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顛覆曹操墓》

引子:冬天裡的一把火

1.尋找曹操高陵之路 千年之謎曹操墓 尋曹操的當代旅程

2 科學在曹操面前拐彎——西高穴2號大墓爭論聚焦

  觀點與邏輯:將各種材料的可解釋度發揮到極致的正方體系,被動是難免的,考古圈內很多人看似是正方,但仔細琢磨,實可玩味。如趙超先生僅認為此墓與曹操相關,劉振東等先生指出西高穴大墓包含許多晉制內容,強調轉變,放在東漢晚期沒有問題,等等;全民「考古」總動員,不按牌理出牌的反方質疑,隨時掄一拳背地踹一腳。  二號大墓的規模、形制與結構及其時代  墓葬器物及其年代  被盜太多次,無法論厚薄  魏武王(五種說法)/常所用/格虎之格解  石碑是「力證」還是「偽證」?  哀冊與遣冊  慰項石及石枕  人骨及其年齡  文獻:西門豹祠位置,文獻中的高陵、現實中的西高穴  墓誌與魯潛刻石的諸多疑點

3.為什麼不說是曹操墓

  都城與陵區方位:歷史傳統沒有在都城西南方位的  東漢晚期高等級墓葬的主流是三室墓  西高穴兩墓鐵定沒有卞後,你還相信這是曹操高陵嗎?  從防盜角度看墓道、墓門的設計  晚於黃初三年乃至曹丕死後的畫像石  曹操的武皇帝金璽和石室在哪?  「消失」的陪陵墓葬群

4.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

  形象三階段:大紫的帝王——大白的奸相——大紅的古神  曹操本色——大黑?:正史中歌頌曹操的史料大多應當存疑/不應只聽曹操說要看怎麼做/東漢後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祖孫兩代覆滅東漢/三落三起/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破壞核心的價值觀/假稱中興漢室實則移天換日/破壞國體傳統撕裂北方社會/政體黑/搞統一還是行分裂/曹操為什麼殺孔融?孔融主張和平統一/求賢招才還是羅織鷹犬/用人秘訣:可用則用,不可用則殺/私德評價/身後: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曹操的政治遺產/摘兩頂帽子戴兩頂帽子  獨一無二的性格曹操:宦官心態多面性格/率情任性矯情任算/暴戾強伉極度自私/宦官性格的柔韌性/性格變態的例子/酷虐變詐/賣力表現獲取忠臣之名/公關能手酷愛作秀/

5.大喪之禮 天子規格

  漢晉間帝王喪葬史中的曹操:改良者/被誤解的《終令》和《遺令》: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薄葬厚葬的相對性/  從生前看死後:真相——生活再儉樸不是革命家(穿著儉樸/貪色縱慾/飲食精緻/居住奢華)/晚年心境:享受幻想與仙游  葬禮:天子規格皇帝禮儀  從地上看地下:帝陵規格(題湊迴廊、黃腸石、金縷玉衣)/如果求變,其來源?

6.喪葬史真正的革命性轉折:不是曹操!是曹丕!!  並非成王敗寇:漢統消失之漫長、艱難和災害性後果史上罕見  曹丕代漢:過把癮就死和失去的歷史選擇  黃初三年:曠古絕今之決定(喪葬史上真正的「革命家」曹丕,不是因為相信無神論,真正的原因是其心態異常,產生了亡國拋屍的夢魘)7.一個等待證實的假想西晉時(公元302年)死去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奐合乎各種文獻與考古證據。8.號外:曹休墓驚現 向曹操墓說NO9.附錄曹操曹丕大事年表

 

目錄:

引子:冬天裡的一把火

第一章 尋找曹操高陵之路  一、千年之謎曹操墓  二、尋找高陵的當代旅程

第二章 科學在曹操面前拐彎——西高穴大墓爭論聚焦  一、全民「考古」總動員  二、2號大墓的規模、形制與結構指向魏晉  三、墓葬器物及其年代  四、被盜次數太多,無從論厚薄  五、魏武王·常所用·挌虎之挌解  六、石牌是「力證」還是「偽證」?  七、哀冊與遣冊  八、慰項石及石枕  九、人骨及其年齡  十、文獻中的西門豹祠、高陵,現實中的西高穴  十一、墓誌與魯潛刻石的諸多疑點

第三章 為什麼不說是曹操高陵  一、都城與陵區方位:歷史傳統沒有在都城西南方位的  二、東漢晚期高等級墓葬的主流是三室墓  三、西高穴兩墓鐵定沒有卞後,你還相信這是曹操高陵嗎?  四、從防盜角度看墓道、墓門的設計  五、晚於黃初三年乃至曹丕死後的畫像石  六、曹操的「武皇帝金璽」和石室在哪兒?  七、「消失」的陪陵墓葬群

第四章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  一、形象三階段:大紫的帝王一大白的奸相一大紅的古神  二、曹操本色——大黑?  三、曹操獨一無二的性格:宦官心態、多面性格

第五章大喪之禮天子規格  一、漢晉間帝王喪葬史中的曹操:只是個改良者  二、被誤解的《終令》、《遺令》: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三、從生前看死後:真相——生活再儉樸也不是革命家  四、真實的葬禮:天子規格皇帝禮儀  五、帝陵規格:題湊迴廊·黃腸石·金縷玉衣

第六章 喪葬史真正的革命性轉折:不是曹操!是曹丕!!  一、並非成王敗寇:漢統消失之難  二、曹丕代漢:過把癮就死和失去的歷史選擇  三、黃初三年:曠古絕今之決定

第七章 一個等待證實的猜想

號外號外:曹休墓驚現,向墓操墓說NO!

附錄:曹操、曹丕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百天大戰(代後記)

