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簡史、概況(附:各國國旗、國徽)之日本
標籤: 日記 轉載 分類: 胡說八道 2007-12-14 16:39日本簡史 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使用繩紋式陶器的時代。距今約1萬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大陸分離,變成列島。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除捕魚外,人們也採集七葉樹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閑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又因為開始食用熟食而擴大了食物範圍。這樣,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地,建造豎穴住居。豎穴住居以廣場為中心,幾家聚居一起,周圍因丟棄貝殼和食物碎屑,形成貝冢。但這類食物不能被長期保存,而且也很難把剩餘產品積累於某個人手中,當時尚處於沒有階級對立的原始社會,因此未發現反映特定人們的財富與權力的遺址和遺物。在當時生產力很低的條件下,自然生產的資源有限,因此人們在集團內部制定嚴格的規約以保護自然,同時盛行巫術,出現石棒、土偶,並有拔齒等習慣。人們還祈求自然豐盈。到這一時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現企圖突破狩獵、捕撈和採集經濟的趨勢,最近在福岡縣的板付遺址發現繩紋晚期種植水稻的水田遺址。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根據陶器的形式,可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從九州擴展到京畿一帶(東日本尚處於繩紋時代末期),中期波及到東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製石器、青銅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類似於大陸文化。彌生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先進的農耕技術,通常認為它受到了來自朝鮮的移民的影響。中期以後灌溉技術進步,農業生產漸趨穩定。後期,鐵制農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銅鐸、銅劍、銅矛、銅戈等青銅祭器發達,出現制鐵和製鹽等社會分工。通過交易和戰爭等,形成了統一的政治性的地區集團。此時北海道尚不能種植水稻,仍處在繩紋文化階段。
古墳時代(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盛行修築古墳的時代。前方後圓的大小古墳,以奈良縣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島縣、南至熊本縣和大分縣的廣大地區。5世紀又從宮城縣擴展到鹿兒島縣。古墳只埋葬部族首長,由部族成員共同修築。5世紀,原始的所有制關係開始崩潰,大家族發展為生產單位和動產所有單位,原有部族內部發生利害矛盾。從五世紀中期起,畿內強大部族間的內戰激化。有些強大的部族與出現倭五王的百舌鳥古墳群和古市古墳群有關。到六世紀,繼體天皇系統的新興勢力統一畿內東部各部族,確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為首的北九州勢力,曾希望獲得與此類似的地位而進行反抗,但在其獲得這種地位之前,這種反抗即已潰敗。在內戰過程中,各地首長授予部族成員以修造小古墳的權利,以此增強戰鬥力。因此,原來只是首長墓的古墳,到5世紀後半葉便向小古墳群(群集墳)演變。這種傾向到6世紀進一步發展。日本全國各地修造的古墳超過十萬個。古墳的主體部分也採用橫穴式石室。石室內埋葬數代家族成員,並以武器為中心,陪葬有須惠器、土師器等死後生活的必需品。但大量小古墳群的出現,逐漸減弱了古墳作為統治者的建築物的性質。因此,從6世紀末到7世紀初,倭王權在畿內儘力建造寺院,同時限制修築小古墳群,大王和強大的豪族則葬於模仿中國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墳。這樣,古墳時代臨近結束,而所謂大化《薄葬令》更進一步助長了這種傾向,留下來的只不過是高松冢古墳等貴族階層的古墳,墳丘小但很華麗。關東和東北地方古墳時代結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紀前半葉仍修造前方後圓墳。飛鳥時代(公元600年至公元700年)飛鳥時代指向奈良縣的飛鳥地方(現在的明日香村)有朝廷的時代。爭著支撐支撐這個時候,佛教傳來,朝廷佛教的蘇我傳統性的神道的物部霸權。蘇我增強朝廷血緣性的聯繫擴大了勢力。587年作為物部的家長的物部守屋被殺死的話蘇我在朝廷雖然排列但是放入了手沒有的權力。並且592年蘇我和有姻親關係的女性的推古天皇即位了。她提名聖德太子(馬廄門王子)為攝政進行了政治。聖德太子決定首位位十二樓和十七條憲法,造就了中國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礎。