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孤竹八章之灤州古城

如果要在美國找出幾個延續兩百年以上的古城,那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是他建立合眾國的年齡;而要在中國找出一大批矗立了千年以上的古城,那是非常容易的事,隨便打開一張地圖,就會有很多已經老得掉渣的名字跳進你的眼帘,比如麗江,比如平遙,比如徽州,比如,我們灤州……這就是五千年文明古國和兩百年文明新貴的分野。  在中國,一個村莊,就是一部講不完的故事;一座古城,就是一部翻不完的歷史。當我們徜徉在灤州舊地晾曬日子翻揀陳跡的時候,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蘭芳在野藕於泥。灤州人,與生俱來地生活在歷史悠久的積澱上,沐浴在古老文明的傳承中,這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上蒼恩賜。  灤州古城,原為殷商時期黃洛城舊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歲月的風剝雨蝕,早已使得古黃洛斷壁殘垣,破舊不堪。五代後期,大遼的鐵蹄象跨門檻一樣輕易就跨過了中原皇帝自以為固若金湯的堅強屏障長城,破雁門,陷盧龍,長驅直入,所向披靡,並且於公元923年開始在灤河以西、研山以北選地度勢,建立州屬。經過反覆勘察論證,認為黃洛舊址風強水盛,遂在此掘土燒磚,夯基造城,圍成城郭雛形,另立一州。因為州城緊靠灤河,因而定名「灤州」。  灤州城地勢險要,南有研山,可斷戰雲硝煙,北倚橫山,可拒腥風血雨。同時東傍灤河,西控幽燕,為屏蔽關內外的咽喉。遼時城郭歷經五百多年撐到明朝中葉,已經垛朽牆頹,日見殘破。於是明景泰二年即公元1452年,直隸巡撫周來學檄令永平知府張茂和同知楊雄重築城垣。  楊雄通書算,精力學,廉而有為。他「藉地畝之薪,抽丁夫之力」掘土燒磚,採石煉灰,並發動灤州士紳捐資,土民出力,上下踴躍相助,工程進展神速。丁夫們沿城腳取土,夯築牆體,外砌重磚。城外窪地深掘為溝,形成護城河。城內四角凹地鑿闊為湖,成為天然風景。從七月十九日開工至十月一日竣工,前後僅用七十天,一座雄偉壯麗的城郭就矗立在殷商黃洛舊址之上。可以想見,在各種條件都不發達的古代,那些揮汗如雨的丁夫們,是怎樣不分晝夜地把一塊塊沉重的城磚飛快而準確地嵌進垟體的。他們在砌築古城的同時也砌築了灤州人的心血、奉獻、驕傲和自豪!如今,當我們從古城的遺址上走過的時候,我們似乎仍能聽到丁夫們快樂的夯歌,沉重的吶喊和峻工時的歡笑!  隆慶四年即1571年,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灤州城又開始大興土木,增設敵樓四座,以供觀敵瞭望和防敵入侵。繼而又陸續根據攻防設想建起四城角樓和護城矮垟,並且在四門瓮城外修建石橋,樹立牌坊,環城植柳,疏浚河道。碧水清波蕩漾,戍樓堞影輝煌,使得灤州古城更加清新壯麗。這時的灤州城不但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也成為人們消閑休憩的遊覽勝地。  據舊志載,灤州城周長五里零六十五步半,高3.55丈,基寬2丈,上寬1.5丈,垛牆1158個,垛高6尺,寬6.75尺,垛口1.75尺。城設東西南北四門,與城內四條大街相通。十字路口有鐘鼓樓一座,俗稱「閣上」。古城四門之上,均嵌有一塊平滑的碑石,上刻各門名號,東門叫「御灤門」,為防禦灤河水災之意;西門叫「迎恩門」為西對京城感謝皇恩迎接欽命之意;南門叫「安岩門」因岩山狀如伏虎,安岩即「降伏、安撫」之意;北門叫「靖遠門」,因元朝殘餘勢力經常南下侵擾,「靖遠」含有「綏靖威鎮」之意。四門建築規格一致,均高大寬敞。門洞高2.1丈,寬1.75丈,長5.5丈。門外圍築半月形城垟,名「月城」,也叫「瓮城」。瓮城半徑9丈,其城門稍矮於主城城門。東西月城門朝北,南北月城門朝東,瓮城與主城渾然一體,上面馬道垛堞緊密相連,敵台、垛口和城垟、瓮城前後交錯呼應,守護城防,無懈可擊。城上更有鐵炮多尊,射長炸遠,威力無比。門洞之內鋪沙蓋石,鐵輪碾過,迴音隆隆,讓人頓生莊嚴肅穆之感。  四門均建有登城馬道,登上城垟可駕車巡迴四周防務。四城城門之上為城防關樓,關樓高3丈,寬2丈,長3.8丈。關樓正脊裝有螭吻兩隻,四條岔脊各有「吻獸」五個。前後兩坡,扣瓦密封,起脊亮壟,金碧輝煌。