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招遏製糖尿病》 3

《七招遏製糖尿病》 第三招(6)

氨基糖或蛋白糖類 如阿斯巴甜味劑、Alitame(阿力甜)甜味劑等,是由苯丙氨酸或天門冬氨酸合成的物質,是一種較新的甜味劑,甜度很高,其中阿力甜甜味劑的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而且對血糖和熱量的影響也不大。

糖精 它的甜度是果糖的300~400倍,可迅速從尿中以原形排出。

吃水果的奧秘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以及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其中果糖在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參加。不同種類水果所含糖量的多少是不一樣的,以每百克水果為單位,看看它們的含糖量。

●含糖量在10g以下的有:青梅、西瓜、椰子、橙、檸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蘿、草莓、櫻桃、橄欖等。

●含糖量在11~20g的有:香蕉、石榴、柚、橘、蘋果、梨、荔枝、芒果等。

●含糖量超過20g的有:棗、紅果,特別是干棗、蜜棗、柿餅、葡萄乾、杏干、桂圓等。

●不少蔬菜可作為水果食用,如西紅柿、黃瓜等。每百克糖含量在5g以下,又富含維生素。

不論你決定如何去吃,別忘了每日的總熱量。

 如何對付飢餓感 

有個心理學實驗結論:越壓抑自己對食物的渴望,你就越想吃。

飢餓感是糖尿病患者經常有的一種感覺。它因糖尿病而起,也將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轉及患者的適應調節而減輕或消失。下面一些辦法可以幫助你應付飢餓感:

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

減慢吃飯的速度,延長吃飯的時間:一口菜一口飯交替進食;

心理方法,人的飲食量與飲食習慣有關,對不影響營養基礎的飢餓感,通過—段時間的忍耐適應,是可以緩解的;

此外,患者應相信,減少飲食量並不一定會飢餓,不要事先有飢餓暗示。對糖尿病患者最需要的是營養平衡,過量的飲食無疑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抵禦誘惑 

在中國,社交活動往往以吃為中心,家庭聚會、朋友宴請、商務會談等大多都在飯桌上進行。當吃成為一種文化,它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方式吸引你,地方菜、自助餐、異域菜、主題餐廳、私家菜、大排檔等無一不在誘惑著你,這的確是一個挑戰。面對這些誘惑應當把它看做鍛煉自己克制力的機會,你可以挑戰自己的食慾,但不能挑戰自己可能會飆升的血糖。健康飲食並沒有使你的生活質量下降,反而會讓你更健康,這是時尚。

在社交場合,告訴你的好友你的血糖偏高應當控制飲食,他們會給予你充分的理解並監督,不要羞於啟齒。你會驚訝地發現周圍有不少人和你一樣,你只管依據自己的飲食計劃做出選擇即可。

外出就餐時應當先安排好飲食計劃,按計劃點菜。餐館的菜往往比較油膩,如果怕浪費可以點小份或者打包一部分。向服務員說明你是糖尿病患者,提前講明飲食禁忌,關注一下菜的烹飪方式,把油炸換成清蒸,精加工換成粗加工。

如果因為在家多吃了幾口,或者沒能抵擋住朋友的盛情款待而導致血糖回升,也不要懊惱和自暴自棄,這確實是一項磨練人意志的艱巨任務,難免會有反覆。你要做的是迅速找到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避免此類事情再一次發生。

糖尿病是一種可好可壞的疾病,它與身體條件以及心理狀態有關。糖尿病的治療關鍵要看患者自己,每一位患者都應該像提高自己健康水平一樣,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精選小食譜 

如果你大體算出了自己每天所需要的卡路里,那麼可以參照下列食譜烹飪你的美食。如此放心的用餐少了很多擔心,你會覺得上面的繁瑣計算是值得的。即使你吃膩了也不要緊,只要掌握食物交換份的概念,多查食物交換份表與常見食物升糖指數表,相信你會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美味佳肴。

《七招遏製糖尿病》第四招(1)

走為上策 運動降糖

兩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運動與陽光,空氣和水是健康的四大源泉。雖然人們深知運動的好處,但是在當今社會,人們習慣把大多數時間花在開車、打電話、坐辦公室和看電視,而少了散步和參加運動的時間。當你在決定吃藥前,先嘗試一下運動的奇妙作用吧。

 運動是健康之源 

運動鍛煉是個神奇的法寶,不管你原來是否熱愛運動,只要你現在就開始行動一點都不算晚。運動是最簡單的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它可以消耗脂肪,減輕體重,促進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增強心臟和肺的功能。除此之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鍛煉還有以下好處:

(1)直接消耗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2)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用較少的葯就能達到降血糖的目的,與血糖有關的一些代謝指標(如糖化血紅蛋白)也會被改善;

(3)調節脂代謝,降低三醯甘油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改變血液循環,減輕併發症的發生率;

(4)對於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協助胰島素在體內充分發揮治療效果,減少胰島素用量;

(5)改善情緒,降低心理壓力,促進身心和諧。

周先生是一名60歲患2型糖尿病12年的患者,由於血糖控制一直不好,最近半年已經開始用胰島素治療。他平時不怎麼運動,退休前一直坐辦公室,退休後也是在家裡做做家務買買菜,不怎麼出門。開始使用胰島素他覺得很不適應,血糖波動有時會很大,時常有低血糖反應。他現在終於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運動,每天晚飯後半個小時去附近學校的操場上快步走。他每天晚飯後快走四十分鐘。開始時堅持不下來,但是後來他戴上女兒的MP3,邊聽音樂邊快步走,伴著動感音樂的旋律走起來很帶勁。最近老周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是,比以往下降了1。現在老周胰島素的用量開始減少了,低血糖反應很少發生。

 運動的奇妙作用 

我們前面說過,運動的神奇作用簡直可以和胰島素相媲美。運動開始時,身體需要把葡萄糖和脂肪作為能量來補充所需。葡萄糖和脂肪離開儲存它們的地方,進入血流,到達肌肉。葡萄糖在肝中以肝糖原的形式儲存,這時肝糖原開始分解為葡萄糖並釋放出來。持續運動時,肝糖原被耗盡,肝臟開始利用其他物質製造大量的葡萄糖用以繼續提供能量。通過穩定的中度運動,葡萄糖產生開始減少時,機體最終轉向脂肪。恰好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大量的脂肪可以提供。

