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恐襲報道中「網紅」記者成利器

央視新聞頻道《東方時空》20:21分插播突發新聞(題圖)

蔡一鳴 / 傳媒大觀察

當地時間4月3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市地鐵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事件發生後,世界各主要媒體開啟「突發新聞」報道模式,這一世界矚目的事件進行持續跟進。

20時許,新華社率先援引外電消息發布快訊,新媒體各平台同步擴散傳播,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了短暫的信息噴薄。20:20分,央視新聞頻道插播突發新聞,連線駐前方記者,在記者趕赴現場途中詢問當地媒體跟蹤報道,核實網傳傷亡數字,力求做到精準報道、精確傳播。20:30分左右,各大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新媒體賬戶開闢專題版面,對聖彼得堡發生的恐襲事件作不間斷跟進。

東方衛視《東方夜新聞》頭條報道連線記者

21:30分,東方衛視《東方夜新聞》成為省台中首發該條新聞的媒體,連線記者,增加新近信息量。爾後,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及時插播最新消息,並援引權威媒體報道,對事件進行了簡要概括。

21:33分,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打破正常節目播出,再次插播突發新聞,繼續連線趕赴現場的央視記者,刷新消息。與此同時,西方各主流媒體紛紛打通時段、打開版面,進行特別報道,確保新聞不斷檔。22點起,央視新聞頻道引入特約評論員做客演播室參與及時解讀,邀請即時編譯對外媒消息進行歸納匯總。

俄羅斯RT電視台四視窗同步直播

通常而言,突發新聞報道由於事發突然,廣電作為線性傳播媒體,在報道時會困窘於節目時段「填充不夠」「信息內容不足」,無法安排充裕的節目內容打通時段進行特別報道。但若僅僅在常規新聞節目中進行「插播」,會造成突發新聞報道的「時斷時續」,新聞鏈不完整、新聞報道不集中,會讓一些打開電視機的觀眾誤以為「該條新聞沒有報道」而跳台換台。另外,一些電視機構出於尺度把控和報道敏感性考慮,適當在節目中做「插播」,也是最穩妥的計策。

所以,若進行大時段報道,引入評論語與主持人進行互動,就新近發生的動態熱點作及時評論,是填充節目內容、擴容事件信息量的有效舉措。事件發生後僅2小時,央視新聞頻道調派評論員資源、邀請同聲傳譯,目的就是為了給突發事件「墊場」,在現場有新消息傳出,最快速予以報道;在等待前方記者消息的同時,演播室內主持人與嘉賓、即時編譯解讀信息,做到三線並行,確保節目主體有效推進。

BBC記者手持手機出鏡報道

面對突發新聞事件,根據新聞現場為重、時效性為先的原則,要堅持以遞進新聞為主,要堅持新聞以線性報道為主,做到突發新聞不斷檔。在這方面,BBC依靠遍布全球的記者站,讓記者穿戴上可供回傳後方演播室的「一體化采編播設備」,有了新技術、新手段,BBC打造出了一批「網紅」主播,手持移動便攜自拍桿奔走於恐襲最前線,為觀眾報道最「前沿「的事件動態。通過手機進行攝製,通過4G或其他通訊系統直錄直傳,持續跟進現場,做到了新聞的不斷檔。

將新聞現場以「雙視窗」的方式掛在屏幕一側,而另一側同步繼續播出其他常規節目,是一種極好的「折中之策」。土耳其政變事件報道中,央視新聞便採取這種方式,左側作為常規播出窗口,在無新消息傳回的情況下,繼續播報其他新聞、廣告和天氣預報。而右側始終作為突發事件的傳播窗口,吸引觀眾駐足留意,做到了線性與非線性傳播的遞進統一。

突發新聞報道不僅僅考驗媒體同仁們搶時效的「手速」和「眼速」,更考驗傳統線性傳播媒體的應急節目編排能力。新興科技創造是手段,內容編排呈現才是能力。

[觀媒推薦]

天津市委書記調研中央廚房

劇評:《人民的名義》熱播

江西首個地市中央廚房上線

近年媒體給「足」「面」子

白岩松批新聞評論欄目亂象

版權聲明:傳媒大觀察公眾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時請保留作者、來源。本公眾號部分使用圖片、轉載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權利,敬請與我們聯繫。

推薦閱讀:

吃貨必看!俄羅斯究竟哪些糖果值得買
【自由行攻略】俄羅斯必買手信(禮物),到底買什麼東西送你!?
聖彼得堡文藝青年絕不會錯過的地方——『этажи』
руский век (獵奇,慎入)
корейский ресторан сеул 聖彼得韓國首爾餐廳

TAG:記者 | 聖彼得堡 | 報道 | 利器 | 網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