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心聲:剩的壓力 多源自於缺乏自信

怕不怕「單身節」.

單身是誰的問題?.

壓力從哪兒來?.

  壓力

  42.7%的人認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自身;選擇家庭的佔31.3%;也有11.3%的人覺得來自周圍的朋友

  脫單

  有64.9%的人選擇「找熟人、親朋好友介紹對象」,53.5%的人選擇「註冊婚介網站」,5.8%的選擇到婚介所登記,2.3%的人選擇媒體相親節目

  華西都市報記者阮長安劉美玲實習生張玉坤

  昨日,本報推出「剩男剩女」調查上篇:《2060份問卷道「剩男剩女」心聲》。單身節真的讓單身男女很恐慌?如何儘快找到另一半,讓昨日成為自己度過的最後一個光棍節?

  此前,世紀佳緣網站就未婚男女的單身態度及「脫剩計劃」進行了調查分析。兩天時間,問卷的點擊率超過3萬次,有2086人參與調查,其中有效問卷2060份。我們邀請了專家學者一起分析這些問卷,探究單身男女的內心世界,昨天,2011年11月11日,是不是讓單身男女們感到恐慌?當涉及「脫剩」的具體戰術時,還是走家人介紹相親的「傳統路線」嗎?男性和女性相比,誰更期待脫單?

  A脫單數據

  最怕單身節?多半單身無所謂

  2060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單身男女們對單身節並不感到恐慌。20.5%的單身男女表示「非常害怕」或「害怕」過這個節,而佔57.1%的單身男女表示對這個節「無所謂怕或不怕」,27.9%的單身男女表示「不太害怕」或「完全不怕」。看來男女的態度都差不多,沒什麼明顯差異。

  調查顯示,單身男女的情緒都比較樂觀。被調查者中最被廣為認同的兩個單身態度分別是:46%的女性和41%的男性宣布「相信真愛」,39%的女性和45%的男性願意「勇敢說出來」,由此可見,男性在未來的「脫剩」戰略中更為奔放大膽一些。

  對此,世紀佳緣網情感專家蘇岑評價說:「幸福不分單身和非單身狀態。有愛,不是兩個人相愛的時候才有愛,而是單身的時候你先具備了愛的能力,只有學會愛自己才能加速你找到真愛的進程。」

  壓力從哪來?更多人缺乏自信

  對於「剩」一族而言,每年春節都是一次難過的「關」——怕回家被父母「逼婚」。

  除了怕被父母逼婚,「剩男」「剩女」還怕什麼?作為「剩男」「剩女」,最大的壓力來自哪裡?調查結果顯示,42.7%的人認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自身;選擇家庭的佔31.3%;也有11.3%的人覺得最大的壓力來自周圍的朋友。

  楊彥春教授說,壓力來自父母和家庭,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兒女婚嫁給父母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身邊其他人兒女都結婚了,自己父母無形中會有更大壓力,這種壓力和會向兒女傳遞。但更多人覺得壓力來自自身,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經常有挫敗感和心理創傷;還有多次戀愛失敗的,一些人會產生無奈和將就的心理,進而發展為沮喪、自我認知降低,「他們都需要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

  69.7%的人認為,自己為去掉「剩」的帽子做出過努力,但同時也有將近三成的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沒有刻意為脫「剩」做些什麼。

  B脫單方式

  婚戀網站 多數人的新選擇

  在通過哪些方式努力脫「剩」這個選項上,有64.9%的人選擇「找熟人、親朋好友介紹對象」,53.5%的人選擇「註冊婚介網站」,5.8%的選擇到婚介所登記,2.3%的人選擇媒體相親節目,約有23.5%的人選擇「其他方式」。僅有9%的「死硬派」不積極主動「脫剩」。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超越了傳統人際圈通過婚戀網站進行擇偶。

  楊彥春教授解釋說,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選擇通過熟人圈子介紹對象;現在,選擇婚介網路的比較多,因為網站能提供相對專業的服務,人們的期待值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婚介所的認可度已經很低了,在大家的觀念中,婚介所來登記的都是「條件差、不理想」的,一般不太願意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問題。

