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測評,掃地機器人哪個牌子好~

本文分上下兩篇講解,上篇整體講解掃地機器人的概況,下篇著重講解核心功能,大家慢慢看哦~

【上篇:掃地機器人整體講解】

經常聽到有朋友談論「掃地機器人」如何如何,但並沒有發現身邊多少人買,僅僅是「關注」而已,而且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掃地機器人就是「然並卵」!不管商家吹多如何如何牛逼,最後還是會告訴你「想要真正打掃乾淨還是要藉助人工的力量」,這尼瑪不是坑爹嗎?那花錢買它又是為了什麼?於是我也關於了該領域,在我試用了很多產品之後,對比很多資料,總結了一些實用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說把「掃地機器人」比作「人」的話,那麼清掃能力,也就是清掃硬體,就是人的「心臟」,而路徑規劃、探測和計算處理,就是人的「大腦」。其他什麼防撞、防跌、越礙、爬坡、自動回充、定時預約都屬於人的「四肢」。上篇就分兩個大部分講:「清掃能力與路徑規劃」和「人性化設計與體驗感」。

第一部分——清掃能力與路徑規劃

清掃能力與路徑規劃可以說是掃地機器人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分別體現了掃地機器人的「掃地」與「機器人」的能力。由於這兩個部分內容非常多,一下子也很難講清,本文就大概講解一點,更加細緻的講解請看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會非常細緻講解這個重頭戲,也會舉出幾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清掃能力

清掃能力指的是掃地機器人清掃不同類型垃圾的能力,我們常見的垃圾類型有:灰塵、毛髮、煙灰、瓜子殼、綠豆、紅豆、螺絲釘、5號電池。

掃地機器人的清掃能力也經歷過幾個階段的發展,目前有:真空吸、單滾刷、雙滾刷,共三種。第一代清潔系統是真空吸,是清掃能力最弱的,只能清掃灰塵和毛髮;第二代是清潔系統是單滾刷,是一個滾刷加真空吸的結合,可以清掃宴會瓜子殼、綠豆等垃圾,清掃能力一般;第三代清潔系統是雙滾刷,是兩個滾刷加真空吸的結合,清掃能力最強,可以輕鬆清掃5號電池,典型的有「iRobot全系列」和「TCL掃地機器人R1」!

直到第三代清潔系統的出現,掃地機器人不再被嘲笑會「會移動的吸塵器」,在硬體系統上終於成為了真正意義的掃地機器人,因此第三代的雙滾刷系統也成為了掃地機器人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目前最被接受的清潔能力。

路徑規劃

路徑規劃是指掃地機器人在某一特定環境,能自主判斷地面情況,進行有規律、好效率的移動。目前在路徑規劃方面做得最好的還是外國某品牌的「室內GPS」和「激光繪測」技術,但是在其價格、國內代工、行業地位等多方面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質疑,同時國內行業的路徑規劃系統也在快速發展,直逼國外技術。

目前最常見的幾種路徑智能規劃包括:延邊、直線、Z型、定點、螺旋、自動。不同路徑適合於不同地面環境,自動模式下,掃地機器人可以自主判斷,變化自身模式。因此自動模式的強弱體現了其智能程度。目前市面常見的路徑規劃系統都並沒有描寫非常詳細,如果要研究下去,會發現裡面內容非常多,本文還是不展開,本系列第二篇文章會具體講解。

第二部分 【人性化設計與體驗感】

滾刷裝卸

這裡的毛刷指的是滾刷,不是邊刷,所以也就排除了第一代單真空吸的機器,真空吸的清掃能力確實太弱就不說了。

不管再怎麼牛逼的機器,都會纏上或者轉上一些垃圾在上面,無一可避免!而有些機器的滾刷需要螺絲刀去螺絲下來才能卸下來,更坑爹的還有多種螺絲型號,要用上多把螺絲刀才能取下滾刷……買個掃地機器人就是想更方便一點,它搞了清潔,我還要去搞它……

所以,掃地機器人的滾刷的裝卸一定是不能有螺絲釘參與的,就像手機後蓋一樣,一定要是方便拆卸的!看下圖,是TCL掃地機器人R1的地盤,沒有螺絲,只用手就可以實現輕鬆拆卸,才是人性化的設計。

可提把手

掃地機器人大多以「銅鑼燒」的外形設計,這就有一個弊病,怎麼拿它?大多說品牌會告訴你:我的機器人是超級智能的,不用你拿它,它會自己工作、自己充電布拉布拉,這都是騙人的!

