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形異理同,由黃帝內經針刺法悟出來的人生真諦

轉自:中醫針灸火針刺血療法下午趁著有點餘閒,多看了些中醫先賢的經典論述,研學一代針灸神醫黃石屏先生對內經針法的詮釋後,忽然心智頓開,領悟了古人為何強調天人合一,中醫為何講究取類比象,觸類旁通的思維方法。萬物與我一體,天地與我同在,按佛教來說,宇宙的本源就是一真法界,沒有差別的,生長收藏,來去浮沉全是本來法性的自然運化,道家稱作道法自然,佛家稱作法爾如是。黃石屏先生原文部分如下:行針補瀉論上手法內經「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兩語乃言疾徐關係虛實,界非言虛實憑持疾徐間也。嘗就經文核之,既曰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也;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也。又曰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由前一說是以徐出為實,而疾出為虛,由後一說是以疾出為實而徐出為虛。必執疾徐以分虛實,其說何以通乎?試以後一說為主而屈前說以就之,當解之曰:疾出原為實,加一徐按而變為虛;徐出原為虛,加一疾按則變為實。注重按字立說於醫理上殊覺難通,則曲解而非正解也明矣。試以前一說為主而曲後說以就之,當解之曰:徐從內出針而疾按之於既出是為實;疾從內出針而徐按之於既出是為虛。內字不作納字讀,於文理上殊覺不順,則臆解而非確解也審矣。楊繼洲謂疾徐之字一解作緩急之義,一解作久速之義,不過名詞變換而究無所發明,非遠而從針法求之意,烏足以闡聖經之旨哉。今夫補之使實,瀉之使虛,其法皆就行針時為之,而非專持乎出針之徐疾者也。從轉左轉右候氣法,留針俟陽氣至而針下熱為補,義取舒而漲。留針俟陰氣至而針下寒為瀉,義取促而縮。凡物徐舒而疾促,此種補針而出必徐,陽主乎舒故也。此種瀉針而出必疾,陰主乎促故也。然舒防馳而促防塞,繼之疾按徐按,爰為徐出疾出競其功,是內經前一說之旨也。我對其中行針補瀉方法的理解是:補瀉的重點在於行針【即是轉左轉右候氣法】而不是出針,但是出針時的快慢是為了配合行針的效果,以免出現氣機不調的弊端。此乃張弛有度,陰陽調和之法。行針舒慢,而氣必松脹為補氣【處世為人,對人言行寬柔恩賜即是補助】,但出針時為了防止所補之氣渙散弛走於外,所以要快速按住針孔,迅速外抽。【溫順對人,則要防止對方的感恩和律己之心消失,必須要濟之以嚴謹威懾,保其善氣】。有柔無剛,柔何以立。行針急促,而氣必緊縮為泄氣【處世為人,對人言行剛決攝取即是損泄】,而出針時為防止所泄之氣淤堵閉塞在體內,所以要遲按針孔,緩慢抽針搖動而出。【剛猛對人,則要防止對方的嗔恨和攻擊性增伏,必須要施之以柔和寬大,消其惡氣】。有剛無柔,剛何以久。總而言之,中醫的哲理和處事的規則應該是:恩威並施,陰陽相濟, 瞻前顧後,善始善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相生相剋,相衝相和,構成了紛紜萬象的宇宙萬物,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陰一陽謂之道」吧,能把握這個真理,這個規律,勤而習之,敏而行之的有幾個呢,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與同好者共勉!
推薦閱讀:

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二十二篇 藏氣法時論(上)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黃帝內經素問譯解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譯文10
根據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從頭到腳說健康》

TAG:人生 | 黃帝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