論證思路及結論

  依上文考證,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曹操是按天子級別、皇帝規格下葬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天子之制。正方論者受長期以來紅色曹操情結的影響,基本上忽略了曹操極其自私的、剝削階級的兇殘本性,忽略了古代禮儀制度的強制性,有意無意間將其等同於一個革命家來看待。曹操的喪葬之事是不能和革命家比的,必須和他前後同等級、同類型的人物如霍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四人相比才有意義。在墓葬體系中,帝王陵相對於其他社會階層的墓具有不可比性,它在制度、內容上有嚴格的規定性,歷史傳統的因襲性更強。  曹操性格中宦官的深層背景和來源千古獨此一人,曹操的行為開創了一個歷史模式。王朔先生說: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曹操乃軍閥而兼有多才多藝,人讀其文章,易忘其罪孽。曹操是野心家,曹操是陰謀家。曹操無法光明正大地提三尺劍以安天下,卻將「奉天子以討不臣」的統一良謀念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發家邪經;曹操摧折、破壞維持社會秩序的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制度,假稱中興漢室,實則移天換日,破壞國體傳統撕裂北方社會,為著一己一家之私,大搞特務統治,寧要曹家霸持秉權的國家分裂,不要大族共治的漢室統一;當四歲就讓梨的大名士孔融打出和平統一的旗幟時,曹操惱羞成怒,急吼吼地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全家一併殺掉,四個月後,曹操迎來了赤壁之戰——他軍事生涯的最大失敗;求賢三令,感到千古,而其目的實在於羅織鷹犬,試想,殺孔融、死荀彧、滅崔琰而號稱求賢,不亦南轅北轍乎?曹操用人尤其是後期,可用則用,不可用則殺,上了賊船斷無後路;曹操色膽蓋住宇宙,一夜風流埋下二十年後王位繼承之隱患;曹操為報父仇,投屍斷流、河水變色,使志在統一的苻堅自嘆不如,但歷史記住了嘲諷失敗者所說的投鞭斷流。曹操恢復社會秩序的功是一時的,但他對文化和社會風氣的傷害卻是長遠乃至永久的。曹操以其超世的過人才智、迷人的公關技巧改變了歷史的方向,給傳統政治增添了更多的陰謀、詭詐、血腥、屠殺,引領中國走向大分裂。曹操之格局、變態昭示了中國歷史中的一個小格局,開啟了魏晉至隋近四百年分裂的大變態。曹操就是他開啟時代的縮影。曹操的成功給民族性增添了許多陰霾,其作為實際上寫下了一個「為了成功,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哪怕踐踏人類道德底線」的大告示牌。  暮年的大獨裁者倍感孤獨,決定恢復已經走向沒落的陪陵制,臨終前的大獨裁者哭著喊著說不要把皇帝衣服忘了(持大服若存時勿遺),從生前看死後,由地上推地下,曹操的地宮可能連一個東漢晚期的大土財主都不如嗎?曹操儉樸的真相僅僅是體現在穿著上,其他方面則是物盡其用,不浪費,但並不摳門,「攻城拔邑,得美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四方獻御,與群下共之。」應該注意的是,曹操同志在建造上有獨特的嗜好,「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他生前修造的魏王都鄴城、居住豪奢的銅雀三台等等都成為當時中國的頂級建造,無有可出其右者,盡皆傳諸史冊,那他死後永遠的靈魂居所(家)能薄待乃至虧待自己嗎?一個掌控國家距天子之位僅差一步的、兩漢四百多年中空前絕後的諸侯王,能和東漢那些名義上是諸侯王實為國家高級食客的人一樣嗎?退一萬步說,即便按曹操同志名義上的的最低級別——東漢諸侯王規格下葬,也不可能像西高穴2號墓這樣。現有研究表明,東漢諸侯王陵墓形制,如果是前後兩室必然帶有題湊迴廊形式,或者是三室墓,專門研究漢墓喪葬的專著李如森先生《漢代喪葬制度》和黃曉芬女士《漢墓的考古學研究》都清楚表明了這一點。而且,當時各地的大豪強和兩千石官吏的墓葬基本上都是三室墓,雖然少有人指出這些人與曹操同志不具有可比性,但也應該讓普羅大眾知道東漢晚期流行三室墓這一事實,而不是有意無意間混淆晚期與末年的界限、二室與多室(三室)間概念的差異。東漢末年的戰亂區,厚葬必然急劇銳變為薄葬,尤以洛陽地區為最,甚至鮮有墓葬發現。但儒家文化主流必然導致厚葬,袁曹爭持之時,冀州尚且厚葬成風,是以才有曹操禁厚葬之由頭。天下一旦安定,喪葬習俗必然迅速復舊,這種事情不是一道政令可以輕易改變的。建安年間中原地區的墓葬鮮有考古成果公布,所以曹操的禁令有多大作用我們並不清楚。對於最高統治者來說,決定喪葬的是心態而非經濟形勢,曹操名義上作為臣子,明暸社會心理的忍受度,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僭越」,房子過高會違制,他以城牆為基,你說違制不違制?墳頭過高也違制,他因高為基(在高地乃至山上,待考),你說違制不違制?他一步步地僭越,遊走在社會心理最高忍受度上下,他這種千古狂梟的心態不值得好學者深思嗎?  就西高穴2號墓墓內的男女位置及其與1號墓的關係來看,實際已經排除了卞後的存在,這是從考古學本身邏輯得來的結論。前此學界爭論年長女性的年齡,且不說此骨現有情況無論如何都不支持卞後70歲的死亡年齡,再就另外一種現在為人忽視的跡象來說,禮制上帝後基本同制,這是公認的考古學和歷史學準則。從考古學角度講,四角攢尖頂既然是高規格的標誌,墓內如有卞後,則其規格必然當與曹操相同或相近,而卞氏下葬時身份是太皇太后,還高於曹操下葬時的身份。今發現之墓內兩女與男主人在墓頂形制上存有等級差異:一為四角攢尖頂一為券頂,這本身的等級差異就隱含了此中無卞後的邏輯;而年長之女性發現於後室的南耳室,而年輕女性出自北耳室,坐西向東的墓制,就考古學的語言表達出的意義和從當時禮制涉及的方位講,西最尊,其次北為尊位,再次是南,大家想一想鴻門宴的座次就會明白,今青年女子竟然居北邊的尊位,歲數大的女子反而居南邊的卑位,衡量當時歷史,豈能有比卞氏更尊貴的女性。那這個年長的女子怎麼可能是死亡時身份為太皇太后的卞氏呢?如果還有人把發現卞後的希望放在1號墓上的話,可以斷言,這種希望非常渺茫,因為兩墓形制一為甲字型、一為刀把形,且1號墓面積僅有2號墓的約三分之一,加之卞太皇太后死亡時,正是魏國最強盛的明帝時期,祖母長孫感情很好,沒有任何意外情況出現的可能,從考古學的邏輯看,是不可能在1號墓發現曹操他老婆的。而從權威文獻《三國志》看,有兩處明確記載卞氏與曹操葬在一處,這沒有懷疑的空間和別解的餘地。西高穴兩座大墓的墓里墓外找不到卞後,還會有人相信這是曹操墓嗎?更不要說也還找不到史料里清清楚楚地記載遷葬來的、稱過象的小神童曹沖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一批陪陵墓了。  曹操和曹丕雖說是父子,但心態大不相同。一個是睥睨人間,視天下若無物,除了不願廢殺皇帝和及身代漢外,無惡不敢作,無事不敢為。曹丕則是得志猖狂、鼠竊狗盜的心態,悍然登上皇位後,很快產生了亡國拋屍的夢魘。父子都說薄葬,但實質的內涵不同,內在的心理驅動力更是大異。曹操的薄葬對社會目的在節省社會成本,對己是巧思,「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達到的目的是既節省人力物力又令人產生高大巍峨之感覺;曹丕(包括魏晉兩代)薄葬的內在動力是合法性嚴重不足,擔心亡國拋屍,主要動機是秘藏,「因山為陵,不封不樹」達到的目的是既防盜又保密。同樣是睚眥必報,曹操往往是擇機而動,甚有等待十幾年,看你沒有用了才收拾,且基本上是對外,尤其是對待名門大族,對內尚存一片溫情;而曹丕則是掌權後立刻報,主要是對待親族,對曹操的救命恩人、大將曹洪,對老婆甄妃,曹植及其下屬,等等,而且手段都極其毒辣,是要「拿命來」的。這些巨大差異是以往的研究者所忽視的。所以真正的薄葬應是從曹丕開始,其薄葬的心理動力在於其自認法統地位嚴重不足,什麼叫法統,用普通百姓的話說就是正當不正當的問題,正根不正根的問題。  論者或許責難說,你這不是重拾我們已經拋棄的封建正統觀念之餘唾以自炫嗎?  答曰:不然。正統觀念早就根之於我們民族的文化和血脈之中,既無法拋棄,也無法漠視。長期以來,我們往往以歷史文化表面的榮光大吹特捧,但對具體內容卻大都(或全)否定(比如儒家、正統)……如此緣木,何以求魚?以曹氏父子而論,當時社會和曹氏家族都認為其法統地位不足,曹氏因而在政治上就不得不用嚴刑峻法和特務統治來彌補,曹操丞相府的高官何夔為了避免受曹操的侮辱,上班時竟然「常畜毒藥,誓死無辱」,這種曠古罕聞的事例就可見雙方的隔膜與正統與否則重要了。雖則曹操父子三人和建安文學的成就成為包裝這一黑暗政體兇殘的外衣,曹丕「禪代」前後,「妖言輒殺而賞告者」可謂創中國歷史最恐怖之最,特務「自黃初初數年之間,舉吏民奸罪以萬數」,就當時的地域和社會情況看,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數字,但歷史真相畢竟無法被永遠遮蓋。孫策兄弟法統地位不足也是其致命缺陷,當他們向漢的法統挑戰時,連他們的鄉里鄉親都不支持,更未遑南方廣大的編戶齊民。孫策「屠戮英豪」也無濟於事,最後形成了大族共治(實為分贓)的體制。落後地區、淺化民族對於儒家原則和傳統的堅持超過了其發源地,這是他們被漢化後的一種特殊現象。  西高穴大墓中「魏武王」三個字是正方確認墓主人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證據,筆者並不懷疑石牌的真實性,但正因為這個東西和「常所用」連在一起,曹操是西高穴2號大墓的主人的可能性才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筆者認為這三個字所指的人就是曹操,可以排除許多網友猜測的其它諸多既與魏又與武有關聯的人。但可以確認的只是該墓與曹操相關,在這一點上,趙超先生在公眾考古論壇上也是如是說的,曹操為該墓主人只是可能之一,離確認還有很遠的距離。「魏武王」三個字,聯繫當時的禮制、稱謂、語境諸方面考究都是十分奇怪的。考慮到與這三個字相關的其它因素是首次出現或極少出現,因而自當審慎對待,例如以這種方式標署的石材質銘牌是中國考古學第一次發現,它的性質是什麼?標署「魏武王」的時間,正方認為天經地義是在下葬之時,或者認為其極限值只能擴大到曹丕稱帝之前。反方則認為疑點重重。種種的爭論已見前文,此處不再多說。  問題在「魏武王」和「常所用」連在一起就大有問題,筆者喜歡亂翻群書,也是首次見到此類方式。據考古學界兩個大腕朋友說確實是首次發現。既然如此,在解釋上自然要慎之又慎。說這些物品與曹操相關應該沒有問題,但將此等同於墓主人就欠妥。首先,以謚號入墓葬,據專家先前在網上所言目前這是第一次發現,後有朋友告知說印象中網上又有人說北朝後期有一例,筆者認為後的也太遠了,沒啥證據力。《後漢書·禮儀志》明確神主「不書謚」,這是與祭祀禮儀相關的制度,這表明在墓葬中也應該如此遵照執行,用謚號的可能並不大。