一定會有需要人去拿他的時候,這個時候很痛苦的,我老婆買菜回來一手提著菜,想把某斯牌的機器人拿到我書房,一個手拿不起……所以為了不被老婆BB,掃地機器人一定要帶可提把手,據我所知,iRobot都是有的,其他的牌子見到的很少,我覺得這是外國人非常坦誠和有自知之明的品質,所以不要被所謂的「智能」吹混了頭腦。看下圖,這就是把手,這就是人性化的細節設計。

懸浮滾刷

懸浮滾刷是指清掃口具有彈性懸浮功能,這樣清掃口緊貼地面的效果更好,不會因為一點點小坑小砍,導致清掃口接觸不到地面而打掃不幹凈。雖然我家地面沒有坑,但是陽台和客廳的交界處有個小砍,有懸浮滾刷的機器人就可以掃得更徹底,不會遺漏靠近門檻的地方的垃圾,而沒有懸浮滾刷的機器人,遺漏的區域真不是一點點,所以說到這個設計,不是機器智不智能,而是工程師的腦子是不是瓦特了。

看下圖,你想像得到這個設計是否重要。

越野能力

越野能力主要是用來過坑和坎,一般家裡沒什麼坑,但是門檻肯定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地方,過不去就蛋疼了。所以越野能力也很重要,還有上地毯的時候,長毛地毯還真不是隨便一個掃地機器人都能上上去的。

一般能越過障礙物高度超過50px就最省心,市面常見的25px和37.5px不是用的那麼舒服,可能我家的門檻比一般家人的高吧,不過房屋設計門檻都在50px左右,所以翻越障礙能力推薦50px或以上。

另外爬坡能力這個,我估計大部分暫時考慮不到,我就不說了。看下圖,翻越障礙50px,爬坡能力也不會差的。

徒手拆洗

徒手拆洗是指:掃地機器人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取下它的集塵盒,可以直接水洗集塵盒。這個看似「本應如此」的設計,卻還是有許多產品做不到,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可以想像掃地機器人的集塵盒應該是要經常清理的,倒出裡面的垃圾,洗乾淨裡面的灰塵,而如果集塵盒不能模塊化,不能徒手拆下來,那該多煩,跟上面說的清理滾刷一樣,一定會煩死你!

除了要方便拆卸之外,一定要可以用水直接沖洗,要不然,保養這麼麻煩,我還不如自己掃地算了。所以這個設計也很重要,沒有徒手拆洗設計的掃地機器人,可能要比搞清潔更久、更麻煩的功夫來搞它。

無線遙控

說到這個遙控其實很尷尬,因為我總感覺有了遙控,就總有那麼一些不智能,但是目前行業科技就是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智能的,所以遙控器這個我還是要比較比較。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兩種類型遙控原理是「紅外」和「2.4G」,紅外是老一輩的技術了,就是遙控器非得正對電視才能換台。而2.4G是現在許多產品的標配技術,就是遙控器在卧室都能給客廳的電視換台,就像wifi的技術一樣,更加靈敏。

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紅外的遙控器了,所以我很鬱悶為什麼掃地機器人的遙控器還有紅外的,我覺得必須淘汰。看下圖,紅外的局限性太大。

續航能力

續航能力很多朋友問到了我,問我是不是續航越久就越好,不是!對比手機,國產手機剛火起來的時候,「超長待機、雙卡雙待」什麼什麼的,而現在手機都有一個平衡點,能滿足用戶、成本低、性能好,這個才是產品的發展的正確方向,所以,打著超長續航的一定是一個噱頭。

而我接觸掃地機器人的經驗告訴我:120分鐘以上,是目前最好的,差不多搞定120㎡到200多㎡,電池容量1600以上才行,如果有產品高於這個數據,當然更好,但是不要認為這個值得你加錢去買下它!因為它可能極度不智能,效率低,要很久才能搞乾淨。

定時預約

定時預約是一個非常贊的功能,人去上班了,機器到點自動開工,很實用。不過市面上一般的機器都是用定時預約功能的,沒有的話直接不用考慮了,絕壁是山寨或者失敗品。雖然一般的掃地機器人都是有定時預約功能,但是經過我的親身體驗,預約範圍要夠長!

