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住建部2017十項新技術 135及前九頁

?8.9高性能門窗技術8.9.1高性能保溫門窗8.9.1.1技術內容高性能保溫門窗是指具有良好保溫性能的門窗.應用最廣泛的主要包括高性能斷橋鋁合金保溫窗、高性能塑料保溫門窗和複合窗。高性能斷橋鋁合金保溫窗是在鋁合金窗基礎上為提高門窗保溫性能而推出的改進型門窗,通過尼龍隔熱條將鋁合金型材分為內外兩部分,阻隔鋁合金框材的熱傳導。同時框材再配上2腔或3腔的中空結構,腔壁垂直於熱流方向分布,多道腔壁對通過的熱流起到多重阻隔作用,腔內傳熱(對流、輻射和導熱)相應被削弱,特別是輻射傳熱強度隨腔數量增加而成倍減少,使門窗的保溫效果大大提高。高性能斷橋鋁合金保溫門窗採用的玻璃主要採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雙中空玻璃及真空玻璃。高性能塑料保溫門窗,即採用U-PvC塑料型材製作而成的門窗。塑料型材本身具有較低的導熱性能,使得塑料窗的整體保溫性能大大提高。另外通過增加門窗密封層數、增加塑料異型材截面尺寸厚度、增加塑料異型材保溫腔室、採用質量好的五金件等方式來提高塑料門窗的保溫性能。同時為增加窗的剛性,在塑料窗窗框、窗扇、框型材的受力桿件中,使用增強型鋼增加了窗戶的強度。高性能塑料保溫門窗採用的玻璃主要採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雙中空玻璃及真空玻璃。複合窗是指型材採用兩種不同材料複合而成,使用較多的複合窗主要是鋁木複合窗和鋁塑複合窗。鋁木複合窗是以鋁合全擠壓形材為框、框、扇的主料作受力桿件(承受並傳遞自重和荷載的桿件),另一側覆以實木裝飾製作而成的窗,由於實木的導熱係數較低,因而使得鋁木複合窗整體的保溫性能大大提高。鋁塑複合窗是用塑料型材將室內外兩層鋁合金既隔開又緊密連接成一個整體,由於塑料型材的導熱係數較低,所以做成的這種鋁塑複合窗保溫性能也大大提高。複合窗採用的玻璃主要採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雙中空及真空玻璃。8.9.1.2技術指標公共建築使用的門窗的傳熱係數應符合《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規定,其限值不得大於標準中表3.4.1-3的規定。居住建築使用的門窗按所在氣候區的不同,其傳熱係數應相應符合《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26、《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75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134的規定,不應高於門窗的最大限值要求。8.9.1.3適用範圍適應用於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廣泛應用於低能耗建築、綠色建築、被動房等對門窗保溫性能要求極高的建築。8.9.1.4工程案例中國建築科研院節能示範樓、河北高碑店中國門窗城、中德合作被動式低能耗示範建築「在水127一方"、綠色居住建築三星項目「昆明市2012年大漾田市級統建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綠色公共建築三星項目「中國石油大廈」。8.9.2耐火節能窗8.9.2.1技術內容該技術是針對國標《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對高層建築中部分外窗應具有耐火完整性要求研發而成。建築外窗作為建築物外圍護結構的開口部位,是火災豎向蔓延的重要途徑之一,外窗的防火性能已成為阻止高層建築火災層間蔓延的關鍵因素;同時建築外窗也是建築物與外界進行熱交換和熱傳導的窗口,因此在高層建築上應用同時具備耐火和節能性能的窗,有重大的工程應用價值。耐火窗是指在規定時間內,能滿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窗。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建築外窗,如斷橋鋁合金窗、塑鋼窗等,經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可實現耐火完整性不低於0.5h的要求。對有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建築外窗,所用玻璃最少有一層應符合《建築用安全玻璃第1部分防火玻璃》GB15763的規定,耐火完整性達到C類不小於0.5h的要求。外窗型材所用的加強鋼或其他增強材料應連接成封閉的框架。在玻璃鑲嵌槽口內宜採取鋼質構件固定玻璃,該構件應安裝在增強型材料鋼主骨架上,防止玻璃受火軟化後脫落竄火,失去耐火完整性。