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稿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稿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98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稿

一 、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為此做出的努力,其中《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在課文中反覆出現,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深化了主題,並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能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學情教法。

在教學中我努力從興趣入手,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1、引導學生讀書自悟。抓住課題的「神聖」質疑:這片土地的「神聖」表現在什麼地方?怎樣來愛護這神聖的土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融集學生學習的信息資源,加強溝通,共同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情感領悟。本文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載體,因此,讓學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過朗讀來領悟。

四、說學法。

當前,我們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樹立教是為學服務的理念。因此在學法上對我們課堂教學又是一個有力的挑戰,在本節課我主要嘗試採用以下學法:

1、畫、圈、點、寫的讀書學習法。在初讀課文時,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不懂或有疑難的地方要做記號,有體會可以在旁邊批註。

2、情感朗讀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說性文章,朗讀貫穿全文教學。從文章結構而言,要把握好情感引領。課文開始朗讀基調平和,側重對土地的熱愛;接著以一個長者諄諄教誨的語氣表明自己的立場;最後充滿力量感,表明決心。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六、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針對本單元教材「珍愛我們的家園」的內容專題和「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學習目標,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過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達。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第二課時)

1、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上課開始,師生合作讀課文,回顧寫作背景,並小結前3自然段已學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感情朗讀,喚起學生記憶,激發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文本學習。

2、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在此基礎上,可以「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麼生活。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動物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到底是人類主宰著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戚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麼會成為人類的災難?

最後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在這一環節,針對學生的提問,引發學生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像、練題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領略 這片土地的神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能根據文本而「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學會收集信息資料,並能合理聯繫文本內容表述出來;在問題引導過程中,並嘗試當堂訓練,力求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第三部分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設計意圖:當學生再次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的時候,思想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感悟本文的歷史意義後,聯繫生活的實際,提出號召,領悟本文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讓保護環境的意識紮根學生心田,並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八、說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波上寒煙翠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01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 波上寒煙翠

一、把握教材,確定目標:

1、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長寫給即將收買他們土地的白人領袖的精彩的演說稿,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並深化了主題。

2、確定目標:根據本文的特點、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引導學生把握本文主要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係;

B、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

C、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感悟語言蘊涵的意義。

3、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4、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 突出主體,選擇教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且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2、邊讀邊想像,合作交流法。

三、 重在實踐,指導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與方法,為此,我指導學生以讀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地多讀多想,以感悟文章語言優美的同時,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四、 循序漸進,實施教學:

我將本課的教學實施流程設計為:設疑,引入新課——初讀,感知內容——研讀,體會「神聖」——拓展,內化知識。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讓學生說說平時我們一般怎樣來形容土地,順勢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一般學生會提問:「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土地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由於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背景缺乏了解,對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不清楚,對西雅圖這個地方一無所知,而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於是,在初讀課文之前我補充了文章的相關資料,在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的同時也為理解文章做好鋪墊。接著,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確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接著告訴人們要善待土地,保護好河水、空氣、動植物。最後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要保護好她。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進一步探究作好鋪墊,確定了方向。

在感知了文章後,首先學習文章第一部分:「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課開始時形容土地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在1、2、3自然段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想邊勾畫,最好能批註下你自己的感受。」

這部分重點理解三句話:(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引導學生抓住「每一部分」體會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和珍惜之情。(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這兩句分別是第三自然段的總起和總結的語句。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意在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悟,從感悟中想像:這片土地上天空湛藍,雄鷹翱翔;山巒連綿,叢林密布;縱橫交錯的耕地上植物茂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優美畫面。接著,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自己感悟到這片土地的神聖之情,用語言充分表達出來。只有充分體會到這片土地的神聖,激發起學生的神聖感,才有助於後面內容的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到印第安人視土地上的一切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義。所以,這部分以誦讀為主要教學方式,來激發孩子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珍惜之情,為後文做好了鋪墊。

文章第二部分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有針對性的學習是最見成效的。有了第一部分的鋪墊,在這裡,以「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麼生活。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也能更好的理解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體會這片土地的「神聖」。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可通過動物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到底是人類主宰著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戚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麼會成為人類的災難?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最後再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帶著帶無奈的語氣讀,帶叮囑的語氣讀,帶深情的語氣讀,產生一詠三嘆之感,感悟文章語言的優美與簡潔的同時,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

第三部分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眷戀」是怎樣的感情?為什麼要「眷戀」?然後扣「眷戀」師生共同品味課文。「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後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最後,學生自由組織語言,準備口語交際練習:想像現在的西雅圖是什麼樣子呢?她受到白人的愛護了嗎?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在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再次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教後記:

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自己感悟到這片土地的神聖之情,用語言充分表達出來,激發出孩子們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愛戴之情,以便有利於對課文中心地理解和把握。雖然,同學們通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了神聖的含義,想像出了這片土地的美麗。但是,由於我沒有把握好時機,教學時的激情也不夠到位。所以,對學生感覺這片土地神聖的激情激發不夠。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人教課標本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準備: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2.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課程標準對小學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同幾條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要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為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朗讀是貫穿全文教學的主要方式。三、說學法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通過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聯繫現實生活,藉助生活事例和經驗進行語言表達,提高思維、朗讀的能力,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理解「神聖」—— 感知「神聖」 —— 拓展延伸。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土地嗎?(學生可能會答肥沃、貧瘠、廣闊等)

2、揭示課題: 但是在印第安人的眼裡,他們卻用神聖來形容土地,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聖」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3、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主要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聖」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讀一讀畫一畫,並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著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像,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進行說話訓練。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這片家園。好,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1—3自然段,再次感受土地的聖潔吧。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聖, 留住這片聖潔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4——8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聖」的相關語句,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西雅圖將對土地的感情轉化為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再想一想,他重點是從哪幾個方面告誡他們的?(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並指導朗讀:

重點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方面找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並進行朗讀指導。

3、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

A重點理解「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後代,你們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土地)

②說說我們是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的?

③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土地?

B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及時補救,那麼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如果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C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強調大地是我們的一部分嗎,為什麼說「大地不屬於人類」?(因為誰也沒有擁有大地的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藉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聖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

為什麼說「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前面不是強調「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嗎?(因為大地擁有著各種有利於生命成長的物質,人類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長、延續)

三、聯繫課文,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拓展訓練將課堂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把課外搜集的資料用到課堂上來。這一訓練需要學生模仿課文對語言進行再加工,將語言詩化,因此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發展。]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這一板書方式在於突出本課教學重點,讓學生領悟到我們應如何對待這片神聖的土地,這種板書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點。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人民合法擁有自己的土地?怎樣促成這件事?
壕們:蘋果前CEO邁克·馬爾庫拉待售豪華莊園內景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4億,照此來算,人均6850平米?
儲備土地是指什麼性質的土地?與一般土地的區別?
如何看待中央調減京津滬耕地保護指標?

TAG: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