意思就是我今天可以預約下個星期的工作。有的產品只能預約第二天的,第二天又要預約第三天的,第三天。。。這個不太人性化,所以預約功能至少要能預約一個星期的工作,這個符合一般人的作息習慣。定時預約功能本身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商家用這個功能區分高低端,那完全就是傻壁。

好了,本上篇就到此結束,整體的講解了掃地機器人的情況,總的來說,清掃能力與路徑規劃是掃地機器人最為核心的能力,相當於人的心臟和大腦,其他的能力與設計都屬於人性化體驗,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本文下篇將會著重講解掃地機器人的清掃能力與路徑規劃。

———————————————————————————————————————————————

【下篇:掃地機器人核心功能】

上一篇文章整體講解了掃地機器人,相信大家對掃地機器人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本文會著重講解掃地機器人兩個最核心的屬性——清掃能力和路徑規劃,也就是「掃地」「機器人」的原始功能。也就是上篇的第一部分,在此展開詳細介紹。

因為這個部分的內容十分龐雜,我試過多種方式,都難以講清楚,因此用top的方式,列出了最受歡迎的5個的掃地機器人,對每一個都會分析一次它的清掃硬體和路徑規劃,這樣也許會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Top5.飛利浦(Philips) 說實話我並不想寫飛利浦,很沒有代表性,Neato、Fmart也很值得關注,但沒辦法,人家現在的銷量起來了一點,我想還是來關注一下才好。我們來看一下飛利浦最熱銷的一款FC8710/82(真是傳統家電行業的風格)。

硬體方面:爽邊刷+真空吸。本人對真空吸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明明就是「移動吸塵器」,還非得吹成「智能掃地機器人」,真是夠了。單真空吸是公認「清掃能力最弱的配置」,屬於第一代清潔硬體,吸力提升25%才500pa,你之前該是有多弱啊,還是吸吸灰塵、頭髮之類的,還是不錯的,不纏毛髮確實是真空吸的優點,也是唯一優點。所以就清潔效果開說,就是移動吸塵器啦。 總的來說就是清掃能力屬於中等偏下。

路徑規劃:「智機芯」+17個感測器+4種清掃模式+灰塵感測器。這個具體是怎麼樣個「智機芯」我也不得而知,只是試用了,覺得沒有那麼「機智」,「智機芯」+17個感測器的效果很不明顯。4種清掃模式:Z字型、障礙回彈、螺旋模式、沿牆模式,其中Z字型和障礙回彈模式也不是很明顯,真正清掃起來的路徑規劃並沒有它的詳情頁那樣那麼好,那麼炫。而灰塵感測器稍稍有點不準,有時會有誤判,不過我也就試用了一次,可能有點以偏概全吧。 總的來說,就是沒有它的詳情頁那麼好。

飛利浦的這一款,基本上所有的配置、性能、參數,都在往市場的大行情上靠,而且確實數據上是靠上了,還過得去,但是真正用起來,還是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畢竟掃地機器人也不是飛利浦的強項,不過參數上的性價比還是為他帶來了不少銷量,這樣的口碑,當然很一般啦。Top4.科沃斯(Ecovacs) 科沃斯是國內掃地機器人的標杆,不管什麼品牌要進入掃地機器人領域,都要先和科沃斯比比看,不過別搞錯了,不是科沃斯擁有一流的硬體能力或者專利的軟體演算法,而是人家賣得多!對,就是因為營銷做得好,賣的多,所以就是標杆了!你不信?他們如何營銷如何賣,我不分析了,來拉出他們的爆款地寶魔鏡s看看,你就知道有多一般了。

硬體方面:雙邊刷+真空吸+自滲水拖布。看上去掃吸拖挺全面的,但其實吸拖效果都不是很好,五六百pa的吸力,什麼概念,撐死就是能吸綠豆,比吸塵器差多了。而自滲水拖布雖然是應該加分的設計,但是我試用了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坑爹:剛開始拖地時候還好,感覺是個很贊的功能,還是比較乾淨的,過了會,卧槽,越來越臟!拖布上面積攢的灰塵之類的,被拖得到處都是,一條一條的印子啊,這尼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最前面是乾淨了,後面都髒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我之前用還漏水呢,拿回去換了這台。 總的來說,清潔效果差強人意,沒有想像那麼牛逼的。