另一方面,如果運動過於劇烈,肝臟實際產生了更多的葡萄糖,肌肉並不能立即消耗掉它們,血糖這時會上升。這也解釋了一些人運動後血糖比運動前更高的現象。肝臟產生如此多的葡萄糖的原因是劇烈的運動迅速地耗盡了肌肉中葡萄糖的儲備,劇烈運動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一旦運動結束,多餘的葡萄糖會重新補充進肌肉組織。運動劇烈時葡萄糖是最好的能量來源,因為它比脂肪轉變成能量快得多。對於強度不大的運動,身體會優先使用脂肪,因為等量的脂肪比葡萄糖提供的能量更多。

運動時,非糖尿病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水平會下降,這不會使血糖升高。這是因為在運動時,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細胞並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而且運動時快速的血液循環將小部分的胰島素更頻繁地帶到肌肉,肌肉對胰島素更加敏感了,從而改善了胰島素抵抗,這恰恰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希望達到的目的。《七招遏製糖尿病》第四招(2)

 跨越運動的障礙 

曾經有一位美國朋友向我討教減肥的秘方,當我給他介紹了一種葯後,向他解釋要加強運動鍛煉。他說:你講的話我全懂,要是能做到,還需要葯嗎?的確,讓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天天堅持鍛煉,讓運動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認真對待,需要克服一個最大的障礙,那就是習慣。這實際上是對決心和毅力的挑戰。為什麼只相信藥物,不相信自己呢?

 運動,你準備好了嗎 

在你了解了運動無以替代的好處之後,應當從沙發上起來決定做點什麼了!在開始運動之前有必要制定一個合理的鍛煉計劃,這可以向你的醫生或者專業人士請教,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做出設計。鍛煉計劃可以非常簡單,比如每天傍晚與鄰居相約散步等,試著將運動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遛狗、走樓梯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些糖尿病患者由於平時缺乏運動,稍微活動就會覺得疲乏不適。所以,在你的運動計劃中,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從散步開始,慢慢過渡到慢跑、登山等。時間可以從每次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另外,每天開始運動時也要循序漸進,先熱熱身,原地做些伸展和深呼吸,以防身體出現不適。運動時如果出現胸部不適、噁心、頭暈、氣短以及視物不清等情況,應當立即暫停,並及時尋找原因,或尋求醫生的幫助。

 哪些糖尿病患者不宜運動 

雖然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能從運動中獲益,但是由於運動會引起身體的明顯變化,對一些患者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你打算運動之前,應先對照下列條款,或諮詢一下醫生,看看你是否適合運動。下列情況不宜進行運動:

重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25mmol/L以上,運動可能出現高血酮,故禁止運動;

糖尿病患者並發急*染、酮症酸中毒時,要停止運動;

糖尿病患者有嚴重消耗體征、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心腎衰竭併發症時,運動要謹慎,禁止劇烈運動;

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注射胰島素後、吃飯以前,是胰島素髮揮作用最強時,此時不要進行運動鍛煉,否則容易引起低血糖。

耐力運動屬於有氧運動,它能夠增強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代謝過程。耐力作為一種運動形式,等於力、距離和重複次數的乘積,是指在一定強度下,在較長的時間裡(一般不少於15分鐘)重複同一動作的運動。其運動強度不大而有一定的持續時間,這種運動有利於機體的有氧代謝。

有氧運動可增強心、腦血液供應,促進脂肪消耗,運動後使你精力充沛。

 掌握運動的「火候」 

糖尿病患者運動時既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又要考慮每個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運動量不是恆定的。這裡給你介紹兩個簡單的衡量辦法,幫你掌握運動的「火候」。

自我感覺 運動後有點疲勞,但感覺舒服。運動後周身微微出汗而不是汗濕背衫。

通過心率脈搏估算 給你一個簡單的公式:運動時的正常心率=170-年齡。注意,要在運動過程中心率比較快的時候測,而不要等到運動完休息一會兒才測。

運動後別忘測心率

運動後檢測心率是控制運動強度的一種簡單和必要的方法,運動後的心率以不超過每分鐘(170次-年齡)為宜。

 晨練的利弊 

很多人有一個習慣,清早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門鍛煉。對於上班族來說,沒有比這個時間段更容易選擇的了。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你能避開這個時間段,鍛煉對你的幫助可能會更大些。因為,晨練時你要面對以下問題:《七招遏製糖尿病》第四招(3)

(1)清晨氣溫較低,人的交感神經比較興奮,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腦血管併發症,遇冷空氣刺激或者勞累很容易突然發病;

(2)清晨大多數人都是空腹鍛煉,極容易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這對於糖尿病患者是很危險的;

(3)清晨空氣污染較重,尤其是濃霧之晨的空氣,污物、灰塵、細菌很容易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這不適合於任何人群,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抗病能力差,容易造成肺部及支氣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最時尚的運動方式 

徒步走,是一種最簡單易行的運動。你可以在任意時間、地點進行。下班回家的路上,去菜市場的路上等。當然,還有你專門選定的幽雅的小路徑。在不知不覺中,你成為鍛煉一族,你的身體發生了改變。有報告顯示,尤其是晚飯後半個小時,徒步走堅持40分鐘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

「時尚的東西往往是最簡單的東西。」這句話經常得到應驗。徒步走,正在成為一個流行的鍛煉方式。在北美地區,每天有大約八千萬人進行這種鍛煉。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按照自己的個人情況掌握運動的強度也很重要。較年輕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可以選擇強度較大的運動,老年人或有心血管併發症等身體狀況不很好的人可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

每次運動以消耗至少8千卡熱量(相當於一兩半米飯)為宜,即大強度運動5分鐘,中等強度10分鐘,低強度20分鐘,最低強度30分鐘。

大強度運動:游泳、跳繩、快跑;

中等強度運動:做操、打羽毛球、平地慢跑;

低強度運動:跳交誼舞、平地騎車;

最低強度運動:太極拳、散步、做家務。

 給併發症患者的運動提示 

並發冠心病的患者運動前應當向醫生諮詢,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如果病情較穩定,可進行較緩和的運動,比如打太極拳、散步,最好不要進行游泳、跑步、打羽毛球等較劇烈的活動。運動的時候要帶好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等,並且找一個夥伴一起運動。