其次,將亡者生前所用東西、所喜歡的東西入葬,從原始社會到現在都很常見,誠可謂自古而然,由來已久,沒有任何奇怪的地方。問題在於,古人相信死後有靈魂存在,無論死的人還是辦喪事的子輩,對於其生前或父輩所常用的東西都是熟知的,是不言而喻的,用不著特意標署,這也是迄今尚未發現標署墓主人常用東西的原因,不管是以那種形式的材質都沒有,而現在以刻銘石牌的形式來特意標署更是非常奇怪。為什麼說呢?曹操之陵是他本人下令修建,在他死後永遠的封閉空間里、自己靈魂的居所中,是他本人怕死以後不知道自己生前有哪些東西常用?還是其子輩往其父親永遠的、單獨的空間里送東西卻怕他那英明睿智的老爹會一時糊塗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誰的而特意標署出來?這種情況就好比他在自己家裡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常用,拿筆寫上某某常所用格虎大刀,或其兒子為其寫上家父常用之石枕是一個道理。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家居和墳墓是兩個對立的世界。而對古人則不然,兩個地方都是家,是連續的,一個是生前的居所,一個是死後靈魂永久的居所也可叫做家,打個比方說,是由生前的家搬到死後的家,為了搬家,專門刻一種牌,這豈非咄咄怪事?做這種事,缺乏起碼的、人類心理的動力。俗語說六個指頭撓癢多那一道,就是說多此一舉、毫無必要辦的事。如果真有人那麼做了,不被人們視為精神有毛病那才叫奇怪呢?那就不是六指撓癢的問題了,而是第七指第八指撓癢。曹操一死,跟隨其20多年的嫡系部隊在洛陽鳴鼓而去,天下震動,朝野危懼,曹丕哪來時間在這些瑣碎事上耽誤功夫。  從畫像石的內容和主題看,上層的題榜(或叫題記)「首陽山」當與曹丕首陽陵所在的首陽山有關,這將其年代推至曹丕死後。其中另外的題榜「侍郎」官職透露出重要的歷史信息,從王國屬官的侍郎一官看,該職首次成為王國之官是在曹丕定王的禮儀和制度之時,其最早年代只能上推至黃初三年。而東漢王國官署並沒有這個官。這些在《通典》中關於王國官署部分是很清楚的,也是十分明確的,這也是斷代的一個依據。從確認「七女復仇」的主題看,更與曹操的身份、經歷和晚年心境大相徑庭。再從發布信息有「文王十子」(位置不詳)看,分明寫著一個「曹」字,「宋王車」出典不詳,但表明墓主人與宋地相關則應無異義,契合曹氏家族之地域。上文指出:曹魏皇室是歷史上罕見的另類家族,曹髦就是典型例子,以卵擊石以身殉職。七女復仇的主題和意義只有放在曹魏滅亡之後才能得到恰如其分地解釋,曹奐在臨終前表達曹氏家族就是男性死絕毬了,剩下女子也要復仇的意願。從畫面設計看,較東漢時的典型場面已經大為簡化。在筆者與正方領袖級人物私下討論時,正方指出,畫像石極可能與地下的墓主人無關,經其認真思考墓室中沒有置放畫像石的合適位置,上述考證結論將成為無的放矢。筆者指出:首先,畫像石是收繳來的「戰利品」,盜墓賊供認出自墓內,如果否認這一點,則整個正方的所有收繳物品及許多出土物又要面臨造假的普天懷疑和重新審視;其二,即便畫像石是附著於墓上建築的產物,也還得是具有與地下相匹配的主題與意義才行,考慮到曹丕黃初三年已經將高陵地面建築拆除殆盡,日後以「七女復仇」為主題置於重建高陵地面建築中的可能微乎其微,只要該畫像石出於西高穴此墓之上,也能證明地下之墓主人並非曹操。  正方無法解釋的現象還有很多塊標有「魏武王」石牌的刻意摔斷並分室置放,劉慶柱先生認為屬於政治性的報復,倪方六先生甚至「精準」指出是司馬懿為壞曹家風水。可以確認的是,如果這墓主人是曹操的話,舉行葬禮時和後來進入墓室盜竊金銀財寶的盜墓賊都不會發生這種考古學跡象。再比如,隨葬品中有一個出圃床,據趙超先生說是東漢到南北朝很流行的一種遊戲,假使說墓主人是曹操。那麼請問:曹操同志賭博嗎?史書記載他白天講武,晚上讀書,這種生活幾十年。誰要說最高領導偶爾消遣消遣、接近一下普通群眾又有何不可?那麼,要問了:曹操這種動不動就夷人三族的玩意,誰敢贏他?他要是老一個人贏,又有何趣味?這個遊戲應該是曹奐被軟禁幾十年中心態苦悶心境的真實寫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說西高穴大墓是曹操高陵,尚有諸多疑點等待解釋或難以解釋,由喪葬史的發展、禮制的演變以及曹操曹丕父子個人心態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曹操是該墓主人的可能實際上就被排除了。在這起軒然大波中,正方(挺曹派)沒有充分重視到一個最不應該被忽視的人——那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員的意見。在中國考古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是名正言順的國家隊,與之並駕齊驅的是北京大學隊,其次則是各地的地方省隊,再其次就是市縣級地方文博人員。朱岩石這位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84屆的高材生,現居國家隊漢唐考古室主任,長期擔任鄴城隊隊長,通俗說就是直接管理曹操考古範疇的國家級部門直接、現任主管,西高穴這個所謂曹操高陵竟然得不到他的認可,難道不應該讓正方陷入長考(圍棋術語)嗎?其他看熱鬧的、賣吆喝的再多,又有幾個人能在「門道」上超過他?但恰恰因為鄴城隊隊長的身份卻使得他難以正常、公開地發表反對意見,否則的話,很多人就會懷疑他的動機,懷疑他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會說他在鄴城幾十年沒把曹操弄出來,別人弄出來了,他就怎麼怎麼的。  如果說西高穴大墓不是曹操高陵的話,那麼是誰的墓呢?上文由墓葬年代範圍的論證看,該墓是應該可以處在由東漢晚期到西晉時期之間的。  我們可以先查一查這個長時間段內還有哪些帝王級的大人物死後被埋在鄴城!曹魏一代埋在鄴城而又稱陵的還有文皇后甄氏的朝陽陵。甄氏為東漢末期(東漢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十二月丁酉生)的著名美人,先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攻入鄴城後,為曹丕擄掠,後正式娶為妻子,生曹睿(魏明帝)。考曹丕生於公元187年冬,小甄氏五歲。如果甄氏不是國色天香、美若天仙的話,以曹丕的身份和地位應當不會那麼痴迷的。黃初元年十月,曹丕當皇帝之後,甄氏這時已是人老珠黃,加之是大家閨秀出身,行為自然規範,自然不像後世的「徐娘半老猶尚多情」般狐媚,而失去帝位的山陽公劉協又給曹丕進奉了二個女兒(比曹操的水平差了一個,輩份低了一輩,曹丕是他們舅舅,有亂倫之嫌),討其歡心,此時的郭后、李、陰貴人也都很受寵,甄氏更加失意,多有怨言。傳說郭貴妃以曹睿出生不足月,誣稱甄嫁曹丕前已懷孕,懷疑曹睿非曹家血脈。曹丕以此問甄,氣得甄氏大罵。惹得曹丕震怒,遣使賜死,葬於鄴。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寢廟。太和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景初元年夏,…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曹丕皇后甄氏的朝陽陵,傳說位於河南省安陽縣辛店鄉靈芝村東南。甄氏墓最初並不在這裡,史書上只是記載葬於鄴,後來遷葬到此。封土呈饅頭狀,目前地面以上封土仍高達2米有餘,底部周長20餘米。相傳此冢原來封土比現在要高大得多。由於陵上面的封土大部分已經被取掉,在陵的東南部直接暴露出墓室上部的墓磚。從暴露部分看,該墓室極有可能是穹隆頂的磚室墓。有如此封土似乎應當不是魏墓。究竟如何,很難定論。因現在看到的曹丕《終制》稱帝陵「因山為陵,不封不樹」,我們不清楚在平原地帶的大墓是否也是不封不樹。後代的人往往將不太知名的大墓套上歷史名人以自炫。如果朝陽陵需要重新尋找的話,朝陽陵在年代上就是最接近正方主張的東漢末期,但因為西高穴墓主人是60歲男性,所以甄氏墓可以排除。  另外還有曹魏末代皇帝元帝曹奐墓  曹奐(246-302),本名璜,字景明,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甘露三年,封安次縣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貴鄉公曹髦死,司馬昭立曹奐為皇帝,大赦改元,賜民爵及谷帛各有差。曹芳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曹爽集團,魏國最高政治權力從此歸司馬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平定太尉王凌謀立新帝事件,「悉錄魏諸王公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晉書·宣帝紀》)從此,鄴城成為軟禁曹氏諸王的地方。曹奐(公元260年~265年在位,有年號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即位後手中實際上毫無權力,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沒有任何勢力,完全是司馬氏的傀儡。曹奐在位期間,263年曹魏大將鄧艾和鍾會伐蜀漢,蜀漢滅亡。在曹魏政權行將結束時,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伐蜀成功的鐘會謀反,司馬昭挾皇帝曹奐西征鍾會。這時,司馬昭不放心的是軟禁在鄴城的曹氏諸王,於是命從事中郎山濤以行軍司馬鎮鄴。《晉書·山濤傳》記載:司馬昭「謂濤曰:『西偏吾自之,後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軍司馬,給親兵五百人,鎮鄴。」山濤的任務是防備曹姓宗室可能發生的變亂。司馬昭後被晉陞為晉王。《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記載:「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曹奐奉皇帝璽綬,禪位於晉嗣王司馬炎。時年二十歲。」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曹奐受封陳留王,「以山濤為大鴻臚,護送陳留王詣鄴」。曹奐被送至鄴城軟禁起來,出城時,太傅司馬孚握著他的手說:「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司馬炎將曹奐「改次金墉城,而終館於鄴。」。裴松之注引《魏世譜》說:「年五十八,太安元年崩,謚曰元皇帝。」太安元年是公元302年。由魏晉禪代到曹奐去世長達38年。這時中原已經大亂,曹奐直系後人史書無載,東晉倒是一直保留著曹姓陳留王爵位,但我們無法確知他們是否為曹奐的直系血緣還是曹家旁系入繼。  傳說中的「曹奐墓」一般認為位於臨漳縣城西南28公里、習文鄉趙彭城村西南約三百米處,該處位於銅雀台東南6公里處。