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吶喊》賞析

展開余文

10、《阿Q正傳》小說共九章。前三章寫阿Q的階級地位、經濟地位,勾勒阿Q以「精神勝利法」為中心的性格特徵;中間三章寫阿Q遭遇的壓迫和剝削,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表現阿Q的處境,揭示了時代的矛盾;後三章寫阿Q在革命到來之後的性格變化和悲慘命運。第一章,寫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會環境。通過趙太爺不准他姓趙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節,突出了阿Q連姓都被剝奪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徵:精神勝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段,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經濟地位:是個到處打短工的流浪僱農,是社會中被壓迫、被污辱的最底層的人。接著連續寫他的幾個生活片段: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獨不崇奉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又譏笑未庄人的「不見世面」;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點;「癩瘡疤」的故事,寫他被欺辱時由打人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押牌寶」事件,寫他被欺辱後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而進行自我摧殘。第三章,繼續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被趙太爺打了之後,自我安慰是「兒子打老子」,便得意起來,和王胡打架輸給了王胡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便用忘卻屈辱一法,果然就又高興了;調戲比自己弱小的小尼姑,覺得為自己的屈辱報了仇,很得意。第四章,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過和遭到拒絕的可悲結果,繼續表現阿Q的地位和處境。阿Q向趙太爺家的女僕吳媽求婚,遭到吳媽的拒絕和趙秀才的毒打。並被約法五章。可憐的一點點家當也被榨取乾淨,斷絕了活路。這一章,寫了阿Q的可憎,更寫了他的可憐,也寫了統治者迫害人民的殘暴。第五章,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阿Q做工被老主顧拒之門外而意識到生路被斷絕。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斷他生路的是趙太爺之流,而誤以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謀了他的飯碗去」,與小D發生了爭鬥。飢餓難忍的阿Q跑到靜修庵偷蘿蔔,恃強耍賴,終於吃了三個蘿蔔然後打定了進城的主義。第六章,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次被趙太爺逼到無路可走的境地。阿Q從城裡回到未庄後,受到人們的「敬畏」,因為他在城裡給白舉人家裡幫過忙,手裡有現錢,有些便宜貨,還知道城裡一些見聞。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對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對阿Q也「肅然」,婦女對有劣跡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動趕著要買他的東西。這一切深刻揭示了國民趨炎附勢的本性。然而,當阿Q的底細被披露出來後,人們又對他「敬而遠之」,更說明了世態的炎涼,人們的愚昧無知。第七章,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時,辛亥革命的暴風雨來了。城裡的「舉人老爺」視革命如洪水猛獸,他要逃難了。未庄的「一群鳥男女」驚恐萬狀,誤傳革命軍是為崇禎報仇的軍隊。阿Q起對革命「深惡而痛絕之」;但看到人們的表現,又感到「革命也好罷」,便神往起革命來了。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實質是「要什麼就是什麼,歡喜誰就是誰」,加之趙太爺父子在革命到來時嚇得六神無主,低聲下氣地把一向不放在眼裡的阿Q叫成「老Q」,阿Q就更神往革命了。趙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約革命,革掉了靜修庵里的一塊龍牌,還順手抄走了一個宣德爐。這就是當時非常普遍的混跡於革命中的假革命現象。第八章,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陣風一掃而過,並沒有到達未庄,人心日見安定。政權落到投機鑽營者手中。變化最大的不過是掀起了盤辮的風潮。趙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銀桃子」的革命黨,未庄的政權仍在這些從前的壓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黨,結果誤投假洋鬼子門下不成,被「哭喪棒」趕出門。他被剝奪了革命的權力。同時寫趙家遭搶,這就預示著阿Q的悲劇命運就要到來。第九章,寫阿Q被當做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趙家遭搶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這體現了人們對統治者的不滿情緒。阿Q就是作為搶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誰告了他的狀呢?就是戴「銀桃子」的自稱革命黨的趙秀才。壓迫阿Q的是趙秀才之流,不準阿Q革命的是趙秀才,最後捕他、審他、處決他的還是這個帶著「銀桃子」的「革命黨」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後反而被槍斃,他成了革命的犧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為什麼被槍斃,而且還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後的精神勝利法,大唱「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城裡依然如故,掌權的還是原班人馬,舉人還在追求陳年老租,依然看客如雲,只是審問的跪改為站,處決的砍頭改為槍斃。