  有26.7%的受訪者表示,解決「剩」的問題「沒有困難」,但仍有16.9%的人認為有較大難度,絕大部分人——53.6%——認為脫「剩」有一定難度。有受訪者總結出脫「剩」三部曲:「先看清楚自身的問題,再找找之前失敗戀情的客觀原因,最後要求別那麼苛刻。」也有單身者說,「一直相信剩下的是最好的。」

  相親節目 實際作用不大

  近幾年,相親類節目一度泛濫,但它對於解決「剩」的問題到底有無幫助?調查顯示,僅有5.7%的人認為能通過媒體相親節目解決「剩」的問題,而30.7%的人認為不能,但有高達63.5%的人認為,媒體相親類節目「能部分解決」此類問題。

  楊彥春教授說,媒體相親節目不僅僅體現為替參與者解決問題,更多地體現在為旁觀者提供觀察、參與、體驗的機會和場景,「說白了,就是年輕人通過收看這類節目,在滿足娛樂需求的同時,模擬、學習如何與人交往、戀愛,但(相親節目)對於解決(婚戀)實際問題幫助不是很大。」

  「剩男」「剩女」問題到底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約有14.9%的人認為這僅僅是個人問題,18%的人將這一問題歸類為社會問題,超過67%的認為,這個問題既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華東師範大學的文軍教授認為,大型相親節目的強娛樂性和低成功率加劇了人們更深的焦慮,個體或集體陷入對婚姻的迷茫與焦慮中。

  C脫單支招

  別給「剩」貼標籤 與其閃婚不如剩著

  「剩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是很多人將結婚年齡標籤化了。婚戀其實是因人而異的。」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文軍教授告訴記者。

  多少歲才算「剩」?媒體不應該去標籤這個年齡。因為個體發展規劃不同,婚育年齡就不同。比如本科畢業22歲參加工作,博士畢業28歲才參加工作,自然對婚姻的規劃和期待都會不同,沒有一個標準非得到什麼年齡就必須結婚了,要以平常心看待。而且現在,整個婚育年齡,特別是上海、北京的,都在往後推。

  實際上,很多適婚青年受同輩或者家庭的影響,對到了適婚年齡還沒結婚會過度焦慮。很多人覺得對方看著漂亮或者感覺不錯,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閃婚」了,結婚後發現不合適就離婚。對「剩男」「剩女」們來說,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也不要背負過多的精神壓力。相對於「剩」問題而言,不幸的婚姻可能會更令人痛苦。

  解決「剩」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去平衡婚姻和事業的關係。人生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重心,配偶的能力、性格、發展潛力、家庭背景等都要綜合考慮,不必盲目跟風,要根據個人實際的情況,進行理性的選擇。

  弄清楚內心需要 戀愛不要封閉交往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教授馬渝根認為,「選擇最優」的心態,讓諸多年輕人在一次次的精挑細選中失去婚嫁良機。

  馬渝根給了兩點建議:明己、知人。馬教授說,最重要的是心態,自己內心深處的心態影響著注意力、抉擇力,「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靜下來反思,現在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找到自己在愛情、婚姻中的精神落腳點,建立家庭是為了追求什麼?清楚了自己的需要,再觀察,目標就很清晰。」

  其次,一旦建立交往關係,多交往、多溝通了解。很多人是在溝通中遭到了挫折,就分了。馬渝根建議:兩個人交往時,不要長期封閉式的交往,吃吃耍耍就行了。要通過朋友了解他;了解他做事的動機,看他待人接物。通過這些方式,了解他的責任心、能力、品性。

  「但很多人不去溝通了解,比如一個人表現出很節約,就急著下結論,認為對方小氣。」馬渝根說,實際上要看節約背後的動機,及時溝通,深入了解,才不會錯過最適合自己的對象。愛情中沒有最佳選擇,愛一個人的優點,同時也要愛他的缺點,沒有完美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不再討厭過去的自己?成就自信前,先接受真正的自我
不敢與不熟悉的男生說話怎麼辦?
如何才能讓她明白她有多美?她總是缺少自信?
7年抗痘,完美收官!
笑對人生百態,會使你揚起自信的風帆

TAG:壓力 | 剩女 | 自信 | 剩男剩女 | 缺乏自信 | 剩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