《嘉靖彰德府志》、《光緒臨漳縣誌》均明文記載。儘管屬於廢帝,但因沾上帝陵之光——表土之下自古以來共有30多個盜洞布滿了那個大夯土堆。現存封土南北長64米,東西寬51米,高4.6米,面積3264平方米。封土的東北角被破壞一部分,該處放置了一給殘存約半的青石柱礎,直徑約1米。封土四面為耕地,附近有散亂的磚瓦碎塊,部分帶有黑油。這個所謂曹奐墓被列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經考古鑽探發掘,證實並不是曹奐墓。當時發現封土之下是夯土,下有砌石,面積比現存封土要大。發掘之前的勘探就已證實「曹奐墓」不過是訛傳,就如同鄴城遺址西北那些相傳為「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墳丘實際上只是300多年後東魏和北齊的皇陵一樣。跟據鑽探結果和當時國都的規模布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鄴城考古隊長朱岩石博士推測所謂曹奐墓應為明堂之類的大型禮制建築,根本不是墳墓。發掘後露出地面的痕迹表明這是一處建有高聳木結構寶塔的佛寺,規模之大非皇家寺院莫屬,其年代也比曹奐晚得多。屬於鄴城史上東魏北齊這段巔峰期,這是東魏北齊皇家寺院的第一次發現。  經過上文這段插曲,我們發現曹奐墓變成了未知。曹奐墓從鄴城地面當然不會像水蒸汽似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是在等待我們去尋找,而且只能在鄴城地面尋找。  晉禪代之後,將末帝曹奐封為陳留王,爾後將曹奐及曹魏宗室都安置在鄴城加以嚴格監控,終年五十八歲,死後以魏皇帝的規格和禮儀葬在鄴城,史書有明確記載,這是沒有疑問的。他的陵墓也應該是按照帝制規格,由於當時已經進入西晉,吸收一些晉制因素也是情理之中的。這點可由漢獻帝的情況及其禪陵得到佐證,兩人同為末代禪位之帝,在新王朝的地位是相同的,葬禮都是按本朝天子(一漢一魏)舉辦的。從兩人的地宮看,獻帝禪陵從《帝王世紀》記載看顯然是前堂後室之制,而沒有按「漢家之葬,方中百步,穿築為方城」的漢代舊制來建造,因建造禪陵時尚曹魏最強盛、各種制度已經定型之時,漢獻帝雖以漢天子禮儀下葬,但墓葬形制可能是漢室與曹魏政府協商的結果,換言之,可能是參酌漢魏之制。至於其它方面是否參酌漢魏無從考證;元帝曹奐陵,史書未見任何記載,若參酌魏晉是合乎情理的,魏晉之間政治文化上的連續性是較高的。曹奐以支子入繼大統當皇帝,在畫像石上,魂歸首陽山,與曹丕形成某種對應關係是自然而然的,另外一人有可能描繪的可能是其生父,曹奐對其生父雖有優禮,但並未加以皇號;魏制十分明確,不像後代那樣會形成長時間的政治問題。再從最初鑒定的男性人骨年齡六十左右看,雖說曹操死亡年齡也在允許的誤差範圍內,但與曹奐更接近。因應別人的意見不斷調整自己的科學判斷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既無助於釋疑解惑,又傷害了本學科的聲譽。  綜合墓室和墓道形制因素,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兩室墓其平面形制,前室多為橫長方形、長方形,也有方形的,後室多為長方形,其次為方形。韓國河先生指出:魏晉多行「不封不樹」的薄葬政策,然墓葬形制仍承襲了漢制,洛陽地區清理的魏晉墓群,大型墓仍然保持雙室的布局,但明顯已有單室化的趨勢,這是新變化。曹魏雙室墓多為方形前室,長方形後室,這由曹魏偃師杏園M6、洛陽16工區曹魏墓和著名的曹魏洛陽正始八年墓可以清晰地看出來,這可能沿襲東漢晚期而來。從漢魏考古發現看,兩室墓前堂後室均為方形是罕見的,從文獻看,漢獻帝禪陵前堂後室都是方形;西高穴2號墓,前堂後室也基本上都是方形,如果墓主人是曹奐的話,那麼兩人相同的「禪帝」身份,葬室格局相近,是否隱含了什麼特殊含義?我們不得而知。從西晉主流單室墓看,以方形居多,西晉帝陵由司馬懿當年臣子身份而來的單墓室特徵,被重視孝道、傳禮之家的晉武帝所沿襲。而從墓道角度看,長而寬加上階梯式內收墓道是典型的西晉高等級墓的特徵。朱岩石先生指出西高穴大墓的墓道和西晉帝陵的構造很相似就是這種深刻認識的反映。韓國河先生還指出:西晉徐美人墓道形成五層台階,這種多層台階式的墓道不僅包含有一定的等級成分,也預示著多層多重建築院落的寓意。西高穴大墓從墓葬形制看,兼具魏晉兩個朝代的特點是十分明顯的。  怎麼解釋諸多東漢末期特徵的物品的跡象?漢末魏晉時期,鄴城地位只在曹操攻佔後至其末年時最為重要,先是丞相府所在地,後成為魏王國國都,實際上有國都之尊,成為當時政治、文化、軍事及貢品接受中心,曹操時期搜刮斂來的民脂民膏(好東西)都集中存放在鄴城,曹操本性不浪費,故而存了很多東西;其次則是許都。曹丕曹睿時,這種局面就改變了,鄴城地位下降,所轄範圍被曹丕一分為三稱為三魏,好東西大多輸往洛陽,變為洛陽居首,許都因負有對南方的重任則在其次。鄴城之藏品精品為曹操時所藏,而曹操時期的東西至西晉中晚期尚有大量存貨沒有用完,是以陸雲尚得而見,這從陸雲給陸機的信中可以知道。「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雲燒此消復可用,然煙中人不知,兄頗見之不?今送二螺。省曹公遺事,天下多意長才乃當爾作弊屋向百年,於今正平夷;塘乃不可得壞,便以斧斫之耳。爾定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陸士龍集》、又略見《太平御覽》六百一。)曹魏後期,司馬氏秉政,鄴城成為「監禁」管理曹魏王室子弟的集中地,即便是進入西晉時期下葬,將存儲的東漢晚末期風格物品放入墓葬也沒有問題,並不奇怪。  哪裡來這麼多曹操物品呢?古代像曹操這種創業的大人物以及皇帝過世之後,並不是將所有喜歡和用過的東西都帶入墓葬,而是專門存放起來,供子孫後代瞻仰憑弔。曹操的東西,史書記載存世不少,這是很明確的,他陵上寢殿就是存放這些東西的地方,曹丕拆寢殿的時候下詔說「車馬入廄,衣服還府」,就是將其從陵上搬回鄴城,勢必專門存放,終曹魏一代不會有變化。曹操的東西,在曹魏時沒有特殊原因是絕對不會加以毀壞的,這些東西可謂神跡、聖跡,如果毀壞有可能要被殺頭。但進入西晉之後,其性質就變了。當時曾在鄴城任西晉成都王司馬穎屬官的陸雲見到曹操存放的遺物,陸雲在《與兄平原家書》中給他哥哥陸機說:「近日夏案行曹公器物,取其剔齒纖一個,今送以見兄。」(《陸士龍集》、《太平御覽》卷714作「今以一枚寄兄」。)「一日案行,並視曹公器物,床薦席具,有寒夏被七枚;介幘如吳幘,平天冠、遠遊冠具在;嚴器方七八寸,高四寸餘,中無鬲,如吳小人嚴具狀,刷膩處尚可識;梳枇、剔齒、纖綖皆在;拭目黃絮二在,有垢黑,目淚所沾污;手衣、卧籠、挽蒲、棋局、書箱亦在,奏案大小五枚;書又作欹枕,以卧視書;扇如吳扇、要扇亦在;書箱五枚,想兄識彥高書箱,甚似之;筆亦如吳筆,硯亦爾;書刀五枚,琉璃筆一枝,所希聞,景初三年七月七日,劉婕妤折之。見此期復使人悵然有感處。器物皆素,今送鄴宮大尺聞數。前已白其糹惠悵及望墓田處是清河時。台上諸奇變無方,常欲問曹公:『使賊得上台,而公但以變譎因旋避之,若焚台當云何?』此公似亦不能止。文昌殿北有閣道,去殿丈,內中在東,殿東便屬陳留王,內不可得見也。」(《陸士龍集》,又略見《北堂書鈔》一百三十五,《太平御覽》三十一,六百八十七,七百七,七百十,又七百十一,七百十四,七百十七,八百十九。)陸雲給陸機寫信時間上距曹操去世只有70多年,可信度很大。  曹操的遺物到西晉時成為滿足人們好奇心的物品,竟然可以被有勢力的人物拿來送人。這種情況,曹氏後裔當然不滿,必然會向西晉政府提出抗議和交涉。就事論事,政府當然會覺得理虧,雙方協商,對其加以適當標署才有合理性,以免其繼續散失或漸漸與其它物品弄混。這時,西晉看待曹操,銘牌標署有兩種選擇:一是魏武王、一是魏武帝,漢丞相的身份只有在這時才真正是時過境遷,對於雙方都不會再加以考慮的了,以王相稱合乎曹操本來身份,又可壓抑曹魏氣場的用途,故被選用。具體經辦人當然是下層官吏,文詞粗俗在所難免。  曹奐的喪事必然是由西晉主持、監管辦理的,曹氏家族作為當事人也會經辦細務和提出意見的。當曹奐死時,做為一個朝代的背影消失時,西晉政府不會產生設置一個「曹操遺物博物館」來安置其東西的想法,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沒有這種傳統。那麼讓其隨曹奐下葬處理掉是一個合理的行為。而從曹氏家族一方看,與其任由當時的人忽視他們被視為聖物的先祖遺物,將其帶入永久清凈之地守護也是一種合乎情理的願望。但古人迷信,從曹氏家族一方看,自己的天下被寵信的臣子篡奪,墓里來些表達不滿乃至復仇意願的物品或形象東西,也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在其中用了東漢末期流行的「七女復仇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像晉室子孫東晉明帝司馬紹聽聞大臣介紹司馬懿三代創晉之路,竟然羞愧掩面。可以想見,曾經存在種種不為後人所知的、在中國傳統道德被視為十分缺德的行為。那麼西晉為了防止曹操及其子孫在陰間作祟,在葬地的選擇上,對曹操的東西施以一些法術來阻止未來可能來自陰間的報復就是合理推測。這可解釋劉慶柱先生指出的墓內異常狀況。  有曹操的物品,有曹丕的葬地,還有隻能出現在曹丕之後的魏晉兩代王國職官,加之西高穴大墓兼具魏晉兩代墓葬特點、內中多處的簡單粗糙等不同尋常的考古學遺迹和現象,以及流行的玩具出圃床等跡象,這一切都只有和曹奐聯繫起來才能得到完滿解釋。  現在可以斷言的是,即便西高穴2號墓旁邊那個尚未發掘的、規格小得多的1號墓挖掘出一塊什麼「卞後之璽」的話,也不能增加2號墓墓主人是曹操說法的證據,因為曹奐的皇后老婆也姓卞,是武宣卞後弟弟卞秉的孫女、姪子卞綝的女兒,263年立為皇后,死年不詳。依一般老婆比丈夫活得大的慣例,這個卞皇后若真實死的晚,那就在西晉大亂以後了,這樣可以解釋兩墓規格差距較大的現象。除非發現一塊像《左美人墓誌》證明晉武帝峻陽陵那樣的「魏武宣卞皇后」之類的墓誌出來。  最後說一句並非多餘的話,考古學者判斷墓主人本是以有限測無限、循明晰探幽微的「福爾摩斯」,正方是在支配了所有發掘材料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本人現有的研究僅是根據目前已經公布的信息和全面查考文獻後做出的判斷。但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並不排除根據新的信息重新進行調整、推測、判斷乃至推翻拙說。  希望中國考古學的「國家隊」和「河南隊」在即將進行的1號墓發據時充分合作,準備好各種科學手段,及時準確地給出科學結論,不要再讓可以用精準測年等科技手段的專家事後說什麼「這次發掘,保存情況不理想」等等情況再度發生。希望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儘快公布完整的「西高穴大墓考古發掘報告」,以便學術界相關學科都可以儘快來介入研究,以給西高穴大墓一個科學結論。  科學研究的結論是要經得起無數的責難和反覆論辯的,也是會對得起子孫後代的,同時自然也要面對千秋萬代的反覆驗證。