並發高血壓的患者運動前應首先確保血壓控制較好,盡量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並且選擇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低血糖的發生是比較危險的,如果運動時突然感覺到心慌、手抖、出虛汗、眼前發黑、口唇發麻等癥狀應當立即停止並坐下休息,同時吃點糖果、巧克力、甜點或喝甜果汁。如果身邊沒有吃的東西則應向路人求助。有條件的話應當立即測血糖,找出低血糖的原因,預防再次發生。血糖不太穩定的患者盡量避免空腹運動和飯前運動,更不要突然加大運動量。增加藥量或改變用藥要小心,最好隨身攜帶糖果食品。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不要做使血壓升高的運動(比如舉重),或者使眼球振動劇烈的運動(比如跳繩)。可以使眼壓改變的運動也不適合,比如跳水和登海拔較高的山。應當避免使眼睛低於心臟,比如過於彎腰。

有些患者在長時間走路後會感到腿疼,這可能是因為腿部血液供應不足,不能滿足腿部肌肉的需要,你需要諮詢一下醫生,排除其他可能發生的病變,但不必放棄散步,只要適當縮短行走的距離或者中間休息一下,時間長了你可能會發現你能走更長的路。糖尿病末梢神經損傷的患者,要有合適的襪子和鞋子,每次運動完應當檢查一下,防止腳上的皮膚被磨破。合併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應避免使雙腳受到太大壓力,可以選擇游泳或者爬行,注意要聽取醫生的建議。

預防運動中低血糖

為避免在運動中發生危險的低血糖症,請採取以下措施:

檢測血糖 應該在運動之前檢測血糖水平;

熱身 在開始鍛煉之前,先進行5~10分鐘低強度的熱身運動;

補水 運動會引起水分的大量消耗,因此注意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補充足夠水分,以防止脫水;如果天氣炎熱,則應當補充更多水分;

緩慢減速 劇烈運動的時候,不要突然停止,應逐步降低運動強度,花5~10分鐘時間使心率逐漸降低到運動前的水平;

攜帶碳水化合物 隨身攜帶一份可以快速產生作用的碳水化合物,萬一發生了低血糖症,立即服用;

最後檢測 一旦運動結束,需要再次檢測血糖水平,以確保血糖不會降得太低。

 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運動 

1型糖尿病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十分容易發生低血糖,所以,需要在運動前先吃一份點心。那麼,吃多少合適,什麼時候吃,取決於患者的血糖指數,以及預先計劃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持續超過半個小時,便可能需要一份含15克以上碳水化合物的點心。如果參加一小時以上更高強度的鍛煉,則需要一份至少包含25~50克碳水化合物的點心。如果正在進行長距離騎車或類似的活動,除了補充碳水化合物之外,還需要再補充蛋白質或者脂肪,以延長葡萄糖作用的時間。一般在運動前大約15~30分鐘吃一份點心,可達到最好效果。因此,為了避免低血糖症的發生,不要在用餐後立即開始運動,也不要在胰島素水平處於巔峰的時候進行運動。

一般情況下減少胰島素的使用劑量20%,允許糖尿病患者運動3小時,而減少50%則應在90分鐘後停止運動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此外,胰島素的注射部位也很重要,因為這決定著胰島素起作用的速度。如果你在跑步,而胰島素注射到了大腿里,這就比注射到上臂起作用更快。每個糖尿病患者情況不同,必須通過測量鍛煉前、鍛煉時和鍛煉後的血糖決定需要的胰島素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水平迅速超過,且同時出現酮症,則應暫時避免活動。

 戰勝厭倦,保持運動的魅力 

喪失動力與懶惰是人們堅持運動、追求健康的最大障礙。在運動計劃的開始階段,我們發現自己很快對相同的鍛煉程序感到厭倦,而厭倦可能會讓我們最終放棄運動。定期改變運動的方式是個不錯的辦法,比如本周跑步,那麼下周嘗試爬山或者打球。另外,結伴運動或者參加一個團隊,會得到鼓勵與動力。設定一個目標並達到它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同時給自己一點獎勵。

《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1)

科學養生 輔助治療

我國自古就有養生傳統,養生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定有它的道理。當今的科學還沒發展到足以解釋這些道理的水平,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即養生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科學養生的精華所在 

我國歷史上許多對生命有過研究的偉人,如老子、孔子、呂不韋、孫思邈,他們既是養生理論的創造者,也是受益者。一切有益於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都將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康復方法。這裡我們提煉出一些精華觀點。

整體觀 人是個整體,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些局部的病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本身各系統組織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就是說: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任何局部的病變,要從整體上來分析和採取措施。

順應自然 人與自然息息相關,古人認為天地生萬物,人是萬物之一。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與自然有著「約定」的規則,要順應自然。

平衡 一個健康的生命一定是建立在「平衡」基礎上的。古人把它概括為:陰陽平衡。它包括了精神、心理、勞逸、性、物質代謝等所有的平衡。平衡既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法則,也是眾多養生保健方法的共同基礎。

形神共養 養生學既重視養神又重視養形。所謂「養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調攝精神,屬於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活動範疇;所謂「養形」,主要是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軀體鍛煉和調養,它的包涵內容相當廣泛。「養形」和「養神」的結合,是養生的高級境界和方法,非常適宜於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內的多種慢性疾病患者。

科學養生的途徑

(1)思想與涵養養生;

(2)精神心理養生;

(3)飲食養生;

(4)運動養生;

(5)文娛養生;

(6)物理養生。

 人體也有一個太陽 

對於人類來說,太陽是最重要的天體,沒有了太陽,便沒有了生命。

人體中的陽氣(活動力),是隨著太陽而起伏的。從凌晨雞鳴開始,陽氣長而陰氣消,人體的精力、活動力逐漸增強。中午以後,陽氣開始消退,陰氣逐漸增強,人體的精力也隨之減弱。入夜後陽氣便潛藏起來,陰氣獨盛,人就要休息。

現代科學證實,人的激素水平,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在一天里的起伏周期也符合太陽的消長規律。早晨激素水平最高,上午4小時的分泌量佔全天總量的40%,下午分泌減少,深夜近乎停止,後半夜又逐漸增加。所以,一般人早晨感到精力充沛,在陽氣開始下降的13:00到14:00,許多人感覺睏倦。這就是人體的生物鐘。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的生物鐘由於長期的習慣和適應會發生改變,但是,從養生學的觀點看,人最好按照太陽陰陽消長的規律來安排起居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春夏秋冬 

糖尿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下降,在氣溫突變寒冷時,容易並發感冒或心腦血管等疾病,而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也是病毒、細菌等各種微生物生長、傳播的好時節。諸如中醫講的風溫、春溫、溫毒、瘟疫等疾病,以及西醫講的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流腦、肝炎、過敏等都好發在春季。由於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春季病容易誘發糖尿病併發症,或使病情惡化。此外,中醫認為,春季屬「木」,與「肝」相應,肝主情志。所以在春季,人的情緒容易波動。要給自己提個醒,別讓情緒影響了健康。《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2)

