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六十年33  平台落獄

演講人:閻崇年

講師簡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內容簡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崇禎竟然下令逮捕袁崇煥,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包括袁崇煥本人在內的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那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情,竟然會讓崇禎竟然在這樣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做出如此的危險舉動呢?深陷獄中的袁崇煥命運又會怎樣?

全文:

在京師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袁崇煥率領關寧兵馬,英勇奮戰,接連取得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次勝利,迫使後金軍往城南撤去,終於緩解了京師的燃眉之急。

但是,軍事勝利不但沒有為袁崇煥贏得任何獎賞,相反卻把眾多仇神召喚到了他的周圍,概括起來說,他引起了六恨:一,天聰汗皇太極恨他;二,打了敗仗的同僚恨他;三,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的達官貴人恨他;四,閹黨餘孽恨他;五,京城不明真相的百姓恨他;六,特別是破滅了中興之夢的崇禎皇帝更恨他。這六恨的綜合作用,使悲劇性的命運將要降臨在袁崇煥的身上!

一、反間毒計

皇太極和袁崇煥有解不開的仇恨:寧遠之戰,皇太極父子吃了敗仗,努爾哈赤抑鬱而終;寧錦之戰,皇太極又打敗了;廣渠門和左安門之戰,皇太極再次失利。

軍事上打不贏,皇太極就在政治上設法來除掉袁崇煥,他想出了一條反間毒計。大家知道,皇太極熟悉《三國演義》的故事,他的反間計就是仿照《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來設計的。

皇太極在左安門兵敗的第二天,就設下一個政治圈套。

先是,後金大軍屯南海子時,俘虜了明朝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據《崇禎長編》記載:大清兵駐南海子,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後來把楊春等人帶至德勝門外,指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達海等監守。

高鴻中、鮑承先按照皇太極的旨意,夜裡回營,坐在兩個太監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語,秘密談話。他們在談話中明示袁崇煥已與皇太極有密約,攻取北京,很快便可成功。太監楊春等假裝躺卧竊聽。二十九日,高鴻中、鮑承先又故意縱釋了楊太監。楊太監回到紫禁城,將竊聽到高鴻中、鮑承先的密談,奏報了崇禎皇帝。

此事在《清史稿·鮑承先傳》中有記載:

翌日,上誡諸軍勿進攻,召承先及副將高鴻中授以秘計,使近陣獲明內監系所並坐,故相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有二人自敵中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經略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內監楊某佯卧竊聽。越日,縱之歸,以告明帝,遂殺崇煥。

由上可見,反間計是導致袁崇煥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但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根本就不存在反間計。

我個人認為,反間計是有的。早在「己巳之變」前,漢人降金副將高鴻中就向皇太極奏言:「他既無講和意,我無別策,直抵京城,相其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所謂方略,疏未言明。康熙朝大學士李霨寫的《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肅公墓志銘》,裡面有這樣的記述:時為章京的范文程,從蹕入薊州,克遵化後,見督師袁崇煥重兵在前,即「進密謀,縱反間」(《清碑傳集》),就是說這個計謀是范文程進獻給皇太極的。《滿文老檔》、《清太宗實錄》、《清史稿·鮑承先傳》等史料,則都說是皇太極授的秘計。總之,雖然反間計的提出者存在不同的說法,但後金確實為除掉袁崇煥設計了這個陰謀。

崇禎帝既惑於閹黨的蜚語,又誤中後金的反間,遂決定在平台召見袁崇煥「議餉」。

二、平台入獄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做了一系列布置,特別是任命司禮監太監沈良佐、內官監太監呂直,提督九門及皇城門;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提督京營。把京城及皇城的警衛通過太監,置於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

經過一番布置後,崇禎帝在紫禁城平台召見督師袁崇煥、總兵滿桂、黑雲龍、祖大壽等「議餉」。

這時,袁崇煥正在指揮副總兵張弘謨等率部追蹤敵軍。聽到來使傳旨說皇上要召見他議餉,袁崇煥非常高興,以為糧餉問題可以解決了。他不假思索,「縋城而入」。大明皇朝堂堂的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到紫禁城內商議軍機大事,卻不得從城門進入,而是坐在筐子里,從城下吊到城上,進入城內,再到宮城,接受崇禎帝的平台召見。

