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01
在二戰中,歐洲戰場有一次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防止德軍入侵,從1928年開始,歷時12年在其東北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地區構築了一個數百公里的防禦築壘系統,並且以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的名字命名為馬奇諾防線。
這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防線非常堅固。防線內部配置有各種大炮、壕溝、堡壘以及發電站、醫院和工廠等輔助配套設施,裡面的通道四通八達,有的大工事中甚至還配置有軌電車通道。
整個防線共構築永備工事約5800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到3米多,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到30厘米,可謂是固若金湯。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兩國在要求德國48小時內退出波蘭,警告無效後對德宣戰,二戰由此爆發。英國隨即派出遠征軍渡過海峽,來到法國與法軍和比利時軍隊共同防守。英國遠征軍陸續達到10個師的兵力。
在法國北部,與比利時之間的邊境地區是森林密布的阿登高地,道路崎嶇很難開展運動作戰,因此法國人比較放心,認為這裡無需多加防備。
02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A、B兩個集團軍群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和盧森堡。德軍以先是右翼B集團軍群攻打比利時北邊的荷蘭,英法聯軍急忙前去支援。
其實,德軍主攻的重點卻是左翼。A集團軍群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奇諾防線的北端被認為坦克無法通過的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通過這個缺口,成功地繞到了英法聯軍打算堅守的馬奇諾防線背後,使得這個龐大而堅固的軍事設施系統失去了作用。
接著兩路德軍合擊,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由於多年來,法國實行的是姑息縱容的綏靖政策,法軍戰鬥力薄弱。14日,英國遠征軍兩側的比軍和法軍陣地便先後失守。而且法軍已經是全力以赴,連戰略預備部隊都沒有了。
兇猛的德國裝甲部隊僅花了十多天時間,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21日,英法聯軍在阿拉斯的反攻失敗,英國遠征軍和法軍3個集團軍以及比軍殘部,被德軍圍逼在比利時和法國沿海狹小的佛蘭德地區。
隨著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港口小城作為海上退路。只有渡過英吉利海峽到達英國,才能讓被圍困的大軍死裡逃生。
敦刻爾克原本是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東邊的一塊飛地,17世紀中期,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40萬英鎊的價格將敦刻爾克賣給了法國。
敦刻爾克港口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的持續攻擊,在德國炮火的猛烈襲擊下讓40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行動。
03
萬分危急的形勢下,英國政府下令執行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計劃,並且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
船主們明白撤出軍隊對於拯救國家的意義,紛紛駕駛著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等各種船隻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800多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其中連遊艇之類的小船都算進去了。
所以有人戲稱這支艦隊為「蚊子艦隊」。船主們不畏犧牲,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在敦刻爾克接上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德國空軍派出300 架轟炸機和500 架戰鬥機對撤退的船隻實施轟炸,僅27日一天便投放了1萬5千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將敦刻爾克變成一片廢墟。英國空軍也從本土起飛了200 架戰鬥機,與德國空軍展開了激烈的空戰。
在如此危險的情形下,儘管先後被擊沉200多艘艦船,聯軍這支東拼西湊的船隊用了9天時間,還是把34萬大軍從死亡絕境中拯救出來。而最初英國人只指望能堅持兩天時間,運出4.5萬軍隊。
敦刻爾克的壯舉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可是在這個戰爭奇蹟成功的背後,其實還另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04
5月24日,就在當德軍從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十幾公里,盟軍被團團包圍,僅剩下海上一條通路,成了瓮中之鱉時,德軍A集團軍群的司令倫德施泰特卻命令部隊停止向敦刻爾克方向的進攻。當時希特勒也正在A集團軍群司令部視察,他也贊同停止追擊英法聯軍。