號外:曹休墓驚現 向曹操墓說NO!

  發稿之後,喜訊傳來,河南考古人為我們宣告:曹操族子、死於228年的大將曹休之墓在經過一年的緊張工作之後正式確認,該墓發現曹休銅印章,墓主人確認無疑。這個結果意義極其重大,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著絕對價值、沒有任何模糊空間的參照物,可以和西高穴大墓進行比較,從而可以徹底否定掉西高穴2號墓是曹操高陵的說法。  筆走龍蛇之際,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將二者進行對比,大有已經由曹休墓懷疑到西高穴是曹操墓的兩大學界「定論」。例如,2010年05月24日中國經濟網綜合,洛陽網李燕鋒、尹亮《曹操位更高何以"降階"葬?曹操、曹休墓對比》文指出:「隨著曹休墓的發掘出土,已經被確認的安陽西高穴曹操墓再次『熱』了起來,一些熱心網友更是將二者進行對比,探究差異,思索原因。讓網友們疑惑不解的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東漢、曹魏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與身為其族子的曹休在身份、地位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象徵墓主人身份的墓葬內收台階卻意外地一致,兩個墓葬在形制和規格上差別也不甚明顯……曹操位更高,何以『降階』而葬?曹休墓真的是為曹操墓的存在提供了佐證嗎?安陽曹操墓是否還有『軟肋』?網友們紛紛質疑。」  針對大眾提出的疑問,安陽西高穴2號墓的發掘人潘偉斌先生和洛陽曹休墓的主要發掘人之一、市文物二隊研究室主任嚴輝先生對兩個墓葬的形制進行了全方位對比:  曹休墓朝向為坐西向東,偏南10度或20度;形製為磚室結構墓,由前室、後室、南雙側室、北側室、耳室等組成;無封土;墓道為斜坡式,長35米;東西長50.6米;木門;土壙內收台階7級。  西高穴2號墓朝向也為坐西向東,偏南10度或20度;形制也為磚室結構墓,由前室、後室和兩個雙側室組成;無封土:墓道為斜坡式,長39.5米;東西長57米;石門;土壙內收台階7級。  根據對比不難發現,兩墓墓道相差不到5米,墓室東西長相差不足7米。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長、研究員劉慶柱先生認為,雖然兩個墓葬在許多地方都存在相似點,但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曹操墓是青石鋪地,墓室底磚為90多厘米的大磚,而曹休墓只是磚石鋪地,底磚也只有40多厘米;另外,曹操墓是石門,曹休墓是木門等,這些都顯示了兩個墓主人身份存在的差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曹休墓是曹魏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墓葬,起到了結點的作用,兩個墓葬的對比,對了解東漢和曹魏時期的墓葬制度有非常大的作用。陝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焦南峰先生表示,從兩墓出土的物品來說,曹操墓出土的物品明顯比曹休墓要貴重許多。國家博物館信立祥研究員表示,曹休墓跟西高穴的墓葬一樣,都是曹魏的,都是宗室墓葬,其他的非宗室的墓葬是不是也一樣?曹休墓不是孤立的,他和曹魏的陵墓究竟是什麼關係?考古學界應該以這些墓為線索,繼續尋找曹魏的墓葬群。  對大眾提出兩個墓葬的內收台階均為7級、台階和墓主人的身份到底有多大聯繫的問題,兩位發掘人也分別談了看法:  嚴輝先生說,雖然文獻並沒有明確記載,但從目前掌握的考古資料來看,土壙內收台階應該和墓主人身份有關,曹休是一個侯的級別,曹休墓應該和他的身份相符合。不僅如此,考古人員在曹休墓周圍還發掘兩座與其形制相似的大型墓葬,其內收台階為5級,規格大小也與曹休墓有一定差異,這也顯示了內收台階的等級與墓主人身份有一定的關係。  那麼,是不是由此推斷西高穴墓的7級台階和曹操的身份不符呢?潘偉斌先生認為:儘管兩墓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但兩者間也有很多明顯的不同,曹休墓規格明顯低於曹操墓,曹操墓從底到頂有6.5米,曹休墓就沒那麼高;曹操墓有15米深,曹休墓也沒那麼深。此外,曹操墓4個側室分別位於前、後室兩旁,而曹休墓4個側室則集中於前室,左右各兩個;曹休墓是磚鋪地,每塊磚長約40厘米,曹操墓是大青石鋪地,長度在90厘米130厘米,大而規整……綜合比較,曹操墓和曹休墓存在很大差別,僅憑墓葬內收台階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理由並不充足。先生甚至認為,既然已經確認的曹操墓和曹休墓均為7級台階,那麼這可能從另一方面證明在東漢、曹魏時期,墓葬內收台階和墓主人的身份並無聯繫。  曾參與曹休墓專家座談會的幾位專家發表意見:信立祥先生和焦南峰先生認為曹操墓確認符合史料記載。關於內收式台階,專家多認為與身份相關:信立祥認為,由於在曹休墓周圍又發現有與其形制相似、台階為5級的墓葬,因此推斷內收台階與墓主人身份有關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曹休為侯而墓葬為7級、且台階數量為奇數來推斷的話,皇帝的墓葬台階有可能為9級。在中國的禮制中,9、7、5、3、1這樣的制度是有記載的,如周天子九鼎,公卿七鼎、之下五鼎的說法。據此推測,皇帝應為9級。北京大學教授趙化成先生對此表示認可,認為從曹休墓看出曹魏陵墓的一些特徵,尤其墓的台階是有等級的,曹休墓是7級,另外的墓是5級,大體上是與身份符合的。對於台階的問題,過去考古界還不太了解,他曾在甘肅參與挖掘一個戰國晚期墓葬,該墓就是9級台階,因此推斷7級、5級、3級……不同的級別墓葬大小跟級別是非常有關係的,這跟墓主人身份當然也有關係。

