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需要正本清源
很多人讚揚儒學,認為那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很多人抨擊儒學,認為那是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同樣,很多人崇拜孔子,認為他是千古師表;很多人痛恨孔子,認為是他的思想阻擋了中國的發展。其實,兩種看法並不矛盾,因為,關於儒學是什麼,大家的理解恐怕並不一致。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儒學,什麼是變異之後的儒學,二者的核心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巨大區別甚至對立,這是從今天開始,筆者將要用十三期來講述的。什麼是儒?還是先來百度一下,於是得到如下的解釋。《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 ——「儒」。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巫師、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稱人殉為厚葬,遭到墨家的極度反對。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 孔子《說文解字》由東漢許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對於「儒」的解釋,並不是太準確。因為「儒」是一個職業,而這個職業在戰國就基本消失了。跨越五百年之後,許慎來做這個解釋,自然有些發懵。按照周代的規定,貴族子弟享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內容為「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教授禮、樂、書、數的就是「儒」。換言之,今天公立學校中教授法律和音樂的老師被稱為「儒」。「儒」的地位不是太高,但是也還不錯,享受貴族待遇。曾經,柳下惠擔任法官的時候判處一個犯法的「儒」罪加兩等,理由是「儒」本身就是教授周禮的,自己卻違背周禮,屬於知法犯法、違背師德。這一點,就像法官犯法一樣。孔子和後孔子的儒:尊重周禮到了孔子的時期,義務教育基本崩潰,於是孔子開設了私立學校。孔子的學校很顯然只教授禮、樂、書,從內容上講,他乾的就是「儒」的活。不過,他是私立教師,不享受公務員待遇。因為公立學校崩潰,所以孔子敢於自稱為「儒」。基本上,孔子這個「儒」繼承了「儒」的傳統,全力講授和宣揚周禮。孔子的學生中有很多成了「儒」,繼續辦學校。事實上,那個時候辦學校是新興產業。但是,後孔子時代的「儒」與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有了巨大的改變,他們不像孔子一樣專門講述前人的學問,而是摻雜了大量新的內容。
▲ 荀子
▲ 子夏譬如子夏,就講了大量的後來屬於法家和名家的東西。譬如荀子,也講了大量法家的內容。這個時期的「儒」,儘管在教學內容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可是在人格上是有尊嚴的,也是受到尊重的。儘管政治主張各有不同,但是對於周禮總體上也還是了解和尊重的。可以說,戰國時期對於儒學是有巨大發展的,甚至可以說,除了道家之外,其餘各家實際上都脫胎於儒家。漢儒:與孔子的儒背道而馳說到漢代的儒家,就一定要說叔孫通和董仲舒這兩個人。秦朝統一全國之後,所有學派統統受到打擊,包括儒家。焚書坑儒並不僅僅是燒儒家的書和殺儒生,而是要消滅所有的知識和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真正有信仰的人遭到滅頂之災,而與此同時,卻為那些投機分子掃清了道路。叔孫通就是這樣一個投機分子,他先是投靠了秦二世,靠拍馬屁過日子,後來投靠了項羽、又投靠了劉邦。叔孫通本來是穿著一套儒生的服裝,劉邦看著討厭,於是叔孫通立刻就變了一種樣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廢除了秦朝那套煩瑣的禮法,責成叔孫通制訂一套相應儀式的名號,什麼事都希望簡便易行。結果這老兄可好,糾集了上百人來研究,最終整出來一套比秦還要繁瑣的禮儀,直接把皇帝當成上帝叩拜了。從此之後,皇帝老兒就被神化。
叔孫通之後是董仲舒,董仲舒的功勞是兩點。第一是鼓吹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第二是鼓吹「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基本上,這就為隨後的幾千年集權統治和思想禁錮打下了理論基礎。這兩位,歷來被認為是漢代最大的大儒。可是問題是,他們所提倡的所謂「儒」,與孔子以及後孔子時代的「儒」已經背道而馳了。孔子的儒是講等級的,但是周王也在等級之中。可是叔孫通的那一套中,皇帝直接就不是人了,完全凌駕於等級之外了。確切一點說,在孔子的「儒」中,周王是要受到周禮約束的;可是在叔孫通那一套中,皇帝是不受任何約束的。同樣,周的統治是封建制,漢的統治是集權制,二者完全對立。從漢到宋,基本上儒家的實質沒有變化。
明清儒:中國儒學的「異形」到了元朝,儒就成了異族統治漢族的幫凶。這個時候的儒家,既要裝模作樣繼承聖賢的思想,又要說服自己並勸誡百姓接受奴役。要自圓其說,只能恬不知恥了。所以這個時候誕生了大量自相矛盾的說法,譬如「士可殺不可辱」相對於「好死不如賴活」等等。所謂讀聖賢書,行禽獸事。這種狀況在明清兩代得到極大的發展,人們生活在恐怖和屈辱中,因此需要自欺欺人。與之相應的,就是這個時期的儒學變得完全沒有人性,黑白顛倒明哲保身麻木不仁。我們可以看看明清兩代的所謂大儒們,他們所乾的事情都是莫名其妙的。近代曾國藩被稱為第一大儒,但是我們看到,他的功績無非在於鎮壓太平天國。之後他既沒有變革的想法,也沒有強國的念頭,他所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老命和家族的利益,而其手法遠談不上光彩。奇怪的是,他成為當今的熱門人物。我們如今所說的以及所見的所謂儒學,不過就是明清儒。這一套儒學,集奴性之大成,當然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東西。即便有些人引經據典,也不過是歪嘴和尚念經。這一類的儒學,根本上就是中國儒學的「異形」,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中國的儒學,也需要一個「文藝復興」,需要正本清源。儒學的變異:孔子的儒:教授禮、樂、書,即全力講授和宣揚周禮,是繼承了「儒」的傳統。後孔子的儒:摻雜了大量新的內容,包括大量的後來屬於法家和名家的東西,是對於儒學的巨大發展。漢儒:鼓吹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鼓吹「廢除百家,獨尊儒術」,與孔子以及後孔子時代的「儒」已經背道而馳。明清儒:既要裝模作樣繼承聖賢的思想,又要說服自己並勸誡百姓接受奴役,根本上就是中國儒學的「異形」。(來源於:2015年01月12日深圳晚報B05版之賈志剛儒學十三講之一)
推薦閱讀:
※何為儒學中的體認工夫?
※理釗|「聖之時者」:儒學的興起與毀掉x
※《管心學》--第二章:律人(模仿)
※儒學:兩千年來替誰背了黑鍋
※崔治平:儒學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