一般來講,夏季是血糖最低的季節。應該說這是糖尿病患者振作精神的好機會。但是,夏季的炎熱也會帶來許多問題。悶熱的天會可能使你心情煩躁,過多的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空調使用不當帶來的空調病,天長夜短帶來的睡眠不足,新鮮可口的瓜果讓人垂涎三尺等。所有這些如果注意不當,夏季同樣可以成為讓你難過的季節。

如果你已平穩度過夏天,切不要輕視秋季。秋季氣候乾燥,寒熱多變。既有夏季的餘熱,又有冬季的寒風,加上秋季「燥」氣偏盛,因此,諸如皮膚乾燥、便秘、易悲感等都可能干擾病情。這個季節,你的起居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勤於調整,保持大便通暢,護理好皮膚,不要放鬆對疾病的監測,為過冬創造良好條件。

冬季是個多事的季節,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個考驗。在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般都要升高,病情容易複發或加重。這是因為,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促使肝內的葡萄糖釋放,使肌肉等組織對糖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導致血糖的升高。所以冬季是相對危險的季節。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老人要特別注意,提前防禦寒冷侵襲。

 走出情緒的低谷 

在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大的危害就是惡劣的情緒和心境。

人生活在自身矛盾之中。形與神二者雖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它們之間仍存在著生理與心理的矛盾。喜歡吃的不一定是身體需要的,愛喝的可能損害健康;成癮的東西可以讓人獲得一時的*,但到頭來落得個靈魂喪失。這一切都會帶來情緒的變化。

人不僅與自身構成一個矛盾體,與社會也形成一對矛盾關係。人際關係、利益關係、人生價值觀等都會使情緒反常。深入分析各類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源,最終都與慾望有關。慾望本身也是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改善的根本力量在於自我覺悟,在於對生存環境的客觀認識和調節。一般來說,一個人不可能實現他一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所以,正確對待慾望,合理節制慾望是智慧的表現。

美國心理衛生學會曾提出以下10個建議,幫助人們擺脫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1)不要過分苛求自己;

(2)對他人期望值不要太高;

(3)疏導自己的憤怒感;

(4)大度,適當屈服;

(5)暫時躲避;

(6)找人傾訴;

(7)幫助別人;

(8)給自己減負,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

(9)善解人意;

(10)娛樂。

從今天開始,接受自己,走出情緒的低谷。

 直面緊張與壓力 

不能籠統地評價緊張給身體帶來的利弊。因此,生理學家總是謹慎地使用這個概念,他們認為短時的緊張是有益於機體的,可以幫助機體度過危機。緊張帶來的機體反應涉及到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在化學結構上與性激素相似,有許多作用,比如治療皮膚炎症,在應急時將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以保證對心、腦的供應等。但持續激素刺激會使骨骼變脆、肌肉消耗、血糖升高,發生糖尿病。此外,長期的緊張等情志反應,可能導致下丘腦-腎上腺髓質系統和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變化。這兩個系統長期或反覆被激活並作用於胰島細胞可導致胰島素的分泌紊亂,從而誘發糖尿病。所以,緊張不僅可能引起情感危機,如果持續下去,還可能引起糖尿病或其他疾病。《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3)

緊張往往與壓力聯繫在一起。有時候也許你並沒有意識到緊張與壓力的存在,但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頭痛、胃部不舒服、容易疲勞,以及無明顯原因出現皮疹等,往往標誌著你該直面緊張與壓力。最重要的是分析原因,設法消除。此外,深呼吸和一些戶外運動等本節所談及的諸多方法都可以嘗試。

 由怒而生的身體毒素 

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養心,養心的一個關鍵是要靜心,特別是不能動怒。因為,動怒不僅僅是一個情緒變化的問題。也許你不知道,在你生氣發怒的時候,除了精神緊張外,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去甲腎上腺素的物質,這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在正常情況下,大腦分泌的這種物質非常少,對人體有某些調節作用。但是,如果經常生氣發怒,它會像毒素一樣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生氣和惱怒是健康的大敵。能否克服這一點,是保持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項控制指標。糖尿病患者要像

管理飲食一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清代有兩位養生家奄景銘和石成金,他們的兩首詩值得一讀。

不氣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假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病太可懼,誠恐因氣把命棄;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莫惱歌

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

世間萬事怎能全,可嘆痴人愁不了。

任你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埋荒草。

放著快活不會享,何苦自己尋煩惱。

莫要惱,莫要惱,明日陰晴尚難保。

雙親膝下俱承歡,一家大小都和好。

粗布衣,菜飯飽,這個快活哪裡討。

富貴榮華眼前花,何苦自己討煩惱。

惱怒的臨床表現

癥狀: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急促,口乾。

體征:舌燥,脈快,血壓升高。

其他指標: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明顯升高。

 心不快樂空服藥 

想快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經營。

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通俗地道出了快樂的健康意義:

人或生來血氣弱,不會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樂,心一樂,病全消。

心病還要心藥醫,心不快活空服藥。

且聽我唱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葯。

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管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伴隨著愉快的運動就是笑,笑不僅是一個物理運動,也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人笑的時候,伴隨著面部肌肉的收縮,血液流通在改善,細胞吞噬能力在增強,臟腑組織功能在提高。

既然快樂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努力感受人生的樂趣和美好而笑口常開。如何才能快樂呢?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諺語:「知足者常樂」。有多少人肯知足呢?盡量來克服以下11種想法吧,它們是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的忠告:

(1)一個人應該被周圍的每一個人所喜歡和稱讚;

(2)一個人必須能力很強,在各個方面都有成就,這樣才有價值;

(3)有些人是敗壞的、邪惡的,所以應該得到責罵和懲罰;

(4)當事情未如己意時,是很可怕的災害;

(5)不幸福、不快樂都是外界造成的,自己是無法控制的;

(6)我們必須非常關心危險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須時刻憂慮其危險性和可怕性;《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4)

(7)逃避困難與責任比面對困難與責任容易;

(8)一個人必須依靠別人,而且需要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

(9)過去的經驗和事情決定和影響目前的行為,而且其影響是永不消失的;

(10)一個人應該為別人的難題與困擾而煩惱或緊張;

