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思遠的品味說起……
◆ 方翔
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即將於3月在紐約舉行的安思遠藝術品專場拍賣,無疑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拍賣專場之一。一連五天在現場以及網上相繼舉行的拍賣會,將呈現這位紐約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的1400件私人珍藏拍品。拋開最終的成交價,通過此次專場拍賣,可以讓我們領略安思遠的收藏品味,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比成交價更有意義。
安思遠(1929-2014)是美國及整個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之一,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在安思遠長期的古玩經營過程中,獨闢蹊徑是其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當時的古玩界普遍認為,傢具只是生活用具,是工藝品不是藝術品,但是安思遠意識到,這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一個空白點,於是他開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傢具,並擇機購入。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思遠開始系統地出版一系列著作,大大推動了西方人對於中國古代傢具的認識,甚至直接引發了一股收藏熱潮。安思遠因而也被業界稱為「明朝之王」。他於1970年出版《中國傢具-明清硬木傢具實例》,內附傢具照片185幅,成為業內最重要的參考書目。1982年出版《夏威夷藏中國硬木傢具》,1996年出版《洪氏所藏木器百圖》,1998年出版《式樣的精華——明末清初的中國傢具》,2003年出版《卧雲觀石——中國古代石刻傢具藝術》,讓中國傢具的收藏擁有了完備的理論體系。
安思遠的藏品無所不包,青銅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書畫等等。僅僅憑藉一個人的眼力,他是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有像現在這樣的成就的,關鍵在於他擁有一大批「高參」,比如:吳爾鹿、伊藤慶太、卡隆·史密斯、簡·施密特等。正是由於這些名家的指點,加上其猶太血統中獨特的商業敏銳,使得其在很多領域都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並最終成就了其在中國古董界的「教父」地位。
在上世紀60年代,安思遠先生不斷擴充個人收藏,積累起可觀的十九世紀繪畫收藏,他一度藏有近500餘幅現代書畫作品,收藏量堪稱境外第一。這些珍貴的書畫藏品令他認識到,十九世紀中國畫家奠定並推動了二十世紀作品大膽而富於能量的創作風格。
安思遠對於近代畫的研究,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末。他的老師龐耐也是帶他入行的一個資深的藏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時很喜歡齊白石,可能安思遠是通過他才認識了齊白石,才認識了近代中國畫。有意思的是,安思遠並沒有將齊白石作品作為自己的收藏重點,上世紀80年代時,他來中國購買了大量石魯作品,他現在收藏的石魯作品有很多都是直接從石魯家屬手裡買到的。以安思遠的商業思維,當時的齊白石價格已經非常貴了,而與其幾乎在一個水準上的石魯,其作品的價格卻非常低。正是通過比較才讓其最終選擇了石魯,並成就了安思遠的書畫收藏體系。碑帖的收藏也是安思遠通過不同時期價格的比較而發現其價值的。
安思遠不僅憑藉著自己的眼光,為許多大型博物館尋覓到藝術珍品,還捐贈過許多藏品給博物館收藏。正是由於其這方面的貢獻,使得其在收藏界的地位迅速提升,並大大促進了其藏品在業界的地位。
現在不少藏家已有了自己的高參,但缺少的就是獨立的思考精神,這就導致一旦有人對於他們的收藏「說三道四」,就很容易動搖自己的想法。許多藏家一旦看到市場出現了調整,或者自己的同類拍品價格下跌,就會擔心自己的藏品會貶值。但從安思遠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在藝術品市場中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和立場,並要形成自己的收藏體系,這樣才能讓市場了解你以及你的藏品,並增加藏品的附加值。
推薦閱讀:
※朴多賢:愛情遠沒有咖啡那麼苦澀,關鍵是喝它的人怎麼品味
※喝酒的男人值得品味,有詩為證!
※如何提高自己的藝術品味?
※品味人生:澹泊的操守
※為什麼大部分中國人接受不了簡約?
TAG: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