  筆者自告奮勇,代表否曹派闡述,為求直觀醒目,今以圖表表示,內列有上列專家意見,目的在全面比對:

 

安陽西高穴2號墓

洛陽北邙山曹休墓

結 論

位置

曹魏王都古鄴城西南,西依太行,北臨漳河,安陽西北西高穴村一個高台地上。

位於洛陽北邙山很高處一塊十分平坦、少有的好地方,一般人不能用的。在東漢大漢冢帝陵陵園的東側,朱倉東漢帝陵陵園的西側,連霍高速公路南側。

曹休墓的位置、風水屬上佳,更見選墓者的用心。而西高穴則難以下結論。

地面遺迹

未見封土,但有建築遺迹的跡象,墓道兩側從上到下有九對對稱的坑,1號墓北側似有大型建築痕迹,用途不明。

未見封土和地面建築

西高穴此點似吻合高陵先建後拆的記載,但未見正方提出。曹休墓符合曹丕《終制》「不封不樹」的精神

墓向

坐西朝東,偏南10度或20度

坐西朝東,偏南10度或20度

原因:家族特徵。亳縣曹操宗族墓、曹丕首陽陵、疑為妃嬪墓的正始八年墓、曹植墓(現知為東西向)

結構

甲字型兩室磚石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近正方形)和南北耳室、後室(正方形)和南北耳室組成。據地表15~16米,前後室從底到頂有6.5米,耳室從底到頂約4.5米,有三個室是四角攢尖頂,三個室是普通券頂

甲字型兩室磚石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北側室、南雙側室、後室等部分組成,4個側室集中於前室,左右各兩個。據地表10.5米,從底到頂有4.5,墓下有槽溝,墓頂為明券。內壁塗有白灰,邊沿用紅色彩帶裝飾。

形制非常相似,但具體結構略有不同,只是從墓頂看體現出差異

面積

東西全長60米多,總面積740平米。墓室近墓道的東端寬22米,遠的西端寬19.5米,東西間最長約18米。墓內空間單建築面積就占近一半。

墓葬東西長50.6米,南北21.1米,其它各種數據如總面積等未見公布,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疏漏?土壙東西長以50.6減去墓道35米則等於15.6米,墓室東西長相差僅有3米多,頂多是5米

