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下場很悲慘,鍋卻不能讓宋江一人背,還有三人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內容主要講述了當時宋朝昏君當道、官府腐敗、陷害忠良,民不聊生,許多正直善良的人被逼落草為寇,在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
《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七八百年的流傳,其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幾百年來,吃瓜群眾對《水滸傳》的理解不盡相同,即便是如今,吃瓜群眾在聊到《水滸傳》的時,對裡面的一些人物形象褒貶不一,例如說,晁蓋與宋江這倆,對於朝廷的招安時的看法和選擇、抓到大奸臣高俅又放虎歸山、林沖未能手刃仇人高俅而含恨死去等等。
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宋江此人,梁山眾多英雄好漢死得那麼悲慘,死的很是不值,為昏君而報國實在太可笑,是非不分。
眾所周知,對於朝廷招安無意是把眾好漢帶上了絕路,那到底是誰之過?
梁山的失敗,責任人有四:
一、宋江
毛澤東曾用一個政治術語來評價宋江,即用「修正主義」來表述宋江投降的思想內容,宋江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時,也就是說明宋江的思想是用「忠義」思想「修正」了晁蓋等農民革軍領袖的「聚義」觀念。「忠義」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一種思想和道德觀念,而宋江則是忠義思想的化身,最典型的是在自知死期將至時,還說「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宋江的這些言行表現了他維護封建法紀綱常的立場和濃厚的忠義思想,宋江的這種封建觀念,導致他必然走向接受招安的道路。
但何為起義?簡單的說起義就是推翻,而作為起義者宋江明顯沒有具備。所以接受朝廷招安,最後葬送了梁山偉大事業和眾多好漢性命之責,宋江負主要責任。
二、吳用
人稱"智多星",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沉著冷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例子: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縣、巧用雙掌連環計、智賺玉麒麟等軍事妙計均來自吳用腦汁,按理說作為軍師,宋江幾乎所有的想法和意見都應該與其探討最後做決定,甚至有很多決定都是軍師分析後決定是否可行,所以,對於梁山接受朝廷招安這種傻X決定,都不知道他當時是怎麼想的,難道就不知道要造反就不能妥協,這是歷史必然性的規律嗎?腦袋被驢踢了?所以狗頭軍師」難逃其咎。負連帶責任。
三、晁蓋
縱觀梁山起義發展壯大的歷史,雖然宋江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和團結組織之功,遠遠超過王倫、晁蓋等人,晁蓋原是梁山泊的總寨主,不但武功超群,為人義薄雲天,是一位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如滄海橫流般盡顯英雄本色。雖然晁蓋在宋江接受招安之前戰死沙場,但是作為梁山前寨主,讓沒有遠大理想眼光的宋江做即便不能全怪晁蓋,但是在宋江領導梁山後,推動了梁山隊伍在軍事連獲勝利的情況下,主動向朝廷投降。負連帶責任。
四、武松
在《水滸傳》第30集,武松在孟州殺人放火犯下了彌天大罪,逃難中在孔家莊和兄長宋江偶遇,兩人在喝酒時的一段談話。宋江有意讓武松與自己一同去投奔花榮,但武松卻說,「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然後宋江說:「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這段對話表明了武松的個人立場其實是同意招安。可能有的吃瓜群眾覺得疑武松在之後的「菊花大會」上的立場怎麼說變就變了呢?武松的立場並沒沒改變。當時以武松的本領和膽魄,他絕不會甘心在小小梁山甘當一輩子強盜,他更希望得到賞識,比如像當初林沖好歹也當過朝廷10萬禁軍總教頭,多大的官啊,在冷兵器時代,誰不也想將自己的本事派上更大用場。宋江是武松最尊敬的大哥,又是結拜大哥,宋江決定招安,武松即便不支持也會默許。武松作為宋江結義兄弟,就應該深明大義跳出來勸說甚至反對宋江招安,畢竟結義兄弟說話還有有點分量。
歸根結底梁山敗在宋江手上,毀了晁蓋的基業,留下罵名。他不應該拿自己的決定來改變大夥的命運,這樣的好漢根本就是奸賊,比高球還可恨。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宋江在招安而不顧其他兄弟的想法?
※96版水滸傳中李雪健飾演的宋江下跪時屁股為什麼翹得那麼高?
※為宋江打女人, 卻成替罪羊, 宋江為何不救他, 太現實了
※如何回答水滸傳第60回中,宋江的問題?
※宋江什麼時候有了招安的想法,為什麼?
TAG: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