耐火窗所使用的防火膨脹密封條、防火密封膠、門窗密封件、五金件等材料,應是不燃或難燃材料,其燃燒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耐火窗可以採用濕法和干法安裝,與普通窗洞口安裝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洞口與窗框之間的密封要採用防火阻燃密封材料(如防火密封膠)。8.9.2.2技術指標高層建築耐火節能窗的耐火完整性按照《鑲玻璃構件耐火試驗方法》GB/T12513試驗,其耐火完整性不小於0.5h。按照《建築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4的規定進行試驗,其傳熱係數可以滿足工程設計要求。8.9.2.3適用範圍(1)住宅建築建築高度大於27m,但不大於100m,當其外牆外保溫系統採用BI級保溫材料時,其建築外牆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小於0.5h;建築高度不大於27m,當其外牆外保溫系統採用B2級保溫材料時,其建築外牆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小於0.5h。建築高度大於54m的住宅建築,每戶應有一間房間的外窗耐火完整性不宜小於1.0h。(2)除住宅建築外的其他建築(未設置人員密集場所)建築高度大於24m,但不大於50m,當其外牆外保溫系統採用BI級保溫材料時,其建築外牆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小於0.5h;128建築高度不大於24m,當其外牆外保溫系統採用B2級保溫材料時,其建築外牆上門和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小於0.5h。8.9.2.4工程案例蘇州郡、太原恆大翡翠城、中山中交南山美廬、泰安恆大城、葫蘆島―山河半島。8.10一體化遮陽窗8.10.1技術內容遮陽是控制夏季室內熱環境質量、降低製冷能耗的重要措施。遮陽裝置多設置於建築透光圍護結構部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直接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將遮陽裝置與建築外窗一體化設計便於保證遮陽效果、簡化施工安裝、方便使用保養,並符合國家建築工業化產業政策導向。活動遮陽產品與門窗一體化設計,主要受力構件或傳動受力裝置與門窗主體結構材料或與門窗主要部件設計、製造、安裝成一體,並與建築設計同步的產品。主要產品類型有:內置百葉―體化遮陽窗、硬捲簾一體化遮陽窗、軟捲簾一體化遮陽窗、遮陽篷一體化遮陽窗和金屬百葉簾―體化遮陽窗等。分類如下:(1)按遮陽位置分外遮陽、中間遮陽和內遮陽。(2)按遮陽產品類型分內置遮陽中空玻璃、硬捲簾、軟捲簾、遮陽篷、百葉簾及其他。(3)按操作方式分電動、手動和固定。8.10.2技術指標影響一體化遮陽窗性能的指標有操作力性能、機械耐久性能、抗風壓性能、水密性能、氣密性能、隔聲性能、遮陽係數(表8.15)、傳熱係數(表8.16)、耐雪荷載性能等詳見《建築一體化遮陽窗》JGIT500,施工時應符合《建築遮陽工程技術規範》JGJ237。表8.15調陽性能分級分級指標值A GRSC. 20 7O. 5<SC CO 60.4 - sc: 5分級指標值0.3<SCS0.40.2<SCS0.3SCCO2註:一體化遮陽窗遮陽性能以遮陽部件收回、伸展狀態下遮陽係數SC表示。表8.16傳熱係數分級分級35分級指標值/TW/( m 2. K ) 71 3. D 5. 0 5. D 5. D 4. D 3.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 D 5.分級10( m 2. K ) I註:一體化涵陽窗保溫性能以遮陽部件收回、伸展狀態下崗傳熱係數飛盾表示。8.10.3適用範圍適合於我國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等地區的工業與民用建築。8.10.4工程案例120江蘇省綠色建築博覽園、南京怡康街招商地產雍華府項目、南京麒麟山莊小區、蘇州正榮國領項目、海門花信廣場。1309抗震、加固與監測技術9.1消能減震技術9.1.1技術內容消能減震技術是將結構的某些構件設計成消能構件,或在結構的某些部位裝設消能裝置。在風或小震作用時,結構具有足夠的側向剛度以滿足正常使用要求;當出現大風或大震作用時,隨著結構側向變形的增大,消能構件或消能裝置率先進入非彈性狀態,產生較大阻尼,大量消耗輸入結構的地震或風振能量,使主體結構避免出現明顯的非彈性狀態,且迅速衰減結構的地震或風振反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保護主體結構及構件在強地震或大風中免遭破壞或倒塌,達到減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一般由消能器、連接支撐和其他連接構件等組成。