(11)每個問題都僅有一個正確的解答,我們必須找到它。

 養生六法保健康 

養生學有個基本主張,就是人的大腦要一張一弛,勞逸結合。生理學家認為,保持健康的生理狀態,單靠肌肉的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定的大腦細胞負荷,讓大腦也做運動。下面六招是大腦的有益運動,它讓你更健康。

◆樂音養義

有人做過試驗,高血壓患者在聽巴赫小提琴協奏曲後,血壓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老年人喜歡聽年輕時熟悉的樂曲,是因為它能帶來身體上的反應和健康。

一曲悠揚歡快的樂曲,將把你帶到一個輕鬆自如的意境中去。相傳很早以前,虞舜為了解除人們心中的不愉快,發明了五弦琴,創作了南風歌。古人發明的角、徵、宮、商、羽「五音」,對應著肝、心、脾、肺、腎「五臟」,《史記》記載:「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暢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故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音樂是一種有節奏、有規律的聲波振動,這種適度的能量能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同步共振,起到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作用,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有意義的化學反應。現代的許多研究證明: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調對人體是一種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功能,協調各系統器官的活動,使血脈通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代謝及分泌等。

◆書養其人

讀書養身有兩種情況,一種為隨便翻翻,作為休閑之消遣;第二種是寄情意於書卷。古有「讀十年書、養十年氣」的說法,清代的張英更把讀書視為安養心神的第一妙物。寫字,古時稱為「書」。書畫可以安定情緒,暢人胸懷。操作時,凝神和氣,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實掌空;不僅指、腕、肘、肩隨之而動,腰腿、全身各部以及氣息也在隨之協調運動。這樣,既練靜,又練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一靜一動,生息不斷,使氣血經絡通暢,不失為一種室內保健操。

◆情有所寄而後安

大自然賦予人類的鳥語花香、青山綠水,在美學家看來可以培養美感,在醫學家看來可以療病。

在古代,人們曾把自然界的花草流水等擬葯化,用中藥的性味來說明其治病的道理。如《幽夢續影》中記載:「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蝶隱》中說:「琴味甘平,花辛溫,香辛平而燥,石苦寒,泉甘平微寒,劍辛烈有小毒。」《閑居雜錄》總結說:「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繹理,可以養心。」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時可勝過服藥。其實人無處不在自然的調養之中,只是習以為常不察覺而已。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其根本在於人有一個複雜的心靈,賦於人情感、思想。生活不能是空白,人不可能無所思、無所感,思想情感活動是健康的內容之一。所以,如何讓健康的人養護好身體,如何讓患者康復其身,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安頓好人的大腦和心靈。《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5)

◆恬淡心靜

糖尿病患者要經常保持恬淡心靜的心態。

《黃帝內經》中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養生思想,即「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病安從來?」就是說人要保持恬淡心靜的狀態,就會有充足的真氣,那疾病從何而來呢?恬淡心靜讓人放鬆,祛除雜念,心情安靜,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尤其是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變換時,要調氣養心,有意識地鍛煉自控能力,使心身能得以休養,這樣做可以保護中樞神經,使大腦皮層因過度興奮和抑製造成的功能紊亂得到矯正。

◆中庸戒偏

中庸體現在不偏不倚,心身以和為安。對於糖尿病患者,中庸能使心身少受因偏激帶來的傷害。如何才能中庸?針對自己的偏性,用對立的思想和方法去中和它。急者,緩之;躁者,靜之;心胸狹窄者,寬之;重者,輕之。如此等等。古人有云:凡事中庸以和,人則有佳年。

◆升華與宣洩

如果你的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的升華,那就把它宣洩出來。

有時人的郁怒通過短時間而適當的宣洩能得到很好的調節。宣洩的方法很多,可以傾訴一場,大哭一場,大唱一場。但是,宣洩必須適當,否則不但不能起到調節的作用,反而還會增加新的苦惱。怎樣才是適當的宣洩呢?第一,要分析自己郁怒煩惱的原因,有沒有發作的理由。第二,發泄時間不宜長。第三,宣洩要分場合。第四,宣洩不宜頻繁。對不良情緒的調節,我們首先提倡自我調節,積

極地升華。

 什麼是導引之術 

意念所到的地方,其血流會增加。中醫講:「意可行氣,氣可行血。」

導引,也稱為氣功,是祖國醫學寶貴遺產的一部分。我們的祖先在與疲勞、疾病、衰老進行長期鬥爭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來這樣一種獨特的健身、防病的方法。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般來說,氣功不是針對某種疾病的療法,而是一種非特異性療法。它通過呼吸吐納、意念及形體運動等心身活動,達到改善人體全身功能的目的。而糖尿病本身也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尤其是中、後期患者,各臟腑功能狀態虛弱,抗病能力不足,極需要從整體上鼓舞人體正氣。氣功以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使人體氣血流通、陰陽平和、正氣漸充,人也自然神清氣爽了。

也許你覺得氣功很玄妙,不可琢磨,但是它有一個最基本的、也是共同的要領,那就是——順乎自然。無論你選擇練哪種功,如果刻意地琢磨動作,勉強意志,甚至急於求成,都不叫順乎自然。氣功來源於人體自然狀態下的發現,因此練功時越是自然、輕鬆,越能融入自然環境,也就越容易體會到順乎自然的意境,也就越容易激發體內的元氣。否則達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太極拳——古人的智慧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求遵循有氧運動、量力而行、持之以恆三原則,以選擇適量的、全身性的、有節奏感的鍛煉項目為宜。太極拳屬於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養生術,具有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的特點,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骨骼肌肉等都有良好作用。再加上它要求意識引導動作,配合均勻深長的呼吸,練習之後周身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身心舒適、精神爽快,尤其適合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練習。《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6)

 別小看按摩 

按摩是一種非常安全的物理療法。它不需要設備,不受環境的限制,操作簡單,容易掌握。糖尿病患者如果能經常性地用手指或筆桿等物品按揉一些特殊的穴位,時間長了,一定能獲得一些好處。下面針對常見的糖尿病癥狀,介紹一些穴位。

(1)口渴 魚際

(2)眼病 睛明、太沖

(3)心悸 神門、內關

(4)盜汗 後溪、陰郄

(5)多食 內庭

(6)高血壓 太沖

(7)腹瀉 天樞、上巨虛

(8)胸悶 中脘、內關

(9)胸痛 膻中、內關

(10)陽痿 大赫、關元

(11)怕冷 關元、神闕

(12)皮膚瘙癢 曲池、血海

(13)多尿 關元

(14)便秘 天樞、豐隆

(15)失眠 神門、三陰交

(16)陰癢 蠡溝

(17)下肢疼痛或麻木 委中、承山、崑崙、太溪

 什麼時候需要維生素 

一般來說,如果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多樣,是不會缺乏維生素的,也不必另外補充。但由於糖尿病在飲食攝入方面有一些規定,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維生素不足的問題,因此,諮詢一下營養師看看你習慣的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是必要的。因為,糖尿病與維生素存在下列關係。