粗粗算曹休墓墓室面積基本等於西高穴2號墓。這是否定西高穴為曹操高陵的一個重要理由。

墓道

長而寬斜坡式,長39.5米,寬9.8;是否被挖開合葬尚不明朗。

長而寬斜坡式,長35米,寬9米;跡象表明墓道多次被挖開以實施合葬。

長相差不到5米,寬相差不到1米

墓門

石門

木門

體現出等級差異,曹休墓低

墓磚

大概有四種形制不同的墓磚。墓磚大都長約48厘米,重約48公斤,墓磚比鄴城墓磚厚了不少,鄴城遺址中墓磚大都在25厘米。青石磚鋪地,長0.95米、寬0.90米、厚0.2米。保存比較完好,被發掘時仍有白灰覆牆,因此對墓磚無法進行鑒定。

條形磚和楔形磚兩種。條磚寬24cm,長48 cm,厚10 cm,重約50公斤;楔形磚尺寸差別較大,長約48 cm,窄頭寬14 cm28 cm,寬頭寬度22 cm36 cm,厚11 cm,多用於券頂。墓磚發現有一些數字和戳記,楔形磚有朱書「左」、「右」、「第一」「第二」「第三」等文,位置排列有序,可釋讀出王、梁等姓氏,還有似工匠名字的文字,當為預製。鋪地磚每塊長約40厘米,比當時普通磚長、寬2倍還多。

體現出等級差異,曹休墓低

內收台階

土壙內收台階:7級。

土壙內收台階:7級。

這是大眾最困惑的地方,在極可能體現等級差異的地方曹休竟與所謂曹操墓相等,讓人不可思議

人骨

一男(約60歲左右)在後室,兩女(一為20多,另為40左右或50左右)分處後耳室。

一男約50~60歲,一女約40歲,不排除還有一個甚至更多個體存在的可能性。散落在前室及側室

 

隨葬品

殘存文物多達400餘件,類別按材質可分為金、銀、銅、鐵、陶、釉陶、玉、石、骨、漆、雲母、煤精石等多種。

總數目不詳,有陶、銅、鐵、金銀器等,前室出土1件鎏金銅帶鉤異常精美。1枚2厘米見方的銅印,瓦鈕,篆書白文「曹休」二字。

焦南峰認為西高穴物品更顯貴重。

盜洞

兩個以上的盜洞。未見特別防盜設施。

墓室及甬道上方共發現六個盜洞,時期從唐宋到近代。未見特別防盜。

 

特別處

有收繳來的畫像石,盜墓賊供稱出自墓內,但近期與筆者談論的多位考古學者已傾向否認此點,認為應是在墓外的。

墓室和墓道間發現壘砌一道磚牆,是早期墓葬中的照壁。額骨內側發現不規則凹坑,屬非正常現象,應是某種炎症對骨骼表面骨板的侵蝕,可能是某種腫瘤變異導致,至少在一段內遭受過劇烈的頭疼。

曹休的頭疼應該不是家族的遺傳基因所致。

從形制上看與西高穴大墓非常相似,屬同一喪葬體系和制度下的產物,二者結構基本相同,只是布局略有差異,規模接近,遺憾的是簡單的新聞報道沒有說曹休墓總面積,但粗粗算來,曹休墓總面積基本等於甚或超過西高穴,這墓高4.5米,在墓道長寬方面略小於西高穴2號墓,在墓頂上似存在等級差異……可以確認的是,曹休墓與西高穴2號墓存在著等級差異。縣侯曹休墓的墓道可以和曹魏晉王司馬昭的比一比,考古勘定的司馬昭墓道長46米,寬11米,其級別差異才體現出來。但曹休並沒有和掌控帝國的曹操差出足夠的級別出來,這實際上宣告了西高穴大墓曹操說已經不再成立。現將曹操情況與曹休列表對比:

 

曹 操

曹 休

臨終前地位

帝國的實際統治者,除了天子名號外,擁有天子的禮儀規格

官大司馬、揚州牧,敗軍之將。爵位長平縣侯,上面還有王公兩等封爵加上皇帝,就差三個級別。

喪葬背景

在冀州禁厚葬,推行情況不明;多次自稱薄葬,執行情況不明,但臨死前兩年決定恢復漢帝(王)的陪陵制,臨死前哭著要皇帝的服裝。

黃初三年底,曹魏開始厲行真正的薄葬,曹丕曹休情同兄弟,理當執行。

  黃初二年,曹丕諸弟與其子多封為公爵,三年始封諸王。《通典》卷三十一:「魏黃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庶子為鄉侯……其後定製,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縣侯,次鄉侯,次亭侯,次關內侯。又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皆金印紫綬。關外侯爵十六級,銅印龜紐,墨綬。五大夫十五級,銅印環紐,亦墨綬。」王制分級,一般起碼分始封王和嗣王,曹魏既然有公爵一等,則起碼分縣公和鄉公兩級。曹休即便歷經曹操祖孫三代都受重用,搜刮民脂民膏的機會較那些不受重用的王公為多,可以有更充足的財力用於營造墓穴,但在曹丕真正厲行薄葬之後僅六年之際,在墓葬規格上不太可能與曹操基本相等。曹休墓出土器物再結合曹植墓、正始八年墓、西高穴2號墓的情況還表明,曹家薄葬術語中強調的金銀珠玉、廢銅爛鐵一不得送的確切含義是:並不是所有此類材質的隨葬品都不要,至於具體那些要那些不要還需深入研究,一般估計,禮制上規定的是必要的。  曹休墓的出現為我們審視曹丕薄葬在墓葬結構方面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曹休墓令人想起了另一座著名的曹魏正始八年紀年墓,這還需和前此的東漢一朝以及隨後的西晉做比較: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撰寫《洛陽曹魏正始八年墓發掘報告》文已將三個時期墓葬進行比較:  東漢和西晉兩個時期資料比較豐富,因而二者的時代特徵十分明顯;相反,由於曹魏時期墓葬資料缺少,所以往往容易將這個時期的墓葬與漢代墓葬或與西晉墓葬相混淆。……將三個時期墓葬進行對比。從墓葬形制方面,可以看出,東漢時期與西晉時期的墓葬形制有著極為明顯的差別。東漢晚期的墓葬,此形墓特點無論大型、中型或有無後室耳室,絕大部分在墓門之內的前室都作寬大的橫堂……墓室頂部除少量前室為四面結頂的穹窿頂之外,絕大部分均為弧形頂;頂與壁交界明顯;墓道一般十米以下,最多不超過15。而西晉時期墓……無論單室還是雙室,其前室大多顯正方形,其後室除少數與東漢相同為長方形,大多數亦呈方形,但長方形後室與前室之間不同於東漢墓那樣直接相連,而是增加一個過道;墓室頂部結構有弧形頂和四面結頂兩種,但後者已成為主要的形式;墓壁與頂連接處呈一定弧度;四隅具有曲折磚柱,有的柱頭上還有仿效木結構的斗拱或砌成不同之磚角;墓道比東漢墓的長大,一般均在20以上,並且上寬下窄,兩壁作台階,分級向內收縮。  這不正是描寫西高穴2號墓的特徵嗎?請繼續看洛陽隊文:  現看曹魏正始八年墓,其前室為四面結頂的方形,後室為弧頂長方形,前後室之間有一個過道,還帶有逐級內縮的長大台階形墓道。與東漢、西晉墓相比,它除四隅無曲折角柱斗拱與東漢墓相同外,其餘布局結構與西晉墓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  曹休墓與正始八年墓相比的話,規格高一級,前室多一對側室,其它形制幾乎一樣。  而黃曉芬《漢墓的考古學研究》指出:概觀東漢墓的發掘資料,經過詳細考察室墓的形制特點之後,可以發現其差異多表現在地下墓室內各空間的配置形式不同,更突出表現在墓室的主、側室空間的個數之上。  單室墓因只設單體一室,測其墓室全長在3—8米;測迴廊型室墓的主室(前堂後室)全長為5—15米;而中軸線配置型室的各式構造中測主室(一般為前、後二室,也有前、中、後三室者)全長一般都限於5—11米範圍之內。若將上述各型式的室墓構造中只抽出主室一室的規格進行比較的話,那麼可以發現室墓各型式之間並無明顯差異。這是由於迴廊型室和中軸線配置型室的主室都是根據前堂後室組成的二室結構形成的,故其全長相當於單玄室型室空間的2倍。若在前堂後室的前方或後側再追加新的主室空間時,便構成了中軸線配置型三室式構造。如果在三室式室的基礎上再增加主室個數的場合,室墓全長也會隨之遞增。例如,河北省望都縣所葯村M2的主室就是按一直線前後配置的五室構造,其全長達30米,屬於現有考古資料中規模最大者。因此,可以認為東漢墓玄室的空間構造上去顯得變化多端,但室墓的主室一室之大小規格幾乎沒有什麼差異。換句話說,就是東漢室墓的規格大小之差不過是表明了構成其各空間個數的不同而已。東漢墓全長超過15米的大型室墓都屬於中軸線配置型三室式室構造,這種三室式室墓出現於東漢中期以後,通常是選擇前堂後室的前後位置再增設一室之後完成的。這種形制比較集中於河南與長安周邊地域,但在遠離都城地帶的華北地域、邊境地域等也多有發現,分布範圍比較廣。  由黃曉芬的研究來看,魏制縣侯曹休墓的墓室全長正好落在東漢一般大型墓15米的標準上,可見曹丕的薄葬並沒有墓室的長度上大動干戈。論者或以曹植墓數據責難,答曰:曹植情況特殊,他在曹魏皇室中最被薄待,雖貴據王爵但卻屢遭摧折,加之有遺令薄葬之囑,就這樣他的墓室還長11米多。在結構上大概規定了兩室為限,這從魏晉基本上不見三室墓可以得知。  魏晉墓的一些所謂晉制內容尤其是長寬斜坡式、逐級內收式墓道似可以改稱為魏制,這應是從曹丕三年拆高陵地面建築和曹丕下《終制》詔書起算。由曹丕《終制》看,他既然在自己的身後事上如此用心規劃,那很可能就是對整個喪葬一併做了全面系統的總結,並做了一個制度性的規定,這從司馬懿三父子的追隨也可以看出。  由曹休墓的情況看西高穴2號墓,西高穴墓室比曹休墓僅長3米多,而且其選址、墓門及墓內的一些處理都不是很精心,顯見著建造者存在著某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局限。西高穴的墓道放在東漢,尚無先例,而曹操那行的是漢制。如果長寬斜坡式、階梯式內收墓道由曹操而起,連許多挺曹派專家都認可數級帶有等級性因素的逐級內收台階,那西高穴的七級與曹休墓的七級就是正方既無法迴避也完全無法解釋的矛盾,至於有正方專家竟然以曹操生前為魏公解釋公侯差異不致太大試圖為錯誤結論解套更是讓人愕然!曹操臨終最低限度也是諸侯王,這是《三國》愛好者都知道的普通常識,國家級的專家怎麼能以中間經歷過的爵位去論述?去辦喪事呢?  這充分體現了此次事件中科學精神在曹操面前拐彎的事實!  西高穴諸多異常只有在墓主人是廢帝的曹奐那裡得到完滿解釋。

