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中的鹿鼎山在哪裡?康熙一語道出中華民族復興的大秘密
《鹿鼎記》是金庸「金大俠」的封筆之作,主人公韋小寶,出生於揚州麗春院,整日與妓女和龜奴為為伍,然而,經歷一番歷險和因緣際會後,竟然權色雙豐收:
一、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
二、被康熙皇帝封為「一等鹿鼎公」。
大清的龍脈在鹿鼎山,康熙皇帝封韋小寶為「一等鹿鼎公」,其對韋小寶的恩寵絕對非同一般。
韋小寶,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人生大贏家」一枚!
那麼,「鹿鼎記」是書名,「鹿鼎公」是官名,「鹿鼎山」是山名,書名和官名沒什麼可追問的,但鹿鼎山,這座山在哪裡呢?
《鹿鼎記》書中講得一清二楚:鹿鼎山是大清入關以前藏寶的地方,預備在中原待不下去了退守時用;鹿鼎山還是大清的龍脈所在,只要斬斷了大清的龍脈,大清就完蛋了。
如果循著藏寶這條線索來找的話,那基本上一點希望都沒有,藏寶的信息不可能清楚地記在書里;但如果循著龍脈條線索來找,還真找到被滿清視為龍脈的一座山:
醫巫閭山!
這座山,位於山海關外,遼寧省錦州市北鎮西,是扼守東北和中原之間的交通咽喉。
醫巫閭山不僅被滿清政權視為龍脈所在,而且,從隋唐開始,醫巫閭山即被視為北鎮之神進行祭祀。
中國古代有五嶽:東嶽泰山(位於山東)、西嶽華山(位於陝西)、北嶽恆山(位於山西)、中嶽嵩山(位於河南)、南嶽衡山(位於湖南),其中泰山居首。
五嶽屬陽,都是位於明處、顯眼的位置,相當於現代的「地標性」建築。
中國古代還有五鎮:東鎮山沂山(山東)、西鎮吳山(陝西)、中鎮霍山(山西)、南鎮會稽山(浙江)、北鎮醫巫閭山(遼寧)。
五鎮屬陰,不顯山,不露水,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回事,但卻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是名副其實的「龍脈」所在。
北宋時期,醫巫閭山被遼國控制,耶律政權便將其視為「龍脈」所在,遼代的6位國君、10位皇妃、20多位大臣的陵寢都在這裡。
北宋政權失去了對幽州的實際控制權,不能親自到醫巫閭山祭祀,便在今河北定州設祠,遙祭醫巫閭山。
到了明清易代之際,醫巫閭山便成了明軍與後金軍反覆拉鋸爭奪惡戰的地方。
等努爾哈赤的鐵騎徹底控制住了醫巫閭山,華夏腹地廣闊的華北平原,便成了「老虎嘴邊的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吃。
大清政權不僅將醫巫閭山視為「龍脈」所在,而且視為「開國的象徵」。
而在大清鼎定中原,海內承平後,康熙皇帝曾三次東巡祭祖,每次經過遼西走廊,必定祭祀醫巫閭山,而且,康熙皇帝還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泰山山脈自長白山來」,「長白山、醫巫閭山、泰山連在一起」,「這是長長的東方龍脈」。
如果從地理學角度來看,康熙皇帝的觀點,可能十分荒謬;但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康熙皇帝的觀點,也許能給我們很大啟發:
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秘密所在。
近現代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就曾說: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華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這就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
此時,我們也許會聯想到金庸大俠《鹿鼎記》中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結局:
那日韋小寶到了揚州,帶了夫人兒女,去麗春院見娘。母子相見,自是不勝之喜。韋春芳見七個媳婦個個如花似玉,心想:「小寶這小賊挑女人的眼力倒不錯,他來開院子,一定發大財。」
韋小寶將母親拉入房中,問道:「我的老子倒底是誰?」韋春芳瞪眼道:「我怎麼知道?」韋小寶皺眉道:「你肚子里有我之前,接過什麼客人?」韋春芳道:「那時你娘我標緻得很,每天有好幾個客人,我怎麼記得這許多?」
韋小寶道:「這些客人都是漢人罷?」韋春芳道:「漢人自然有,滿洲官也有,還有蒙古的武官呢。」
韋小寶道:「外國鬼子沒有罷?」韋春芳怒道:「你當你媽是爛婊子嗎?連外國鬼子也接?辣塊媽媽,羅剎鬼、紅毛鬼子到麗春院來,老娘用大掃帚拍了出去。」韋小寶這才放心,道:「那很好!」韋春芳抬起了頭,回憶往事,道:「那時候有個回子,常來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裡常說,我家小寶的鼻子得好,有點兒像他。」韋小寶道:「漢滿蒙回都有,有沒有西藏人?」
韋春芳大是得意,道:「怎麼沒有?那個西藏喇嘛,上床前一定要念經,一面念經,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著我。你一雙眼睛賊忒嘻嘻的,真像那個喇嘛!」
("戰場檔案"還原最真實的戰爭現場,探討人與天、人與地、人與物、人與人的互動規律。情場如戰場、商場如戰場、官場如戰場、人生如戰場,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handangan,長按可複製)
推薦閱讀:
※【2010年舊篇】「恢復中華」指導下的大亞洲覺醒
※武漢警察打人致骨折,無人管
※這才是「理性探掘」——關於揭批《狼圖騰》的講座和對話(12問答)
※胡人?華夏千古民族英雄!——古今中外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160條
※從百年屈辱到民族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