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稱阻尼器)分為速度相關型如粘滯流體阻尼器、粘彈性阻尼器、粘滯阻尼牆、粘彈性阻尼牆;位移相關型如金屬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類型,如調頻質量阻尼器(TMD)、調頻液體阻尼器(TLD)等。採用消能減震技術的結構體系與傳統抗震結構體系相比,具有更高安全性、經濟性和技術合理性。9.1.2技術指標建築結構消能減震設計方案,應根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場地條件、建築結構方案和建築使用要求,與採用抗震設計的設計方案進行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的對比分析後確定。採用消能減震技術結構體系的設計、施工、驗收和維護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和《建築消能建築技術規程》JGJ297進行,設計安裝做法可參考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建築結構消能減震(振)設計》09SG610-2,其產品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築消能阻尼器》JG/T209的規定。9.1.3適用範圍消能減震技術主要應用於多高層建築,高聳塔架,大跨度橋樑,柔性管道、管線(生命線工程),既有建築的抗震(或抗風)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築及有紀念意義的建(構)築物的保護等。9.1.4工程案例江蘇省宿遷市建設大廈、北京威盛大廈等新建工程,以及北京火車站、北京展覽館、西安長樂苑招商局廣場4號樓等加固改造工程。9.2建築隔震技術9.2.1技術內容基礎隔震系統是通過在基礎和上部結構之間,設置一個專門的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鉛阻尼器、油阻尼器、鋼棒阻尼器、粘彈性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剛度很低的柔性底層,稱為131隔震層。通過隔震層的隔震和耗能元件,使基礎和上部結構斷開,將建築物分為上部結構、隔霞層和下部結構三部分,延長上部結構的基本周期,從而避開地震的主頻帶範圍,使上部結構與水平地面運動在相當程度上解除了耦連關係,同時利用隔震層的高陽尼特性,消耗輸入地震動的能量,使傳遞到隔震結構上的地震作用進一步減小,提高隔震建築的安全性。目前除基礎隔震外,人們對層間隔震的研究和應用也越來越多。隔震技術已經系統化、實用化,它包括摩擦滑移系統、疊層橡膠支座系統、摩擦擺系統等,其中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是疊層橡膠支座隔震系統。這種隔震系統,性能穩定可靠,採用專門的疊層橡膠支座作為隔震元件,是由一層層的薄鋼板和橡膠相互疊置,經過專門的硫化工藝粘合而成,其結構、配方、工藝需要特殊的設計,屬於一種橡膠厚製品。目前常用的橡膠隔震支座有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等。9.2.2技術指標採用隔震技術後的上部結構地震作用一般可減小3~6倍,地震時建築物上部結構的反應以第一振型為主,類似於剛體平動。其地震反應很小,結構構件和內部設備都不會發生破壞或喪失正常的使用功能,在內部工作和生活的人員不僅不會遭受傷害,也不會感受到強烈的搖晃,強震發生後人員無需疏散,房屋無需修理或僅需一般修理,從而保證建築物的安全甚至避免非結構構件如設備、裝修破壞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建築隔震設計方案,應根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場地條件、建築結構方案和建築使用要求,與採用抗震設計的設計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的對比分析後確定。採用隔震技術結構體系的計算分析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進行,設計安裝做法可參考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建築結構隔震構造詳圖》03SG610-1,其產品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築隔震橡膠支座》JG118的規定。9.2.3適用範圍建築隔震技術一般應用於重要的建築,一般指甲、乙類等特別重要的建築;也可應用於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築,傳統抗震技術難以達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築,也可用於抗震性能不滿足要求的既有建築的加固改造,文物建築及有紀念意義的建(構)築物的保護等。