袁崇煥到了宮城平台,覲見崇禎皇帝。崇禎帝一臉陰沉,非常嚴肅,沒等袁崇煥說話,更沒有議軍餉,而是直截了當地責問袁崇煥殺毛文龍、致使敵兵犯闕、射滿桂等三件事。袁崇煥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責問,竟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崇禎帝以為他默認了,便命滿桂脫去衣服驗示身上的傷痕,指責袁崇煥是蓄謀而為。其實,滿桂是在城西北德勝門外負傷,而袁崇煥戰鬥在城東南的廣渠門外,根本不可能傷著滿桂。這顯然是不實之詞,但是已容不得袁崇煥分辯了。袁崇煥當即被逮捕,下錦衣衛大獄。《明季北略》這樣記述:

上問殺毛文龍、致敵兵犯闕及射滿桂三事,崇煥不能對。上命桂解衣驗示,著錦衣衛拏擲殿下。校尉十人,褫其朝服,杻押西長安門外錦衣衛大堂,發南鎮撫司監候。

在平台下令逮捕袁崇煥時,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成基命,已經70歲了,「獨叩頭,請慎重者再」(《明史·成基命傳》),請求皇帝慎重從事。但崇禎帝不信士流,而信內臣,拒不理會。成基命又叩頭說:「敵在城下,非他時比。」(《明史·成基命傳》)崇禎帝仍執迷不悟,一意孤行。

崇禎帝把袁崇煥下獄,命總兵滿桂總理關、寧兵馬,並命總兵祖大壽、黑雲龍會同馬世龍等抗敵立功。

袁崇煥平台落獄,其部將錦州總兵祖大壽目睹了全過程,不禁大吃一驚,以至戰慄失措。現在督師竟遭這種下場,他在驚愕之外,也不禁為自己和數千遼軍擔憂起來。

三、大壽出走

祖大壽回到部隊後,向三軍宣讀袁崇煥被捕下獄的御旨。遼軍將士一片驚惶,徹夜痛哭。

袁崇煥入獄後,他帶來保衛北京的遼軍受到歧視。城上的明軍用石頭打,甚至用箭射廣渠門外的遼軍,致使不少人死傷。袁軍夜裡巡邏的兵士被抓起來殺了,說他們是引敵入城的姦細,極盡誣衊之詞。還有一個負責巡查的兵士被抓,要他拿60兩銀子來贖命。

崇禎皇帝任命滿桂來統率從各地前來守衛北京的部隊。滿桂跟祖大壽過去在遼東時曾經有矛盾。他的軍隊因為沒有糧食就在京郊地區搶掠,卻謊稱是袁崇煥的軍隊,使得京師百姓多誤認為是袁崇煥軍來搶他們的糧食。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決定率部出走。十二月初四日清晨,祖大壽帶著余部一萬五千人離開京師,向山海關進發。

其實,就在袁崇煥下獄的第二天,即十二月初二日,當時也在平台受召的兵部職方司官員余大成就提醒兵部尚書梁廷棟:「敵勢甚熾,遼兵無主,不敗即潰耳。今日之策,莫若出崇煥以系軍心,責之驅逐出境自贖。既可以奪深入者之魄,又可以存遼左之兵。」下面就是梁餘二人的對話:

梁:遼兵有祖大壽在,豈遂潰哉!

余:烏有巢傾鳥覆,而雛能獨存者乎?煥始就獄,壽初意其必釋,今日則庶幾有申救而出之者。至三日,則知上意真不可回,而廷議果欲殺煥矣。壽與煥,功罪惟均者也,煥執而壽能已耶?不反何待?(《剖肝錄》)

果然,事情被余大成說中了。

祖大壽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兵部尚書梁廷棟立即奏報崇禎帝,並說:「臣司官余大成能先見,乞詔問之。」余大成受召,對崇禎帝說:「壽非敢背反朝廷也。特因崇煥而懼罪耳,欲召壽還,非得崇煥手書不可。」崇禎帝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命余大成請袁崇煥寫親筆信,召祖大壽回來。但是,袁崇煥說:「壽所以聽煥者,督師也,今罪人耳,豈尚能得之於壽哉!」「未奉明詔,不敢以縲臣與國事。」就是說自己現在既不是兵部尚書,也不是薊遼督師,而是個罪人,沒有權力下這個命令。余大成就勸他說:「公孤忠請俎,只手擎遼,生死惟命,捐之久矣!天下之人,莫不服公之義,而諒公之心。苟利於國,不惜髮膚,且死於敵,與死於法,孰得耶?明旨雖未及公,業以示意,公其圖焉!」勸他以江山社稷為重,寫信請祖大壽回來。在反覆勸說下,袁崇煥考慮還是要以國家、江山社稷為重,就親筆寫了一封信,勸祖大壽顧全大局,讓他回來繼續同皇太極的軍隊作戰,言辭極其誠懇。