同時,送了使節和留學生到隋。這個時候隋的皇帝是能傳遞作為煬帝,對這個時候日本發送的國書不謙遜震怒了。推古天皇生活的間蘇我的勢力被按住,世情穩定。她628年駕崩的話,圍繞接班人蘇我入鹿殺害作為聖德太子的兒子的山脊背兄長王的話打算毀滅蘇我把中兄長王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鐮足(藤原鐮足)做為中心同謀被推進了。並且根據皇非常天皇的時代的大化的革新蘇我被毀滅了。因為660年友好國的百濟被毀滅了,為了百濟復興向朝鮮送二萬的軍隊,和唐朝,新綾羅的軍隊在白村水灣發生了戰爭。敗這個的日本製作了為了大宰府防衛把水城做成的等防衛策略。670年庚馬年戶籍被做成了。這用日本最初的戶口,現在也留有著一部。天智天皇672年駕崩的話,那個孩子弘文天皇即位了。可是,作為天智天皇的弟弟的大海人王子由於壬申的紊亂在岐阜縣打倒弘文天皇的話,作為天武天皇即位了。天武天皇製作制定身分的八色的姓,根據這個制定了身分。這個時候在日本鍛造了所說的富本錢的獨自的貨幣,不過,對經濟觀念缺乏,不太擴大。在701年(大寶一年)時大寶律令製作,日本的官職能決定了。並且,710年根據元明天皇皇宮被遷移到平地上平京的飛鳥時代結束了。
奈良時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84年)以奈良(平城京)為都的時代。自710年(和銅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曆三年)遷都長岡京,共計74年。是律令制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階級關係、文化以及對外關係等方面。此時貴族內部政治鬥爭不斷發生。經長屋王之變,藤原氏四卿、橘諸兄、僧玄昉等爭權,藤原廣嗣之亂,藤原仲麻呂排斥皇族成為第一個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鏡利用孝謙上皇複位誅藤原仲麻呂,進升法王,企圖以禪讓方式覬覦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專政的絕對權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時期,朝廷力圖整頓混亂的政治形勢,縮減財政開支,改革兵制,向東北地區擴展疆域,謀求整形和重新加強律令制。
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85年)以平安京(京都)為都城的歷史時代,始於794年(延曆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終於1185年(文治元年)鎌倉幕府成立,歷經400年。分為三個時期。前期(794-967年)為律令制鬆懈但繼續運用時期。中期(968-1068年)為攝關政治確立與全盛時期。後期(1069-1185年)為院政與平氏政權時期
中世鎌倉時代(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以鎌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鎌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正慶二年,元弘三年)幕府滅亡,歷經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說、1183年說、1192年說(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說。南北朝時代(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室町時代(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近世安土桃山時代(公元1568年至公元1600年)安土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是1568年至1600年之間的日本歷史。又稱織豐時代。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為名。此時,日本出現了強大的軍事領導者。他們擊敗了相互作戰的諸大名(daimyo),並且統一了日本。三個主要人物持續統治了這個時期:織田信長(Oda Nobunaga,1534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6年至598年)和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1542年至1616年)。他們作為主要領主出現,並統率著大量的軍隊。隨著他們實力的增長,他們都向京都(Kyoto)的宮廷尋求支持。1560年,另一個大名今川義元試圖進攻京都,但1568年在途中被信長擊敗了(參見田樂狹間之戰)。信長得到了天皇的支持,並在將軍(shogun)的繼位鬥爭中安置了他自己的候選人。軍隊撤退後,信長已然控制了幕府(bakufu)。在京都地區,最初的抵抗來自於佛教徒、敵對的大名和敵對的商人。為了擺脫敵人的包圍,信長在1571年首先以世俗的力量擊敗了富有戰鬥性的天台宗僧人(Tendai Buddhists,參見一向宗),並且破壞了他們在京都附近的的修道中心——比睿山(Mount Hiei),還殺死了數千的僧侶。