路徑規劃:灰塵跟蹤探測技術+EVS防撞系統+3種清潔模式。所謂灰塵跟蹤探測技術,就是可以識別「灰塵重災區」,這是功能非常有用的,以導致這個功能一出來,淘汰了很多競品,至於它是如何跟蹤探測,我覺得我還是不要深究了。而EVS防撞,想表達的意思就是防撞功能很牛逼,試用之後確實,這個不能否認,防撞系統還是很不錯的。另外3種清潔模式,自動、定點、延邊,是如何相互切換模式,如何判定家中情況,試用的感覺是只有簡單的演算法,沒有智能的感覺,更多的是亂竄。

好了,網路最熱銷的商品,其實就這樣,除了心臟(清掃硬體)和大腦(智能演算法)之外,其他的部位都還算與「智能」沾邊,比如:防撞、防跌、爬坡、越礙、預約、反充。而他的硬體和軟體,我真的是不敢恭維,但人家賣的最多,而且作為掃地機器人剛興起的今天,這樣的產品我只能說:大家的選擇沒有錯,因為都是沖著「嘗鮮」去的。Top3. 浦桑尼克(Proscenic) 說到Proscenic,最受關注及熱賣的就是Proscenic Pro-COCO這一款,重要出口歐美,目前保持日本市場銷量第一。

硬體方面:雙邊刷+真空吸(白色款)/單滾刷(黑色款)+拖布+懸浮滾刷。這樣配置的清潔能力和效果,日常清潔夠用。也是市面上絕大多數廠家的常見配置,滾刷轉速,16000/min,也屬於隨大流設計,至於真空吸力多少pa,我不得而知,懸浮滾輪和懸浮吸口,都還算更加人性化的設計,要加分,雖然實際效果比較雞肋的,但總比沒有強。另外一個要加分的就是履帶式拖布,很多帶拖布的掃地機器人都被吐槽,要麼是拖布增大了摩擦力,機器運作困難,要麼就是拖布效果太弱,和沒有一樣,所以COCO的這個設計又要加分了,雖然還是很雞肋,原因你可以想像,拖布在地上滾和在地上擦,哪個更有效果,不過我還是要為這種精神加分。 總體來說,清潔效果隨大流、差不多。

路徑規劃:超聲波灰塵偵測+HSIR+多點矩陣覆蓋全方位的空間區域+5種清潔模式。所謂超聲波灰塵偵測就是可以識別「灰塵重災區」,如果哪裡垃圾多,就會在那著重打掃,然後再繼續之前的打掃,這個技術還是非常實用的,加分,但是至於它是怎麼發現「重災區」,官方的說法是超聲波。5種清潔模式則是定點、沿牆、Z型、多邊形、隨機,和很多競品都差不多,讓我感覺好像國內的技術都是一家的。。。至於「HSIR+多點矩陣,每秒116次的運算處理判斷地面情況」,這個說法很牽強,到底是不是這樣,如何證明確有這個技術,這個可以留給大家去嘗試驗證。 總體來說,路徑規劃智能感隨大流、差不多。

你也可以看出來,我認為COCO是非常差不多的。什麼意思呢?COCO所有的功能、設計、參數,都會想方設法比競品強,如果你想找到一個在各個方面都完爆COCO的,那可能得花上好幾倍的鈔票,誰讓目前行業技術瓶頸就在這呢,所以在國內市場這個大的技術環境下,COCO當之無愧平民機器之王。Top2.愛羅伯特(iRobot) 好啦,終於到irobot了,iRobot發明各型軍用、警用、救難、偵測機器人,輕巧實用,被軍方、警方、救難單位用於各種不同場合。看著來頭有點唬人,一個「軍人」來做「保姆」,效果如何?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最受關注的Roomba颶風版吧。

