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辭賦創作入門(連載之二)

涵天樓詩法講座

辭賦創作入門(連載之二)

(接上期)

四、賦的嬗變流程

賦有一千餘年的演變歷史,一般都把賦的演變劃分為古賦、俳賦、律賦和文賦四個階段。

第一是先秦兩漢時期的古賦階段。古賦包括四言詩體賦、騷體賦和散體賦。

早在西周時代,周人在政治活動中,已有「賦詩」的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賦詩言志」。所謂賦詩就是取詩、用詩;所謂「言志」,就是用詩來表示自己的意志。《國語·周語上》載邵公諫厲王雲「故田子聽政,使公卿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所謂「瞍賦」,就是盲瞍取詩誦讀。在周代,《詩》是配樂歌唱的,而「誦」卻是不配樂歌唱的。所以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引《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

到了戰國時期,「賦」就由「誦讀」的意義逐漸演化為文體之名,於是賦體文學就正式成立了。

戰國時期,最初的賦作家是屈原、荀況、宋玉。

屈原是賦體作品第一個重要作家。《離騷》是屈原騷體賦的代表作。屈原的作品主要是抒情,重在隱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其主觀情感的抒發十分強烈。因此漢人將凡是與「詩」一樣抒情言志然而又不能入樂的文學作品,都稱之為「賦」。雖然屈原本人並未稱他的作品為賦。

荀卿的作品,主要是體物,重在描寫刻畫,對象的特徵十分明顯。荀卿開始以「賦」命篇。他的《賦篇》,是最早以賦名篇的傑出代表。但是《賦篇》採用的是以四言為主類似《詩》的句式,其後面所附的《禮》、《知》、《雲》、《蠶》、《箴》五篇,均未名之為「賦」。況且末尾又附有「佹詩」和「小歌」,更不像賦的文體,所以荀卿雖以賦名篇,但不能算是確指賦的文體。

宋玉的賦除了抒情的如《九辯》、詠物的如《風賦》以外,其餘作品《高唐賦》、《對楚王問》、《神女賦》等,主要是敘事,這是與《詩》相當不同的。宋玉的賦題材廣泛,亦重在刻畫描寫;在結構謀篇上多設為問答,在語言形式上是韻散相間,完全是一種新的形式,它已具備了「賦」的雛型。《史記·屈原傳》說:「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勤,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這三人只有宋玉有完整的賦流傳下來。

鑒此,一般認為屈原、荀子的作品,只能說是「賦」的源頭,而不能正式地稱之為「賦」。但是進入漢代,漢人認為最早的賦家是屈原。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歷代賦家的著作時首列《屈原賦》,實際上「屈原賦」是指楚辭,楚辭是流傳在楚國的詩歌,漢人將其稱之為賦,昭示著漢賦承接屈原之踵武,表明文體意義上的賦與詩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在《詩經》中,賦指鋪陳,是敘述,是一種寫作技巧。賦提升為文體以後,依舊保存著鋪陳的內含。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指出:「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所以賦在起源方面與《詩經》的關係再明白不過了。

到了漢代,文體意識空前加強,對舊有文學秩序的不滿,使漢人產生了新的文體要求。左顧右盼,漢人吸收先秦詩文的優長,使賦這一寫作上的技巧獲得新生。鋪陳揚厲、疊致排比、逞辭競麗、韻散相間,漢賦由抒寫個人情懷到為時代的宏麗而作,於是騷體賦嬗變為散體大賦,進而成為漢代最有生氣的文學形式。所以說正式的賦形成於漢代。班固說,賦的創作,「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漢書·藝文志》)

漢初的賦家唯有陸賈、朱建、趙幽王及賈誼四人。陸、朱二人的賦皆不存。幽王賦殊無文彩。故現存漢初的賦作就只有賈誼一家為代表了。

賈誼的《吊屈原賦》直接繼承了楚辭《九章·懷沙》和《賦篇》的體制,由辭向賦過渡,故又稱「騷體賦」。另一篇《鵩鳥賦》,也是賈誼的代表作。其後枚乘的《七發》進一步奠定了漢大賦的體制。他「儷辭連類」體物寫志的寫法,對漢代眾多賦家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到司馬相如作了《子虛賦》、《上林賦》、《姐妹篇》,就更將漢大賦推向了高峰。