9.2.4工程案例北京三里河七部委聯合辦公樓、北京地鐵復八線、福建省防震減災中心大樓、昆明新機場等。9.3結構構件加固技術9.3.1技術內容結構構件加固技術常用的有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和外包鋼加固技術。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是在被加固構件進行界面處理後,將鋼絞線網片敷設於被加固構件的受拉部位,再在其上塗抹聚合物砂漿。其中鋼絞線是受力的主體,在加固後的結構中發揮其高於普通鋼筋的抗拉強度;聚合物砂漿有良好的滲透性、對氯化物和一般化工品的陽抗性好,132粘結強度和密實程度高,一方面可起保護鋼絞線網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將其粘結在原結構上形成整體,使鋼絞線網片與原結構構件變形協調、共同工作,以有效提高其承載能力和剛度。外包鋼加固法是在鋼筋混凝土梁、柱四周包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可分為乾式和濕式兩種。濕式外包鋼加固法,是在外包型鋼與構件之間採用改性環氧樹脂化學灌漿等方法進行粘結,以使型鋼與原構件能整體共同工作。乾式外包鋼加固法的型鋼與原構件之間無粘結(有時填以水泥砂漿),不傳遞結合面剪力,與混式相比,乾式外包鋼法施工更方便,但承載力的提高不如濕式外包鋼法有效。9.3.2技術指標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的材料和設計計算及施工應符合行業標準《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加固技術規程》JGJ337的要求;外包鋼加固的設計計算和膠粘劑的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範》GB50367和行業標準《建築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的規定,關於鋼材、焊縫設計及其施工的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範》GB50017的規定。9.3.3適用範圍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適用於砌體結構磚牆、鋼筋混凝土結構梁、板、柱和節點的加固。外包鋼加固技術適用於需要提高截面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鋼筋混凝土梁、柱結構的加固。9.3.4工程案例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與外包鋼加固技術已在北京火車站、北京工人體育場、北京工人體育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廈門特區紀念館等加固改造工程中應用。9.4建築移位技術9.4.1技術內容建築物移位技術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築與結構整體性和可用性不變的前提下,將其從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築保護技術。建築物移位具有技術要求高、工程風險大的特點。建築物移位包括以下技術環節:新址基礎施工、移位基礎與軌道布設、結構托換與安裝行走機構、牽引設備與系統控制、建築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礎上就位連接。其中結構托換是指對整體結構或部分結構進行合理改造,改變荷載傳力路徑的工程技術,通過結構托換將上部結構與基礎分離,為安裝行走機構創造條件:移位軌道及牽引系統控制是指移位過程中軌道設計及牽引系統的實施,通過液壓系統施加動力後驅動結構在移位軌道上行走;就位連接是指建築物移到指定位置後原建築與新基礎連接成為整體,其中可靠的連接處理是保證建築物在新址基礎上結構安全的重要環節。9.4.2技術指標採用建築移位技術的結構設計可依據國家現行行業標準《建(構)築物移位工程技術規程》JGJ/T239及《建築物移位糾傾增層改造技術規範》CECS225進行,變形監測做法可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8執行。9.4.3適用範圍133適用於具有使用價值或保留價值或歷史價值的既有建(構)物的整體移位,對於這些既有建(構)物因規劃調整、小區平面布置改變等原因,需整體從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轉及局部頂升。