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博物館之楚漢織綉品

荊州博物館《楚漢織綉品展》展示的該館藏品出自被世人譽為"絲綢寶庫"的馬山一號楚墓和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它們不僅集中體現了當時絲綉技術的最高水平,而且還是研究楚漢時期服飾和藝術的珍品。馬山一號楚墓因所出絲織品種類眾多,製作精美,保存完好、年代早而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絲綢寶庫。這些"冠帶衣履天下"的國寶主要有絹、綈、紗、錦、羅、綺、絛和綉等,成品則以衾、裙、袍、夾襦、衣等為主。這批絲織品充分反映了楚地高度發達的養蠶織絲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絲綉品的國家之一。絲綉品的出現及其發展史對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東周時期,楚地的絲織和刺繡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品種增多,製造精細,花型秀麗多變且色彩鮮艷。荊州馬山一號楚墓因所出絲織品種類眾多,製作精美,保存完好、年代早而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絲綢寶庫。它們外表平整,絲線條分均勻,織造細密,色彩鮮明。絹、紗都是平紋織物。錦是經線提花織物,分作兩色錦和三色錦。兩色錦是用兩根不同顏色的經線織造的,花紋順經線方向作條帶狀布置,色彩搭配巧妙、和諧。三色錦的花紋細密而複雜,著名的舞人動物紋錦由七個單元組成,橫貫全幅,大約使用了七千多根經線織造。如此大的提花紋樣在先秦時期實屬罕見。由此可見當時已經有了成熟的提花技術及結構相對完善機的提花織機。採用特殊的穿繞法織成的緯線起花絛是一種以往所不了解的新技術。針織絛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針織品,大大提前了針織技術出現的時間。刺繡以鎖綉為主,間以平綉。花紋以色彩艷麗、構圖浪漫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主題是各種鳳鳥、龍和花卉,構圖講求對稱。動物形象大都作變形處理,寫實的很少,也有幾個動物相交叉或兩、三個動物合體的構圖。這些綉品紋樣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信仰和習俗。衣著類以袍為主,皆右衽、直裾,兩袖張開如十字形,袖、領、裾緣均裝飾與面料不同的緣。這是當時貴族普遍穿著的禮服。西漢時期的絲織品以兩色錦為多,多承襲先秦時期的提花技術。花紋以動物(豹、龍等)為主,作散點式布置。綉品紋樣則以雲氣紋為大宗,迥然不同於先秦時期的風格。

龍鳳虎紋綉。戰國,一組圖案長29.5、寬21厘米。荊州市荊州區馬山一號墓出土。見於龍鳳虎紋綉羅單衣衣面。灰白色羅綉地。綉線可見紅棕、棕、黃綠、土黃、桔紅、黑、灰色。圖案由龍、鳳、虎、虯四種動物組成,一側是一隻鳳鳥,雙翅張開,腳踏虯;另一側是一隻斑斕猛虎,張牙舞爪朝前方奔逐龍,龍作抵禦狀。圖案色彩鮮艷,綉工精細。


推薦閱讀:

荊州WEB:純JS實現「複製」功能
章服之實丨馬山楚墓:坐落在荊州的絲綢寶庫
貧窮,限制的不止是想像力
新版百元鈔上的荊州元素
荊州博物館 | 絕世無雙的「楚文化」精魂

TAG:博物館 | 荊州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