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解答太極拳如何練出:心到、意到、氣到、力到的境界
太極練到一定層次的拳友,就要追求心到意到氣到力到的境界。但是,實踐中,真要做到,卻並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苦苦摸索,總是難以找到門徑。而大師的一句話,往往一語中的,讓我們茅塞頓開。
要做到心到意到氣到力到,首先要弄明白心意氣力之間的關係。
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心為驅使,神為主帥。」
具體解釋就是練太極要從心靜入手,心靜才會體松神舒。
」心為令」,也就是意在動先。也就是強調用心意來指導動作。
「氣為旗」一句更是道出了氣在太極中的重要地位。對於氣,武禹襄又說:「氣以直養而無害。」這是太極拳的精髓,也是太極拳能夠養生、使人健康長壽的根本原因。具體養氣的做法是「以氣運身,務令順遂」,呼吸要純任自然。
這裡最重要的是意與氣的關係如何把握。武禹襄說:「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也就是說練太極拳,重要在蓄神,不在氣,如果你用意念去控制氣,必然會出現弊病。所以,呼吸和動作的配合自然就好,不要刻意追求。
那麼,意和力的關係又是該怎麼看呢?李亦畲的《五字訣》中說:「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所以,以後就有了「用意不用力」的說法。要在意念指導下練拳,只有用意不用力,行拳走架才能靈活圓轉。
至於氣與力又是什麼關係呢?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武禹襄的這句話來源於孟子《公孫丑(上)》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武禹襄認為,練拳太過重視氣力,反倒無力;而養氣,特別是正派的養氣,則能達到純剛的地步。
所以,後來練太極拳的行家都認為,「用力」是萬惡之源,「不用力」是效益之本。王壯弘先生告誡我們:」「人們說不用力不能打拳,我恰恰說不用力才能打拳。你用力,就不能像流體,不能像風,不能像水,不能像氣體膨脹,能量就出不來。」王薌齋先生也說:「身心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則氣滯而力板,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
理解了上述關係,如何做到「心到、意到、氣到、力到」也就水到渠成了。練拳時做每一個動作,都要明白做這個動作的目的,用心意去指導動作。眼隨手動,身體向目標運動,勁力向目標發放。正如武禹襄說:「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節節貫串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完整一氣,這樣就能做到心到、意到、氣到、力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