維生素C 缺乏時易加重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它富含於新鮮的蔬菜水果中。

維生素A 缺乏時易加重糖尿病眼部併發症,它在動物肝臟、禽蛋中含量豐富。

維生素E 攝取充足維生素E的人,其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比維生素E缺乏的人群低30%。

B族維生素 缺乏時易加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特別是維生素B6缺乏與糖尿病並發神經病變有密切關係。在出現維生素B6水平低於正常值的情況下,患者每日服用維生素B6 100毫克,共6周後,可以緩解疼痛及麻木癥狀。蕎麥、燕麥、綠色蔬菜、蛋類及內臟中含量豐富。

 新的生命要素——幾丁質 

你可能第一次聽說幾丁質這個奇怪的名詞,它還有個名字叫甲殼素。根據這個名字,你大概可以推斷出它來源於蝦、蟹、昆蟲等甲殼動物。近年來對幾丁質的研究發現,它對人體有著獨特的調節機制,被歐美一些學者稱為「人體不可缺少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下面是幾丁質的一些作用:

(1)調節免疫、扶正固本;

(2)降低血糖、血脂,防止動脈硬化及脂肪肝;

(3)抗腫瘤,激活淋巴系統,防止癌細胞轉移;

(4)抑制真菌,有抗菌活性,抗菌譜廣泛;

(5)治療關節炎,保護關節軟骨。

其中,調節免疫,降低血糖、血脂,防止動脈硬化,對糖尿病患者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我國古代醫學文獻中,也有不少將螃蟹(肉、腿、殼)視為良藥的記載。古人的經驗與現代科學發現在這裡得到了統一。

 天然的血管清道夫——蜂膠 

蜜蜂把汲取的各種植物精華與自己的分泌物相混合,形成了極具營養與醫療價值的混合物——天然蜂膠。蜂膠內服可降血脂、降血黏、清除血管內壁積存物、抗血栓,有著「血管清道夫」的美譽。

蜂膠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鋅、硒,這些都是對糖尿病患者大有裨益的物質,因此蜂膠很適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併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蜂膠既能降脂,又輔助降糖,改善糖尿病癥狀,減少胰島素或口服藥的用量,除此之外,蜂膠還能抗病毒、抑菌殺菌、調節免疫。所以,蜂膠是自然界賜予人類的健康佳品。《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7)

 如何獲得有益的微量元素 

近年來,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微量元素與糖尿病的關係,胰島素髮揮降糖作用也必須依賴某些微量元素。

▲鉻 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糖類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動物肝臟、蘑菇、花莖、甘藍、乳酪、綠豆、海產品等含鉻較多,在精製的食物中含量很少。目前吡啶酸鉻是安全性較好的食用鉻。在美國自1989年以來,每年約有一千萬人服用吡啶酸鉻,他們推薦正常人每日的補充劑量為50~200μg。補鉻可減輕糖尿病癥狀,減少口服降糖葯和胰島素用量,有利於降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病風險。據國外報道:每天給糖尿病患者補充吡啶酸鉻500μg,4個月後糖化血紅蛋白從%下降到%。

▲鈣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鈣,這是因為持續性高血糖可導致滲透性利尿,使鈣從尿中流失。低血鈣容易導致骨質疏鬆,而遊離的鈣進入血液,又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失去彈性,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盡量防止缺鈣,適當補充一些鈣。在牛奶、海產品、大豆、骨頭湯中鈣的含量比較豐富。

▲鎂 鎂與胰島素分泌關係密切。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伴發心、腎、視網膜及神經病變可能與缺鎂有一定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多吃粗糧、豆類、硬殼果類和綠葉蔬菜這些富含鎂的食品,以幫助改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降低糖尿病併發症和死亡率。

▲鋅 鋅被譽為生命的火花,胰島素合成與分泌時都需要鋅的參與。缺鋅,容易造成血胰島素水平下降,及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患者適當補鋅,有助於降低血糖,減輕糖尿病的併發症。鋅在麥麩、肉類、海產品中含量豐富。

 橄欖油的好處 

《創世紀》記載:一場淹沒世界的洪水過後,挪亞放出了嘴裡銜著橄欖的鴿子,表示平安和生命又重回大地。

上個世紀人們發現希臘人很喜歡吃油脂食物,攝入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卻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這一現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濃厚興趣。為什麼攝入大量高脂食物卻不發生心血管疾病呢?經過深入研究最終發現,地中海地區的人們長期習慣食用橄欖油,而橄欖油中含有大量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希臘現象」告訴我們橄欖油的好處。

 巧用調味品 

咖喱 以色列的科學家們從咖喱中提取分離出了一種凝膠樣可溶性纖維,實驗證明,它能使人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糖耐量升高,血膽固醇水平下降。印度營養學家將咖喱粉給1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肉桂 美國農業部安德森博士發現,許多調料有助於促進胰島素活性,從而使機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糖類,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肉桂可以使人血中胰島素升高3倍,但是大多數調料的這種作用不明顯。

 蔬菜的功能 

食物中並不缺乏我們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由於糖尿病患者不科學的飲食管理,可能導致某些微量元素或維生素的攝入不足。因此,下面介紹一些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對糖尿病患者有利的蔬菜。

洋蔥 早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就從洋蔥中分離出了抗糖尿病的化合物,該化合物類似普通的抗糖尿病藥物氨磺醯(甲糖寧),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此外,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有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對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有益。《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8)

南瓜 日本北海道有一個村子,村民們以南瓜為主食,後來人們發現這個村上的人沒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科學家在不破壞南瓜所含成分的情況下,用真空乾燥技術把南瓜製成了粉末,並從小劑量開始治療糖尿病,結果得到了意外的收穫。經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南瓜中含有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還含有豐富的果膠(一種水溶性多糖)。果膠進入腸道後能抑制葡萄糖的吸收。經常吃南瓜還有防止膽固醇過高、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此外,南瓜子炒食,對防治前列腺肥大也有一定幫助。

