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妮|黃怒波談「詩歌已死」 贊地球村詩集彰顯新方向
[摘要]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評價,在生活、感情和語言日趨同質化以致有人哀嘆「詩歌已死」的今天,詩人漫天鴻的題材立意是中國當代詩歌的新現象。
河南詩人漫天鴻從1978年開始詩歌創作,筆耕不輟38載。他懷揣著「地球一統、人類大同」的詩意夢想,從《地球村詩抄》《地球村詩札》《地球村詩柬》到日前出版的《地球村之光》,用自己的詩句密切關注著人間萬象及世界風雲,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如「我的愛橫亘在武仙星座的胸口/我的情落在銀河系的第三支旋臂」(《大自然小唱》),「我的心放大若干倍/就是一個地球/就是一爿敞開的天空/就是一方卧著的山水」(《我的心……》)。評論家認為,漫天鴻的「地球詩」,想像天開地闔,詩思縱橫馳騁。
黃怒波認為,中國當代詩歌的問題在於處在以人為中心的過程當中,總說我、我們,不關心別人,也不關心自然,造成當代詩歌沒有張力的特點。「中國發展了30年,我們富得很快,導致了我們關注能不能更富,不關心地球、不關心自然,導致我們的文學、詩歌沒有藝術力也沒有生命力。因為當你只關心自己的時候,現代性的同質化就決定了生活同質化、感情同質化、語言同質化,所以這是詩歌之死。」
他表示,從這個意義上,看到漫天鴻地球村這個詩集,不禁眼前一亮。他的寫作彰顯了新的方向,同時也表明中國當代詩歌和詩人開始介入到人跟自然生態的關係,這個很了不起。所以是不是可以考慮中國的當代詩學從現代主義詩歌轉向生態批評上走。
評論家徐忠志則指出,在寫作方面,不僅詩歌以及其它門類,我們現在寫矛盾、寫衝突容易出彩也抓人也有市場。但是正面強攻的作品非常少,寫得好的、有美學上的價值非常少。套用一句俗話,有滿滿的正能量特別少。即使也說了,你也打動不了我。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講,來看漫天鴻的詩歌,他的努力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對詩學高度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
著名詩歌評論家吳思敬說,僅僅用環保詩歌、綠色詩歌來概念還不夠準確,漫天鴻的地球詩更體現了一種大的胸懷,就是人類大同的思想。他的詩歌中,一方面有對理想的憧憬,另一方面又對當下國際國內現實的批判,這種批判意識是非常明顯的。同時,在他的詩歌當中構建了一套自己的話語方式,既包括整體的構思、也包括語言功底,裡頭出現精彩的句子,這都是能力的體現。但吳思敬也坦言,伴隨著詩歌構架太大,有的時候就難免寫空,希望作者能有更多思想獨特的發現。
據介紹,中國詩歌學會從成立以來,已先後為數十名基層詩人舉辦過作品研討會,悉力為各行各業的詩人提供平等而寬闊的交流契機和嚴謹的詩學幫助和指導。如今活躍於詩壇的專寫農民工的詩人劉迅甫、戰士詩人胡松夏等,就是由中國詩歌學會走向全國的。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唐曉渡主持了「漫天鴻地球村系列作品研討會」,黃怒波、徐忠志、劉玉琴、吳思敬、曾凡華、王家新、樹才、北塔、楊志學、藍野、方文等十餘名詩評家、詩人、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中國詩歌學會是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經中宣部批准成立於1994年。首任會長為艾青和臧克家。(文/應妮)
推薦閱讀:
※如果把地球看成一個大南瓜,從大體上可以說人類已經把這個「大南瓜」弄壞了嗎?
※尋找地球2.0時,如何知道已經找到了?人類會承認嗎?
※假如有一個天體撞向太陽,地球會怎樣?
※新發現:鳥類天生自帶導航,能看見地球磁場
※地球上最能打的狗,吊打藏獒,3分鐘咬死2頭牧羊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