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主要根源於家庭不良教養模式
日前從省心理諮詢師協會了解到,今年前9個月哈爾濱市心理諮詢人數呈上升趨勢,其中大約一半都是青少年,困擾孩子的問題大多集中在學習壓力和人際關係等方面。心理專家分析,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來自家庭不良的教養模式。
採訪中記者發現,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處理不當,從而引起青少年不良心理反應,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加大,影響正常人際關係等問題較為普遍。心理諮詢記錄中專家建議一欄80%以上都註明「家長應改善家庭不良的教養模式」。
不良的家庭教養模式到底包括哪些?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朱廣雨研究員認為,目前,哈爾濱市大部分家庭教育都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身體素質培養,輕心理素質培育;重智力開發,輕非智力因素培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等。溺愛和放縱孩子,把考分當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如此的家庭教養,孩子的人格易形成對「健康」的認識不全面,心理承受能力弱化,個性成熟程度較低,不善於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不能準確地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以及人際交往障礙等缺陷。
朱廣雨強調,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個性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響最為重要和突出的,當數父母的文化素質、教養方式、健康狀況、夫妻關係、經濟狀況及父母的品德行為等因素。孩子的同情心、自尊心、獨立性等許多方面都取決於父母與子女良好的相互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愛,缺乏精神上的親近,是孩子心理發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朱廣雨建議家長,科學的家庭教育應涵蓋孩子身、心、智、德等諸多方面,應是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立體性的培養和開發。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正確估價孩子的實力,不給孩子規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對青少年而言,家長是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給每個青少年以寬鬆、尊重、支持、鼓勵的發展空間,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同時,要不斷提高孩子維護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至少在出現心理問題時有求救意識。
推薦閱讀:
※青少年情商訓練(二十二)
※青少年可能有心裡疾病,不被家長和老師重視的情況下,要怎樣和家長溝通?
※從青少年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很多女生間的校園欺凌比男生間的手段還要惡劣?
※國家宣傳對青少年三觀養成有怎樣的影響?
※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