豆類 以小扁豆為最佳。豆類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大量研究證明,這些纖維素可以顯著降低血糖、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特別是對於有心臟病的糖尿病患者更為有益。採用高纖維素飲食的患者,其替代治療所需的胰島素和其他抗糖尿病藥物的需要量可相應減少。

苦瓜 性寒味苦,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種瓜類之首。藥理試驗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一定的調節血糖作用。

黃瓜 含糖量僅%,糖尿病患者可以此代替水果食用,並可從中獲取維生素C、胡蘿蔔素、纖維素、礦物質等。黃瓜中還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身體中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故身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及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更應多食黃瓜。

銀耳 營養豐富,被人們譽為菌中明珠。因為銀耳富含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之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銀耳多糖可將胰島素在動物體內的作用時間從3~4小時延長至8~12小時。因此,銀耳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利。

萵筍、竹筍 糖和脂肪含量均很低。其中萵筍含胰島素激活劑,對糖尿病患者有益,竹筍屬高纖維素食物,可延緩糖尿病患者腸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

菠菜 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蘑菇 為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西紅柿 含糖量低,富含維生素等,適合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

 無腿的肉更好 

自然界給我們人類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食物種類,你有充足的理由選擇最有利於機體健康的食物。在選擇肉食的種類時,腿越少的動物對你越有利。相對比較起來,四條腿的豬、牛、羊等不如兩條腿的雞、鴨等禽類,兩條腿的禽類又不如沒有腿的魚類,尤其是深海魚。當然,腿多的食物也不是絕對不能吃,只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無腿的肉更好。下面的2個報告將幫你加深理解這一觀點。

報告1 鱔魚對糖尿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從鱔魚中可提取分離出黃鱔魚素A和黃鱔魚素B,這兩種物質具有顯著的降血糖和調節血糖生理機能恢復正常的作用。

報告2 荷蘭國立公共衛生和環境保護研究部門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吃魚的個體發生糖耐量減低的風險比不吃魚的個體降低一半。比較明確的結論是:魚類的機體中可能含有一種叫做л-3型脂肪酸的物質,它可以保護機體處理葡萄糖的能力免受傷害。

 粗茶淡飯 

古人有句養生名言:吃飯要「少葷多素,少鹽多醋。」

「粗茶淡飯」有利於健康,這是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被現代科學證實了的。

淡飯就是肉不要太肥,炒菜的油不要放得太多,堅果類食物也不要吃得太多,食物的味道不要太甜、太咸。古人把這類食物都叫做肥甘厚味,肥甘厚味吃多了,體內就很容易產生濕、痰、熱、瘀等,中醫統稱它們為「邪氣」。體內有了「邪氣」,就要損害健康。《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9)

關於粗茶問題,也有講究。科學家發現未加工的粗茶中,含有促胰島素合成和去除血液中過多糖分的多糖類物質,這對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因此,粗茶淡飯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飲食保健的原則之一。

 葯補不如食補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治療糖尿病,雖然降糖葯不能不吃,但如果能在平時吃飯時選一些對糖尿病有益的食品,無疑是件錦上添花的事。下面提供一些這樣的葯膳,供你參考。

玉米須 一般我們吃玉米是不吃那些須子的,這是很可惜的。中醫認為,玉米須入肝脾二經,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南方就常用玉米須加瘦豬肉熬湯,加少許調味品,糖尿病患者可常服之。或者直接用水煮玉米須,代茶飲,每天服用。

豬胰薏米粥 豬胰1個,煮湯,加入薏米(薏苡仁)60g,煮粥,豬胰可加少許鹽食用。

薏苡仁

古時候,南方遇上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人們無物充饑,遍尋食物。有人在山上發現了一種植物,結出的白色種子,顆顆飽滿,色白如珠,因飢餓難耐,便采來食用,結果發現薏苡仁不僅無毒,而且還屬美味。於是從那以後,薏苡仁被廣泛種植,成為了一種糧食作物。到後來逐漸發現,它還在藥用方面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解痙、清熱排膿等作用。現代研究證明它有抗腫瘤、鎮痛、抗炎、增強免疫、降糖、抗菌等藥理作用,可用於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糖尿病肺部感染、皮膚感染、代謝綜合征等病。

豬胰燉黃芪 豬胰1個,黃芪30g,共煮湯,熟爛後加鹽調味,飲湯吃肉。

鴿肉山藥玉竹湯 白鴿1隻,淮山藥30g,玉竹20g。將白鴿去皮毛及內臟,與山藥、玉竹同煮,飲湯食肉。適用於糖尿病陰虛者。

鴿肉銀耳湯 白鴿半隻,銀耳15g。白鴿去皮毛及內臟,切為塊狀,放入沙鍋中煮,後入銀耳,待肉煮熟後,可飲湯食肉和銀耳。此葯膳適合各型糖尿病患者食用。

兔肉淮山藥湯 兔1隻,淮山藥100g。先將兔去皮毛、爪和內臟,與山藥同煮,待肉熟後,飲湯食肉。本方適用於糖尿病早期口渴、乏力、消瘦者。

山藥

山藥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療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據資料介紹,山藥含有的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佳品。中醫古方治消渴也往往辨證加山藥,這都說明糖尿病患者常吃山藥有益。山藥當食物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一次不宜過多,因山藥含澱粉16%。可少量久服。當食不當葯,食療更有效。

玉松肉湯 瘦豬肉100g,瓦松20g,玉米須90g。先用清水燉豬肉,快燉熟時,加入玉米須和瓦松,文火熬成湯,飲湯食肉。本方適用於各型糖尿病。腎陽不足者忌用。

泥鰍荷葉粉 泥鰍100條,干荷葉適量。將泥鰍陰乾,除去頭、尾,燒灰,與干荷葉等量為末,混勻,每日3次,每次服10g,溫開水送服。本法對糖尿病腎虛者有一定益處。

鯉魚吞茶 活鯉魚500g,綠茶100g,將魚洗凈,把綠茶塞入魚腹內,放在鍋中清蒸,不加食鹽,熟後食用,每日1次。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

南葯粥 南瓜250g,淮山藥100g,薏苡仁30g,嫩玉竹30g,煮粥食用。此葯膳適用於各型糖尿病患者,尤對脾胃虛弱、口渴多食善飲者為佳。

茭白鱔段 黃鱔中含的黃鱔魚素,有類似於胰島素樣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經常服用。製作方法:鱔魚洗凈切段,與蔥末一起投入熱油鍋中翻炒幾下,放入茭白、料酒、醬油、食鹽,快熟時用水澱粉勾芡即可。這道茭白鱔段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輔助控制血糖。《七招遏製糖尿病》第五招(10)

