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頻道推出首部中國紀錄大片:鄭和(下)

撰稿:朱大可

作者說明:數日前接到楊瀾簡訊通知,2007年7月9日美國時間20點到22點,美國國家歷史頻道在黃金時段,播放由本人撰稿的《鄭和??發現美洲大陸第一人?》。這是美國主流電視頻道首次播出中國製作的文獻片,對探索本土紀錄片的國際化道路,或許有某種啟發意義。楊瀾主持的原陽光衛視,斥資百萬,為這部影片的製作和發行付出了巨大努力。製片人李蘊、導演吳石友以及整個製作團隊,在該片拍攝過程中顯示的傑出才華,是該片成功的堅實基礎。在本博上貼出該片2003年國際版的部分文案,乃是為了向所有為此做出貢獻的朋友們表達敬意,並緬懷那些已經流逝的合作歲月。

解說:

鄭和的船隊是否到過澳洲和美洲?他手下的將領長達六年的漂流究竟到了地球的哪個地點?孟席斯用三千多個證據把鄭和推到了世界面前。不管他的結論正確與否,終究引發了人們對這個明朝太監的更多的關注。

然而,狂歡的喜劇終於接近了謝幕的時刻。據說,1422年5月9日,一場暴風雨降臨在北京城上空。閃電擊中了新完成的紫禁城。大火在高大的硃紅色圓柱上瘋狂燃燒,許多彩繪壁畫和皇帝的木雕龍椅一道化為灰燼,巨大的金黃色琉璃屋頂也崩坍成了碎片。

(此處刪除若干段落)

解說:

朱棣還召集文武百官反省自己的過錯,下令赦免受災地區的所有稅糧。接著,他又沉重地頒發旨意:暫停鄭和寶船艦隊的遠航和寶船的修造,以減輕百姓的稅收。他驚恐地意識到,離開本土去征服別國,耗費無數錢財,也許真的違背了天意。但他還來不及料理這些令人心煩的事務,便死在征討北方的戰場上。

1425年,朱棣的兒子朱高熾繼位,就在他登上皇位的第三天,便把被朱棣關起來的財政大臣放了出來。幾乎所有的文官都出來控訴宦官的罪行,鄭和被下令停止出海。

(此處刪除若干段落)

解說:

鄭和六次下西洋及朱棣古怪的貿易體系造成的大量損耗,引發了帝國的恐慌。僅僅白銀一項,每年就花費600萬兩,還不包括對兩萬官兵的嘉獎。由於船隊攜帶銅錢出國收購,致使銅錢大量外流,造成國內「錢荒」,嚴重消耗了國庫儲備。鄭和第六次遠征時的物價,比第一次時上漲了300倍。更可怕的是,幾萬名官兵葬身海底,數不清的船隻在異國漂流。國家官員對宦官的仇恨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鄭和曾經說過,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危險亦來自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這是一個海洋征服者的憂思。可是這並沒有被新皇帝和多數官員所接受。

採訪:

樊樹志(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所以為什麼說鄭和下西洋,它不是一個經濟事件,不是一個外貿事件呢?它不是追求利潤為目的的,它是賠本的買賣,它不是做生意,它不是一個船隊去做生意去的,它不是,是始終虧本的。那麼這樣子要長期維持當然不可能了,如此龐大的開支,它長期維持這樣子的,它只能到一定時間就斷掉了,也不可能再持續下去,以後也不可能再搞起來。

解說:

考慮到鄭和是先朝的舊臣,再加上勞苦功高,新皇帝不想太難為他,在停止遠征的行動之後,把他派到南京擔任守備。文官終於有了報復宦官的的機會,鄭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首都北京,那一年他五十五歲,已是花白頭髮。

鄭和雖然是南京的最高武官,但皇帝規定其所有事務都必須與其他官員商議,他的權力形同虛設。鄭和感到自己在官府里處理公務已很不方便,平時就躲在自己家裡辦公。鄭和因為是個太監,無法繁衍後代,他只好回到老家,請求哥哥把他的兒子過繼給自己作兒子,以續香火。寬大的園子時常傳來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歡笑,使空空蕩蕩的家園有了那麼一點生氣。

航海被停止了,鄭和轄下的兩萬餘名水軍奉命守衛南京,卻沒有一條戰艦被使用。他們不是被派去當水上運輸的船夫,就是擔任修理宮殿廟宇的工匠。朝廷還多次停止發放糧餉,鄭和為此多次上書請求,卻沒有得到什麼回應。一年又一年,鄭和的水兵荒廢了水上訓練,成了在泥漿里打滾的苦力。冬天來臨了,寬大的院落里堆滿了枯黃的落葉,這凄涼的景象,更使失意的鄭和感到無限憂傷。