11、《端午節》方玄綽是政府官員兼教員,他的口頭禪是「差不多」,認為先前被壓迫的人有了機會也會成為壓迫者的,這其實是為官僚辯解,但他卻喜歡講這種「差不多」理論帶上憂國的花環:「中國將來之可慮就在此。」政府拖欠教員的薪水,方玄綽因為有官俸支撐著,暫不缺錢,便絕不索薪,而且還覺得索薪行為欠斟酌。可一旦經濟拮据,他也贊同索薪了。他口頭上責備太太提出的買彩票「無教育」,但對「頭彩幾萬元」的廣告也是動心的。作者通過對方玄綽的心理描寫和他與方太太的對話揭示了人物的虛偽。12、《白光》《白光》塑造的則是在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縛中苦苦掙扎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在《白光》中,陳士成一心想升官發財,但連續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陞官夢,勾起了他的發財慾望。失望中,陳士成產生了幻覺,在幻覺中,他聽到了祖母曾經給他講的家中埋有銀子的故事,他便在家裡挖了起來,誰知只挖到了斑斑剝剝的爛下巴骨。銀子閃爍的白光左轉右拐地把他從家引到山裡。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後在茫然中溺死湖中。白光就是封建科舉制度所帶來的功名利祿的象徵。13、《兔和貓》三太太買了一對白兔,養在後院里,非常可愛,不久還生了小兔子。可小兔子卻被大黑貓吃掉了。作者以兔子和黑貓為對象,抒發了自己的愛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惡兇惡的大黑貓,並由此影射社會現象,從而更加反襯出代表黑暗勢力的大黑貓的兇殘,和作者對其的憎惡之情。14、《鴨的喜劇》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居住在北京的仲密君家裡。覺得十分寂寞,便託人買了一些蝌蚪兒,非常高興地飼養著。後來,他見了可愛的小鴨,便買了四隻在院中放養。小鴨在游泳的時候,「吃掉」了河中愛羅先珂的蝌蚪,使他夢寐以求的「蛙鳴交響曲」就這樣破滅。事後,他帶著遺憾離開了沙漠般的北京。作者通過鴨的喜劇,即蝌蚪的悲劇揭示了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生命現象所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委婉地表達了人間不可能無所不愛,唯有反抗強暴,才能保護弱者的思想。15、《社戲》「我」隨母親回外祖母家,最盼望看社戲,可那一次不巧,找不到船。「我」很失望。鄉里的雙喜借來了八叔的航船,村裡的十幾個少年陪「我」一起去看戲。回來途中,阿發偷采了自家田裡的羅漢豆,還摘了六一公公田裡的,大伙兒吃了一頓香噴噴的豆子。六一公公知道後,非但沒責罵「我們」,還誇「我」識貨,並又特地送來了一碗豆子。名段助讀1、兩進酒店【情節概要】前一次孔乙己還是穿長衫站著喝酒,臉色青白,排出九文大錢,面對眾人的取笑,「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地爭辯。為了賣弄自己的學問,極其熱情地教我「茴」字的寫法。後來因為偷了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便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墊著蒲包,用「手」走進了酒店,臉上又黑又瘦。面對別人的取笑也不爭辯,只是懇求不要再提。摸出四文大錢,喝完酒,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再用手慢慢地「走」了。【內容解讀】孔乙己是封建社會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他結結巴巴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辯解時,那一句「竊書不能算偷」,急於交夥計「茴」字的四種寫法,將舊知識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畢現無遺,令人嘆服!只知道讀書卻連營生的本領都不具備,孔乙己的悲劇更加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眾人取笑他卻不真正關心他的死活,揭示了世態炎涼。2、茶館閑聊【情節概要】華老栓從劊子手康大叔那裡買回了人血饅頭,滿懷希望開始了新一天的勞動。駝背五少爺、花白鬍子都來到了茶館裡,聽康大叔談論有關被處決的犯人夏瑜的情況。康大叔非常氣憤自己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夏瑜的三伯父因為告密而得了賞銀,管牢的紅眼睛阿義得到了剝下來的衣服。聽康大叔講到夏瑜因為勸紅眼睛阿義造反而被打了,竟然還說阿義可憐,眾人都覺得夏瑜是個瘋子。【內容解讀】茶館裡人聲沸騰,幫凶康大叔、閑客駝背五少爺、花白鬍子等都集中在茶館裡,革命者為人們犧牲卻絲毫得不到同情,人們將為自己爭取自由幸福的革命人士稱為瘋子,對殺害了革命者的幫凶卻十分尊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人民群眾的愚昧,就在這茶館的閑聊中昭然若揭。3、上墳【情節概要】華大媽和夏四奶奶都上墳祭奠自己的兒子。右邊是窮人家的墳冢,左邊是死刑和瘐斃的人。夏四奶奶羞愧地走到左邊的一座墳前,忽然看見墳上有一圈紅白的花,大吃一驚,以為是夏瑜屈死顯靈的。便大聲請求站在樹上的烏鴉飛上兒子的墳頭,以示兒子是冤屈的。華大媽陪著夏四奶奶等了半天,烏鴉紋絲未動。【內容解讀】兒子是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的,母親卻羞愧難當,將希望寄託於烏鴉顯靈,可見民眾的愚昧和革命者與群眾的脫離。清末沒有用花環寄託哀思的習俗,作者不惜使用曲筆,給夏瑜的墳上平空增添一個花環,給作品增添了一點熱度和亮度,暗示著革命者流血犧牲,後繼有人,給人以信心和希望。4、勸架【情節概要】七斤嫂聽說皇帝坐了龍庭,還需子民留著辮子。但七斤卻因為進城被城裡人剪了辮子,七斤嫂不由大罵七斤「僧不僧道不道的」。八一嫂趕緊來勸架,說誰都不知道未來的事情,「便是七斤嫂,那時不也說,沒有辮子倒也沒有什麼丑么?況且衙門裡的大老爺也還沒有告示,」七斤嫂一聽大怒,拿六斤出氣,指桑罵槐說八一嫂是「偷漢的小寡婦」,嚇得六斤打掉了手中的碗。七斤大怒,給了六斤一個巴掌,九斤老太連說著「一代不如一代」,將六斤拉走了。趙太爺聽說衙門裡的大老爺沒有告示,也生氣了,擺出張飛勇猛殺敵的架勢,嚇唬八一嫂,說大兵來了無法抵擋,這一招果然有效,不僅八一嫂被嚇得止住了怒氣,回身走了,村裡人都覺得七斤難逃此劫了。只留下惴惴不安的七斤夫婦。【內容解讀】一條辮子掀起了軒然大波。各種人物都到場,各種矛盾都鋪陳開來:從夫妻翻臉、孩子受累、鄰里糾紛、封建舊勢力反撲……到手打、破口罵、撒潑、恐嚇、鍋碗瓢盆都助陣,整個村子被攪渾,哭天搶地、人仰馬翻。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感到:一條辮子帶來了一場大的風波。七斤的愚昧無知、七斤嫂的精明潑辣、九斤老太的固執保守、趙七爺的維護封建舊勢力的形象,都在有限的筆墨中得以充分展現。