茭白

茭白是我國的特產蔬菜,與蒓菜、鱸魚並稱為江南三大名菜,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止渴、利尿、除濕、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濕腹痛、中焦痼熱、煩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

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茭白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吸收。茭白所含的膽鹼、粗纖維等有效成分,具有不增加餐後血糖含量、調節血糖濃度的作用。

醋泡花生米 花生米(帶皮),加醋浸泡5~7天食用,每日3次,每次4粒。適用於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

韭菜煮蛤蜊肉 韭菜250克,蛤蜊肉250克,餐飲伴侶粉10~15克,料酒、姜、鹽少許,煮熟飲湯食肉。適用於糖尿病腎陰不足者。

蝦絲飲 蝦仁20g,絲瓜絡30g,二味煎湯。本方適用於糖尿病並發末梢神經病變者。

 如何看待糖尿病保健品 

如今糖尿病患者除了有自身的困惑外,漫天飛舞的藥品廣告更讓他們無所適從。

糖尿病患病率的劇增,引起社會從不同角度對糖尿病的關注。市場上糖尿病的保健品越來越多,包括糖尿病糧食、飲料、奶粉、茶以及多種膠囊和口服液等五花八門。患者對滿目斗妍的保健品無所適從。

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可以分為三類:

(1)確有一定效果,在調節血糖、血脂、血壓,或者在增強免疫力、調理機體功能狀態上能發揮輔助治療作用;

(2)雖然屬於正規的保健品,但根本沒有任何效果,只會給患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3)粗製濫造,沒有安全保障的偽劣產品。這類產品不僅會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而且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輕信廣告,選擇保健品時要注意商標、廠家、批號、有效期等標識。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諮詢一下醫生或營養師。其實,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服用保健品,我們曾發現一些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竟是長期服用滋補類的保健品。因此,是否用保健品,要因人而異。

糖尿病患者應慎服滋補品

從中醫角度來說,糖尿病癥狀不同,證型也有區別,它的病性常是虛實夾雜,瘀血、肝鬱、氣虛等情況往往同時並存。因此,滋補不慎,就會導致所謂「閉門留寇」的結果。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虛」分好幾種,一般的患者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虛」在哪裡,如果你覺得有必要進補,最好還是請醫生檢查一下,有針對性地補才能真正起到補的作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消除不利因素 

糖尿病是複雜的內分泌代謝類疾病,與其有關的不良影響因素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一些是客觀存在無法消除的,比如糖尿病家族史、遺傳因素,但大部分不利因素是可以減少和避免的,如壓力過重,飲食不節,缺乏運動,心境惡劣等。這些都是糖尿病喜歡的不健康因素,消除了它們就等於消除了糖尿病肆意蔓延的「樂土」。對於糖尿病易感人群來說,這也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法;而對於已患糖尿病的人來說,消除這些不利因素,可讓你的藥物治療更有效,讓糖尿病放慢發展的腳步,讓你的生活更快樂、工作更有效。

 卸下終身疾病的包袱 

我們分享成功的信念,用不著接受終身疾病的消極暗示。因為,我們有許多通過精神的力量戰勝糖尿病的事例。長期以來,醫學上的一些結論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消極的暗示,非常典型的是當糖尿病患者被告知終身疾病的時候。實際上,有許多疾病都是終身的。人類的進化與環境的衝突會產生許多帶有文明特徵的終身疾病,因此,終身疾病沒有必要成為我們的負擔。本書希望給予糖尿病患者的除了知識以外,更希望讓患者獲得精神自由,獲得一片藍天。這終將改變你的態度,提高你的生活質量。雖然目前還不能從身體上根治糖尿病,但思想的根治卻不乏其例。加里·霍爾是一個25歲的美國青年,當他站在奧運會男子五十米自由泳冠軍的領獎台上,成為世界上游得最快的人時,你能相信這是一位患有嚴重1型糖尿病的患者嗎?還有連續奪得五屆奧運會賽艇金牌的英國人雷德格雷夫也是一位患糖尿病多年的人。這也許不算奇蹟,但給我們以啟發,糖尿病並不能成為我們人生的障礙。

只有卸下終身疾病的包袱,你才可能戰勝疾病,勝任工作,成為一名成功的糖尿病患者,這時,你的血糖改善將變得更加輕鬆。

一項新的研究或許會讓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感到欣慰。研究人員對1982~1995年之間的1110位糖尿病患者及對照者進行了研究,在控制了可能的混雜因素後發現:糖尿病使前列腺癌的發生危險率降低了36%。

 調動人體潛在的自愈機制 

「治療學的第一原則是自然痊癒力的利用。」

——高橋皓正《現代醫學概論》

與整個人類存在的歷史相比,有醫生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記,然而人類較好地繁衍下來了,這一切要歸功於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賦予了人體奇妙無比的自愈力。它是機體自我修護、抗禦疾病的機制,也是所有疾病康復的基礎。這種能力是我們的想像力難以企及的。無論今天的生化醫學多麼發達,人類與生俱來的自愈力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永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要深入理解的和要做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和發揮人體的自愈能力。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1)人是按自然界法則設計出來的,他源於自然,肯定要依賴於自然、歸結於自然。所以,人要順其自然。這是人類自愈力最根本的哲學原則。

(2)組織細胞營養的平衡。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Linus Pauling的研究顯示:當正常細胞經常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機體的抗病能力就要下降。所以,人體的七大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一個都不能少。

(3)補充氧氣。現代人因環境污染、戶外活動少等原因,容易造成組織細胞缺氧,從而降低人體的抗病能力。因此,有條件的可以通過高壓氧艙、活氧療法等被動地補充氧氣,沒有條件的可以通過增加運動來主動補氧。

(4)保持腸道、尿道、氣道、皮膚汗腺等與自然交換的管路通暢,使代謝排毒正常。

(5)盡量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勇於戰勝疾病的熱情及與生活環境的良好溝通。

(6)充足的睡眠,必要而恰當的暗示。

(7)不要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比如發熱、咳嗽原本是進化而來的防禦機制,不要一見感冒發熱、咳嗽,不分青紅皂白狂轟濫炸地用藥

,損傷人體的「正氣」。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
為什麼大多數糖尿病潰爛壞死都經常發生在腳部?
糖尿病與牛初乳
【小故事】一個胖小伙來測毛糖...
山楂和柿子的含糖量高嗎?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