信仰伊斯蘭教的鄭和早在前六次出海時,曾多次到達麥加(MECCA)聖地,由於伊斯蘭的教義拒絕殘疾人前往麥加朝聖,而作為被切除了男性生殖器的鄭和卻是一個真正的殘障者,他只能派副手前往朝聖,代替他行使教徒的職責。在南京受到冷遇期間,鄭和唯一能做的便是常常去南京的清真寺,參加回教徒的齋月,虔誠地向安拉祈禱。

這凄涼的景象,更使失意的鄭和感到無限憂傷

1426年,在位只有一年的朱高熾病死,由朱棣的孫子朱瞻基繼位。登基不久的新皇帝朱瞻基下令,限鄭和八個月內修復一座已經停工十幾年的大報恩寺,該寺院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佛教寺院。若工程逾期不能完成,決不輕饒。詔書的語氣十分嚴厲,顯示新皇帝對這位前朝老太監的無禮。

(此處刪除若干段落)

解說:

鄭和忍受著羞辱和委屈,帶人上山,親自督察施工。這位對建築也深有研究的老太監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出色完成這一巨大工程。

為了建造寺內的琉璃寶塔,鄭和下令從菲律賓運回火山灰燒制的特殊的琉璃瓦,使它擁有一種迷幻般的色彩。寶塔造成之後,成了中世紀全球七大奇觀之一,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如同潮水。高大的寶塔在夜裡同時點燃上千盞酥油燈,十幾里地外都能看到它輝煌的姿容。可惜這座寺廟被以後的戰爭摧毀了。人們從地下挖出的部分建築材料中可以看出,當年工匠的琉璃燒制水平至今仍然是第一流的,它們成了建築業的寶貴遺產。可是這些成就並不能驅除鄭和與大海分離的寂寞。鄭和就這樣在南京度過了十年黯淡的歲月。

直到1430年,宮廷里的西洋奢侈品越來越少,市場上的海外產品成了鳳毛麟角,過去時常來朝貢的外國使節也早已失去了蹤影。新皇帝朱瞻基為中國朝貢貿易體系的衰敗而憂心忡忡,想重振朝庭在海外的聲威,再次締造「萬國來朝」的盛況。這時皇帝又想起了鄭和,決定再次啟用這個幾乎已經被人遺忘的老太監。

(此處刪除若干段落)

解說:

公元1430年,鄭和已經六十五歲。他知道這將是他的最後一次出征。為此他樹立了兩塊碑石,以記錄他先前完成的幾次遠航的事迹。鄭和在碑文中詳盡地記載了他本人每一次遠航的成就。他把幾次下西洋的時間和經過,以及他去過國家的名字一一刻了下來。

採訪:

孔令仁(南京鄭和研究會會長)

在他的那種處境下,在他的思想活動當中,一旦他死後那種反對之聲,可能更喧囂塵上。他的下西洋的這種壯舉,也很可能在史書根本就給抹殺了,或者根本就沒有記載了,以示如果他一旦因公殉職而不能回來的話,他的一塊碑給砸了或者毀了,同時他可能還有另一塊碑的存在。

解說:

鄭和為歷史留下兩份特殊的遺書。500多年後,它們經歷了水與火的考驗,成為鄭和功績的最堅固的見證。

在這次出海前,鄭和用自己的錢鑄造了幾十個佛像和羅漢,準備將它們送往佛教寺院布施供奉。但他還沒有來得及送走便出海了。

第七次遠征時,衰老的鄭和已經出現了各種病兆。但他還是忠實地執行了皇帝下達的命令。1433年3月,艦隊航行到印度洋時,鄭和再一次病倒,隨後進入了彌留狀態。醫生對此束手無策。不久,鄭和在大海的呼吸聲中走向了長眠。

海上的生命應當結束在海上,這是鄭和家族的不可動搖的信仰。根據回教傳統,屍體要經過清洗後再用白布包裹。葬禮簡單而又莊嚴。在阿訇的吟誦禱告聲里,將士們把鄭和屍體的頭部朝向麥加的方向,把它緩緩地投入大海。海水迅速吞沒了這個老人的身軀。據說,他的頭髮和衣服被帶回南京,埋葬在牛首山上,成為這個古老城市的一個平常的風景。

