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姓氏探源——惠姓

中小學生都在看  惠姓  舊百家姓排名:204

  【姓氏源流】  惠(huì)姓源出有三:  1、源於黃帝的後代,以祖字為氏。遠古時,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的第二子叫惠連,其子孫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稱惠姓。  2、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周朝時,有個君主叫姬閬,稱號惠王,於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後謚號為「惠」,史稱周惠王。其後代子孫以祖上的謚號為姓,稱為惠姓。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萬姓統譜》的記載上考證,惠氏的家族歷史約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後人尊周惠王為惠姓的得姓始祖。  3、出自滿族旗人和小數民族的改姓。根據民間傳說和有關料佐證,清朝年間,惠氏還增加過新的血液,這就是當時滿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間官拜陝甘總督的惠吉,滿洲鑲黃旗人;同治年間的廣西提督惠慶,出身於正黃旗。此外,瓜爾佳氏、薩爾圖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這一點與民傳說的惠姓人與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證。)  【遷徙分布】  惠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有的學者認為,惠姓是上古時期陸終的第二子惠連的後代。如果依照這種考證,惠姓中國人是更加源遠流長了。在過去2000多年期間,惠氏的活動地區主要是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長久以來在歷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幾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風,在今陝西平東南,全國惠氏老家便在這裡。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  【歷史名人】  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合同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惠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  惠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范》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龍,號研溪,清代經學家,江蘇吳縣人。父惠有聲以九經教授鄉里,受業於時人汪琬,與徐枋善,故先生少從枋游。幼即開敏,通群經章句。比長,復受業於汪堯峰,引為入室弟子。既冠,厄於貧,去學吏,遲頓試弁,孱徙而賈折閱。喟然曰:「命可回平!」閉戶十年讀,乃成通儒。康熙己未,舉鴻詞科,丁憂,本與試。辛未,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練習國書,改外,調直隸密雲縣知縣。邑當出關孔道,值北征過境,軍需旁午,致勞瘁卒於官。著有《易傳》二卷,《詩說》二卷,《春秋問》三卷,《三禮問》六卷。而說詩尤解人頤。博而不蕪,辨而不詭於正。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雜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僭。」其言率有依據。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  惠棟:字定宇,號松崖(1697-1758)。他生在經學世家,家學淵厚,師有專門。《清史稿·儒林傳》說:「清二百餘年談漢儒之學者,必以東吳惠氏為首。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其創始者也。」
推薦閱讀:

一個土鱉的中國姓名生成器v0.9
有哪些好聽的複姓?
你家祖上出過哪些牛人?
張姓是中國一個大姓,為什麼沒什麼非常有名的人呢?

TAG: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