1573年,他戰勝了當地的大名,放逐了最後一個足利將軍(Ashikaga shogun),開創了歷史上的安土桃山時期(the Azuchi-Momoyama period,1573年至1600年)。這個時期以信長和秀吉的城堡命名。在這些主要步驟之後,信長在琵琶湖(Lake Biwa)畔的安土建造了七層的,用石頭牆壁圍著的城堡。城堡可以承受火槍的打擊,成為戰國時期的標誌。信長授予被征服大名封地,清除免稅商業的障礙,把受貶抑的宗教團體和商人拉攏到他自己的軍事體系中,因此增長了自己的實力。他通過大規模的戰爭控制了大約三分之一的省,還設立並實施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例如系統的村莊組織,稅收和標準化的量度。同時,其他的大名——包括已經被信長征服的和他控制之外的——也建造了他們自己的極其堅固的城堡並使他們的駐軍現代化。1577年,信長派他的主要戰將——秀吉去攻佔西本州(Honshu)的十二個省。這場戰爭拖延了。1582年,當信長帶領軍隊支援秀吉的時候,被手下武將明智光秀暗殺了(參見本能寺之變)。在消滅了明智光秀之後,秀吉成為信長未成年後嗣的保護者之一。1584年,秀吉消滅了其他三個保護者,完全控制了京都,成為信長無可爭議的繼承人。秀吉生來就是沒有姓氏的普通人,他被藤原(Fujiwara)家收為養子,被賜姓豐臣(Toyotomi),並得到了關白(kanpaku)的職位。這意味著全日本的內政和軍事都為他所控制。之後的一年中,他維持了與九個主要大名中三個的同盟,並繼續在四國(Shikoku)和北九州(Kyushu)的戰爭。1590年,秀吉動用20萬軍隊,戰勝了控制東本州關東(Kanto)地區的最後一個敵手。剩下的大名都投降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就結束了。秀吉獨裁控制全日本,通過直接的手段或是盟誓的陪臣。新的中央政府體系開始運作。國家被一個大名聯盟統一了,但是還是分散化的。再一次的分配領土成為實力的標準。作為丈量和評價土地的新的單位——石(koku)——被設立。1石大約等價於180立升的大米。擁有能生產一萬石或更多大米的土地的那些人,被定義為大名。日本全國檢地有1850石(1598年數據),而秀吉一個人擁有其中的200萬石。德川家康——強大的中本州大名(並不完全受到秀吉的控制)——掌握著250萬石。儘管秀吉擁有強大的力量並擔心家康所擁有的實力,德川家康的位置還是絕對的安全。秀吉試圖削弱大名的利益,例如委派德川家管理關東地區,並用可信賴的陪臣包圍他的新領土。在大阪的城下町,他將諸大名的妻子和後嗣作為人質,並用姻盟加強封建約束。他利用石體系和檢地重新分配全國土地。1590年,秀吉宣布結束更進一步的階級運動或社會地位的改變,這加大了農民階級和武士(bushi 只有後者才能佩帶武器)階級之間的差距。1591年,他有計劃的讓他的兒子秀次(Hideyori)當上關白,自己作為太(taiko)攝政。在他生命結束之前,秀吉為了平衡權力,試圖建立某種政體並讓其正式化:五大老(the five-member Board f Regents)(家康是其中之一),向秀吉宣誓維護和平並支撐豐臣氏;五奉行(the five-memberBoard of House Administrators),制訂日常工作方針和行政上的事務;三中老(the three-member Board of Mediators),維護大老和奉行之間的和睦。桃山藝術(Momoyama art,1573年至1615年)——以秀吉在伏見(Fushimi,京都南方)修建城堡的小山為名——在這時期十分繁榮。這個時期,對外界產生興趣,以大都市為中心發展,商業手工業者地位上升。華麗的城堡建築和室內裝飾,用金葉子修飾的彩繪屏風,表現了大名的實力和財富。外來的「南蠻」(即歐洲人)變得很普遍。在1577年,秀吉已經佔領了長崎——日本與外界接觸的主要地點。他控制各種貿易團體,並試圖管制全部的海外活動。儘管中國拒絕了他保障貿易特許權的努力,但是秀吉還是成功的把商業使節送到了現在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和泰國。他不相信基督教,並且迫害了一些傳教士。這可能破壞了大名的忠誠。秀吉主要的野心是佔領中國。1592年,他率領20萬軍隊侵略朝鮮——當時是中國的附屬國。他的軍隊在半島上迅速蔓延,直到在朝中聯軍面前失去勢頭(參見壬辰衛國戰爭)。在和平會談期間,秀吉要求分割朝鮮半島,自由貿易,並且讓一個中國公主成為日本皇后。日本與中國平等的要求被中國人拒絕了,於是和平的努力完結了。1597年開始了第二次入侵,但是,1598年因秀吉的死而突然結束了。
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8年)
近代、現代明治(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大正(公元1911年至公元1926年)昭和(公元1926年至公元1989年)平成(公元1989年至今)
推薦閱讀:
※回國就翻臉?菲律賓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世界相命全集]面相血型
※我的世界怎麼去末影世界 末地傳送門做法?
※100位世界名人(31)——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