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取捨之時
06-07
一位俄國作家說過:"在人的一生中,失去比獲得更為必要,種子在失去了之後,才能發芽.",看來"失去"也並非總是壞事,對於某種場合的"失去"甚至可以像種子的消失一樣, 可能看做是一種成長.只有從未擁有過的東西才永遠不會失去,一旦有了得,必定會有失,人的一生彷彿就是得失的輪迴,在這個得失世界,即使用心認真,百得也會有一失,但是認真用心的,百失之後也會有一得. 人的成長,不在有無得失,而在於學習如何有得有失,聰明的人從不擔心失去什麼, 而會是考慮應該得到什麼.法國一位大思想家有這樣一句慧黠的話:"什麼都想要一點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失落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會獲得更多的機會.然而 ,不曾失落任何東西的人,卻會因為找不到自我,而終至失去一切.一時失敗並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擔憂.有時候不曾有過掙扎的考驗,付出的代價更大. ,由失而得, 才能真正掌握取捨的鑰匙.如果幸福不在自己心裡,那麼就毫無幸福而言.通俗地講,即使非要"有所得",也首先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而森曾經列出一個幸福的方程式,即:幸福=所得到的/所期望得到的. 即對一個人來說,他所得到的越多,就越幸福;反之,他所期望得到的越多,就越不幸福. 幸福是一種主觀心態,是每個人對自身所處狀態作出的主觀評價,它是不能用得失來衡量的.究竟如何迴旋於得失之間?無論是喜悅還是沮喪,都努力冷靜下來,迎接下一次的得和失的挑戰.當我們自豪地說:"我們是幸福的."此時,我們超越了一時的得失,當數十年後,我們銀髮飄飄時,對著孩子欣慰地說:"我奮鬥了一生,我無悔!"時,我們是幸福的,此時,我們已經超越了一生的得失. 什麼都想得到是奢望;什麼都怕失去是虛妄;該得的就得到,是強者的執著;該失去的就讓他失去,是智者的瀟洒."得兮失所倚,失兮得所伏"失去的可能再得到,得到的終究會失去.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這是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辭句。這種境界指的是要懂得"捨棄"。捨棄過去發生的人、事、物、時間。人生總有不得意,孤男寡女總會有點感情經歷,不能總生活在過去的陰影中,得跳出來。否則就會被陷在過去的時空陷阱中。站在化學的層面,情感實際就是一種能量,人在合成製造這種能量是一個體驗到幸福的過程,而一旦這種能量成為過去時,你必須分解宣洩掉這種能量,這又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 如果你不能分解宣洩掉這股能量,任其向內心世界發展,那麼你的精神遲早都會崩潰。所以該捨棄就要捨棄,雖然這不容易,但你不能猶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高級的人生,懂得取捨
※《取捨》張小嫻
※不同的年紀,該有不同的取捨
※德家:人生,要懂得取捨
TAG: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