司馬相如的賦,是典型的散體大賦,有韻而散化,並發展了枚乘賦的鋪排,誇張手法,使漢初以來的逞辭大賦基本定型。其賦善於描寫帝王苑囿之盛,畋獵之樂,予統治者荒淫奢侈生活以委婉的諷諫,富於文采,但雕飾太過,且堆砌辭藻。司馬相如的賦以《子虛賦》、《上林賦》較著名,《長門賦》亦影響後世。此外尚有揚雄、班固、張衡等三人與司馬相如同稱為當時的「四大賦家」,對後世影響極大。其後還有東方朔、班彪、王延壽、趙壹、蔡邕、禰衡、王粲等紛紛輩出,遂使賦之一體蔚為大觀。漢代的賦,以騷體賦尤其是散體賦最有成就。

第二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俳賦。

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審美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在賦體文學方面引起了從內容到形式的很大變化,從而使這一時期的賦作呈現出與漢賦不同的面貌。

魏晉南北朝賦作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形式方面,俳賦佔據了賦體文學的主要位置。俳賦亦稱駢賦。俳者,俳偶也;駢者,駢拇也。都是指賦中字句的偶比對仗。這是散體賦形式格律化的結果。

俳賦在形式上是以四言、六言句式為主,間或雜以五、七言句;它講究對仗,對仗中不但注意意義的對應,還注意詞性要求;賦中要求押韻,但押多少韻,如何轉韻,並不嚴格。就這些特點來看,俳賦同漢代散體賦在形式上的承繼關係,可謂一目了然。簡潔的說,俳賦就是散體賦去掉散文部分,而在韻文部分加以對仗而形成的新賦體。曹植的《洛神賦》就是標準的駢賦。這個時期,以駢體賦居多,漢大賦之體已逐漸讓位於駢體的抒情小賦。

魏晉南北朝賦作的變化,其次表現在內容上。漢代賦家樂於鋪陳京師宮苑、遊獵、歌舞,樂於詠物,在賦中抒寫不幸,傾訴心曲;魏晉南北朝的賦家雖也賦宮室、詠物象,也在賦中寫不幸,但其意識發生了重大改變。魏晉南北朝賦家描寫宮室、遊獵、歌舞和詠物,更多的是一種審美欣賞,同時是對漢賦的模擬,但已失去漢賦的那種豪情。魏晉時期的賦家,對個體不幸命運的傾訴,則較多的從一已角度著眼,較少對這種情況作深刻的歷史思索。但應該指出魏晉以後的賦家,在哀嘆不幸時,現實批判性有所加強,對個體生命的思考有所加深,這是漢代賦家所不及的。

總之,魏晉南北朝上承兩漢,發展了漢賦題材,變換了賦作的意識傾向,在賦體文學的領域完善了新的形式,同樣出現了不少名家,創作了不少名篇。曹植、陸機、潘安、左思、向秀、郭璞、木華、謝靈運、謝庄、江淹、鮑照、成公綏、庚信,都是文學史上有名的賦家。《洛神賦》、《文賦》、《嘆逝賦》、《閑居賦》、《懷舊賦》、《三都賦》、《思舊賦》、《江賦》、《海賦》、《雪賦》、《月賦》、《蕪城賦》、《恨賦》、《別賦》、《笙賦》、《嘯賦》、《小園賦》、《枯樹賦》、《哀江南賦》等,都是著名的賦作。

第三是唐代的律賦階段。

齊梁以後,詩和賦的創作,都趨向於講求對偶聲律。詩至初唐,已有律詩之稱。賦在當時也出現了一些最早用於科舉的命題限韻之作;參照詩的成例,這種應試之賦被稱為律賦。有唐一代,進士考試試賦至少在四十四屆以上。進士科試賦,主要是試律賦,因此律賦在唐代極為盛行。

