工作得很疲勞,很晚才回去,哪裡知道他的太太,不但是沒有燒水,飯也沒做。他突然就控制不住,很生氣,馬上手裡面拿起一根棍子,準備打他的太太。

棍子舉起來的一剎那之間,他好像聽到內心中間念「阿彌陀佛」的聲音。馬上就覺悟了,馬上就哭著跑到阿彌陀佛面前,把木棍子供在佛前。然後在阿彌陀佛面前懺悔說:「阿彌陀佛啊,你看看這個善太郎今天又原形畢露了。」

我們能不能這樣子,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能不能馬上跑到佛前說:「諸佛菩薩啊!地藏菩薩啊!你看看,某某人今天又原形畢露了。」這樣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能夠這樣子就容易成就。

善太郎這樣懺悔,一邊哭一邊念「阿彌陀佛」,這個就是修心。

生處使熟 熟處使生

修心肯定有一點難。如果你一切都很順利,那不可能的,因為怎麼樣?要生處使熟,熟處使生。

我們心的習氣,煩惱習氣,一遇逢緣對境就容易生煩惱,容易造惡業,已經很熟練了,造六道輪迴的業,以輪迴心造輪迴業,受輪迴苦。這個很熟練了,我們要使它生疏起來,使它陌生起來。

熟處使生,生處使熟。心中間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戒、定、慧,這個很生疏。要漸漸地熏習,多懺悔,生處使熟,使它熟練起來。這個樣子業障分分消,習氣分分斷,才有成就之一日。

我們是凡夫,沒有辦法不起貪、瞋、痴,最可貴的、最重要的就是一起貪瞋之心,馬上能夠覺照,能夠觀照,能夠「照見五蘊皆空」,能夠懺悔,這個是真正的修行。所以需要時時刻刻觀照和練習,這樣我們才是真正地修習地藏法門,在心地上面下功夫。

這是我們講「地藏」兩個字。

【菩薩】

接下來是講「菩薩」:大道心的眾生,覺有情,覺悟的有情。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都是為了說明諸法實相,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能夠把真相認清楚就不會迷惑顛倒,就不會造惡業,不會犯過失;我們認不清就會犯錯誤,就要負因果的責任,那麼就會變現六道輪迴。

清凈法界有真如門和生滅門,真如門是圓成實性,生滅門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生滅門之中又有覺和不覺,覺就是佛性,不覺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之中,就是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信論》上所說的:「無明一念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無明一念生三細」是什麼?我們因為無明一念就有了三細相:無明業相、能見相和境界相。無明業相是自證分,能見相是見分,境界相是相分。

所以這個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要認為跟我不相干,依報隨著正報轉,都是我們真心自性變現出來的相分,迷惑顛倒變現出這個相分來。我們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些人說不好理解。其實很好理解:有情有想,變現出有情世間;無情無想,變現出器世間。我們要覺悟成就了,能夠達到智正覺世間。

「境界為緣長六粗」,遇到境界的時候長六粗:智相、相續相,這個就是第七識;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這個是第六識;業系苦相這是前五識。

就像我們前面《楞嚴經》上所講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楞嚴經》上面還說:「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因為你拚命地去追求,想了解一個本性,你想求開悟,能夠開悟嗎?不能開悟。你求開悟這個心,當下就分能、分所,求開悟的心是能,所求的開悟是所,有能、有所不能成就了。有能知、有所知,有一個能見的我,有一個所見的本性,這樣有能所對立,那麼你就有見分、有相分,難以成就了。

所以,「但盡妄緣,即如如佛。」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是三祖僧璨禪師的《信心銘》。但莫分別,洞然明白,不會去分能、分所,就不會產生能、所的對立。我們就是因為習慣性的,習慣於凡夫,習慣於去將能、所對立,那麼就把這個大智慧轉變為見分。所以就迷惑顛倒,就有了六道輪迴了。這樣子能夠認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能夠超出生死輪迴。

推薦閱讀:

與善知識互動記錄
佛門孝經,大乘根基
揭開大乘經典中也常出現之音樂,例如《地藏經》的音樂神秘面紗
轉《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認證版--凈慧法師 [中]

TAG:菩薩 | 地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