可考慮進行移位的建(構)築物為: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其層數為多層,其結構形式可包括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木結構、鋼結構等;其他構築物;古建築、歷史建築與特殊建築。9.4.4工程案例廈門市人民檢察院綜合樓6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平移工程、泉州佳麗彩印廠專家樓平移工程、北京英國大使館(國家一級文物)整體平移工程、濟南宏濟堂歷史建築整體移位工程等。9.5結構無損性拆除技術9.5.1技術內容無損性拆除技術主要包括金剛石無損鑽切技術和水力破除技術,這兩種技術對結構產生的擾動小,對保留結構基本無衝擊,不損壞保留結構的性能狀態,同時它具有低雜訊、輕污染、效率高的特點。主要用於既有建(構)物結構改造時部分結構與構件的無損性拆除。(1)金剛石無損鑽切技術利用金剛石工具包括金剛石繩鋸、金剛石圓盤鋸、金剛石薄壁鑽等,通過其對既有混凝土結構構件進行鋸切、切削與鑽孔形成切割面,將結構需切割拆除的部分與保留的結構分離,滿足保留既有混凝土結構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壽命的技術要求。(2)水力破除技術水力破除技術是採用高速水射流來破除混凝土的靜力銳刨技術。混凝土是多孔材料且抗拉強度相對較低,高速水射流穿透混凝土孔隙時產生內壓,當內壓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即被破除,而水流對鋼筋沒有影響,故鋼筋可以原樣保留。9.5.2技術指標(1)金剛石無損鑽切技術1)金剛石繩鋸:繩索的變向是通過導向輪的組合安裝來實現的,施工過程中導向輪的安裝與主動驅動輪中的位置關係應巧妙的設計,以滿足切割要求。繩索切割線速度不低於18m/s。金剛石繩索的質量標準應滿足切割過程中最大張拉強度的要求。2)金剛石圓盤鋸:切割據片與切割深度的關係見表9.1。表9.1切割據片與切割深度關係表銀片直徑1mm 4006007001200切割深度1mm 150250300500134切割據的軌道安裝偏差控制在3mm以內,鋸片固定完成後檢查調整鋸片與切割面的垂直度,平行於牆體切割樓板時,距離牆邊最小切割距離為30mm。3)金剛石薄壁鑽:採用十字畫線法確定鑽孔中心,孔位偏差不超過3mm。利用連續鑽孔進行切割時,鑽孔採用%89mm或0108mm孔徑施工,Im長度方向上布置鑽孔數為11~13個。切割直線偏差小於20mm。(2)水力破除技術水力破除技術參數主要為壓力、流量、衝程;如壓力大、流量小則施工效率會大大降低,壓力小、流量大則無法破除混凝土,衝程大則破除深度大,衝程小則破除深度小,三者有著密不可分,應針對不同標號強度、級配的混凝土參數的進行設定。具體參數詳見表9.2。表9.2水力破除技術參數表破除形式壓力MPa流量/(Limin)機器人形式180-220180-220手持武形式220~26020~269.5.3適用範圍適用於各類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的局部結構拆改及有保留結構要求的工程施工。9.5.4工程案例北京三元橋(跨京順路)橋樑快速大修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支漳河特大橋改擴建工程、北京牡丹園公寓2號樓拆除工程等。9.6深基坑施工終測技術9.6.1技術內容基坑工程監測是指通過對基坑控制參數進行一定期間內的量值及變化進行監測,並根據監測數據評估判斷或預測基坑安全狀態,為安全控制措施提供技術依據。監測內容一般包括支護結構的內力和位移、基坑底部及周邊土體的位移、周邊建築物的位移、周邊管線和設施的位移及地下水狀況等。監測系統一般包括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資料庫、狀態分析評估與預測軟體等。通過在工程支護(圍護)結構上布設位移監測點,進行定期或實時監測,根據變形值判定是否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消除影響,避免進一步變形發生的危險。監測方法可分為基準線法和坐標法。在水平位移監測點旁布設圍護結構的沉降監測點,布點要求間隔15~25m布設一個監測點,利用高程監測的方法對圍護結構頂部進行沉降監測。基坑圍護結構沿垂直方向水平位移的監測,用測斜儀由下至上測量預先埋設在牆體內測斜管的變形情況,以了解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基坑支護結構在各個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況,用以了解和推算圍護體變形。135
推薦閱讀:

萵苣栽培技術
頻繁詢價 技術流 小白,這樣的買家看我如何搞定!
得到|管理大師的思考技術 (下)
轉載:20種常用的Ps技術
2014澳洲技術移民打分評分標準細則

TAG:技術 | 新技術 |