明代王世貞《藝苑危言》曾論詩律云:「律為音律法律,天下無嚴於是者。知虛實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以律名賦,其基本取義亦如是。這就是說律賦在篇章、聲韻、偶對等方面與律詩相仿,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在這個前提下,律賦的句式雖不像律詩那樣局限於五、七言,每句之中和兩句之間的平仄安排也不如律詩那麼嚴格,但它限制用韻和字數,講究篇章結構,卻又與律詩以八句為限,注重起承轉合等精神相一致。因此就文學創作而言,律賦與律詩同樣是帶著鐐銬的舞蹈。

從文體演進和發展來看,律賦與俳賦的關係尤為密切。祝堯論其聯繫云:「俳者律之根,律者俳之蔓」(《古賦辨》)把律賦看作是俳賦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

唐代是律賦形成和興盛的重要時期。律賦在唐代大致經歷了初起、中興和晚變這樣三個階段。

唐高祖元年至玄宗末年(618-755)為律賦的初起階段,時間約同於唐詩的初、盛期。這階段中現存最早的律賦是王勃的《寒梧棲鳳賦》,以「孤清夜月」為韻(見《賦海大觀》第七冊362頁)其它有顏元松、張九齡、徐秀、李蒙、李昂、薛邕、史翙、劉清、王泠然、崔鎮、王維等。

唐肅宗元年至武宗末年(756-844)為律賦的中興階段,時間與唐詩之中唐期大致吻合。唐代自天寶以後,進士試雜文專取詩賦,因而專於此道者漸多,作律賦的風氣逐漸盛行。許多律賦之作不僅出於鄉試、省試、殿試,而且更主要來自試前的所謂「私試」,即為準備應試的習作,因此湧現出一大批以律賦著稱的專門名家,產生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律賦名作,開創了唐代律賦創作的全盛局面。

在律賦中興階段,有律賦傳世、較負聲名的作家有顧況、高郢、陸贄、崔損、裴度、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元稹、李程、王起、張仲素、白居易、賈鋉、蔣防。李紳、皇甫湜、白行簡、李遠、舒元輿、杜枚、李商隱等。

唐宣宗元年至唐亡(847-906)為律賦晚變階段,與詩的晚唐期相仿。

律賦至晚唐,於題材、風格均有明顯變化,即由中唐時期的「雅正」,步入後期的「纖巧」。這與律賦之作於當時已不再限於應試,而且也用來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感慨有關。這階段著名的賦家有謝觀、溫庭筠、宋言、周鍼、王棨、周繇、徐寅、黃滔等。

唐以後,五代也以進士設科試詩賦,作品沿晚唐雕琢過甚的流弊,字句拖沓乏味,格調萎靡不振。其較為人稱者唯江文蔚、李謀、桑維翰數人而已。

宋初律賦在內容、立意、辭藻、篇幅等方面大都步武前賢,猶不失法度。此時律賦作家以田錫和文彥博最負盛名;王禹偁、范仲淹次之。此外還有呂蒙正、張詠、夏竦、路振、孫何、王曾、晏殊、徐奭等。

宋代律賦內容的轉捩,以天聖初宋庠、宋祁「二宋兄弟」為標識。這與帝王為革除浮薄文風而有意提倡尚理崇論有關。但這期間最有代表性的律賦作家當推一代文學宗匠歐陽修。

北宋自歐陽修以後律賦著名的作家有劉敞、蘇軾、王汾、鄭獬、滕甫、張弼、劉輝、秦觀和蘇伯衡等人。

南宋律賦除由北入南的李綱一人外,大都淹沒無聞。

明代律賦最為後人稱許者,僅李維楨和黃輝二人。

清代律賦復興,風格宗唐而又更注重格局技法的細巧。名賦家有李隆萼、吳錫麒、何栻、尤侗、張錫庚、顧元熙、陳沆、龔維琳、鮑桂星、熊少枚等。

第四是唐宋的文賦階段。

什麼是文賦?歷代各有不同的認識。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議論有韻之文」「以論理為休」其「一篇之文,但押幾個韻」。二、疏於藻飾,近乎散文。三、不拘格律,用「散文方法」,有「散文風氣」。四、駢散結合,體裁自由。

為什麼文賦會在唐宋時期出現?