十二月十四日,兵部派人把這封信從獄中取出,孫承宗命由馬世龍把信立即送給祖大壽。馬世龍原來也是袁崇煥手下的一個總兵,和祖大壽有私交。馬世龍帶了少量人馬趕往山海關,但此時祖大壽已回錦州。馬世龍等又追到山海關外,出示袁崇煥手書。祖大壽下馬捧信而泣,全體將士跟著都哭了。祖大壽是個孝子,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他80歲的老母果斷地對他說:「所以致此,為失督師耳。今未死,爾何不立功為贖,後從主上乞督師命耶?」勸大壽應該回去把後金軍隊打退,立功為督師贖罪,就可以救出督師。隨後,祖大壽率領軍隊入關。後來,後金軍隊佔領了關內四城,就是永平、遵化、灤州、遷安。孫承宗和祖大壽、馬世龍等,率軍隊收復四城。可以看出,在關鍵時刻,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還是以江山社稷為重,繼續同皇太極的軍隊作戰,保衛京師。

皇太極得知明崇禎帝將袁崇煥下獄,便親統大軍回師城西南的蘆溝橋。十二月十七日發動永定門之戰,這次戰役的情況在上講已說過,此不贅述。下面講一下北京之戰的重大影響。

四、重大影響

第一,廟社震驚,根本動搖。後金不僅佔領遼東,而且進入遼西;不僅肆行關外,而且攻打京師。北京因受到塞北少數民族武裝攻打而進行的保衛戰,共有兩次:一次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率軍攻打北京;另一次在崇禎二年(1629年),女真—滿洲皇太極率軍進攻北京。兩次之間,三個甲子,整180年。這場戰爭,標誌著崇禎帝中興之夢徹底破滅。明朝京畿地區的防禦體系,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遭到重創或破壞,失去(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六員,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薊遼督師袁崇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等或死或下獄。明朝的江山社稷受到巨大震動,國本受到動搖元氣大傷。

第二,閹黨餘孽,掌控閣部。後金軍撤退之後,明廷沒有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而是藉機傾軋,進行黨爭,自我殘殺,自毀長城。崇禎帝沒有從全局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是以殺袁崇煥出氣、泄憤。袁崇煥成了崇禎帝的一隻替罪羔羊。閹黨餘孽藉機翻逆案,打擊東林黨。東林黨內閣大學士韓爌、錢龍錫、成基命、李標等去職,而代之以周延儒、溫體仁等佞臣入主內閣。六部七卿也相應變更。這標誌著崇禎新政結束。國家興旺,用忠臣、能臣;國家衰亡,用庸臣、佞臣。崇禎皇帝在關鍵時刻,殺忠臣,用佞臣。這表明大明皇朝氣數將盡。

第三,京師城防,守備虛懈。在此戰之前,北京人過了180年的和平生活,戰爭突然降臨,沒有任何實際準備。守城官兵既不知道火器的名稱,也不知道火器的使用。北京城險些喪於皇太極之手。但是明朝沒有接受這個教訓,沒有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所以,14年後被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城,明朝滅亡。

第四,財富被掠,生民塗炭。京畿、京東地區遭到擄掠。佔領永平的後金貝勒阿敏撤退時,進行屠城。總之,戰爭殃及地區,生民塗炭,百業凋零。這些都加劇了社會矛盾,加速明朝滅亡。

袁崇煥下獄後,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圍繞袁崇煥案發生了不少政治鬥爭,特別是閹黨餘孽進行翻案,企圖掌控內閣和六部。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慈禧太后是亡清的因果?
明亡清興六十年25  崇禎登極
【百家講壇】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四十八講》(1--24講)
明亡清興六十年30  計斬文龍

TAG:十年 | 平台 | 亡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