東西城樓面里對峙,南北城樓朝陽西南,四壁刷白,八角潔凈,各處飛檐翹尾,風過檐鈴有聲.  城內各門均有廟宇。東門白義庵,供奉白娘子;西門文昌廟,供文昌帝君;南門關帝廟,供漢壽亭候;北門真武廟,供龜蛇二神。此外城內城外還有按皇朝舊制統一設立的廟宇,如文廟、武廟、魁星閣、玉皇閣、城隍廟、五道廟、三官廟等,以及紀念當地歷代名人的諸公祠和一些其它宗教性建築。  城內最具規模的建築是「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古城西大街路北,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工程歷時三年,耗銀兩萬六千兩,佔地24畝。院主李子壽。李家大院建築精巧,規模宏大,時人稱為「京東第一家」。  李家大院分正院和東西兩個側院,三院既分又合,互相勾連相通。大院臨南街是十七間連脊瓦房,三座大門排列其中,大門之上的滴水檐分別嵌有福、壽、吉三個雕花大字;大門之外鋪築九級青石台階;月台兩側備有拴馬樁和上馬石。門檻兩邊各有一隻花瓶式門墩,透花垂穗,造型別緻。  二門也是排列三座,門樓飾以彩塑,頂部飛龍起脊,望一眼已是屏心靜氣。從主院往裡,穿過二門,北面為正廳,東西兩側是配房,配房和院中回形走廊相連通往正廳,另有欄杆相護,游廊四壁彩繪花鳥蟲魚,戲中人物,栩栩如生。  正廳為李家待客之所。廳前築有花壇。院中挺立兩棵古柏,廳內有東西二室,地面鋪黃色花紋燙臘木板,中堂懸五盞琉璃吊燈,後廳各有書房,作為退身休息的地方。  正廳的前門和後宅門遙相呼應,前門裝飾得華彩富貴,作迎賓之勢;宅門雕琢得莊重幽雅,成恭讓之形。  李家大院最北面三院合一,東西北三面建房,稱圍房。後大門之外還建有一個獨立小院,作為花窖,專供大院四時用花。  大院附庸風雅,共鐫刻各類對聯四十多幅,匾額三十多塊,均出自名人手筆。其中有軍機大臣載濤的,還有兩廣總督琦善的,足見李家先人與清廷頗有淵源。  院主人李子壽,字茂松,灤州湛店子人。早年喪父,廣有家私。其祖其父頗具經營之道,在古北口有山地林場八處,在灤州及遷安各地開設燒鍋、買賣、當鋪六十餘處,商號均冠以「成」字。  李子壽沒有官位。為了顯赫門庭,花銀四千兩加入滿族藍旗,又在慶王府買了一個官差,到北京供職。李母亡故後,李本人不善理家,商號、店鋪等相繼倒閉,家業日趨敗落,李家大院也很快蕭條下來。到如今早已人去樓空面目全非了。只有牆角這一樹老梅,三竿青竹,在淡淡的斜陽下,默默地守望昨日的風景。  城內另一引人注目的建築要算灤州古衙。  灤州古衙與李家大院是一條長街上的兩道風景。大院在西街,州衙在東街,中間隔一「閣上」。州衙也是座北朝南,三進庭院,肅穆莊嚴。門前有筒瓦起脊石基大影壁一座,門旁立有高大石獅兩尊,公獅居左,口銜石球;母獅居右,脊、胸、蹠部偎以小獅,活靈活現。衙門西口和閣上各有一座造型穩固華美的大型木牌坊,一懸「經略四鎮」,一懸「天鑒在茲」,給人以威風八面之感。  古衙門樓是一處典型的明清式木構建築,門側兩壁呈八字狀外撇,兩大檐柱為披麻裹漆朱紅木柱,柱基分別為方形蓮花式和覆盆式石礎。梁架斗拱不見一釘一鉚,全是插榫結構。四角飛檐,筒瓦蓋頂,正脊上嵌磚雕花卉,兩側各嵌一吞脊怪獸,蹲立朝天,張目上顧。州衙後院就是「北花園」,為全城制高點,登園遠望,州城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進南大門不遠即為州衙大堂。大堂正中有條案一隻,雕花座椅一把,為州官處理事務公案的地方。背後牆上明鏡高懸,上書康熙御筆「清正廉明」四個描金大字。條案懸桌圍走水,藍緞黃邊,意為皇恩浩蕩,海闊天空。大堂兩側有黃木刻制楹聯一副,左為「你無十分冤莫到公堂,叫合家懸望」;右為「我持三尺法不存私見,對爾室無欺」。廳前有乾隆御筆刻碑一座,正面是「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蒼難欺」;背面是「不求爾造福於茲,但求爾無虐於民,亦云足矣!」此石刻碑為當時清廷頒行天下的訓旨,凡州府道台大堂之前必有供奉。  州衙大堂威嚴深邃,讓人有不敢仰視之感。特別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朝野相悖,吏民難容,老百姓沒有十二分的無奈,是絕不會有人來這裡擊鼓鳴冤的。然而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一九一八年的時候,就有一位不諳世事,不知厲害,只想為胞姐報仇血恨的青春少女,獨自闖到這座大堂之上,並且歷盡周折,最後終於報仇成功,心愿得償。