首先,文賦在唐代後期出現,是文學形式由散而駢、駢極而散的客觀規律的一種體現。它與文的先散後駢,復歸於散的歷史進程相適應。這是事物發展物極必反規律所起作用的結果。

其次,文賦的形成又與唐宋古文運動息息相關。唐代古文運動首先從不滿齊梁浮靡文風開始,接著便折入對盛極一時的四六駢體的排拒和對先秦兩漢散文的倡導。此後宋代歐陽修等人上承韓愈、柳宗元的餘緒,又力矯宋初駢體未事雕飾,不堪世用的流弊,在古文創作中形成了大家迭出,名作風涌的鼎盛局面。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唐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

在以上賦作四個階段嬗變流程之中,還出現過俗賦與白話賦。

所謂俗賦,顧名思義,即是指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以通俗、淺顯為其特色。這與其它類型的賦體無不追求典雅華贍恰成截然相反的鮮明對照。在賦的發展史上出現了不少俗賦。如王褒的《僮約》,曹植的《鷂雀賦》、左思的《白髮賦》等。還有從敦煌發現的《晏子賦》、《韓朋賦》、《燕子賦》、《茶酒論》。

白話賦是指稱那些在語體盛行時由白話寫成的賦體作品。這些白話賦都是當、現代作品。如孫峻青的《秋色賦》、楊朔的《茶花賦》、孫蓀的《星雲月》三賦。李汝倫的《祭棍子文》。

近年來中國大陸又出現了「辭賦熱」,各種體式、風格的作品,雜沓紛呈,良莠不齊,尚未形成時代特色,就不再評述了。

名賦賞析

從賈誼《吊屈原賦》看騷賦的文體特徵

一、 原文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1);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2)。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3);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4)。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5)。闒茸尊顯兮(6),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7)。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8),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9)。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10)!斡棄周鼎,寶康瓠兮(11);騰駕罷牛,驂蹇驢兮(12)。驥垂兩耳,服鹽車兮(13);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14)。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15)。

訊曰(16):已矣(17)!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18)?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19)。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20);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21)?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22)?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23)。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24)?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25);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而去之(26)。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27)?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28)。

二、注釋:

(1) 嘉惠:恩惠,指皇帝的任命。 俟罪:待罪,此為謙詞。

(2) 側聞:側耳而聞的略語,也含有恭敬卑謙之意。

(3) 造:來到。 托:寄身。 先生:指屈原。

(4) 罔極:混亂無常。 殞(yǔn)厥身:喪命,指屈原「自投汨羅」。 厥:其。

(5) 鴟梟(chī xiāo):貓頭鷹一類的禽鳥。古人常用善鳥(鸞鳳)比喻賢人,用凶禽(鴟梟)比喻小人。

(6) 闒茸(tà róng):闒是小門,茸是小草,這裡是代表無能的小人。

(7) 逆曳:倒托著走。 方正:品行方正的人。 倒植:同「倒置」。

(8) 隨:卞隨,夏末商初人,傳說商湯取得天下之後,想把統治天下的權力讓給他,他認為這是對他的最大污辱,便自投潁水而死。 夷:伯夷,商末周初人,據說他因和弟弟叔齊互讓君位而逃走出國,隱居在首陽山,後來因反對周武王滅商,不吃周朝的糧食而餓死。這二人一直都被認為是道德高尚的人。 溷(hùn):污濁。跖(zhí):春秋時魯國人。 蹻:庄蹻,戰國時楚國人。跖和蹻被歷代統治者污衊為大盜,成為壞人的代名詞。