離鄭和墓不遠,將近十萬伊斯蘭教徒環繞著大清真寺組成了自己的社區。鄭和死後,他的許多部下都改姓「鄭」,守望著這片方圓五公里的鄭和的土地。直到五百多年後的今天,還有他們的後代在為鄭和守墓。

採訪:

鄭上清(鄭家村村民)

本來呢,我們的祖上姓什麼,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們跟鄭和,我們兩家是墳上親交。關係很好的。我們跟鄭和姓鄭了,我們的老祖宗也跟鄭和下西洋之後,最後回到南京來了。那麼,最後一直給他看墳墓,改姓鄭,一直到現在。

解說:

鄭和死後成了人們崇拜的對象。人們憑想像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太監,以故事和塑像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並把鄭和描述成一個呼風喚雨的神。直到明朝後期,皇帝還喜歡在宮廷里觀看官方藝人演出的傀儡戲,它們講述鄭和下西洋的傳奇。鄭和出海遠征的故事成了不朽的傳說。這些誇張的腳本來自民間。在鄭和當年供奉的媽祖廟裡,天妃娘娘的偶像邊站立著一個嶄新的鄭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朝拜。直到今天,在鄭和去過的地方,人們還經常舉辦海洋文化節。這些出現在舞台上的海洋和風帆,成了對鄭和遠征艦隊的一次次美麗回憶。

在東南亞一帶,至今還留有許多紀念鄭和的寺廟。在泰國的一座最大的寺廟裡,供奉著一尊高達12.6米的金制佛像,當地人說他就是鄭和。他們說鄭和已化成了菩薩,能夠保佑平安。在印度尼西亞,每年都要舉行中國傳統的廟會慶典。虔誠的信徒去廟裡迎接鄭和神像,開始了鬧街的儀式。廣場聚集起成千上萬的人,只盼望能撫摩一下鄭和的身體。在擁有仇恨宦官傳統的華人社會,除了鄭和,沒有任何人享受過來自人民的這種敬意。

網路遊戲《航海世紀》中的南洋三寶壟

採訪:

樊樹志(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如果說他是一個像西方殖民主義者那樣子的殖民行動,引起當地人的反感,他們不會紀念他。他不是這個事情,所以他們懷念他。

解說:

據說,鄭和死前留下最後的遺囑,命令屬下把打造好的佛像送入佛教寺廟。信奉伊斯蘭教的鄭和臨死前留下了一個謎團。也許鄭和考慮到他死後轉世的問題,想藉助佛教的力量來擺脫對身體殘缺的恐懼,也許他是再一次表示對皇帝的忠誠。

按照宮廷的傳統,宦官被閹割後的陰莖和睾丸,需要進行油炸脫水,然後被儲存在一個盒子里高高地懸掛起來。宦官死亡後,這組作廢的器官將被放進棺材,與死者一起埋葬。這樣做是因為人的軀體必須在死後保持完整,以便他投胎到另一個世界時能恢復男性的本色。但鄭和已經無法實現這樣的願望了。他的屍體和他的生殖器發生了永久的分離。這也許是一生中最後的恐懼。他到死都沒有收回被皇帝奪走的男性標誌。

鄭和開闢的大航海事業遭到了滅頂之災。十五世紀中期,由於海盜猖獗,朝廷開始實施海禁,皇帝被迫放棄了朝貢貿易,同時也嚴禁民間的跨國自由貿易。鄭和的遠征艦船被拖回南京的皇家船廠,被陽光、風和江水腐蝕,逐漸成為一堆歷史的破爛。朝廷還規定建造雙桅以上的船隻即犯死罪,並准許沿海總督摧毀所有遠洋航行的船隻,逮捕駕船下海的商人。在帝國高級官員的聲討下,鄭和留下的大批檔案不翼而飛。

採訪:

朱惠榮(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

史書上有記載,說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的檔案,後來被毀掉了。這個就是後來的人,皇帝問到說是鄭和那個時候遠航情況怎麼樣呀,好像有再遠航的意圖。這個時候一個大臣叫劉大夏,就透露出來說,那些當時的檔案已經找不著了,毀掉了,已經一把火燒掉了。就是說當時具體一些細節呀,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了。

解說:

鄭和死後,那些反對他的文官們要徹底清洗掉一切有關航海大發現的知識,以防止有人利用這些知識捲土重來,給農業帝國帶來新的災難。在明史中,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記錄只有三十多字。在朱棣皇帝發動政變的功臣名單中找不到鄭和的名字;翻遍明朝其它上千部史書,都沒有關於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記錄。要不是鄭和生前留下的那幾塊碑和他手下人馬歡、費信等寫的航海日記,要不是那份倖存的殘缺不全的航海圖,鄭和的事迹真的會成為無法破解的千古之謎。

採訪:

愛德華·德雷爾(Edward Dreyer 美國邁阿密大學歷史系教授)

The voyages that take place in 1433 the Ming government loses interest completely even in anything overseas even if it is Chinese that are doing this overseas.