這就是清末十大巨案之一、轟動全國的楊三姐告狀的故事。  楊三姐,乳名三娥,灤縣甸子村人。楊三姐十七歲那年,二姐楊二娥嫁給鄰村高狗庄小學教師高佔英為妻,婚後二年突然暴斃。楊三姐疑其胞姐被其姐夫所害,遂不顧家人百般勸阻,單人獨騎闖到灤縣大堂,告下高佔英。  高佔英為一富戶紈絝子弟,****好色,喜歡拈花惹草。被告到灤縣大堂後,一家慌了手腳,遂出大洋兩千賄賂了當時縣署幫審牛成一干人等。牛成等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遂駁回楊三姐上訴。楊三姐不服,經人指點,又把高佔英告到當時署理河北事務的天津警署。天津警署派員來灤縣開棺驗屍,當場在楊二娥屍體下部搜出血跡斑斑的尖刀一把,至此案情大白。高家又把大洋送到天津警署,外號楊梆子的署長楊以德見錢眼開,想把高佔英案無限期拖下去,再找機會放人。正此時評劇的奠基人成兆才先生編排的劇目《楊三姐告狀》在天津公演,社會反響強烈,朝野震驚。特別是最後槍斃高佔英一折戲大快人心。楊以德深知民心難違,又怕楊三姐不屈不撓,遂不得不順水推舟,把高佔英送上了斷頭台。  在那種黑暗的社會裡,一個平民弱女子,終於以自己的力量戰勝邪惡,這簡直是個奇蹟。楊三姐的名字,很快隨著成兆才的評劇傳遍京津一帶和東三省。解放後,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又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楊三姐的名字更是流傳得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灤州古城也隨之名揚天下。  灤州古城自遼代築城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日偽統治、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1100多年,閱盡人世沉浮,飽經戰亂滄桑,而古城巍然屹立!他見證了歷史,笑看了風雲,他象一位不屈的戰士,在1939年日偽的轟炸和1946年國民黨的拆毀中,轟然倒下。後來又經過1958年的「大躍進」,人們取土燒磚,古城垟全部夷為平地,巍峨壯觀的古城開始象一個被剝去了衣服的孩子,千瘡百孔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是灤州的遺憾,也是歷史的遺憾!  1987年,縣城喬遷新址。在古城的近鄰,一座現代化的新城迅速崛起。寬敞的街道,寧靜的小區,漂亮的樓群,如雲的綠地,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鱗次櫛比的建築格局,處處呈現著時代的風貌,處處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今天,當我們在新城的林蔭下漫步的時候,當我們在小區的公園裡休憩的時候,當我們在時代廣場欣賞音樂噴泉在車站廣場看人流如潮車流如織的時候,我們的目光常常不由得回望老城:回望老城,那是一種懷舊,因為那裡才是我們真正的根;回望老城,那是一種追憶,因為往昔的輝煌和逝去的故事足以讓我們每個灤州人動情並感到自豪;回望老城,那也是一種鞭策,因為我們先人的光環不會照耀我們沉淪,只會照耀我們奮進;回望老城,那同時又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傳承,因為千年的文明萬載的財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義不容辭!每當我們回望老城的時候,我們心中都充滿了再建的信心、重構的渴望、獻身的勇氣和待發的豪情!我們回望老城,我們鉤沉歷史,我們碾碎舊的記憶,我們構建新的未來!今天,我們踏遍坎坷的雙足,牢牢地站在新城的大地之上,老城當年的雄姿已成昨日風景。歷史,總是如此無情。當我們美麗的新城也將成為老城的時候,我們毫不懷疑,那必將是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薦閱讀:

【風水之都·閬中古城】邂逅閬中,演繹古宅花間舊夢!
古城尋香記 | 茉莉窨城,花過香成
國內保存最好的古城(古建築群)在哪裡?
張家界鳳凰古城導遊詞
漁陽古城

TAG: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