(9) 莫邪(yé):古代寶劍名。 鉛刀:鈍刀。 銛(xiān):鋒利。

(10) 默默:不得志的樣子,此處指屈原在楚不得志。 生:「先生」的簡稱,此處指屈原。 無故:即無辜。

(11) 斡(wò):轉過來。 周鼎:比喻寶器。 康:空。 瓠(hù):罌,小口大腹的瓦器。

(12) 騰駕:駕馭。 罷(pí):同「疲」。 驂(cān):古代戰車,除在車轅以外的兩匹馬外,再加一匹馬稱「驂」。 蹇(jiǎn):跛足。

(13) 垂兩耳:馬吃力的樣子,馬拉車吃力,便會低垂兩耳。 服:拉車。

(14) 章甫:古代士的階層所用的冠。 履:鞋子。 漸:浸潤變質。

(15) 離:同「罹」,遭受。 咎:禍患,災難。

(16) 訊曰:概括的起首詞。

(17) 已矣:絕望的感嘆。

(18) 其:助詞。 壹鬱:同「抑鬱」,憂悶。

(19) 漂漂:同「飄飄」,高飛的樣子。 逝:離去。 自引:自己引退。

(20) 襲:深藏。 沕(mì):潛藏,「襲九淵」與「沕深藏」的意思相同。

(21) 偭(miǎn):背離,遠離。 蟂(xiāo):鱷魚一類的水中動物。 獺(tǎ):水獺,一種食魚的小獸。 蛭(zhì):螞蝗,一種吸血水蟲。 螾:同「蚓」,蚯蚓。此處用蛭、螾比喻小人。

(22) 騏驥:千里馬。 系而羈:用繩子和絡頭將馬拴住。 夫(fú):語助詞。

(23) 般:紛亂的樣子。 尤:禍患。 夫子:指屈原。

(24) 歷:走遍。 九州:全國。 相:輔佐。 此都:指楚國國都郢。

(25) 仞:古代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千仞,言其高。 德輝:道德光輝。

(26) 細德:卑劣的品德。 險征:危險的徵兆。 曾:高。 擊:兩翅擊空,也是高飛之意。

(27) 尋常:古代八尺為尋,十六尺為常。 污:積水。 瀆(dú):水溝。 吞舟:形容魚大。

(28) 鱣(zhān):鯊魚一類的大魚。 制:制服。 螻蟻:螻蛄和螞蟻。

三、賞析

如果說屈原、荀況、宋玉的作品,只是賦的源頭的話,賈誼的這篇《吊屈原賦》應該算是歷史上第一篇正式的賦。賈誼就是用騷體寫賦的第一人。此賦:

(一)從內容上看。

賦是抒情言志的。在本文中,賈誼對屈原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和惋惜,控訴了迫害屈原的那個是非顛倒、毫無公道的社會。作者用鳳凰高逝,神龍深潛和騏驥不可「系而羈」的議論,來表達自己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意志。而從屈原的偉大榜樣中汲取力量與信心。這篇賦情激意切,艾怨曲折,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完全達到賦體文學抒情言志的要求。

(二)從體制來看。

賈誼此作是近文而遠詩、騷的。這一點恰恰透露出賈誼當時要有意區別於詩、騷的初衷。這在漢初文學創作的大環境與作家創作機遇等多種因素作用下,一種「襲荀卿的『賦』的名稱,而用屈原的『辭』的形式」(陸侃如《宋玉》)的一種新型賦體。這種賦體句式整齊又趨於散體化,標誌著屈騷向漢賦體制的過渡。騷賦的基本句式多取自楚辭的成例。少有創新變化。丘瓊蓀《詩賦詞概論》第二編賦之部,曾將楚辭作品的主要句式歸納為三大類:一、以六言句為主,奇句句末必綴「兮」字。如《離騷》、《九章》、《涉江》等;二、以五言、六言為主,每句中必有「兮」字。如《九歌》、《九辯》之首章;三、以四言為主,偶句句末,以「兮」字湊足,如《橘頌》及《涉江》、《抽思》、《懷沙》等三章之「亂」。

賈誼《吊屈原賦》的後半部的句式屬第一類;前半部的句式屬第三類。從此開始,以後騷賦的句式很少象楚辭作品那樣取某類句式而一以貫之。但與辭賦的韻文部分多以四、六言句組成相仿,騷賦的句式也以四、六言為主。

另外,篇首有「序」,篇末有「亂」(「汎」)這也是賦體制的特徵。當然也可以有「序」無「亂」、有「亂」無「序」、或無「序」無「亂」。

(三)從風格上看。

《吊屈原賦》前一段連用許多極為鋪排的排比、對偶句式。第二段多用反詰句和感嘆句式,形成一種鋪張揚厲的風格。在語言運用方面,既能做到辭藻華麗,音節和諧,又沒有過分的雕琢和堆砌的缺點。全文精練緊湊,結尾在戛然而止中,富有深刻的感慨。