 

百天大戰(代後記)

 

  是書之作,原出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張逍同學之議,初衷本為彙集眾家爭論之全貌,爾後在吾指導之下,由其執筆將拙意敷衍成一家之說而獻諸學界,以增進對西高穴大墓之科學認識,達到既可增進張逍學習知識、又可拓展其人生視野,更可作寒假勤工儉學之替代。最初設想之讀者對象僅是社會大眾俗謂之之普通讀物者也。吾與東方出版社合同簽過之後,張逍即時投入戰鬥。  張逍同學先從網路中搜集諸多資料進行整理、編輯,繼則輸入吾指定史料、觀點以彙整、撰寫,吾則開始重溫舊史,並隨意翻閱眾多相關學科之典籍。不期網路資料整理龐雜繁複,極為耗時,而張逍之長長寒假倏忽已逝,復又返回大學校園學習。與東方合約期限將至,「半生不熟」之書稿尚不足半,奈何奈何?與此同時,吾漸漸感覺固有之猜想非僅成一家之言。吾向來推重古人一諾千金,雖不能皆至,心常嚮往之,遂不得不擱置手中雜務,全身心投入此一課題之研究、撰寫。  走筆至此,感慨良多。三國之緣,吾與常人或異,吾系先閱《三國志》爾後讀《演義》。回想平生,自少迄今,好讀書,不求甚解,然資質駑鈍,所獲甚渺,故不能與當世賢達者比。思余少長於不城不鄉之地,社會學謂之邊際社會也,既缺朋少友,又諸多閑暇,唯有讀書消磨時間,家中多有前無封面、後無封底之多半本黃色書籍(大學時方知皆系《平原槍聲》、《林海雪原》之類純紅色讀物),讀罄之時,適逢神州大地遍地烽煙,批林批孔邪火亂竄,遇家父棋友、工作於縣圖書館之吳伯父,遂稟告侄兒欲讀《三國》事,伯父遂以五本《三國志》付吾。雖翻閱數遍,亦不得其解,只生出《三國》較之《暴風驟雨》《鐵道游擊隊》諸書好生難讀之感。自彼迄今,余讀《演義》超十遍,讀《三國志》亦達四遍。  十數年來,余僻處京郊,遺世獨立,求生之外,無發表論文數量之壓迫,得以隨性讀書,史學書籍之外,亦浸染於考古、建築、美術、心理、神話諸學科,舉凡與古代之學相關科目如古天文學、古人類學、政治學、軍事學及現代學術史等亦廣購其書,時有翻閱、涉獵。讀書若此,何其快哉!  不料,曹操平地驚雷,漫天風雲乍起,波瀾所及,寰球同此涼熱。適逢元旦友朋聚會,遂放言墓主人為曹奐,友朋灑笑,多不之信。元月底,幸得同學唐萍鄉君之助、潘封丘先生慨允,得兩赴墓內,更增自信。  吾上手之後,由此墓而上下左右擴展,更得深研曹操其人,竟至思緒萬千,奇思異想噴涌而出,文內只就可自圓其說者言之。期間,家中多故頗費辛勞,羸弱之體亦時時不堪負荷,百天之末至日以頭部按摩維持大腦充足腦力;三月初,始求助於北京聯合大學張蘇雁講師,君遂拋棄閑暇,全力相助,刪改編謄,無役不予。若無有君之助,則此書難以現時完工。  此書初始設想原為大眾讀物,後為求說理論戰之便,於學術語言亦多用之,學術格式與規範一併簡單化處理,希求兩界賢達諒解。若仇視者以非驢非馬視之,亦屬無奈。前睹多種暢銷書被指此觀點系抄諸某大師彼三五百字被抄襲,竟至網路紛紜,「離得三五日,今昔是何年?」風氣劣質,一至於此,故而斯書署作編著。  常睹前輩賢達著書,序跋之中往往鳴謝諸多師友。筆者頗欲效之,加之內中觀點亦頗有與師友磋談、往還、請益而來,不謝則不義;然思忖再三,決然放棄。之所以故,仆之師友皆學界巨擘英偉,口言謝之既不足增其英譽,而或加其困擾;在仆則或有「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之嫌,兩皆不便。與我有恩、有教之師友,仆內心之感激未嘗須臾或望,只得待來日厚報焉。此處所不得不謝者唯責編世勇先生,公以超常耐心、極速運作使拙作問世。  仆始與《三國》結緣,彈指揮間三十八年矣,今復以曹操墓重出,再戰江湖,命耶與!


推薦閱讀:

在史書中,譬如陳宮想要殺曹操,而曹操在睡夢中。假如陳宮不說此事。曹操不知道這件事。史書又是怎樣知道的?
曹操傳(五)
三國名嘴不喜歡權貴,罵完曹操罵劉表,再罵黃祖結果直接被殺死
曹操為什麼不殺張綉?
曹操的屯田來自於極度無恥

TAG:曹操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