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中國傳統文化必需批判

鄧曉芒:中國傳統文化必需批判(2009-02-04 08:42:51)

轉載

標籤: 雜談

【按】本文是鄧曉芒先生在去年8月29日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的談話記錄。原文的標題是《這個時代太需要思想了》。鄧曉芒先生是中國少數甘坐冷板凳做學問的知識分子之一。他的學問做得非常紮實——其實也是平實的表現。鄧曉芒認為,西方文化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乃因為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為此,他特別寫了一本書《新批判主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文的核心觀點有:中國文化處於陣痛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必需進行批判,只有批判傳統文化才能弘揚傳統文化;傳統不是別的,而是我們自己當下的生存狀態。鄧曉芒的學術姿態,與那些強調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論調判然有別。是正解。重溫此文,讓我們能夠更加清醒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鄧曉芒:這個時代太需要思想了

中國文化處於陣痛中

經濟觀察報:你父親那一代人獻身理想主義,你自己也一度在理想主義的鼓舞下「上山下鄉」。回首歷史,你是否有一種虛無之感?

鄧曉芒:無數人獻身理想主義,結果卻結出一個怪胎。這個不是哪一個人的罪過,而是一個民族的慣性思維模式造成的。縱觀半個世紀以來的種種運動、風波,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民族的思維方式、文化模式。在分析社會制度發展原因的時候,只追究個人的責任是很膚淺的,必須要考慮到文化背景。

經濟觀察報:你的意思是說,不能夠用道德譴責來代替理性的分析?

鄧曉芒:道德譴責是不夠的,要有理性的分析,才能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裡。問題在哪裡?在於我們的文化根基中缺乏自由、人權。中國文化處於陣痛中。今日中國需要造就一種獨立的精神,獨立的人格。這些東西不是來自知識分子的腦子,而是來自我們時代的現實需要。中國社會已經發出了這種呼籲,如果知識分子不去響應,就是辜負歷史的責任。當代中國的發展方向,取決於知識分子、精英階層、思想者能否順應歷史潮流,造成一種全國上下的思潮,一種改變我們民族的慣性的思維模式。

經濟觀察報:我們需要思想的解放。

鄧曉芒:現在有一股思潮完全是反對思想解放的。它反對普遍人性、普遍人權,而且動不動就拿出「國情」來應對它,說這些都是西方霸權,不能把我們的傳統丟掉了。其實,我們從小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想丟都丟不掉!如果不反思的話,只能停留在中國傳統上,就沒有辦法進步。普世價值的確是近代西方人找到的,但是他們也尋求了好幾百年,並不是西方文化本來就有的。雖然是普世價值,但總得有一種文化把它提出來,而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現在西方文化提出來了,不能因此就認為那隻適合於西方,更不能以此為借口拒絕普世價值。其實想要拒絕也做不到,比如奧運會是西方來的,恐怕沒有哪個當代中國人會拒絕它。

經濟觀察報:隨著中國的日益富強,一些人更加起勁地鼓吹傳統的優點。

鄧曉芒:國家富了,社會進步了,但是進步是靠什麼?靠儒家嗎?不可能,還是靠現代科技,靠社會開放和思想解放,靠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一些人認為,我們現在有了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就可以倒退回到傳統裡面去,這是沒有出息的想法。肚子吃飽了當然好,但是太平盛世就是吃飽肚子嗎?

經濟觀察報:八十年代是啟蒙的時代,但是經過了啟蒙,為什麼今天一些知識分子卻要再次乞靈於傳統?

鄧曉芒:因為現在啟蒙的話語在實踐中遇到了挫折,再說也沒人聽了,大家想聽新東西,於是馬上就有了所謂的「新東西」,其實,不過是把古代的東西又拿出來炒一遍而已,這些東西在中國永遠不會遭到真正的挫折。很「有效」啊!很「解渴」啊!從上到下都很支持,覺得還是傳統好。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使然,任何東西都視為一種 「法寶」,不見效就扔了,又換另外一個來嘗試,不能堅持,永遠也找不到合適的,當然最「合適」的就只剩下「一仍舊制」的傳統了。八十年代的啟蒙思潮,本身就是急功近利的,所以不能持久,不能夠化成真正自己骨子裡的東西。

只有批判傳統文化才能弘揚傳統文化

經濟觀察報:這恐怕就是你提出「新批判主義」命題的原因吧。

鄧曉芒:對於傳統文化要有一種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態度,任何一種文化都需要這樣一種態度。中國文化幾千年積澱下來,沒有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就談不上弘揚,只有批判傳統文化,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機,也才能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不是一個別的什麼東西,傳統文化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長進,就是傳統文化的衰落;我們進步了,就是傳統文化在生長。我們要進步,就只有通過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

經濟觀察報:這是不是八十年代啟蒙思潮的繼續?