(四)從用韻上看。

騷賦用韻比較規律,與辭賦之大多隨性迥然不同。其規律表現在多兩句一韻,一般不論「兮」字在奇句末還是偶句末,都在偶句末押腳韻。《吊屈原賦》首段「沙」(古音suō)、「羅」入歌部韻;「生」「身」入庚部韻(古韻書諸本庚、真通押);「祥」、「翔」入「陽」部韻;「志」、「植」入「寘」韻部;「廉」、「 銛」入「鹽」韻部;(以上「兮」字用之奇句句末,不影響偶句間用韻)「故」、「瓠」入「遇」韻部;「驢」、「車」入「魚」韻部;「久」、「咎」入「有」韻部。(以上「兮」字用於偶句句末,韻腳則在「兮」字前)

(五)從藝術技巧上來看。

運用比喻手法是本文的主要特點。用善鳥仁獸比喻賢人;用凶禽惡獸比喻小人。此乃《楚辭》中「香草美人」慣用的手法。本文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同時本文通過對比、誇張的手法,使文章形象鮮明,感情強烈。另外本文亦引用了一些典故,但不冷僻。

以上數點:均是騷賦的文體特徵,是值得我們仔細揣摩體會和效法的。

吟苑逸趣

會晤諾貝爾化學獎新得主錢永健教授

10月16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因為這天我們會晤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新主錢永健教授。

錢永健,祖籍浙江杭州人。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在新西州利文斯頓長大。他出身於「科學世家」,父親錢學榘是美國波音公司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學工程系教授,哥哥錢永佑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理系主任,兄弟倆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錢氏家族最知名的,首推錢永健的堂叔、有「中國導彈之父」稱號的錢學森。根據錢氏宗譜,錢永健是吳越錢王第三十四世嫡孫,我是第三十五世,他雖比我年少,卻比我大一輩。

錢永健從小已對化學很有興趣。他因患有哮喘病只能經常待在家裡,當兩個哥哥在運動時,錢永健就在地下室用父母為他買來的化學實驗用具做實驗。但他很快就對這套「安全」的化學裝置感到厭煩。及後,他在學校圖書館發現一本舊化學課本,找到一些「更有意思」的化學實驗,甚至接觸火藥。他有一次和兩個哥哥用火藥自製了一個手榴彈,手榴彈最後如期地爆炸,把乒乓球桌的一角炸毀,更弄得滿屋煙霧。

天資聰穎加上對化學的熱愛,錢永健從小已是眾人眼中的「天才少年」。他16歲時以研究如何將金屬融進硫氰化合物的論文,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這個獎項是美國給予高中學生完成科研項目的最高獎,而獲得者常被冠以「小諾貝爾得主」美譽。他就是憑著西屋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化學和物理。然而,錢永健在大學不算是「乖學生」,他對學校安排的化學課程就很不滿意,覺得設備和內容頗僵硬。但他大學畢業時仍以最優異成績畢業。後來他又獲得全美著名的馬歇爾獎學金,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錢永健目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他獲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包括1991年,帕薩諾基金青年科學家獎;1995年,比利時阿圖瓦·巴耶·拉圖爾健康獎;1995年,蓋而德納基金國際獎;1995年,美國心臟學會基礎研究獎;2002年,美國化學學會創新獎;2002年,荷蘭皇家科學院海內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獎;2004年,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以色列沃而夫獎醫學獎。

今年11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包括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在內的3名科學家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熒光蛋白。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熒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17世紀顯微鏡的發明,為科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科學家從此觀測到一些原本以為不存在的物質,例如細菌和血細胞等。而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對科學界也有同樣的作用。綠色熒光蛋白(GFP)對於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來說,就好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它能讓醫生看見不斷擴大的癌症腫瘤細胞活動,也能讓他們觀察到發生於大腦中或由於病原細菌生長導致的阿爾茨海默症之類的疾病活動。所以,錢永健的發明對醫治癌症和老年痴呆症是一大貢獻。

錢永健的科學發明,不僅是錢氏家族的光榮,也是中國人民、華夏民族的光榮。所以在我10月8日赴美之前,杭州師範大學錢氏家族文化研究所及多家媒體,希望我這次赴美,能抽出時間去探望一下錢永健教授。