硬解方面:單邊刷+雙滾刷+真空吸。不得不說很有美國的設計風格,該有的有,該沒的沒。沒有採用雙邊刷,是因為仔細想想多一個邊刷根本沒什麼卵用,除非它是亂跑。而雙滾刷,這個是屬於第三代的清潔系統,膠刷可拍打毛毯,毛刷可拋光地板,同時運走還可捲走大個垃圾,清掃能力基本優於市面所有掃地機器人,我可是親眼看到科沃斯的帶滾刷也掃不了5號電池,而iRobot到是「嗖」的一下掃進去了,不過就這款Roomba颶風版價格就是2999,而前面三款都是一千多一點點,兩三倍的價格,這個也不好繼續比下去了。 總的來說,第三代的清潔系統確實會令iRobot大大加分。

路徑規劃:iAdapt專利+污垢探測專利技術+4種清掃模式。這個iRobot確實是有很多專利技術的,在軟體上技術還是處於領先地位,不論是逃脫困境和電線纏繞,還是路徑自動調整,讓人感覺都要比前三款要好很多,具體它是如何運算規則,網上都有講解,不過我覺得那些就是飯後吹牛逼的說辭而已。軟體方面具體怎麼比這個是說不清楚的,目前行業標準還沒有明確統一,只能是你喜歡咯。 總的來說iRobot路徑規劃的智能感確實還是很不錯的。

可以看出來,iRobot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是領先行業,不過目前Roomba颶風版2999已經是它所有產品中最便宜的了,好吧,可能價格有點不太親民,因此國內銷量還是無法趕超我們的top3和top4。這也是為什麼位居老二的原因。Top1.TCL 期待已久的top1終於到了,不過居然是TCL的,說實話我也有點不願意承認,畢竟我對傳統家電行業都不是很看好。但是怎麼說呢,TCL剛上線的一款掃地機器人R1,參與了它們的微信發布會,確實還行,不過好像目前就只有這一款R1。

硬體方面:單邊刷+雙滾刷+真空吸。這個基本上與iRobot一樣的清掃硬體,都屬於第三代清潔系統,這個前面也說過,就不贅述了。要說一說的是我一直沒有談到過的邊刷,對,TCL掃地機器人R1和iRobot都是單邊刷,由於機器有規律地運動,因此去掉了多餘的左邊刷,但他們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iRobot邊刷的後半部分包裹起來了,更容易逃脫電線差繞,而TCL掃地機器人R1的邊刷估計和市面上其他競品都差不多。 總的來說,硬體方面處於行業領先。

路徑規劃:32位智能MCU芯+21感測器+6種清掃模式。總覺得MCU晶元和AI的差距很大,但是就掃地機器人而言,TCL掃地機器人R1和iRobot的智能體驗感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不過兩者有個比較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iRobot路徑模式轉換明顯,而TCL掃地機器人R1不遺漏明顯,什麼意思,iRobot不同環境會切換路徑,說走就走,很注重「效率」,缺點會遺漏沒有掃到的地方,TCL掃地機器人R1的恰恰相反,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留遺漏,注重「效果」,但是路徑切換起來沒有iRobot那麼乾脆利落。(這裡已經排除了Top345的比較,因為已經又是一個境界了)。 總的來說路徑規劃智能感強。

雖然跟iRobot打個平手,但是TCL掃地機器人R1做到了一樣的效果,卻和前面top345差不多的價格,在目前掃地機器人的大環境下,可以說TCL掃地機器人R1當選Top1也是當之無愧,不過R1這個名字我覺得比飛利浦的還要坑爹。前面說到說到COCO是平民機器之王,但是與TCL這一款還是差了幾個等級了,不論硬體還是軟體,TCL掃地機器人R1都升級到了行業最頂端的配置,這下COCO便被TCL掃地機器人R1的「性價比之王」完爆了,不論是價格還是性能,TCL掃地機器人R1都更加適用於國內家庭使用,Top的位置估計短期很難被超越。

掃地機器人行業目前處於瓶頸(能被接受的價格智能感不強),TCL掃地機器人R1率先突破該瓶頸,不僅大大提升智能度和清潔能力,價格還只要1000多一點點,相信後面掃地機器人會越來越智能,並且會成為家庭智能設備的紐帶,比如移動監控等等,而且價格也不會很貴,至於最後誰會成為掃地機器人的龍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你和時髦之間,就差了這幾個牌子
哪個牌子的指甲油好用??。?
最貴的手錶牌子都有哪些,最貴的表是什麼牌子?
您還記得這些老衚衕牌子嗎,有沒有您家的?

TAG:機器人 | 掃地機器人 | 牌子 | 測評 | 深度 | 掃地機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