鄧曉芒:當然了,我的思想基本上是在八十年代啟蒙基礎上一直延續過來的,也是從五四以來延續過來的,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只是通過反思,我認識到,八十年代的啟蒙太淺,應該深入下去,變成我們血液中的東西。

為什麼今天仍然需要啟蒙?這是現實的需要,不能離開現實談思想。很多很不錯的思想者往往容易陷入一種迷惘境地,好像談思想就是談思想本身,就是看哪個在思想上鑽得更深。例如在面對西方文化時,一些學者強調西方人也在批判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就要把西方人怎麼批判他們自己的東西搞清楚,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再來談引進西方文化。這些人把自己排除在歷史進程之外,這樣就把自己當成聖人了,當成無所不知的上帝了。要把所有東西搞清楚才發言,你就永遠不能發言!因為正當你以為把西方人的思想搞清楚了的時候,西方人可能又變了,追「新」趕「後」,你永遠追不上西方人。我們處在現實生活中間,我們要針對現實。西方人批判他們的傳統,批判他們的啟蒙,這種批判拿到中國來能不能起作用?你在中國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什麼?我的立足點是現實,只著眼於現實,不管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能拿來就拿來。

經濟觀察報:一些學者經常以貌似通才的口吻告訴我們,西方人也在反思他們的文化呢,我們幹嘛還要引進他們的文化?他們也經常以嘲諷的口吻談論民主、人權,不屑一顧的樣子。

鄧曉芒:這些人的可笑,就像那個「何不食肉糜」的笑話一樣。如果真的想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應該對中國的事兒有所了解。現在中國最大的事情是什麼事情?最大的事情是維權,而不是維權過度;是民主,而不是民主過度。西方對於民主、自由、理性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們對現實的反思之上,而中國沒有民主、自由、理性的傳統,在我們需要耐心培育的時候,他們卻質疑這些東西的價值,完全是錯位的,沒有現實感,鑽到學術的牛角尖裡面去了。這能夠改善中國的現實嗎?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才有學術,不能把別的星球上的理論硬拉來用到我們這裡。有些學者如果是出於學術上的呆板,膠柱鼓瑟,尚可理解;另外一些學者的表演則更像政客,而不像學者,可鄙可嘆。

當前知識界沒有思想

經濟觀察報:從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知識界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有人說,今天知識分子墮落了。

鄧曉芒:也談不上墮落,是本性的暴露。中國士大夫歷來如此,他可以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得非常大義凜然,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又表現得非常猥瑣。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劣根性,缺乏個人獨立意識,缺乏個人的人格尊嚴。哪怕是在他表現的大義凜然裡頭也有貓膩。中國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具有投機的本性,他認為誰代表「天道」、「天命」就跟誰,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也有被「天道」所棄的時候,這種時候就只有自暴自棄,墮落。

經濟觀察報:在你看來,當前知識界主要的問題是什麼?

鄧曉芒:主要問題是沒有思想,不去思想,只想著怎麼能夠出風頭、出名,完全墜入名利的枷鎖里去了。

經濟觀察報:現在的學術體制似乎也確實能給知識分子提供這些東西。

鄧曉芒:收買,再就是失去了現實感。有些人沒有下過鄉,也沒有接觸過底層,壓根就沒有現實感,以為做學問就是在書齋裡面翻書,懂一兩門外語。他們老在這個層面上講來講去,跟他們說不清楚。我至今覺得,我的學問是在為打工仔和打工妹提供一種道德上、倫理上的、哲學上的根據,人生觀的根據。

經濟觀察報:他們理解你嗎?你的思想能夠影響哪些人呢?

鄧曉芒:我不需要他們的理解。社會是分層的,我不能直接面對底層說話。我的思想可以影響一些人,比如說知識分子、學術界,然後在作家裡面,在社會上的讀書人裡面會有一些影響,通過他們就可以影響到下層社會的人了。

經濟觀察報:在這個意義上,作為一個思想者,你是很孤獨的。

鄧曉芒: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來搞這些問題,但總得有人搞。我是很自信的,因為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我的思想是能理解的,我覺得我的思想跟這個時代是合拍的,是和社會現實密切相關的。

我們這個時代太需要一種思想,它能夠使我們中國人的眼界有一個提高。真正思想的力量不是用強制,而是用你自己的現身說法,才能引起共鳴。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3

喜歡閱讀(3230) 評論 (67) 收藏(8) 轉載(5)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轉載列表:

  • 轉載

    轉載是分享博文的一種常用方式...

    前一篇:春天是個無底洞後一篇:《不差錢》是中國人的醜陋大全
    推薦閱讀:

    從古裝劇看中國服飾文化——宋朝
    《周易》入門之三:繫辭傳解讀篇
    二十幾歲的愛茶人,你不懂他的想法
    跟玉雕藝人談創新,沒實質性建議,請閉嘴!
    清明溜柳,長安再一次驚艷東方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批判 | 鄧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