我們這次世界漢詩大會暨中美書畫聯展的地點是在舊金山,離錢永健執教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有四、五百公里。我們先給錢永健教授發出一封電郵,然後一路觀光旅遊,15日入住洛杉磯的郊區,又給錢永健教授電話留言,說自己明日上午去拜望他。16日一早,我們一行9人即驅車去聖地牙哥。9時許我到錢永健的研究所,所里有幾位工作人員是華人。他們熱情地給我泡茶,安排我們休息,說錢永健尚未來上班,必須和錢永健的秘書Joan Kanter小姐聯繫。Joan Kanter小姐正在招聘人員,等她招聘完了才來與我們見面。她已知道我們的來意,旋即去找錢永健,過不了多久,她回來說,錢永健正在學校開會,會議12時才結束,尚需等候二個多小時。因此她建議我們先去墨西哥玩一下,等錢永健來了之後再電話通知我們。因為我們持有一年多次往返的美國護照,到墨西哥不必重新簽證,只20多分鐘就能出關。於是我們接受這個建議,順便到墨西哥邊境去玩了一下。下午一點多鐘,秘書Joan Kanter小姐來電話,說錢永健在辦公室等我們。我們大喜過望,立即驅車返回。下午2時,錢永健接見了我們。美國中美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長羅懷濤伉儷擔任翻譯,於是我們就聊開了。我將自己的一副《蘭亭新序》書法長卷及多種刊物贈送給錢永健。他與大家一起照了很多照片。我代表杭州師範大學錢氏宗族文化研究所,邀請他到杭州講學並祭祖。他讓秘書從電腦里下載了二份文件給我。一份是他的生平簡介,一份是科學發明資料。

錢永健非常樸素,瘦高個子,戴著深度近視眼鏡,頭髮花白,身穿普通的花格子襯衣和黑色長褲,一副書獃子模樣。據說他每天騎著自行車來上班,一上班就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他的研究所很大,有兩幢樓,他自己的辦公室很小,只有10來個平方。

這次我們能見到錢永健是十分幸運的,連美國的華人,甚至大使館都羨慕我們。美國的《僑報》、《世界日報》、《國際日報》、《星島日報》都紛紛刊登了我們見面的照片和信息。

錢永健說:「可能因為我是華裔的緣故,很多中國人因此受到很大鼓舞,希望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也投到基礎研究中來。」

劉成果部長褒草

12月6日,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秘書長,世界漢詩聯合會法人牛書友帶我們去拜望中央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詩人劉成果。劉部長招待晚宴,並尊我上座。我誠惶誠恐地說:「我是草根,一介草民,豈敢僭越!」劉部長聽了,大發感慨。他說:「草根又怎麼啦?草是寶。中國傳統文化排斥草,什麼不好都和草相聯。例如,瞧不起百姓,就稱草民、草莽;說誰沒用,就稱草包;稱農民起義而得勝者為『草頭王』,稱失敗者是落草為寇;形容辦事不認真為草率,草草了事;根除後患稱斬草除根;亂殺無辜稱草菅人命。如此等等,不一而是。現代社會應對草有個全新認識。……應視草為寶,向草示好,創建新的草業文化。」他讓秘書拿出一份2008年11月16日在農區草業發展論壇上題為《奶業振興,急需草業支撐》的發言稿給我。此發言稿中詳細闡述了草業與奶業的關係,號召「要立草為業,形成戰略。把發展草業作為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制定專門的草業發展規劃,明確草業發展目標,……」等。席間他還朗誦了說明草、牛、奶三者關係的一首《長相思》詞。其詞曰:「飼綠草,釀瓊漿,黑白花色傲群芳,萬家乳飄香。養牛富,飲奶壯,經濟發展民族旺,城鄉奔小康。

劉部長,我雖是初次謀面,但他平易近人,熱情爽朗的性格,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於是操卮傾玉,談笑風生,賓主盡歡而散。


推薦閱讀:

春花冬雪《對聯創作》獲獎作品選摘(其一)
20歲文章備份--sum of wisdom,短篇全集
一蓑煙雨任平生——論蘇軾的人生哲學與文學創作
創作談▕ 徐皓峰:劇作真相
Flower shaped ice cream ---花朵冰淇淋

TAG:創作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