(自1433年的航海之後,明朝政府完全失去對任何海外事務的興趣,即使本來就是中國人自己從事的海外活動也無一例外)

凱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1421》作者)

China was Chinese; we didn』t need exports, overseas trade and so on. And at that very moment when the Europeans had the charts, thanks to the Chinese, (the Europeans) could discover the world. So it was China』s decision to turn in on itself and so she lost what she could』ve had which was leadership of the world.

(中國是中國人的,我們不需要出口與海外貿易這些東西。就在這個時候,歐洲人得到了航海圖。多虧了中國人,歐洲人才發現了世界。所以,正是中國人自己決定閉關自守,從而失去了本來可能擁有的領導世界的權力)

解說:

偉大的航海夢想被悄悄埋葬在皇帝的後花園裡。幾百年後,新的帝國繼承了海禁政策,居民必須離海岸15公里居住,絕不允許任何一塊木板下海。不到一百年時間,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遭到了徹底的摧毀。

繼鄭和之後八十餘年,也就是在1492年,歐洲的哥侖布(Columbus)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1499年的葡萄牙的達·伽馬(De Gamma)發現了通往東方印度的航道;

一百年後的1519年到1522年,西班牙的麥哲倫(Magellan)完成了第一次環球旅行;

1588年,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的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全球海洋的霸主。

而中國卻從此關閉了海上大門,長達四百年之久。

(THE END)

鄭和片尾字幕

總監製 楊 瀾 陳漢元

監 制 西 冰

製片人 李 蘊

撰 稿 朱大可

導 演 吳石友

製片主任 潘劍林

攝 像 王曉健 鄒 勤

作 曲 張維良

繪 畫 李 西

三維設計 張 拓

美 術 孫國平

解 說 趙屹鷗

副導演 潘劍林

照 明 張學軍 韋勇生

攝像助理 趙 旭 錢 盛

照明助理 張興華 楊勝利

製片助理 陳南軒

前期錄音 葛英晗

場 記 王 英

劇 照 楊雯晴

演 員 成年鄭和 趙 旭

少年鄭和 馬寧心

崑曲演唱 張衛東

道 具 李明山

服 裝 石瑞娟

化 妝 李冬冬

海外專家採訪 君 達

海外事務協調 Tony Qi

英 文 翻 譯 Tony Qi 司松潔

校 譯 溫飈

英 文 譯 本 George Campbell Flournoy

音樂錄音 張小安 中國唱片公司

三維製作 北京色維空間數碼動畫製作有限公司

繪畫攝影 劉才雲

剪 輯 吳石友

剪輯助理 王 軒

特技合成 陳致元 喬愛宇

動 效 羅 丹

後期錄音 陳宛心

混合錄音 羅 丹

字 幕 喬愛宇

資 料 葛英晗

國內發行 鍾嘉陵

宣傳統籌 杜明明

鳴謝專家

陳延杭 樊樹志 何奇松 孔令仁 羅宗真 徐克明

朱惠榮 朱鑒秋 張國英 鄭上清 高發元 鄭一鈞

顏夏梅 黃守萍 林金榜 陳和棟 張業希 鄭自海

劉達才 吳 京 時 平 哈吉·阿卜杜拉黃秋潤

Louise Levathes (美國) Gavin Menzies (英國)

Edward Farmer (美國) Edward Deryer(美國)

Januse Janiszewslei(波蘭)

特別鳴謝協助拍攝機構:

國家文物局文物音像出版社

台灣慈濟大愛電視台

福建省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

南京博物院

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

江蘇省南京市凈覺寺

江蘇省南京市朝天宮

雲南省電視台

雲南省昆明電視台

雲南大學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媽祖祖廟

上海新文化廣播電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

2003年10月

(作者案:李蘊、西冰、陳漢元等對此稿亦有重要貢獻)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關係網
外媒:擁有兩國父母 「美國女孩」中國尋根
越南對中國做了啥,讓中國大軍壓境
繁簡自由 中國人天然應該認識繁體字
克里警告中國:不可能沒有後果

TAG:中國 | 歷史 | 美國 | 美國歷史 | 鄭和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