德軍的攻擊停止了60小時之久,這就讓英軍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時間。英軍在這段時間裡,一方面組織加強敦刻爾克的外圍防禦,一方面準備實施大撤退的發電機行動。
直到5月26日下午,希特勒才重新下令德軍裝甲部隊開始進攻。而大多數部隊又持續觀望了十幾個小時後才發起攻擊,從而錯過了一舉圍殲英法聯軍的極佳機會。
多年以來,關於希特勒突然命令德軍停止進攻敦刻爾克的原因,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無論是那場戰役的當事人,還是歷史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理解。
據說,當時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是出於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步兵部隊甩開很遠。必須停止前進,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隊的接應。否則盟軍的突然反攻就會讓冒進的德軍陷入危險,甚至改變戰局。
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是有過教訓的。在馬恩河戰役中,進攻中的德軍已經看到巴黎城中的埃菲爾鐵塔,幾乎全世界都深信巴黎即將被佔領,德國人的勝利似乎唾手可得了。卻在馬恩河畔被英法聯軍的突然反攻打垮,協約國轉敗為勝。
德軍將領還擔心,裝甲部隊受困於敦克爾克外圍河道縱橫的地帶,陷入陣地戰,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希特勒也認為僅靠空中力量,就能阻止英法聯軍從海上大規模撤退。
不過,A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施泰特也承認這是「戰爭中一個重要轉折點」。二戰中的德軍著名將領古德里安等人則認為,停止進攻敦刻爾克是「德國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是「希特勒其中一個最嚴重的錯誤」。
05
隨著對這段歷史越來越多的研究,更多不同的幕後原因也揭示出來。有英國軍事歷史研究專家在採訪了眾多親身經歷這個事件的將軍們後,認為希特勒當時是認為一旦英軍離開歐洲大陸,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所以刻意放走了他們。
近年還有的二戰史專家認為,納粹德國佔領波蘭後,希特勒曾經試圖與英國達成一個和平協定,但是被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拒絕了。這次,德軍在西線戰場取得了重大勝利,希特勒可能想再次與英國議和,所以下令停止了追擊。
就在德軍開始包圍敦刻爾克的時候,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打算對英法宣戰,而希特勒卻要求他推遲幾天再說。
希特勒根據一些得到的情報,以為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會由丘吉爾陪同,到法國與德國和談。希特勒在下令停止進攻的這一天,還曾經告訴他的將軍們,戰爭會在最多幾個星期內結束。
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作戰局長約德爾將軍在他的日記中提到,在德軍在西線發起進攻後不久,希特勒曾說,他將與英國達成「公正和平的解決方案」。
加上當時英國國內有一批議員和貴族出於不同的目的,一直試圖與納粹合作,可能會施壓英國政府與德國媾和。
1945年4月底,柏林被盟軍包圍,納粹德國失敗已定。據說,希特勒自殺前曾經在發表的一項聲明中宣稱,當年讓英軍從敦刻爾克逃回英國,是一個「正大光明的姿態」,目的是希望與丘吉爾達成一項和平協定。
這些種種說法似乎都說明希特勒當時是想留下與英國人講和的希望,從而有意放跑了敦刻爾克的英軍。
而也有其他研究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希特勒下達停止攻擊的命令,並不是向丘吉爾示好,而只是為了向德軍領導層表明,自己才是德軍的最高領導人,而不是陸軍司令部。
無論真相如何,歷史不可能重新來過。事實是,當德國人開始意識到,停止進攻敦刻爾克是一個愚蠢的錯誤,而重新發起攻擊的時候,為時已晚。英法聯軍抓緊這寶貴的60小時,在敦刻爾克部署了更為有效的防禦,組織了部隊的跨海撤退。
當6月4日,德軍最終佔領敦刻爾克港的時候,33萬多盟軍已經通過那些大大小小的船隻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到達了英國本土。這些部隊,成了保衛英國本土與納粹德國對壘,以及日後大反攻的重要軍事力量。
有研究學者認為,如果這幾十萬生力軍當初被德軍消滅在敦刻爾克海邊,英國國內就幾乎沒有什麼正規軍了。那樣也許英國就不得不與德國人講和,二戰的歷史怎麼發展也就很難說了。
不過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不管怎麼說,敦刻爾克大撤退都是一次世界戰爭史上的壯舉,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不管一次戰役的演變如何,正義戰勝邪惡,世界人民最終戰勝法西斯卻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華人,
推薦閱讀:
※千萬不要錯過!史上最全手相解析3
※夫妻宮解析2
※易凡命理解析:連續十年財富暴增的八字!
※如何理解姜草的《照明商店》?
※[轉載]盲派張澤華《如何看牢獄之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