展開余文

5、賒酒【情節概要】方玄綽被衙門欠了薪,忽而恍然大悟自己也可以欠別人的薪,趕忙叫小廝去街上賒一瓶酒。方太太打算買彩票,方玄綽叱罵這是無教育的行為,可是轉念一想,自己走過賣彩票的廣告前看見「頭彩幾萬元」時,自己也曾動了心的,便不再說什麼了。【內容解讀】方玄綽「恍然大悟」地命令小廝去賒酒,是受了「衙門欠薪」的啟發的,雖然曾經自命清高不願參與同事去衙門索薪的行動,但現在卻考慮著既然別人可以欠自己薪,那麼自己也可以欠別人的。口頭責備太太買彩票「無教育」,但對「頭彩幾萬元」的廣告也是動心的。方玄綽借用「差不多」理論,寬容了妻子,況且眼前還能不付錢先喝上酒,難怪要讀《嘗試集》了,嘗試著把差不多的理論運用得更嫻熟,更無是無非、無痛無癢地過太平日子。活脫脫一個故作清高、虛偽自私的小官僚形象。6、精神勝利便勝利【情節概要】(1)做一個自輕自賤的人阿Q被人打了,便會心想:總算被兒子打了,於是也就心滿意足地走了。後來人們知道他有一種精神勝利法,想打他時便讓他說「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捏住了自己的辮根,說:「打蟲豸,好不好——還不放么?」雖然如此,閑人仍舊給他碰了幾個響頭,以為這樣他便會傷心一段時間。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就心滿意足地走了,他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就像狀元是「第一個」一樣,自己也是第一。(2)因人而異阿Q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看見假洋鬼子拿著棍子走了過來,大約要打自己了,便「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伸手去摸伊新剃的頭皮」,「扭住伊的面頰」,大肆其輕薄。(3)嚮往革命阿Q本來痛恨革命,但聽說革命黨要進城,舉人老爺竟然也到鄉下逃難,又看到未庄男女慌張神情,也便覺得革命很好的,認為革命便是「我要什麼就要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不由大嚷「造反了」趙太爺父子看阿Q的神情也很緊張,竟然稱呼他為「老Q」、「Q哥」,阿Q更飄飄然,回到吐谷祠,想像著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拿著板刀、鋼鞭等邀請阿Q一同革命,「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直接走進去搬人家的東西,喜歡什麼就搬什麼,而且不必自己動手,叫小D搬。「趙司晨的妹子真丑,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阿Q在對愛情的神往中進入了夢想。醒來後走到靜修庵聽說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經來革命了,砸碎了「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阿Q十分後悔沒趕上革命,也暗暗責怪秀才他們沒有招呼自己。【內容解讀】阿Q身上投射了中國民族的劣根性,總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幾種:①自我麻痹,妄自尊大又自輕自賤②欺軟怕硬③善於投機,自私庸俗。這些特點總結起來就構成了「精神勝利法」。這是阿Q的主要特徵,這種特徵的實質便是以自欺自偏求得心理安慰,使自己不能正視被壓迫的悲慘處境。這種奴性心理是長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造成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弱點。

推薦閱讀:

杜甫《春日憶李白》賞析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全詩賞析
美文賞析之十六:西雅圖宣言(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長
元曲精選全集賞析
溫州江心寺樓聯賞析

TAG:魯迅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